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黄(Curcuma longa L.)为姜科(Zin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 Linnaeus)植物,姜黄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株高1 m左右,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拔200~800 m的丘陵山间草地或灌木丛中.  相似文献   

2.
周金玲  罗鹏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180-181
以印尼姜黄为原料,研究微波条件下水法提取姜黄色素,分析微波功率、作用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姜黄淀粉酶法提取工艺,提高姜黄淀粉提取率。【方法】以新鲜姜黄为原材料,姜黄淀粉提取率为指标,在几种蛋白酶中筛选最佳酶,采用单因素试验进一步确定提取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和中性蛋白酶添加量等4个因素影响姜黄淀粉提取率的优化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方法,进行4因素3水平响应面优化设计,共进行29组处理,每组处理3次重复,考察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和中性蛋白酶添加量等4个因素对姜黄淀粉提取率的影响,从而确定姜黄淀粉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姜黄淀粉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pH6.83、酶解温度51.45℃、酶解时间6.20 h、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13%,姜黄淀粉提取率的理论值为62.00%。考虑实际操作的简便,确定姜黄淀粉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6 h,酶解温度52℃,酶解pH6.8,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13%,在此条件下实际验证值为60.42%,拟合得到的模型与实际吻合良好。【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姜黄淀粉的酶法提取工艺条件,提高了姜黄淀粉提取量,为姜黄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1犍为县姜黄生产的现状 四川省犍为县种植姜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姜黄(Curcuma longa.L)是姜科作物姜黄的根茎,也是我国药典规定品种。姜黄广泛用于食品调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咖喱粉主要色素)、美容品、健胃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姜黄油的成分。[方法]采用3种提取方法,分别是水蒸气蒸馏、超临界CO2萃取和分子蒸馏,并采用GC-MS对获得的3种姜黄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3种提取方法获得的姜黄油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基本一致,其主成分含量为:姜黄酮(含芳香-姜黄酮)〉α-姜烯〉姜黄新酮、β-倍半水芹烯;分子蒸馏前轻组分与前面3种姜黄油的组分差异很大,分子蒸馏前轻组分主要含α-姜烯、异松油烯、β-石竹烯和β-倍半水芹烯等较早出峰的组分,在保留时间为25.28 m in以后的组分未被检出。[结论]该研究可以姜黄油的工业化生产及广泛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1犍为县姜黄生产的现状四川省犍为县种植姜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姜黄(Curcuma longa.L)是姜科作物姜黄的根茎,也是我国药典规定品种。姜黄广泛用于食品调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咖喱粉主要色素)、美容品、健胃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姜黄提取物对不同水产动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姜黄挥发油,采用80%乙醇浸提法制备姜黄素。利用滤纸片固相扩散法研究3种姜黄提取物对4种水产动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利用平板涂布法研究姜黄提取物对4种病原菌的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种姜黄挥发油对4种水产动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姜黄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没有抑菌效果。姜黄挥发油的抑菌效果好于姜黄素,其中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姜黄挥发油抑菌效果最佳。3种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水蒸汽蒸馏姜黄挥发油6.25、12.5、6.25、100.0 mg/m L;索氏提取姜黄挥发油25.0、12.5、25.0、100.0mg/m L;姜黄素25.0、50.0、50.0、200.0 mg/m L。[结论]姜黄提取物对水产动物主要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姜黄色素的化学组成,重点阐述了姜黄色素清除自由基、增强抗氧化生物酶活性等生物活性和姜黄色素抗氧化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姜黄色素抗氧化产品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姜黄挥发油,采用80%乙醇浸提、结晶法制备姜黄素。利用滤纸片固相扩散法研究了3种姜黄提取物对6种畜禽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利用平板涂布法研究了姜黄提取物对6种病原菌的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两种姜黄挥发油和姜黄素对畜禽病原菌具有一定抑菌活性,姜黄挥发油的抑菌效果好于姜黄素,其中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姜黄挥发油抑菌效果最佳。3种提取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菌、猪伤寒沙门菌、猪链球菌和志贺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水蒸汽蒸馏姜黄挥发油6.25、6.25、12.5、6.25、12.5、6.25 mg·m L~(-1);索氏提取姜黄挥发油12.5、12.5、25.0、12.5、25.0、12.5 mg·m L~(-1);姜黄素50.0、100.0、50.0、25.0、100.0、50.0 mg·m L~(-1)。  相似文献   

10.
比较研究了姜黄比色分光光度法和萃取一姜黄比色分光光度法两种快速测定方法,用于测定海蜇加工废水中硼酸的含量.其中萃取-姜黄比色法能够对硼酸进行富集、萃取,有效去除共存盐类的干扰,同时处理方法较姜黄直接比色法简单,适用于样品的快速检测.在该法基础上研制出快速检测试剂条,可用于海蜇加工废水中硼酸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10 种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售的虎杖、黄芩、夏枯草、女贞子、黄花蒿、续断、苦参、白芍、莪术和姜黄为研究对象,蒸馏水为提取溶剂,比较研究10种中草药的抗氧化活性。通过FRAP铁离子还原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FC福林酚法测定试样的总抗氧化能力、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酚含量,综合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虎杖、黄芩、夏枯草和女贞子的总抗氧化能力FeSO4当量均大于1.8 mmol/L,自由基清除率超过70%,总酚含量均大于2.8μg/mL,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强,可能与其清热功效有关,其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值得关注;黄花蒿、续断、苦参、白芍、莪术和姜黄也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作用较弱。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RAP,DPPH和FC法3种方法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证实多酚类次生代谢物质是试样水提液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抗氧化能力的重要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李志芳  张正学 《农技服务》2007,24(6):106-106
根据姜黄的生物、生理特性,从选地、繁殖方法、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姜黄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姜黄属(Curcuma L.)植物的10个种12份材料进行了鲜切花应用、盆栽观花应用、盆栽观叶应用与地栽应用等方面的观赏特性综合评价,并对就该12份材料的株高、花梗长度、花梗粗度、花序长度、花序直径等28个单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考察评分,按评分标准计算其综合得分.结果显示,在姜黄属植物的观赏应用上,上部苞片先端颜色与花序直径是较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在观赏应用综合评价上,等级为Ⅰ的有大莪术(C.elata)、春秋姜黄(C.attenuata)的顶生花与侧生花、南昆山莪术(C.nankunshane  相似文献   

