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10份柠檬种质的花粉形态,500倍观察花粉粒群体,3000倍观察赤道面和极面,10000倍观察外壁纹饰。结果表明:10份柠檬种质的花粉类型均属于单粒花粉,外观形态为长球形、近球形和扁球形三类,大小等级为小的花粉,萌发孔沟4~5条,沟长均直达两极,沟沿极轴方向等距环状分布,外壁纹饰均属于网状雕纹。10份柠檬种质两两之间在花粉极轴长、赤道轴长、萌发沟数量及外壁纹饰上,均存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极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因此,可作为不同柠檬种质之间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蒙古高原鸦葱属植物10个种的花粉形态.该属的花粉形态基本可分两个类型,一类极面观为六边形,赤道面观近圆形,具三孔沟,表面纹饰为大网,网脊上具圆锥状刺;另一类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为圆形,少数椭圆形,具三孔沟,表面纹饰为成列的圆锥状刺,有些刺间具小颗粒或网纹.另外,观察了河西菊的花粉,其形状为球状多面体,单萌发孔,表面饰纹为大网,网脊上具小穿孔、颗粒和少而短的刺、与鸦葱属的花粉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蒙古高原鸦葱属植物10个种的花粉形态。该必的花粉形态基本可分两个类型,一类极面观为六边形,赤道面观近圆形,具三孔沟,表面纹饰为大网,网脊上具圆锥状刺;另一类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为圆形,少数椭圆形,具三孔沟,表面纹饰为成列的圆锥状刺,有些刺间具小颗粒或网纹。另外,观察了河西菊的花粉,其形状为球状多面体,单萌发孔,表面饰纹为大网,网脊上具小穿孔、颗粒和少而短的刺、与鸦葱属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鸭脚木蜂蜜中花粉的形态特征,并为鸭脚木蜂蜜的真假鉴别建立方法。通过收集鸭脚木成熟花粉、成熟的鸭脚木蜂蜜,采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花粉形态进行观察,从鸭脚木原蜜中提取花粉粒与花药中的花粉特征进行图比,其特征基本一致、重复性高,即鸭脚木花粉极面观为近圆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三沟萌发孔,表面有颗粒状纹饰,为采用花粉检验法判定梧州地区鸭脚木蜂蜜的种类、真伪和纯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7个泡核桃主栽品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在1300倍下观察花粉粒形态,9000倍观察萌发孔和外壁纹饰。结果表明,7种泡核桃品种均属单粒花粉,花粉形态一致,为近球形,表面布有萌发孔,外壁纹饰为颗粒状雕纹,与同科同属新疆栽培的普通核桃形态相似,与同科不同属的山核桃形态存在很大差异,且不同泡核桃品种间的花粉和萌发孔大小等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以此可作为泡核桃品种鉴定、划分和判断亲缘关系远近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整体封片法和醋酸酐分解法,在光学显微镜下测定了云南苕子蜜中花粉的相对含量,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苕子蜜中花粉总数和该蜜源花粉数分别为9493±780个/g和4780±250个/g,花粉粒具有1孔沟,近长球形,极面观圆形,赤道面观椭圆形,花粉大小约33.26μm×20.66μm。  相似文献   

7.
对国产狼尾草属3草种、1变种的3个变形共6份材料花粉粒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的观察结果显示,花粉粒形态为近球形或卵园形,萌发孔为单孔,位于远极面一方,周围有明显加厚处,花粉壁薄而易皱,分为两层,外壁纹饰与颗粒大小各不相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明确黄皮种质资源花粉的形态特征及种质间的亲缘关系,为确定黄皮种质资源的系统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以来自福建省11个产地的33份黄皮种质花粉为试材,经固定、清洗、逐级脱水、干燥、喷金镀膜等处理,采用JSM-638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的形态结构,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视野观察黄皮花粉群体(放大800倍)、花粉个体(放大3500倍)、花粉赤道面中部的外壁纹饰(放大8000倍)等方面的超微形态特征分别进行显微照相和相关指标测定,将试验所得的综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观察的黄皮花粉为近球形(0.88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西部荒漠区九种珍稀濒危植物花粉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宛涛  燕玲 《草地学报》1999,7(2):129-135
本文描述了内蒙古西部荒漠地区七科九种珍稀濒危植物的花粉形态,并对共 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在光镜下确定花粉形状、赤道面观和极面观的形态以及萌发器官类型和数量,而花粉的外壁纹饰细微结构则不明显。在扫描电镜下的花粉外壁纹饰非常清晰,同时亦表明九种植物为一个较为自然的类群,在属(种)之间共 形态的类型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扫描电镜对3个产地的红花进行对比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产地栽培红花的花粉粒均为近球形,萌发孔为3个,表面具瘤状、刺状、穴状纹饰。但在萌发孔形态和表面纹饰等方面仍有区别。说明生境未改变红花的主要遗传性状,但不同产地的红花在形态上存在细微的差异,可作为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1.
