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粟芒蝇即双毛芒蝇(Atherigona bisetaKarl)是我国北方谷子的重要害虫。作者用腐鱼等五种不同诱剂的饵料,对粟芒蝇成虫的趋性进行测定,结果筛选出最佳饵料,并在测报实际应用取得较好效果。材料与方法饵料种类1.鱼—市售淡水鱼或海鱼2.蚕蛹—承德丝绸厂提供3.死虫—黑光灯下诱集的死虫4.鱼骨粉—饲料公司销售5.糖醋酒液—用红糖、食醋、白酒和水按3:4:1:2的比例配成糖醋酒液诱蝇器—为33×33×82.5立方厘米规格  相似文献   

2.
粟芒蝇是谷子三叶至孕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谷苗被害后,绝大多数不能抽穗,一般减产10—20%,严重年份可达40—80%。 粟芒蝇在苗期为害造成捻曲状枯心,与粟灰螟、粟茎跳甲等的为害状相似,易误认为粟灰螟为害,从而影响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粟芒蝇(Atherigona biseta Karl)在我国北方谷子产区的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夏谷生产的严重障碍。中国是谷子的原产地,品种资源极为丰富,抗虫性研究利用的潜力很大,但对谷子抗粟芒蝇的内在机制,尤其是谷株体内一些生化物质在抗虫中的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区粟芒蝇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芸亭 《植物保护》1994,20(6):25-26
太行山区粟芒蝇发生规律研究秦芸亭(河北省涉县农业局056400)粟芒蝇(Atherigoabisetakall)为太行山区谷子主要害虫,一般为害率20%~40%,严重地块达80%~90%。自80年代以来,采取人工饲养、田间诱集、大田调查等方法,对其发...  相似文献   

5.
粟芒蝇(Atherigona biseta Karl)是我国北方谷子产区的主要害虫,近年已成为影响我国谷子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是谷子的主要生产国,又是谷子的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极为丰富,谷子抗虫品种研究、利用的潜力很大。为加速谷子抗虫品种的筛选鉴定和抗虫育种工作,我们对抗粟蝇的田间鉴定技术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6.
粟杆蝇幼虫为害谷子常造成枯心或不实。此虫一年发生二代,部分一代。以老熟幼虫在5—10厘米土层中越冬。成虫于6月中旬出現,6月末达盛期,每雌产11—41卵,产卵于粟杆的基部。粟杆蝇的发生为害与湿度有密切关系,交尾、产卵、幼虫孵化、以及侵入粟茎均需高湿。田間枯心率与当年6月份降雨量的相关系数为0.71(P<0.01),相关显著。在晚播、高肥、密植的条件下,枯心发生严重。谷子品种、生育速度均与被害程度有关。在粟田雌蝇出現高峯期噴5%DDT与0.5%666等量混合粉剂,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豆根潜蝇     
大豆根潜蝇(Opnimyia shbatsuji)又名大豆根蛆。属双翅目潜蝇科,是我区近几年新发现的,为害大豆幼苗。 一、为害损失的调查: 1973年以来,据146个点的调查,我区6个县普遍发生,严重地块苗期被害株率达60—80%,百株虫数一般在45—66头,受害地块减产20—  相似文献   

8.
稻水蝇是钻心为害水稻上的一种蝇类害虫,自七十年代以来,该虫上升为我县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多年来对该虫定名较混乱,发生规律不太清楚,防治比较被动,在生产上往往受害较重。现已确定我县的稻水蝇与上海昆虫研究所范滋德先生最近鉴定的菲岛稻水蝇相同,为国内一种新害虫。属双翅目、水蝇科、毛眼水蝇属,种名为(Hydrellia philippinaFerino),中文名称:菲岛稻水蝇,亦称菲岛毛眼水蝇(以下简称稻水蝇)。该虫除为害水稻  相似文献   

9.
剑河县稻秆潜蝇发生面积较大,为害较重,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摸索出该虫的生活习性、为害规律,以便更好地防治稻秆潜蝇。  相似文献   

10.
水稻潜叶蝇(Hydrellia griseola Fallén)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可造成10%~20%的减产,广泛分布于温带地区,而在海南之前未有该虫发生为害的相关记录或报道。2018年8月笔者在海南三亚发现了疑似该虫为害,经鉴定,确为水稻潜叶蝇,补充了水稻潜叶蝇新的分布记录。评述了该虫对水稻种植及水稻南繁育种制种的的潜在为害,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橘果实蝇犤Bactroceradorsalis(Hendel)犦又称橘小实蝇、蛀果虫、针蜂,属双翅目,实蝇科,其寄主植物250种以上。在潮州市,橘果实蝇除为害柑橘等果树外,2000年首次发现为害台湾青枣,近2~3a来,又发现此虫对瓜类作物为害比较严重,对瓜类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1为害状橘果实蝇成虫主  相似文献   

