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阔叶树容器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容器育苗为研究方向,以乳源木莲、深山含笑、大叶樟、猴欢喜等阔叶树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育苗轻型基质、育苗容器规格、阔叶树容器苗出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轻型基质J16最有利于苗木根系生长,其根量最大,苗高生长最快。容器规格在育苗初期对苗木生长影响不大,但随着苗木的逐渐生长,不同规格容器的苗木各指标差异增大。从容器苗各形态指标间的相关性、生理指标及活力指标等方面分析,构建以外观特征、地径、苗高、高径比、>2 cm长Ⅰ级侧根数、全苗干重、根系水势、根生长潜力(RGP)为阔叶树容器苗质量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大叶樟等3个阔叶树种容器苗的出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3种沙生树种工厂化育苗播种时间与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柠条、花棒、杨柴3种沙生树种在同一基质配方、同一容器、同一管理水平下进行不同播种时间工厂化育苗试验,定期观测苗高、地径、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总干重和地上-地下干重比等生长指标。经过历时多年的研究分析,初步得出3种沙生树种容器苗的苗期生长变化规律,筛选出具有宁夏当地生产意义的工厂化育苗最佳播种、施肥、出圃时间,为宁夏中部干旱带造林培育高质量、低成本的容器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将100%黄土、黄土∶珍珠岩(1∶1)、黄土∶泥炭土(2∶1)、100%珍珠岩按体积比配成4种播种基质,研究不同基质和配比对厚果鸡血藤种子萌发发芽率、生根数、生根长度的影响;将芽苗移栽到黄土∶泥炭土∶珍珠岩(2∶1∶1)、黄土∶泥炭土(2∶1)、黄土∶腐殖土(2∶1)按体积比配成的3种轻基质容器中,研究不同基质和配比对厚果鸡血藤容器苗苗高、地径、叶面积、总干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播种基质,厚果鸡血藤种子出苗率、生根数有显著的差异,用珍珠岩做播种基质发芽率最高,平均达85%,用100%黄土做播种基质生根平均数量最多,平均每株达10.3根;采用不同容器基质,芽苗移栽1年生容器苗的株高、地径、总干重、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差异,用黄土∶泥炭土∶珍珠岩做容器基质的芽苗株高、地径、总干重、叶绿素含量均为最大,1年生容器苗平均株高为53.15cm,平均地径为6.21mm,平均总干重为13.47g,叶绿素含量为40.93SPAD。  相似文献   

4.
玉米幼苗期耐盐性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不同玉米的耐盐性差异,同时建立玉米苗期耐盐性的评价体系,在恒定盐胁迫浓度条件下,试验测定了玉米幼苗期某些性状及生理指标,并用隶属函数值法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发芽率、苗高、根长、叶K+/Na+、根相对含水量、苗鲜重、根鲜重、苗干重及根干重盐害系数的隶属函数值随着总隶属函数值的增加而递增,均与总盐害系数隶属函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盐池种植试验,初步确定根长、根鲜重、根干重、苗鲜重、苗干重、叶K+/Na+和发芽率可作为玉米苗期耐盐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不同容器对法国海岸松与无柄小叶榕容器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种不同容器的无柄小叶榕、法国海岸松苗木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容器无柄小叶榕和法国海岸松苗木间的苗高、地径、根质量、单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单株氮累积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除根团质量及叶绿素含量外,其余各项指标随着容器体积的增加,苗木的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均呈上升趋势;网袋容器苗根团质量较优于塑料营养钵;无柄小叶榕宜选择规格为D×H=45mm×120mm的网袋容器进行工厂化容器苗生产,法国海岸松苗木质量参照马尾松二级苗的标准,规格选D×H=45mm×60mm的容器和规格为D×H=45mm×80mm的网袋容器用于培育二级苗,但不适于培育一级苗。可选地径、苗高,并辅之以叶片总叶绿素含量作为法国海岸松与无柄小叶榕容器苗苗木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及不同规格育苗容器对猴樟1年生苗生长的影响,为培育优质阔叶树种容器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0%黄心土+20%火烧土+10%草炭土+20%河砂为基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大(15 cm×18 cm、16 cm×16 cm)、中(12 cm×15 cm、13 cm×13 cm)、小(10 cm×10 cm、10 cm×10 cm)3种规格白色无纺布袋和黑色塑料育苗钵对猴樟1年生苗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叶绿度(SPAD值)、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大规格容器猴樟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苗木质量指数均大于中、小规格容器猴樟苗.大规格白色无纺布袋黑色塑料育苗钵猴樟苗的苗高、地径、总干重和苗木质量指数分别极显著(P<0.01)高于小规格白色无纺布袋和黑色塑料育苗钵的苗高、地径、总干重和苗木质量指数.不同类型容器对猴樟苗的苗高及苗木质量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大、中和小规格白色无纺布袋猴樟苗的地径及生物量总体上明显大于黑色塑料育苗钵的地径和生物量,白色无纺布袋猴樟苗的SPAD值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黑色塑料育苗钵猴樟苗.[结论]白色无纺布袋育苗比黑色塑料育苗钵育苗更有利于促进猴樟苗地上部生长;猴樟育苗以选择容量稍大的容器为宜,以装基质后口径15 cm、高18 cm的白色无纺布袋育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沙生树种柠条在同一基质配方、同一容器、同一管理水平条件下进行不同播种时间的工厂化育苗试验,定期观测、统计分析苗高、地径、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总干重和地上地下干重比等生长指标,初步得出柠条容器苗的苗期生长变化规律。筛选出宁夏当地工厂化育苗最佳播种、施肥、出圃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青冈栎容器苗合适的施肥时间,我们研究分析了不同施肥时间(T1:为芽苗移植时(5月1日)施入缓释肥0.7g/株;T2:为芽苗移植后1个月(6月1日)施入缓释肥0.7 g/株;T3:为芽苗移植后2个月(7月1日)施入缓释肥0.7 g/株)对青冈栎容器苗的生长规律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时间对青冈栎容器苗高、地径、根干重、叶片数、叶干重、茎干重、单株生物量、质量指数影响差异显著,而且施肥时间对各参数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青冈栎容器苗对不同施肥时间有响应的形态参数均以T1(在芽苗移植前施入缓效肥)达到最佳效果,苗高为17.25 cm,地径为3.50 mm,生物量为2.50 g,质量指数为0.47.  相似文献   

