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研究对闽东黑壳楠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壳楠天然林群落乔木层有6科8属8种,灌木层有11科14属15种,草木层有5科5属5种植物。天然林群落各层次物种的重要值分布中,乔木层重要值在10以上有4种植物,其中黑壳楠种群占有绝对优势,重要值达44.09,其次为福建青冈,重要值达12.82,紫楠、杉木的重要值分别为11.88、11.23,4种优势种群的重要值之和达到80%;在灌木层上占有优势地位的是方竹,重要值达26.4,在草本层上,仅分布有5种植物,主要以蕨为主,蕨的重要值为15.37。在物种多样性水平上,相对于乔木层和草木层,灌木层的Gleason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均较高,而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等总体上体现草本层最大、乔木层次之、灌木层最小,草木层个体分配较均匀,而乔木层、灌木层分别体现黑壳楠种群、方竹种群优势度明显,导致整体上物种均匀度分布水平较低,从而影响了物种多样性指数水平。  相似文献   

2.
对润楠属植物的分类学简史进行了回顾,概述了润楠属植物分类学在形态学及实验分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大取样数量,利用多种试验手段为进一步寻找新的润楠属属下分类特征、解决属内种间系统关系问题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楠属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楠属植物许多是集经济、生态、绿化美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优良阔叶树种。主要概述了楠属植物的现有资源状况、研究现状以及该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宣恩县利川润楠种群及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学方法,对湖北省宣恩县的利川润楠(Machilus lichuanensis Cheng ex S.Lee)天然种群和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宣恩县的利川润楠群落物种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01种,隶属于51科90属;利川润楠种群数量虽多,但结构不合理,处于更新层的幼苗和幼树总体上所占比例较小,且在各样地分布不匀;调查范围内的利川润楠种群均缺少足够的演替层;种群对坡度、坡位、坡向、海拔等生态因子具有选择性,海拔700~1 050 m的山地下坡位、阴坡坡向更适合利川润楠的生长。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了利川润楠的濒危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更好地了解濒危植物浙江楠(Pheobe chekiangensis C.B.Shang)种群的结构与现状,为该树种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在样方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种群生命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对安徽祁门地区浙江楠的种群结构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祁门浙江楠种群在结构上大体呈"金字塔"形,幼树数量较大,中间径级和大径级个体数量保持一定水平。生命表数据显示死亡率(qx)第I、第V和第VI径级均为负值,说明幼树前期死亡率较高,其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期望值(ex)最大值出现在第III径级,Deevey III型曲线斜率大,死亡率和致死率(Kx)曲线有一定波动,表明祁门浙江楠种群结构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种群结构动态指数在无干扰和非完全随机干扰情况下分别为0.249和0.134,偏离0的程度低,种群较为稳定,这与时间序列预测结论基本一致。【结论】目前,祁门浙江楠种群结构相对稳定,采取种群就地保护、封山育林保护生境、加强种群幼苗抚育管理,建立基因通道和确保遗传多样性条件下加强回归引种等将更有利于种群的生长发育,促进种群恢复发展。  相似文献   

