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病是当病原作用于鱼类机体后,引起鱼体的新陈代谢失调,发生病理变化,扰乱鱼类生命活动的现象。引起鱼类生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况下,与致病生物侵入鱼体的种类、数量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鱼体本身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关,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下面介绍影响鱼类发病的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供养殖生产者参考。一、影响鱼病发生的因素1、环境因素(1)水温:鱼类是变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它的体温随外界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外界水温突然变化,鱼类难以适应,就会产生死亡。如1龄鲤鱼水温若相差12℃~15℃,就会出现假死状  相似文献   

2.
<正>一、渔业环境与病害的关系1.理化因素(1)物理因素主要为温度和透明度。水温与病害发生直接相关,水生生物是冷血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水温的急剧升降,鱼体不易适应而发生病理变化,影响抵抗力,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一般随着温度升高,透明度降低,病原体的繁殖速度加快,鱼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个别喜低温种类的病原体除外,如水霉菌、小型点状极毛杆菌(竖鳞病病原菌)等。  相似文献   

3.
鱼病的发生是鱼体、环境因子、病原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在治疗鱼病时,鱼药的作用除了受自身性能影响外,也要受到环境因子、病原体和鱼体的影响。充分了解这些影响因素,能在生产实际中更好地防治鱼病。1环境因子目前,防治鱼病的主要措施还是通过泼洒药物进行水环境消毒来杀灭病原体。因此,药物施入水体后,环境因子将对药物的作用产生较大的影响。1.1水温外用药的药效与水温密切相关,但水温的变化对不同药物药效影响不同。常用杀菌剂和杀虫剂的药效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有些杀虫剂的毒副作用也会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如硫酸铜…  相似文献   

4.
寄生性鱼病是一种常见疾病,据报导危害鱼类的寄生虫就有800多种,危害较大的也有20余种。它主要靠夺取鱼体(寄主)的营养或食其体液和组织而生存,并对寄主产生直接的毒害作用,严重时使鱼体死亡。这是直观的,也是易被认识的。但是寄生虫危害过的鱼体又往往是细菌性鱼病发生的前奏。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水产》2015,(2):1-2
来自:水产前沿随着气温升高,鱼病也越来越多,用药开始频繁,在鱼病防治过程中用药稍有不慎,就会因药物过量而引起鱼类中毒,轻则造成鱼类厌食,影响生长;重则会引起大量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渔民如果未经过对天气、水质、气温、鱼体的病情分析,就盲目用药,很容易造成鱼的中毒死亡。因此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前,首先要关注水质和水温。大多数鱼病的发生与池塘水质恶化有关,发  相似文献   

6.
正鱼病是指致病因素作用于鱼体时,鱼的机体正常活动受到扰乱,代谢失调发生病理变化的一种生命活动现象。鱼病复杂多变、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死亡率较高,是鱼类健康养殖的大敌,鱼病的传播对鱼类养殖生产的威胁尤为严重,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现将鱼病传播途径与防控措施介绍如下,供鱼类养殖借鉴参考。1传播途径1.1直接传播池塘放养的鱼中,病鱼或带病原体的鱼与健康鱼群或其子代的直接接触,并将其所带的病原体直接传播给对方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鱼病生态防治方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焰 《内陆水产》2000,25(12):36-37
鱼病防治过程中,单纯依靠药物防治其副作用显现明显,对环境、鱼体、人体的危害已被人们所认识,探索鱼病的生态防治方法逐渐受到广大水产工作者的重视。鱼病发生主要通过鱼体自身、环境、病原体的传播和数量三方面因素的改变引起的。掌握和改变鱼病发生的生态条件,来防治疾病称为生态防病。这方面的论述较多,但是对于具体的生态防治方法进行总结的则较少报道。本文就通过增强鱼体自身免疫力、控制鱼体的生态环境、控制病原体的传播和数量,从鱼苗、鱼种培育到成鱼培育,对鱼病的生态防治方法进行简介和分析。 1增强鱼体自身免疫力 一个…  相似文献   

8.
黄力 《海鲜世界》2002,(1):18-18
在目前的饲喂条件下,要消灭一切病原体是不可能的。但要控制鱼病的发生,我们可从提高鱼体抵抗力入手,效果会好些。 一、合理的混养。此法不仅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鱼病的预防也有较好的作用。因为  相似文献   

9.
鱼类血液生化指标是反映鱼体生理状态的重要参数,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鱼类的物质代谢强度。同时,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也是诊断鱼病的重要指标,鱼体一旦产生疾病,其血液生化指标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张金宗 《科学养鱼》2003,(10):26-26
秋季既是鱼体生长最快,又是鱼病高发季节。鱼塘经过大量的投饵、施肥,有机腐殖质增多、病原菌大量繁殖,加上高温(水温超过33℃时对鱼体生长有影响)、缺水、鱼口密、活动空间小,极易引起鱼病发生。连日来,笔者已接到十几宗鱼病发生死亡的投诉,并到现场观察,死亡最多的是鲮鱼、鲢、鳙、草鱼和土塘虱,其它名优品种(甲鱼)也有死亡。为了搞好秋季养鱼综合措施,做好鱼病防治:一是要生态防病;二是对水质、饵料和网(工)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杀灭病原体,切断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养殖单产不断增加,鱼病的发生率也在加大。在目前的饲养条件下,要消灭一切病原体是不可能的。要控制鱼病的发生,我们可从科学的养殖管理和维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入手,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只要措施得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养鱼经验,把北方地区提高鱼体抗病能力的6种方法介绍如下,供渔业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2.
鱼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条件、病原体的数量、毒性以及鱼体本身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要控制鱼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措施。在鱼病防治工作中,经常采用药物防治方法,怎样才能提高药物防治鱼病的效果呢,本文就对症下药和正确  相似文献   

