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潍坊市浅海面积6.7万hm^2(100万亩),其中-5—10m等深线浅海面积3万hm^2(45万亩)。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浅海养殖一直处于空白,宝贵的浅海资源未能转化为有效生产力。近年来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原因导致近海渔业资源衰竭,滩涂养殖面积、养殖品种、养殖产量短期内也不会有大的突破,这给沿海渔民增收带来了困难,阻碍了全市海水增养殖业的发展。2007年潍坊市海洋与渔业局在莱州湾潍坊近海进行筏式养殖试验,取得成功。这对改变全市浅海利用现状、推动浅海养殖业发展、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带动涉渔行业的发展、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都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本文对养殖过程中的一些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为大面积推广海湾扇贝筏式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葫芦岛市浅海筏式养殖海湾扇贝发展迅速,仅绥中县止锚湾海区已养殖两万多台筏,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指导,缺乏对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了解,只是受暂时和局部利益的驱动.因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致使目前面临许多严重生态问题.如病害、超负荷养殖、扇贝小型化、污染严重等.  相似文献   

3.
《渔业科技产业》2007,(3):42-42
近日,山东省潍坊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徐松萃及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到海上检查今年筏式养殖扇贝试验情况,从检查结果看,目前养殖试验进展顺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4.
5.
筏式养殖鲍鱼中常见的敌害生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福祖 《水产科学》1992,11(6):23-24
我国黄、渤海区自然生长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海珍品,深受国内外人民的欢迎。但皱纹盘鲍生长缓慢,对环境条件有较高的要求,适宜它生长、繁殖的海域并不太多,自然资源数量有限,单靠采捕自然生长的鲍鱼,早已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发展鲍鱼增养殖生产,是增加鲍鱼产量的必然途径。自1986年开始大连市的鲍鱼育苗生产迅猛发展,育苗面积从原有的300m~2一下子增加到近5000m~3,鲍鱼增养殖技术也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宋洪彦 《齐鲁渔业》2007,24(10):73-73
潍坊市位于莱州湾南岸,海岸线长140多公里,负5m以内浅海水域20万hm^2(300万亩)。沿海滩涂面积辽阔,水质肥沃,基础饵料丰富,初级生产力大。但由于各种原因,浅海20万hm^2水面一直没有开发利用。为此潍坊市海洋与渔业局做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浅海滩涂的决定,  相似文献   

7.
针对2008年筏式扇贝养殖低迷的现状,昌黎县水产发展局于3月12日组织召开“昌黎县扇贝养殖恳谈会”。出席会议的有昌黎县人大主任、昌黎县海洋局主要负责人、各沿海乡镇领导及新老扇贝养殖户代表。此次会议主要就2008年昌黎县扇贝养殖出柱率低,肥满度差的现状,就如何科学发展、合理规划扇贝养殖产业,怎样使昌黎县扇贝养殖业走出低谷,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龙须菜,学名江蓠,为江蓠科植物,暖湿性海藻种类,它富含海藻多糖、碘、钙、微量元素。藻体外层的粘质主要成分是Fucoidan,能有效清除胃粘膜表面的细菌和大肠杆菌。经研究表明,龙须菜有清肺通便、养颜瘦身、降血压血脂和调节身体机能等功效。  相似文献   

9.
贻贝作为我国较早养殖的贝类品种之一,其养殖面积曾一度占据了浅海养殖的主导地位,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栉孔扇贝为代表的贝类养殖的兴起,大量繁殖的贻贝又成了浅海筏式养殖的一种负担,养殖单位曾想尽一切办法清除养殖筏架上的贻贝,以防影响其它品种的生长,但又随着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的实际情况,贻贝的苗种易附着、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良特点又显现了出来,再一次成为部分地区的主导养殖品种。现将贻贝浅海筏式养殖的方法介绍如下:一、养殖海区及器材1.养殖海区 选择水质清新,水流畅通的外海区。内湾型海区由于存在水流交换差,…  相似文献   