6.
贵州野生道真润楠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群落学调查方法,对贵州省道真县现存的野生道真润楠(Machilus dauzhenensis)群落类型与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森林群落可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分别为丝栗栲+道真润楠+杉木林、杉木+道真润楠+山矾林、杉木林+道真润楠林、道真润楠林、道真润楠+南酸枣林、杉木+马尾松+道真润楠林、槲栎+道真润楠+山矾林。道真润楠在群落中,大多处于优势种地位并属于建群种,群落垂直结构较复杂,地上部分成层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道真润楠群落中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均匀度达到较高的数值,表明该群落物种较丰富,但从整体看,该群落还未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以12种润楠属植物叶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叶柄中部的横切面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2种润楠属植物中部叶柄的横切面形状可分为Ω形和马蹄形2种,上部叶柄形状可分为内凹和外凸2种,叶柄表皮细胞有长方形和近圆2种,维管束长宽比、叶柄长宽比以及下表皮到维管束相对距离比也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均可作为12种润楠属植物鉴定的辅助依据,且油细胞和粘液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区域在润楠属植物分类中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香港润楠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及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11种香港润楠属(Machilus Nees)植物叶表皮。在香港润楠属植物中,大多数种类的叶表皮均具有单细胞表皮毛,其气孔复合体均为平列型,保卫细胞两侧或一侧有1个副卫细胞;叶上表皮细胞的形态有较大的差异,主要有3种类型:垂周面平直、浅波状和深波状。叶表皮角质突起饰物的形态也有差异,根据表皮角质突起物的形态可划分出有2种类型。这些表皮特征有助于识别一些在外部形态较相近种类。  相似文献   

9.
以温州市5个公园植物群落、5个居住区植物群落和5个森林公园植物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研究温州市人工群落与自然群落的物种数量、科属组成、乔灌草组成、常绿落叶比、群落结构,比较分析两者之间差异,为温州人工群落结构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远  朱秀林  邱振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41-4843
茶山地处鲁东南地区,为全面了解其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2006年7月和10月对茶山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野外调查,记录到高等植物352种,隶属90科250属,获得标准样方11个,面积6 600 m2。样方数据显示,该区域乔木种类匮乏,乔木层平均物种数2.55,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0.48;灌木层平均物种数10.55,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1.68。该区域受人为干扰影响显著,正处于群落演替早期,物种多样性偏低。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水稻田杂草的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湖北省稻田杂草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稻田杂草有138种(含变种),隶属于46科、94属,其中优势恶性杂草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鳢肠Eclipta prostrat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等6种,区域性恶性杂草有11种,常见杂草有24种,一般杂草有97种;恶性杂草是湖北省稻田杂草群落的重要建群种,各地区主要形成稗+鳢肠+空心莲子草、稗+千金子+鳢肠或稗+鸭舌草+异型莎草的杂草群落;鄂北地区稻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较高,而武鄂黄地区稻田杂草群落的均匀度相对较低;从群落相似性来看,鄂北地区稻田与湖北省水稻田的总体杂草群落结构最为相似.水稻种植制度、耕作方式和土壤环境条件的不同,可能是导致湖北省稻田杂草发生及其群落组成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闽楠群落优势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福建明溪闽楠保护小区内的4个优势种群进行分析,并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M*-X回归与Taylor幂法测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结果表明4个优势种群中闽楠为增长型群落,而沉水樟、黑壳楠、红楠均为下降型种群;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M*-X回归与Taylor幂法测定结果表明闽楠的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型分布.  相似文献   