13.
一、不对症下药 鱼体生病时要根据病鱼的症状、品种 ,大小、水质和饲养管理等多种情况进行准确诊断、对症下药 ,当病因不明时 ,切忌乱用药物。二、药量不准 全池用药时一定要准确计算用量 ,做到适量用药。如果药量过少 ,则起不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延误鱼病治疗 ;用量过多 ,则易造成鱼体药物中毒而导致死亡。三、在鱼体饥饿时用药 在用外用药物时 ,应先将鱼体喂饱 ,以免在饥饿状态下 ,误食一些非内服性药物造成死亡。四、同时泼洒多种药物。当鱼池同时发生几种鱼病 ,需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时 ,应将各种药物错开时间使用 ,若同时使用 ,会因…  相似文献   

14.
由细菌感染引起鱼类发生病理变化、甚至死亡的疾病,称为细菌性鱼病。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生物中的原核细胞,仅具有原始核,同时也缺乏细胞器。鱼类细菌病的种类较多,危害严重的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疾病。细菌性鱼病是目前危害鱼类较为严重的疾病,具有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大多数鱼类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能在饲养环境水中、底泥中以及健康鱼体及其他动物体上分离得到。只有在周围温度有较大变动,水质污染、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加,或营养性失调,  相似文献   

15.
夏季是鱼类生长旺季,也是鱼病流行季节,定期对鱼塘施用药物,可杀灭鱼体表、鳃部及水体中的病原体,防治鱼病效果显著.但是施药方法不当,不但起不到防治鱼病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加重鱼病,甚至造成严重的死亡,因此要注意高温季节鱼塘施药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金宗 《内陆水产》2003,28(10):25-26
秋季既是鱼体生长最快,又是鱼病高发季节。鱼塘经过大量投饵,施肥,有机腐殖质增多,病原菌大量繁殖,加上高温(水温超过33℃时对鱼体生长有影响)缺水、鱼口密、活动空间小,极易引起鱼病发生。连日来,笔者已接到十几宗鱼病发生死亡的投诉,并到现场观察,死亡最多的是鲮鱼、鲢、鳙、草鱼和土塘虱,其它名优鱼类(甲鱼)也有死亡。为了搞好秋季养鱼综合措施,做好鱼病防治:一是要生态防病;二是对水质、饵料和网(工)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杀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有效地控制暴发性鱼病流行。1搞好水质调控1.1每隔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注新水20~3…  相似文献   

17.
韩素芹 《齐鲁渔业》2004,21(7):31-31
夏季是鱼类生长旺季,也是鱼病流行季节,定期对鱼塘施用药物,可杀灭鱼体表、鳃部及水体中的病原体,防治鱼病效果显著。但如果施药方法不当,不但起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加重鱼病,甚至造成严重的死亡。因此要重视高温季节鱼塘施药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浅谈生态学预防鱼病鱼病的生态预防是依照鱼病发生和发展规律,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态习性和鱼池水体环境的生态特点。来减少致病生物对鱼体侵袭机率,达到消除鱼病发生之目的。一、改善水体环境,消灭和抑制病原。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使水体环境发生...  相似文献   

19.
进入5月份,各种鱼病就开始大量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白鲫、白鲢“出血病”发病范围之大,数量之多是多年来未见过的。鱼类得病,除鱼体自身免疫功能降低外,水环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随着养鱼业的发展,精饲  相似文献   

20.
大地回春,草木复苏,水温回升,各种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等开始活动,使鱼类染病。同时这些致病因子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对药物较为敏感,疗效好。另外,早春时鱼种、成鱼经过越冬期,体质瘦弱,容易引起鱼病发生。因此,积极做好早春的鱼病防治工作,可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成活率和产量。早春主要的鱼病有:在捕捞、清塘等操作过程中,造成鱼种、成鱼鱼体受伤,为细菌的入侵打开了通道,这类鱼病有水霉病、竖鳞病、细菌性烂鳃、赤皮病、打印病等。早春鱼种经过几个月的越冬、体质较差,大量寄生虫容易主动或被动形式侵袭鱼体,侵入鱼鳃引起发炎、鳃丝腐烂的有隐鞭虫病、口丝虫病、单孢子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等;侵入鱼体表和体内寄生引起鱼体消瘦直至造成死亡的有锚头蚤病、鱼虱病等。为了提高养鱼经济效益,早春切莫忽视鱼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