骆驼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拥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目前,骆驼的转录组(RNA-seq)水平研究较少。文章对骆驼科动物的转录组学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揭示了骆驼在渗透调节和水分保留中涉及水重吸收和葡萄糖功能的基因网络,以及其在耐盐性、水代谢、抗癌性、被皮毛色等方面的一些机制,分析了现阶段转录组学在骆驼科动物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骆驼科动物转录组学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为骆驼科动物独特生物学特点的生理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燕麦株高、根、茎、叶、穗生物量测定,计算根冠比、茎叶比、根系贡献率、茎秆贡献率、叶片贡献率、穗贡献率等相关指标,探讨种植密度对沙地燕麦株高、生物量和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为科尔沁沙地燕麦合理种植密度的确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燕麦株高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450万株·hm-2条件下株高最高,其值为92.06 cm;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350万株·hm-2条件下,分别为2 277.32 g·m-2,578.47 g·m-2,3 022.46 g·m-2;300万株·hm-2条件下根冠比和茎叶比均高于其他密度条件下,其中密度处理之间茎叶比差异不显著,300万株·hm-2条件下根冠比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叶片贡献率和茎秆贡献率各密度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00万株·hm-2条件下根系贡献率显著高于400万株·hm-2,根茎叶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在350万株·hm-2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叶片中粗脂肪、粗蛋白含量随密度增加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分别为16.02%,5.66%。因此,综合考虑,以饲用为主要目的建议科尔沁沙地燕麦种植密度3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阿拉善双峰驼阴道蝇蛆病是由黑须污蝇(Wohlfahrtia magnifica)幼虫寄生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论文对阿拉善双峰驼阴道蝇蛆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一期幼虫为从野外捕捉的黑须污雌蝇体内获得或从双峰驼阴门附近采集雌蝇刚排出的一期幼虫;在患病驼阴道病灶处可以捕捉到二期、三期幼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一体式解剖显微镜、超景深成像仪等进行观察并描述。在解剖镜下看到蝇蛆具有12段体节,分别为1段双叶伪头、3段胸节、7段腹节和肛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一期幼虫双叶伪头上具有很多感受器和一对口钩,口钩附在头骨架上,蝇蛆体表有很多硬刺,每一体节上刺的数量与排列方式不同。黑须污蝇二期、三期幼虫前呼吸孔呈扇形,由5个分支组成。肛部为最后一体节,呈半球型,后呼吸孔隐藏在气门腔内。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复合添加剂具有控制代谢问题和提高动物生长性能的能力,最近已被用于动物饲料中。本研究评估了复合添加剂摄入量是否会改变肉牛瘤胃发酵参数或动物生长性能。试验共分为两个部分,生长试验和代谢试验,其中生长试验分为生长期(42 d)和育肥期(84 d),共48头肉牛(12个平行),而代谢试验共4种日粮。结果显示:在生长试验中,复合添加剂提高了肉牛干物质摄入量和反刍时间(P <0.05)。在育肥期中,日粮添加复合添加剂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摄入量(P <0.05),各处理对瘤胃发酵指标无显著影响(P> 0.05)。综上所述,在肉牛生长期日粮中添加复合添加剂(氨基酸+维生素+有机矿物质+益生菌+必需脂肪酸)可以提高干物质摄入量和反刍时间。  相似文献   

15.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 peptide-2,GLP-2)是由肠道内分泌L细胞合成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原经转录、翻译后加工处理的33个氨基酸多肽。文章介绍了GLP-2的合成、代谢与生理功能,GLP-2在动物肠道内可促进肠道营养吸收、抗炎、促进肠道损伤修复,在肠道外可以通过脑-肠轴调节食物摄取、血压、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骨的重吸收;对GLP-2发挥生物活性的可能作用途径cAMP/蛋白激酶途径、PI-3K/Akt途径、激活ERK1和ERK2途径、刺激生长因子的释放等途径进行阐述;并对GLP-2和GLP-2类似物在人的疾病治疗和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是荒漠地段广泛分布的地表活性覆盖物,在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不可替代的多重生态功能。本文从干旱、半干旱地区BSCS形成、演替和分布规律,以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碳氮固存、抵抗风蚀、水分入渗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影响等两个方面来阐述国内外BSCS的研究现状,总结BSCS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BSCS研究前沿问题和未来趋势,试图在BSCS的生态研究、监测、管理和修复方面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这对进一步开展BSCS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乌尼尔  张晶  海棠 《草地学报》2019,27(3):589-595