9.
利用容器育苗与栽培技术进行容器苗生产,是绿化观赏苗木生产应用方式的一种改变,引起了苗木生产、苗圃经营及苗木应用等一系列观念与技术的重大变革。虽然容器苗具有苗木生长一致性好、起苗、出圃及销售不受季节限制且生产利润高等诸多优势,但目前我国的容器苗生产仍受到资金、设备、原材料等的制约,应用上仍受设计师的观念、市场需求等的制约,使容器苗在国内发展缓慢。本文从容器苗的发展现状、容器苗的诸多优势及制约容器苗发展的因素等方面对容器苗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以期为我国容器苗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质配方对枫香容器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以泥炭、珍珠岩、稻壳、锯屑为材料的15种不同基质配方的理化性状,以及对枫香苗质量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不同基质配方的容重、最大含水量、pH、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等理化性质差异显著;15种基质配方都符合轻型基质的要求,随着基质中泥炭含量的增加,基质的最大含水量和pH呈下降趋势,而含氮量呈上升趋势;15个不同基质配方枫香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质量指数等指标差异显著,随着泥炭土比例的增加,苗木质量呈上升趋势。根据基质理化性状、容器苗质量及生产成本多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和决策,认为容器苗的基质配方中5(泥炭(0.60)+珍珠岩(0.40))和7(泥炭(0.46)+珍珠岩(0.27)+稻壳(0.27))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3种底栖动物培养基和3种虾、蟹混养方式对池塘底质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积累量和底栖动物种类及其生物量的影响。3种培养基(底栖饵料生物、鸡粪、鸡粪与猪粪混合)和3种虾、蟹混养方式(虾、蟹分别为6000、1000,8000、800,10000、300 ind./667 m2,虾放养规格为300-400尾/kg,蟹放养规格为120只/kg)按随机区组排列,共设置9个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组的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积累量均显著低于鸡粪培养基和鸡粪与猪粪混合培养基组(P〈0.05),而底栖动物种类及总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培养基组( P〈0.05);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高密度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组底质中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克氏原螯虾中、低密度组(P〈0.05),而底栖动物生物量明显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养殖密度水平对底栖动物种类则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为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基,克氏原螯虾与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养殖密度分别为8000、800 ind./667 m2时的组合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贵州农业科学》的研究、发展及编辑组稿提供参考依据,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引文分析法,对《贵州农业科学》1980-2011年刊载论文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32年中《贵州农业科学》共计刊发论文7 526篇,其中被引用论文4 325篇,被引率为57.5%;总下载频次为277 974次,总被引频次17 929次,总被引频次率为4.145;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主要为农业科学研究及试验、农作物等9个方面,共计占88.53%;被引论文的频次以1~20次为主,占总被引论文的98.27%;被引论文的机构主要为高校和研究所;被引用的项目论文达2 170篇,占被引总论文的50.17%;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最高的前10篇被引论文大多是当时的研究热点综述论文.结论:经过40年的发展,《贵州农业科学》已产生一批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论文,同时形成了一定的作者群,为期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木材总供给总需求平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为指导,从供给与需求辩证统一的角度,探讨了木材供求平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木材总供给、总需求的概念;论述了木材总供给、总需求的特点;分析了木材总供求平衡的内涵;选择了木材供求预测的基本方法——经济计量模型。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说明了上述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银柴胡药材产量和活性成分相对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以明确盐胁迫对银柴胡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效应,为银柴胡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盆栽控盐试验栽培柴胡一年生幼苗,土壤盐含量设置为2、3、4 g/kg 3个水平;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柴胡药材中总黄酮和总皂苷的相对含量,并结合产量计算其积累量。[结果]随着土壤中NaCl含量的增加,银柴胡药材产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药材中总黄酮和总皂苷相对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其积累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盐胁迫显著提高银柴胡药材产量、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当土壤盐含量为3 g/kg时,银柴胡药材总黄酮和总皂苷积累量均较高,有利于银柴胡药材的优质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5.
