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草地放牧利用不合理、超载放牧等原因,草地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严重.为有效改善草地生存条件,使牧草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增强优良牧草的生活力,充分发挥草地生产潜力,提高草地生产能力,研究对盐碱化羊草草地进行了放牧改良试验,旨在探索一条改良培育盐碱化羊草草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由超载过牧导致的草地退化是土壤沙化的重要来源,放牧导致的草地风蚀加剧和草地沙化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放牧处理,对不同放牧处理下草地枯落物生物量、冬春季集沙量及土壤表层粒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冬春季草地保存枯落物生物量越多,草地的固沙能力越强,适度放牧草地流沙量比重度放牧降低了45.16%;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不同粒径流沙量绝对值明显增加,0.25 mm和0.05 mm粒径沙粒的比例在重度放牧下较不放牧和轻度放牧高,0.25~0.10 mm粒径沙粒在重度放牧下最低;3)秋季重度放牧能增加草地流沙量,因此荒漠草原放牧利用在秋季应降低载畜率。所以,草地不合理的放牧利用降低了草地防风固沙能力,导致地表粗粒化,荒漠草原冬春季保持不少于32.93 g·m~(-2)的枯落物,能显著降低草地风蚀,起到很好的固沙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超载过牧导致的草地退化是土壤沙化的重要来源,放牧导致的草地风蚀加剧和草地沙化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放牧处理,对不同放牧处理下草地枯落物生物量、冬春季集沙量及土壤表层粒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冬春季草地保存枯落物生物量越多,草地的固沙能力越强,适度放牧草地流沙量比重度放牧降低了45.16%;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不同粒径流沙量绝对值明显增加,>0.25 mm和<0.05 mm粒径沙粒的比例在重度放牧下较不放牧和轻度放牧高,0.25~0.10 mm粒径沙粒在重度放牧下最低;3)秋季重度放牧能增加草地流沙量,因此荒漠草原放牧利用在秋季应降低载畜率。所以,草地不合理的放牧利用降低了草地防风固沙能力,导致地表粗粒化,荒漠草原冬春季保持不少于32.93 g·m-2的枯落物,能显著降低草地风蚀,起到很好的固沙作用。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土地沙漠化治理原则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沙地是松嫩沙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年来的垦植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土地出现了沙化现象。分布在沙区的草地也由于过度利用和放牧变成了沙化草原。土地的沙化和草原的沙化构成了黑龙江省沙地的沙漠景观,这是潜在的自然因素与人为经济活动作用的产物。防治沙化是改善和治理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保证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CO2净气体交换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的CO2净气体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 of carbon dioxide,NEE)被称为生物圈的呼吸,它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分,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约占陆地表面的40%,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利用方式,伴随着气候变化,放牧利用强度不同,对草地生态系统NEE的影响也不同.本文以放牧草地生态系统NEE组成为基础,从放牧干扰途径出发,综述了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CO2净气体交换特征的影响.放牧主要干扰草地土壤-植被界面,通过影响植物群落组成、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地下净初级生产力来影响植被群落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草地生态系统的NEE发生变化;放牧也可通过影响土壤包括土壤呼吸、土壤养分以及土壤温度和水分来影响NEE.放牧干扰途径的研究亦可应用于草地开垦和刈割等利用方式中,这对了解和研究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下生态系统的CO2交换特征、草地碳源或碳汇的转换状态,以及草地碳贮存功能的强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天成  李晓佳 《草业科学》2022,39(5):841-849
为科学评价不同利用方式对典型草原健康的影响,本研究以西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为研究区,通过群落调查结合Condition-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 (CVOR)草地健康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放牧刈割草地(MG)、夏季放牧草地(SG)、冬季放牧草地(WG)、禁牧刈割草地(MP) 4种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冬季放牧草地群落平均高度显著低于其他利用方式(P <0.05),夏季放牧草地平均盖度、密度显著低于其他利用方式(P <0.05),放牧是影响群落形态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夏季放牧草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利用方式(P <0.05)。放牧刈割提高了群落的的丰富度和均匀度。2)冬季放牧草地群落生物量和凋落物量显著低于其他利用方式。3)基于CVOR指数评价综合草地健康等级:MG> MP> WG> SG,放牧刈割草地综合草地健康指数最高(HCVOR=0.84),其余3种利用方式处于“不健康”状态。应适当加强对放牧刈割草地的利用,对其他3种利用方式进行因地制宜的草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特有的生境条件和生态脆弱性,通过对区域天然草地牧草返青、生长规律及放牧对草地植被影响的分析,针对目前天然草地利用和退化、沙化现状,提出在今后大规模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对天然草地的利用必须因地制宜地走全年舍饲与季节性禁牧互补的途径,探讨了适合本区域实施舍饲休牧的时间和相应的技术措施,为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天然草地合理利用和退化草地的复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Meta分析,通过对中国北方草地已开展的24个有关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pH影响的试验结果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表明:放牧轻度增加我国北方草地土壤pH值,平均效应值为0.009±0.006,增幅0.91%.放牧极显著增加温性草甸草原土壤pH值(P<0.01),但降低高寒草甸土壤pH值.不同放牧强度对pH平均效应值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从高到低为轻度放牧>重度放牧>中度放牧.土壤全磷对放牧草地平均效应值具有显著负效应(P<0.05),可以解释14.56%的效应值变异.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全钾和容重也是解释效应值变异的主要因素.放牧利用对北方草地土壤pH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中度放牧利用为最适宜的草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卢翔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15,(9):1423-1431
放牧是合理利用、培育改良草地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不同放牧强度、放牧方式以及家畜采食等提高或降低草地植物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草地植被群落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和寄主植物密度,通过影响寄主植物对周围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病原真菌的传播来提高或降低病害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同时,不同放牧强度、家畜采食习性、草地生产类型、放牧史以及放牧分布型也分别提高或降低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本文综述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草地病害的影响,指出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把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与草地植物病害的影响结合起来,并在遗传多样性方面加以研究,最终切实可行地通过提升放牧管理达到减轻或防止草地病害发生的目的,实现统一放牧、病害管理以及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草地放牧制度不仅反映畜牧业生产的特征.也决定其性质.草地放牧制度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草地生态环境质量以及牧户经营收入.在阐述草原牧区草地放牧制度演变的基础上,采用基于随机抽样的人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6个苏木290个牧户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牧户草地放牧制度的不同类型以及草地利用中的经营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1.