13.
车八岭闽楠种群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样方法调查了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楠种群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闽楠种群呈增长型,种子在林下萌发良好,但Ⅰ级苗木死亡率较高。该文探讨了限制车八岭闽楠种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对闽楠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闽北乐东拟单性木兰天然林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相邻格子法设置样地,对闽北邵武乐东拟单性木兰天然林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乐东拟单性木兰为优势建群种的天然林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42科63属86种;群落乔木、灌木层发达,而草本层发育差;群落中高位芽植物占优势(87.21%),而高位芽植物中,以小高芽植物比例最大,其次为中高芽;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H')及其Pielou均匀度指数(Jsw)、Simpson多样性指数(D)及其Pielou均匀度指数(Jsi)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层外植物。乐东拟单性木兰种群有较多的幼苗幼树(2434株·hm-2),有一定数量的大树(75株·hm-2),但小树数量少(97株·hm-2),种群结构在中树阶段出现断层。虽然目前群落较稳定,但经过长期的演替,乐东拟单性木兰可能被其他更加耐阴的常绿阔叶树种所取代。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藏嵩草草地3年的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草地群落主要以湿生、湿中生和中湿生植物组成,共有植物74种,分属16科37属,藏嵩草为优势种,在群落中的平均优势度达32.2 %,占草地密度和植物量的比率分别为57.6 % 和46.8 %,草群中以莎草科草占绝对优势,其密度和生物量比率分别达到85.9 % 和77.4 %,藏嵩草及莎草科草在整个草群地上植物量动态变化中,一直处于主导和决定地位。草地生产力月动态变化曲线呈单峰形,6~7月是地上植物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产量高峰出现在8月份(268.6 g/m2)。草地生产力年动态变化表现为随着年度生长关键期降雨量的增加而植物量明显提高,充分证明该草地植物群落的喜湿特性。草地单位面积合理载牧量全年为2.943 2个羊单位/(hm2a),5~10月理论载牧量分别为5月12.35;26月23.53;7月29.96;8月34.66;9月34.95;10月20.85羊单位/(hm2月)。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江陵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省江陵县1982年和2004年2次土壤调查数据为基础,比较了耕地养分状况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有机质含量和极低有机质含量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减少,原来有机质含量中等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增加,总体趋向均一化;土壤全氮含量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可能主要是增施化学氮肥导致的;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呈类似趋势,总体上呈升高趋势;土壤钾素含量总体呈耗减状态;土壤微量元素除有效锌、硼缺乏外,有效铜、铁、锰等含量多处于适宜水平。这些结果可为当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t\t\t\t\t目的\t\t\t\t\t为了解湖北省兴山县的野生楠木资源分布状况、种群结构及其群落特征。\t\t\t\t\t\t\t\t\t\t\t\t\t方法\t\t\t\t\t采用样方法分别在兴山县的南阳镇、古夫镇和峡口镇对楠木资源分布集中地段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记录其生境条件和群落特征。\t\t\t\t\t\t\t\t\t\t\t\t\t结果\t\t\t\t\t调查区内发现野生楠木类植物9种,共计274株。包括楠属植物4种,润楠属植物5种,其中多脉润楠(Machilus multinervia)、刨花润楠(M. pauhoi)初步确定为兴山县新分布记录种。其楠木总体分布较零散,仅在龙门河村有集中分布。它们较多分布在阴坡,坡度为36°~40°,海拔在680 m左右的生境条件下。其楠木类植物群落的维管束植物共有68种,隶属于34科58属,以樟科植物为最多。\t\t\t\t\t\t\t\t\t\t\t\t\t\t\t\t\t\t结论\t\t\t\t\t调查区内楠属植物的种群年龄结构相比润楠属更合理,呈稳定型,而润楠属植物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t\t\t\t  相似文献   

18.
楠木是贵州楠杆自然保护区最重要的优先保护树种之一。采用典型样地调查与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种群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按行政区统计,自然保护区内楠木资源数量依次为楠杆乡(378株,53.62%)>平原乡(299株,42.41%)>沙溪乡(28株,3.97%);按立木等级统计,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楠木古树、大树、中树、小树、幼树分别占区内楠木总数量的9.50%、22.84%、34.89%、26.67%、6.10%,种群整体上呈衰退型;自然保护区内共有楠木古树群落12个(楠杆乡5个、平原乡4个、沙溪乡3个)。  相似文献   

19.
江西南丰蜜橘园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丰县橘园进行为期9个月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南丰蜜橘园生态系统内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为100种,其中害虫50种,天敌42种,中性虫8种,分别占整个群落的50%、42%和8%。物种丰富度22~43,生态优势度0.1155~0.8131,多样性指数0.5961~2.72629,均匀度指数0.1929~0.7324。群落特征指数都有明显的时间变化,7月15日到10月10日期间,生态优势度低,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高,群落结构较合理。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桂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52-18354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湖北省77个县域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聚类。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分为3类,这3类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悬殊;这种差异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条件、交通条件和政策因素等方面所导致的;湖北县域城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决定了县域城镇化战略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