为了探索放牧干扰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 Tzvel)根际土壤小型动物-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规律,本试验以土壤线虫为生物指标对典型草原放牧区及围栏区羊草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及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根际共捕获34属线虫,放牧影响羊草根际线虫总数量及优势类群,不同土层土壤线虫总数量的分布规律为:围栏区>放牧区,放牧区优势及次优势类群中植物寄生线虫类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围栏区。放牧区羊草根际土壤线虫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围栏区。放牧区瓦斯乐斯卡指数及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低于围栏区,说明放牧区土壤健康状况较差。放牧影响羊草根际土壤线虫区系的分布,放牧区0~10 cm,10~20 cm羊草根际土壤线虫区系分布在B区和D区,表明放牧区土壤线虫食物网相对于围栏区受干扰大、土壤线虫食物网不稳定,且退化。  相似文献   

18.
作者旨在研究阿如拉-7味散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1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的影响。选用60只6~8周龄SD大鼠进行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未治疗组、环丙沙星组和阿如拉-7味散高(1.08g·kg-1)、中(0.54g·kg-1)、低(0.27g·kg-1)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试验结束时,计算其保护率,并采集小肠各段进行HE染色,测定小肠黏膜形态指标;同时采集血清和回肠组织,ELISA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中的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含量以及回肠黏膜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和肠三叶因子(ITF)含量。结果表明:(1)阿如拉-7味散中剂量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_1大鼠的保护率最好,为50%;且对小肠黏膜形态有一定的改善和修复作用,其效果与环丙沙星相当;(2)环丙沙星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乳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阿如拉-7味散高、中剂量组DAO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除阿如拉-7味散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与未治疗组相比回肠黏膜s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未治疗组大鼠回肠黏膜ITF含量与其余各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阿如拉-7味散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_1大鼠引起的肠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其中中剂量(0.54g·kg-1)效果最佳,与抗生素环丙沙星的修复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对乙酰氨基酚对斑马鱼发育影响,采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对乙酰氨基酚处理组(CAPAP组)与对照组(CO组)斑马鱼进行检测,以斑马鱼基因(danio rerio assembly version GRCz10)作为参考基因组,对检测结果进行拼接与质量评估,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和Pathway功能分析。荧光定量PCR对部分与肝脏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O与CAPAP组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72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40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32个。对CO与CAPAP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47个条目中,下调基因主要富集于16个条目中,这些基因涉及生物进程和分子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方面,说明对乙酰氨基酚对斑马鱼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无菌采取内蒙古通辽市某羊场病死羊肠道内容物、肝脏和肺脏,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将从十二指肠内分离到的1株疑似致病菌株进行生化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再将其通过魏氏梭菌多重PCR试验、魏氏梭菌ELISA试验及16S rRNA PCR试验进行鉴定。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并进行了16S rRNA基因的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经细菌生化试验、多重PCR试验、ELISA试验和16S rRNA试验均证实此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与序列号为HQ808749.1(美国)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遗传距离最近。结果表明,该羊病例所分离的致病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