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明确从褐条病稻苗上分离出来的病原细菌并与西瓜果斑病菌相区分, 对该病原特性进行了研究。分离获得6株褐条病致病菌,其中4株经主要细菌学特性、菌落形态、致病性、Biolog、脂肪酸分析(FAME)、电镜观察、Nested PCR鉴定及与3株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标准菌株和2株西瓜果斑病标准菌株的比较,证实了该病是由单极鞭革兰氏阴性细菌〖WTBX〗Acidovorax avenae〖WTBZ〗 ssp. 〖WTBX〗avenae〖WTBZ〗引起的。FAME将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误鉴定为西瓜果斑病菌,而用Biolog和nested-PCR鉴定能得到准确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3.
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从苗期到抽穗期都会发生,但以分蘖末期到抽穗前期发病为多。发病以后,严重时影响灌浆,秕粒增多,引起减产。在海南岛地区发病较普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最初表现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扩展成褐色短条状病斑,病斑多时可连成长条斑,对着阳光看,叶脉处可见透明长斑,严重时可造成全叶枯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是由带菌种子传播的,其次是腐烂的稻草及田边杂草。带菌种子播下后,细菌侵入稻苗而引起发病,然后借风、雨、露水和灌水及人员走动传播,水稻分蘖末期最易感病。高温、高湿更易发病… 相似文献
5.
6.
一、水稻细条病的发生与为害水稻细条病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tnhomonas oryzicola Fang et al)的简称。它是亚热带稻区一种细菌性病害,也是国内水稻检疫对象之一。该病全国最早在广东发现,1985年先后在广西、贵州、福建等11个省130多个县发生,现已扩展到长江以南的稻区,并有继续蔓延的趋势。我省六十年代仅在沿海地区偶尔零星发生,到八十年代初开始从闽南、闽东逐渐向闽西闽北的龙岩、明溪、大田等地蔓延并逐年扩展。例如龙岩地区1985年发病面积为1.2万亩, 相似文献
7.
从种子、病残体、杂草等七方面总结了影响水稻褐鞘病发病的因素,并阐述了目前侵染循环的研究概况,列举了水稻褐鞘病的3种分级标准,提出当前褐鞘病研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8.
9.
10.
海南南繁基地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南繁基地水稻育种田均有发生,且发生面积逐年增大,严重威胁水稻南繁育种安全。根据多年实践分析了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南繁基地的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是我国当前重要检疫对象 ,由于该病适应性强 ,危害性大 ,水稻被害后轻者损失 5%~ 10 % ,重者 30 %~ 6 0 % ,发病严重的造成塌围枯死 ,颗粒无收。1 病害发生规律及特点细菌性条斑病菌 ,主要在病种子和病稻草越冬 ,翌年从气孔或伤口侵入 ,借风雨、露水、灌溉及农事操作在田间互相传染 ,不断扩展蔓延。从建瓯市几年发病为害的情况分析 ,有如下特点 :①田间发病时间有逐年提早趋势 ,常年 8月下旬发病 ,而 1999年 7月下旬开始发病 ,比往年提早一个多月 ;②受害对象主要是双季晚稻和秋季制种田 ;③在相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制… 相似文献
1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治Integratedcontrolofbacterialleafstreakinrice谢立平(福建省建瓯市良种场353100)近年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呈上升趋势。本人从多年防治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不仅有效... 相似文献
1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唯一的植物检疫性病害。在条件适宜时,发病严重,传播迅速,发病后损失率一般达15%~20%,严重田块达50%~70%。1990年8月下旬,位于本市的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发现该病,发病面积初期约1.2hm2,几天后就扩展到1.8hm2。为了保护水稻所科研工作及本市农业生产安全。在上级植物检疫部门指导和水稻所积极配合下,我们采取“严格植物检疫法规为前提,彻底清洁田块消灭残留菌源为基础,以药剂防治和改善栽培条件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当年控制了疫情,翌年即扑灭疫情。后来连续7年未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情况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由菊欧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生有不断蔓延和加重的趋势。本文根据现有研究资料,分别从该病的危害症状、我国发生与扩展情况、发生特点以及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侵染规律和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简要综合叙述。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91年至2000年,水稻叶鞘腐败病在我县稻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92年发病最重的病株率达57.1%,最低病株率为28.4%,平均为47.4%。用富士一号、比艳、克瘟散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效可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19.
20.
1发病情况水稻赤枯病是水稻分美期间易引发的生理性病害之一。初发时叶片呈锈包小点至暗褐色斑点,以后发展成红褐色、深褐色大小不等的病斑或不规则的条纹状,严重时整个叶片都呈赤褐色。病斑由下部叶片向上都叶片发展,由叶尖向基部发展,根部机能减弱,病菌矮缩,分美减少。施用过量未腐熟的有机肥,低洼积水,土质粘重,氮肥过多等导致根部中毒,生长受阻易引发此病。缺磷、钾,气温高,连续燥热,也利于发病。2防治方法结合排水霜田,每亩用活力素259十磷酸二氧钾150g十喷施宝2·sg,三者混合后对发病株进行药液喷雾。3使用效果施药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