比较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群落内土壤与群落外土壤的全氮、全磷、p H及自生固氮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情况。结果表明,相对于群落外土壤,群落内土壤全氮、全磷、自生固氮菌和硝化细菌数量显著降低,但土壤p H和反硝化细菌数量显著升高;土壤全氮、全磷均与土壤自生固氮菌、硝化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和p 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 H与土壤自生固氮菌、硝化细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三裂叶蟛蜞菊入侵引起土壤功能微生物群落和土壤p H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了土壤全氮和全磷,使土壤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肖坑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磷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安徽省老山自然保护区肖坑不同森林类型土壤中的全氮、全磷和速效磷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森林类型中土壤的全氮含量的顺序为毛竹林>落叶阔叶林(枫香)>杉木林>封育20年以上的常绿阔叶林>封育20年以下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同一土层深度,落叶阔叶林在0~10 cm土层全氮含量最高,而毛竹林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全氮含量都超过落叶阔叶林,使得毛竹林在土壤平均全氮含量为最高;各种森林类型中以阔叶林尤其是落叶阔叶林的速效磷含量最高,而针叶林的速效磷含量最低,空间变动性很大,这主要和人类活动及土壤的利用方式有关.但不同森林类型中的全磷含量都基本相同,说明它们受成土母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高丛蓝莓品种花青素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丛蓝莓6个品种的果实花青素含量测定发现,花青素平均含量为4.62mgg,其中,品种爱国者花青素含量最高,蓝丰最低。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的评价表明,花青素含量较高的蓝莓品种抗氧化能力较强,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蓝莓花青素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无显著相关性。综合评价表明,品种埃利奥克表现出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对水体中亚硝酸盐、有机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消除作用来分析降氮灵菌剂对水葫芦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水体中氮磷含量变化以及水体中微生物消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葫芦在水体中的氮降低到2 mg.L-1以下,磷降低到3 mg.L-1以下时就会丧失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氮、磷是限制水葫芦等浮游植物生长的最主要因素,投放降氮灵微生物菌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0.75g.L-1的降氮灵可以使水体中的硝化和反硝化细菌大量增加,降低水中水葫芦生长所需的氮、磷含量,投放后期水葫芦出现生长变慢,植株矮小,叶片变黄等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土壤侵蚀是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给生态和人类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137Cs在土壤中的再分配和侵蚀小区土壤的运移之间紧密相关,用它做示踪剂可推算出土壤侵蚀的速率和空间分布,以及研究土壤侵蚀的空间变化和土壤迁移的空间分配。采用137Cs示踪技术对铜山地区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土壤侵蚀对土壤养分造成的影响。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为1 732.48 Bq/m2,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大,137Cs质量浓度呈对数下降的趋势。该研究区137Cs含量的范围是787.62~2 380.96 Bq/m2,土壤沉积和土壤侵蚀同时发生在研究区内,林地中137Cs含量最高,其次是竹林和茶园。TN、TP和SOC在不同用地类型中的分布也有差异。SOC与137Cs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而137Cs与TN、TP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侵蚀运动对于土壤表层的影响最为显著,与背景区相比,侵蚀区和沉积区土壤表层(0~5 cm)的137Cs和SOC都有明显的损失,分别达到了31%、17%和45%、29%。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地抵抗土壤侵蚀的能力相较于茶园和竹林更强;②土壤侵蚀过程中土壤再分配对SOC、TN和TP的分布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于SOC的影响最强烈;③土壤侵蚀对于土壤表层的影响最为显著,土壤上层通常是养分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此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养分的流失以及富集养分的径流污染下游河流,引起很多农业环境问题都值得被关注。  相似文献   

20.
研究家庭压力烹调对绿豆抗氧化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常压烹调为对照,检测不同压力和时间烹调后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结果显示:和总酚含量相比,总黄酮含量与3种抗氧化能力指标均有最高的相关性。与生样相比,除总多酚外,各烹调处理的总黄酮和各抗氧化能力均有下降。总体而言,家庭压力烹调对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保存效果与常压蒸煮烹调差异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