10.
贻贝浅海筏式养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贻贝作为我国较早养殖的贝类品种之一,其养殖面积曾一度占据了浅海养殖的主导地位。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栉孔扇贝为代表的贝类养殖的兴起,大量繁殖的贻贝又成了浅海筏式养殖的一种负担,养殖单位曾想尽一切办法清除养殖筏架上的贻贝,以防影响其它品种的生长。但随着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情况的发生,贻贝苗种的易附着、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势又显现了出来,再一次成为部分地区的主导养殖品种。2001年日照市东港区的养殖单位创造了每台筏架产贻贝4000 kg,产值2000元的高效益,现将其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牡蛎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选择合理的养殖技术有助于提高产量。在文中就浅海牡蛎筏式养殖技术进行介绍,为牡蛎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刺参通常称作海参,在分类上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楣手目、刺参科、仿刺参属。在我国,刺参主要盛产于辽宁、山东、河北等地。刺参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围网养殖、浅海筏式养殖等。近些年,随着“北参南养”技术上的突破,刺参浅海筏式养殖在我省尤其在闽东地区海域悄然兴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最好的投入产出比超过1:2),促进了刺参养殖产业的迅猛发展,有望成为福建省继鲍鱼之后又一大海水养殖产业。现将刺参浅海筏式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与渔业》2008,(5):32-32
浅海养殖是水产养殖业重点发展方向,近几年发展较快。目前,我国浅海养殖主要集中在水深15米以内的区域,这一区域也是陆源污染最为集中的海区。由于浅海养殖布局和种间搭配不尽合理,放养密度过高,养殖环境状况日趋恶化,养殖生物抗逆能力下降。同时,受风浪潮影响较大,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1海区的选择 养殖鲍的海区要求水深流畅,水质清新,无污染,附近无河流,海藻资源丰富,海水盐度比较稳定。且较高。具体要求是:1.1 水深 养鲍海区海水不易过浅冰深最好能达到 15~20 m。1.2 水 温鲍生存的水温范围在 1~28℃ ,生长最适水温为14~22℃,所以,养鲍海区冬季水温不低于1℃,高温季节水温不超过28℃ 。1.3盐度 鲍属于能适应较高盐度的海洋生物,要求海水盐度能稳定于29~31,最低不低于27,最高不超过36。1.4 水流 因为鲍喜欢水流畅通,所以应选择正规的往返流的海区,流速应以 50~…  相似文献   

15.
昌黎县是河北省沿海渔业经济大县,拥有52.1 km的海岸线,44 667 hm2的浅海资源,多年来,随着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昌黎县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浅海养殖业,逐步形成了以扇贝为主的浅海筏式养殖,特别是海湾扇贝目前已成为昌黎县渔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养殖面积达2万hm2,产量16万t,产值4个多亿,每年养殖户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受经济利益的驱使,2008年的扇贝养殖面积又增加16.7%,毛产量增加了10.1%,但产值却比2007年减少了15.3%.效益呈现了负增长.  相似文献   

16.
养殖贝类附着敌害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大连市长海县海域养殖贝类附着敌害生物的种类、附着方式、危害及防治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报告附着敌害生物共17种,其中植物6种:海带、裙带菜、鼠尾藻、鹿角藻、萱藻、囊藻;动物11种:紫贻贝、沙海螂、皮海绵、薮枝螅、细指海葵、才女虫、蛰龙介虫、麦杆虫、藤壶、柄海鞘、玻璃海鞘。  相似文献   

17.
张福奎  舒适 《水产科学》1993,12(5):14-17
本文初步报导了魁蚶、海湾扇贝在浅海区的生长、附着以及敌害生物和温度等因素对魁蚶、海湾扇贝存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海州湾毛蚶浅海筏式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江祥  刘刚等 《齐鲁渔业》2002,19(11):13-13
毛蚶俗称瓦楞子、毛蛤,壳质坚厚,适应能力强,发病率低。其肉质鲜美,食用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为克服传统底播增殖方式的局限性,探索黄海南部地区毛蚶养殖高产高效新技术,我们于2000~2001年在海州湾北岸腹地浅海区进行了毛蚶半人工采苗与筏式养殖试验,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2001年采苗2000万粒,养殖面积 100亩,收获毛蚶 25万 kg,产值 120万元,纯利润 45.4万元。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虾夷扇贝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扇贝科,虾夷扇贝属。虾夷扇贝为冷水性贝类,原主要产于日本、前苏联千岛群岛的南部水域,日本北海道及本洲北部,分布于底质坚硬,淤沙少和水深不超过40m的沿岸海区,正常生活水温为5—23℃。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虾夷扇贝在山东、辽宁等沿海进行人工试养,经过10多年发展,虾夷扇贝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主要品种之一,年产值达到50多亿元。现就虾夷扇贝筏式养殖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浅海筏式养殖系统贝类养殖容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杨红生 《水产学报》1999,23(1):84-90
据报道,以世界人均耕地计,中国人口以4亿为合适,按人均粮食500kg/年计,中国人口以6亿为适度,按水资源来估算中国适度人口可为7亿。综合起来考虑,中国理想人口数量应在6.5亿左右[刘大椿等1995],而我国实际人口已远远超过此数。很显然,只依靠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