赤峰市草地现状及生态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漠化的严重后果已不容忽视,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赤峰市位于我国最典型的土地沙漠化区域,过度放牧使草地沙化加速,是形成沙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之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赤峰市的草地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治理荒漠化草地及防止草地退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青海独特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草地资源和畜种资源优势,使青海省草地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高寒自然条件的限制、超载放牧、鼠虫危害、草地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等原因,严重制约着青海省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地,优化产业结构,使草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才能使青海省的草地畜牧业得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河源区草场退化的生态环境后果及成因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王录仓 《草业科学》2004,21(1):17-19
江河源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然而由于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突出表现为:草地生产力下降、沙化、草地植被减少、草地生态系统恶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是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人类活动(如过渡放牧、不合理的放牧制度、滥挖、滥垦等)的加剧成为草地退化和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14.
云南岩溶地区不同草地利用方式的经济与水保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云南岩溶地区坡度为15°草地的5种利用方式进行了3年的水土流失、土壤理化性状、地表植被密度、盖度、高度、产草量和投入产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坡地种草利用比种粮利用的水土保持效果、培肥地力效应和经济效益高.水土流失严重程度为种粮坡地>自由放牧草地>栽培草地>改良草地>围栏封育草地;土壤肥力提高幅度为栽培草地>改良草地>围栏封育草地>自由放牧草地>种粮坡地;3年累计经济纯收入栽培草地>改良草地>种粮坡地>围栏封育草地>自由放牧草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85-1988年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上不同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的投资情况及投资效益进行了静态指标的比较分析。旨在确定该草地类型适宜的放牧强度及放牧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中度放牧和划区轮牧无论在维护生态环境还是获取经济效益方面均取得了最佳结果;轻度放牧对草地利用不足;而重度放牧对草地量 种掠夺式的利用。其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16.
放牧强度、植被结构与草地生态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娟 《青海草业》2007,16(2):17-20
本文综述了放牧对草地植物组成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不同放牧方式和强度对家畜和草地的影响、高寒草甸地区人工草地建植和利用的研究进展。为了保护草地植物多样性及获得较高草地生产量,应使草地承受适当的放牧压力。  相似文献   

17.
海北祁连县西端的央隆草原是高寒干旱气候区,以纯牧业为生产方式,近年来草地退化严重。通过分析,草地退化的原因是: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破坏了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导致草地退化;其次是气候变化影响和风蚀作用致使草地进一步退化乃致沙化。  相似文献   

18.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变化和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我国草地的利用现状和问题,并就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和家畜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提出适度放牧可以有效促进草地生产力的提高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在草地管理过程中,控制适宜的载畜率是当前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饲养牲畜是草地放牧的目标,放牧饲养牲畜是草地饲草资源利用的最有效途径。放牧饲养要素包括草地生产率、适宜载畜率、饲草质量、牲畜生长需要和采食量及放牧方式。本文对这些要素进行了归纳分析,目的在于推进发展草地放牧饲养理论并推导草地生产和保护性利用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草地生产率研究方法、适宜载畜率确定标准、划区轮牧区块数计算方法及间歇休牧期和放牧期确定方法。草地放牧饲养理论:基于土壤和气候,改善草地生产和饲草质量,制定适宜载畜率,确定合理放牧方式,满足放牧牲畜最佳生长需要,并维持草地健康,实现“双赢”或“三赢”。草地保护性利用关键技术:放牧场或割草场施肥,调整适宜的载畜率,延迟放牧及间歇休牧,确切的划区轮牧体系,放牧场和割草场等量配置,二时段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草地土壤微生物是维持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功能的关键要素,也是指示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指标.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地围封、刈割、放牧和开垦4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土壤理化性状的研究,了解草地利用方式对草地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草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全碳(TC)、全氮(TN)含量分别降低了41.45%和4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