12.
黑森瘿蚊在哈萨克斯坦发生普遍,但它的为害还没有调查过。 (1)形态描述成虫:黑森瘿蚊类似不大的黍瘿蝇,体长2.5—3.5毫米。雌虫触角16—18节,相当体长的三分之一,雄虫触角16—20节,相当  相似文献   

13.
杨奇华 《植物保护》1981,7(4):12-12
粟秆蝇是谷子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在北方谷子产区,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动,夏播谷的扩大,以及间、套种和不同播期等,使谷子易受害的拔节和孕穗生育阶段与幼虫发生盛期相吻合的机会增多;加上六、七月份进入雨季,田间湿度较大,适于成虫羽化、卵孵化以及幼虫取食活动。使虫源扩大,存活率高,种群数量累积增长。一般年份谷子被害率(枯心、畸形穗、白穗)达20—40%,严重年份可高达70—80%,局部地块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以来,麦秆蝇对春玉米的为害明显加重,是影响我县玉米稳产高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弄清其发生为害规律和防治技术,我们从1981—1985年,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我县发生的主要是黑麦杆蝇(OscinellaPusilla Meig)形态特征请参阅有关著作,现就此虫在莱阳县发生为害规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亚洲玉米螟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春玉米上人工模拟亚洲玉米螟自然发生情况,玉米螟为害主要影响单穗净重、百粒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接虫和不同接虫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沈单16号玉米1代接虫为害最重,产量损失为17.72%;丹玉39号玉米1、2代复合接虫为害最重为14.61%。接卵0、0.5、1、2、4块/株之间单穗净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问锦曾 《植物保护》1982,8(6):19-19
双毛芒蝇(粟秆蝇)Athergona bisete Karl在晋东南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幼虫为害谷子生长点,造成枯心或白穗。狗尾草为其野生寄主。其发生消长及为害程度常因耕作制度、气候等生态条件的不同而异。 一、发生与耕作制度的关系 晋东南全区可分为夏谷区、春谷区和春  相似文献   

17.
蔬菜上11种潜叶蝇的鉴别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蔬菜上11种潜叶蝇的鉴别雷仲仁王音问锦曾(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近年蔬菜上潜叶蝇为害日趋严重,几乎各种蔬菜包括叶菜、番茄、土豆、瓜类都被害,并造成毁产事例。为害蔬菜的潜叶蝇种类很多,不同虫种为害习性不同,防治方法也不同,有些为...  相似文献   

18.
桐梓县稻秆潜蝇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秆潜蝇在桐梓县 1996年以前是零星发生的一种次要害虫。近年来 ,发生面积不断扩大 ,60 0~12 0 0m海拔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全县每年发生 2 667hm2 左右 ,一般为害损失 10 %左右 ,为害重的达 4 0 %以上 ,已上升为桐梓县中、高海拔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切实掌握稻秆潜蝇在桐梓县的发生和为害规律 ,有效的开展稻秆潜蝇防治工作 ,桐梓县植保植检站进行了系统的监控和调查 ,基本掌握了该虫发生、发展为害的规律 ,现将监控、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1 生活习性稻秆潜蝇属双翅目、秆蝇科 ,又名稻秆蝇 ,是一种为害禾本科植物的钻蛀性害…  相似文献   

19.
稀点雪灯蛾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7年以来,一代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 Esper)在我省已成为麦套玉米的主要害虫。轻者玉米小苗受害,重者缺苗断垄,甚至翻种。为经济有效地控制一代稀点雪灯蛾的危害,于1990——1992年,对其为害损失率和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1 试验内容与方法1.1 人工接虫测定危害损失率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进行试验,每小区种20株玉米,用纱网笼罩。分别接虫1、2、4、5、6头,以不接虫为对照,共6个处理,随机排列,重复3次。当套种玉米正值二叶一心时,大田幼虫正处三龄盛期,接三龄末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山西省静乐县首次发现根蛆(Tetanops sintenisi)为害藜麦。该虫属于双翅目斑蝇科直斑蝇属,最早记载发现于荷兰,国内外均未见其为害藜麦的报道。该虫在静乐县发生量大,造成藜麦大量叶片枯黄、萎蔫,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藜麦的产量。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序列鉴定确认其分类地位,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为害特点及发生情况等,并提出了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