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明义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30(5):42-48
包括甘孜藏区在内的生态脆弱民族地区主要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限制与禁止开发区,也常常是国家扶贫的连片特困区.发展生态产业,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利于破解国家贫困区扶贫难题,有效减缓地区贫困;利于国家民族地区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此,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应基于其民族性、生态脆弱性、贫困性和国家主体功能定位性,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约束,合理选择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并在规划、市场、资金、人才、技术、监管、评价等方面进行保障,从而推进区域科学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三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价格下行、返乡农民工增加和农产品销售困难3个方面.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发展特色农业,有效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成为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重点.笔者通过对民族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特色农业类型、存在问题以及发展特色农业必要性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我国民族地区有许多独特的农产品,它们或营养丰富,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或民族味浓厚,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因种种原因,民族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得不到很好的推广,仅局限于民族地区小小的区域,无法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传播。这就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当地农户的增产增收。基于此,通过研究网络时代下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对当地农户收入的促进作用,利用网络的力量转变传统模式销售商品的方法,探索一条助农增收的新道路,促进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以增加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粤北连山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对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入分析,从树立绿色物流理念、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标准化建设的投入、物流模式选择、供应链管理、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8.
9.
10.
在民族地区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应把建立高质量复合型紧凑型城镇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以青海省为例,应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现有城镇进行梳理,有选择地重点发展少数自然条件优越的城镇,建设高质量复合型紧凑型城镇,以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12.
西部民族地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扶贫产业的地域品牌特色形成则是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西部民族地区因其受到特有的自然条件、人文特色、民族特点等因素影响,而与中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环境条件具有很大的不同。总体上看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较东部地区竞争上处于被动地位,但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扶贫产业发展的模式为例,探索西部民族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形成地域品牌特色之间相互促进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民族关系,对于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文章分析了宁夏T村的民族关系现状,指出促进民族发展需要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与干部培养、民族关系预警和减压机制建设以及对村民的思想认识教育、权益保障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事业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人才资源的缺失已成为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该研究从经济与自然条件、观念、政策、管理与服务这几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卫生人才资源开发的困境,提出了加大卫生投入、加快观念转变、加强政策研究、创新管理体制等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态人类学的主旨是探讨人与环境的良性发展,这种价值诉求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民族地区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18.
乡村振兴,文化建设是一个的突破口.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均非常丰富的民族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当地乡村文化建设,最终一定会实现乡村振兴.基于此,本文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重点分析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并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红萍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城镇化的推进在当今新时代下对于国家、社会、民族地区以及人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四川省甘孜州为例,在文献资料收集的基础之上首先对城镇化的内涵及其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进行了系统阐述;随后对甘孜州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接着分析得出甘孜州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人口城镇化"速度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三个突出的问题;最后针对突出问题分别从人口、产业和城建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对甘肃民族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特色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