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汕优63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1986年评为农业部优质米。我省1985年引种示范,普遍反映汕优63高产、质优、抗病。为了探索其高产优质栽培规律,“七五”期间我站在都匀、兴义和遵义等三县(市)开展了汕优63大面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本文根据1989年三县(市)汕优63验收汇总材料,筛选出26份数据准确完整的资料,就汕优63的产量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为制定汕优63高产栽培技术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摸索杂交水稻汕优63的制种高产途径,不断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近几年我们根据制种田间实际情况,设计了亩产300公斤以上的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方案。1990年116.07亩制种田,收割前经省市县有关部门联合验收,平均理论亩产360.1公斤,实收亩产321.04公斤。其穗粒结构为:每亩有效穗26.46万,每穗总粒数为104.06粒,实粒数为53.10粒,结实率为51.03%,千粒重为25.63克。现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根据几年来杂交稻纯度海南鉴定和本地大田种植鉴定结果,汕优63组合中的杂株93%以上是珍汕97A和珍汕97 B(现简称A、B)。这两种杂株在种子外部形态上与汕优63种子无明显差异。为探讨汕优63种子室内纯度鉴定技术,研究A、B种子与汕优63种子的典型特征和区别方法,从1989年冬到1990年春,经室内反复观察鉴定,再与海南穗期鉴定结果比较,初步认为,根据种子腹白程度进行室内纯度鉴定,其方法简便易行,准确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8.
母本育秧在杂交稻制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播期、播差是否合理,影响到花期能否相遇,秧苗的数量及质量制约着成穗数和总粒数。为了提高制种产量,我们完善了母本浸种和育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科学浸种,为安全育秧打基础过去制种农户因浸种时间、方法、地点等技术掌握不当,每年都出现烂芽、烧种、缺种和重新补种的情况。为了切实解决浸种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我 相似文献
9.
汕优63种子纯度室内鉴定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汕优63种子纯度室内鉴定初探江苏省六合县种子站(211500)徐世衡徐勇赵承业种子纯度室内鉴定比较困难,至今尚缺乏有效的准确的室内纯度快速检测方法。目前纯度鉴定的主体手段仍是田间植株形态法。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但时间长,容纳的样本数较少,耗资大,实施...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对杂交水稻汕优63进行不同日长处理和分期播种试验等相结合,研究得出其光温反应特性与双亲存在很大差别,既不同于早稻,也有异于中稻,而趋向于晚籼。(1)在安全播期范围内,汕优63从播种至出穗的日数随播期的推迟而缩短,随海拔的升高而延长,每迟播10天缩短4.1天,每上升100米延长4.2天。(2)汕优63感光性强,属超亲类型,并具有相对稳定性;感温性也强;基本营养生长性弱。其光温反应型为“强-强-弱”型(3)促进汕优63出穗的最适日长为8—10小时;促进其出穗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播种至出穗所需的活动积温,随播期推迟或海拔升高的日平均温度变化而有减少或增加的趋势。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是福建三明地区农科所配制成的一个籼型杂交稻组合。该组合适应性广、抗性强、高产稳产、米质好,目前在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稻区的10多个省种植面积已迅速增到几千万亩,进一步促进了杂交水稻的发展。为了使各地能结合本地的生态特点,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因地制宜的安排茬口和正确的制定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该组合的增产潜力,我们自1986—1987年两年进行以汕优63光温特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了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4.
1685年,我们在稻瘟病大流行和变更制种新组合的情况下,杂交水稻制种又获得了丰收。全县共配制14个组合,面积2213.86亩,收获杂交种子1050791斤,平均亩产474.6斤,比1984年每亩增加74.4斤,增产18.5%。其中 相似文献
15.
16.
17.
混入汕优63制种田母本珍汕97A(不育系)中的杂株主要是珍汕97B(保持系)。因A、B两系是姊妹系,其生物学典型性状抽穗后方有部分明显区别。因此,制种田母本的去杂工作一般都在后期进行。抽穗扬花期如不及时、彻底将保持系去除,将会引起生物学混杂,严重影响种子纯度,降低杂种优势,给大田水稻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大面积制种进入抽穗扬花期后,制种农户多注重割叶、打“九○二”、人工辅助授粉等农活操作,而忽视对杂株保持系的及时去除工 相似文献
18.
1986年县种于公司在基点武安乡武安村的10个组制种1189亩,组合为汕优63,总产165732.5公斤,单产139.4公斤,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通过实践,对汕优63制种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合理播期、播差,是实现良好花遇的前 相似文献
19.
“汕优63”水直播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营农垦系统等田多、劳力少的地区,由于缺少插秧劳力,中杂高产优质新组合“汕优63”的推广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为此,我们于1986~1987年连续2年进行了“汕优63”水直播栽培技术的探讨,现将有关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建湖县冈西乡农技站和盐城农校,围绕提高母本制种产量,从父母本配置方式上着手,调整行比,将过去一直采用的2:12~14改为1:10~12,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去年冈西乡610亩汕优63制种,采用单式行比,平均亩产225.5公斤,创造盐城市制种历史大面积单产最高纪录。采用单式行比有如下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