14.
张元泽  郑剑 《安徽农学通报》2013,(24):99-99,108
以姜黄提取液中姜黄色素的含量为指标,进行了利用果胶酶、纤维素酶辅助水提法提取姜黄色素的研究。采用单因素法对复合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纤维素酶用量为0.4%,果胶酶用量为4%,复合酶用量为3%,酶解温度50℃。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重复3次的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微生物肥料沃益多(HYT)不同施肥方式在姜黄上的应用。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姜黄的不同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倒二叶柄长,影响最小的是剑叶宽;对姜黄产量有着极显著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提高子姜产量上,对母姜的产量影响不大;对姜黄品质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沃益多菌肥在姜黄增产的同时并不降低姜黄的品质;对姜黄叶片的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具有明显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是有利于姜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的。最佳的施肥方式是:活化液灌施2次+平衡剂2次。  相似文献   

16.
姜黄又名黄姜、毛姜黄,为姜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姜黄的根茎。块根药用有行气解郁、凉血破瘀、利胆退黄、止痛等功效;根茎用于治疗血瘀经闭、胸腹肿块、腹痛、跌打损伤等症。在黄姜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有根腐病、炭疽病、疫病等。虫害主要是金龟子、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损害较重。本文就主要这三种病虫害加以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姜黄优质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犍为县、沐川县是我国著名中药材姜黄的主产区,种植姜黄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岷江下游一带的丘陵和平坝生态区,目前种植姜黄面积1000多公顷,年产干姜黄1万余吨。姜黄是我国传统出口创汇的优质地道药材和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轻化工业、食品工业和中医药等领域,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姜黄是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根茎,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既是传统天然染料,又是常用中药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几种不同姜黄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对姜黄属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LI-COR,USA),对几种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姜黄属植物进行光合日变化、光强度-光合速率曲线和CO2-光合速率曲线等光合指标测定,并对比分析其光合特性的异同.结果表明,几种供试姜黄属植物的光合日变化参数、光响应参数和CO2响应参数均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几种姜黄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均未出现"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大小为姜黄>广西莪术>顶花莪术>川郁金>温郁金>大莪术>郁金,且各植物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亦存在显著性差异;几种姜黄属植物的光补偿点(LCP)均小于45μmol/(m2·s),差异不显著,而光饱和点(LSP)在350~1350μmol/(m2·s)之间,差异较大;CO2饱和净光合速率均在14~23μmol/(m2·s)之间,差异不显著,但羧化效率、CO2饱和点和CO2补偿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供试7种姜黄属植物均具有较强的耐阴特性,对弱光利用能力较强,对强光也有一定的耐受性,但不同植物对光适应范围以及对强光利用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应结合不同姜黄属植物的光合特性,适当调控其生长环境因子,根据每种植物对光照适应性采取适当遮阴或向阳措施,并适当增加环境中CO2浓度,进一步提高其光合利用效率和增加药材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姜黄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以来自四川、云南和广西的15个批次姜黄饮片为原料制备姜黄标准汤剂冻干粉,通过优化样品提取工艺和色谱条件,对姜黄标准汤剂的主要成分进行HPLC分析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结果表明:15批姜黄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3个共有峰,确认了11、12和13号峰分别为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2个差异性成分(3号峰和4号峰),但目前还不能确定其所代表的物质;15批姜黄标准汤剂的相似度评价结果均大于0.9,整体可以聚为2大类,其中S5、S11和S14聚为一类,其余批次聚为一类。该HPLC指纹图谱方法呈现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为姜黄标准汤剂及中药配方颗粒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姜黄快繁     
姜黄 (Curcumalongalinn)又名毫命、汪豁聋 ,引自广西药用植物园。姜黄是姜科姜黄属植物 ,因富含姜黄素等可消除自由基 ,抗炎、抗肿瘤类有效成分 ,令世人感兴趣 ,而畅销。其种子繁殖过慢 ,以往均由块茎繁殖 ,受数量限制 ,繁殖较慢。以块茎小段用组织培养 ,可增加繁殖倍数 ,是扩大繁殖的快捷途径。姜黄组培尚未见文献报导。1 培养材料 :顶芽、嫩块茎2 培养条件丛生芽诱导培养基 (1)MS +6 -BA 1mg/L +NAA 0 1mg/L ,(2 )MS +6 -BA 2mg/L ,(3)MS+6 -BA 0 1mg/L +NAA 0 0 2mg/L。增殖培养基(4 ) 1/2MS +6 -BA 0 1mg/L +NAA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