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贺国宝 《草业学报》2021,30(12):194-201
干旱区山地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分析,有助于探究山地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策略。采用TWINSPAN和DCA排序等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北坡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北坡植物群落可以分为9个类群,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类型由荒漠-荒漠草原-典型草原逐渐转变为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由斑块状分布的盐爪爪+珍珠群丛至灌木亚菊+珍珠群丛和合头草+珍珠群丛过渡为甘蒙锦鸡儿+芨芨草群丛、扁穗冰草+西北针茅群丛和西北针茅+赖草群丛,最后逐渐演化为呈镶嵌分布的鬼箭锦鸡儿+高山柳群丛和苔草+嵩草群丛;草地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物种丰富度指数(R)呈“双峰”变化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中海拔有最大值,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C)在中海拔有最小值。祁连山植被类型由低海拔荒漠至高海拔草甸草原演化过程中伴随着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和种类组成的改变,体现了山地环境对植物群落构建的过滤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昭苏马场天然草地质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昭苏马场天然草地可食牧草产量、载畜量、牧草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量养分含量为主要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该场11个草地资源类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昭苏马场质量最好的草地是中山山地草甸的穗三毛(Trisetum spicatum(L.)Richt)+山地糙苏(Phlomisoreophila Kar.et Kir.)+杂类草(Herbarum variarum)草地型和高寒草甸的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Dec-ne.)Clarke)+天山羽衣草(Alchemilla tianschanica Juz.)+杂类草草地型(Herbarum variarum),其关联度分别为0.736、0.691;质量最差的草地是河谷草甸的白尖苔草(Carex oxyleuca V.Krecz)+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Leyss.)草地型和低山丘陵草原的羊茅(Festuca ovina L.)+草原苔草(Carex liparocarpos Gaudin)+针茅(Stipacapillata L.)草地型、羊茅+针茅+草原苔草草地型和针茅+草原苔草+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草地型,其关联度分别为0.475、0.461、0.475和0.465。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昭苏马场天然草地质量分级的方案,划分5个等级,为今后昭苏马场草地资源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河兰州段湿地物种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兰州段湿地植物区系组成、生态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湿地共有植物132种,隶属于33科90属,菊科、禾本科、藜科、莎草科和蝶形花科是物种数占前5位的科,占总种数的59.85%;蒿属、藜属、蓼属和藨草属是含物种数占前4位的属,优势科、单种属现象明显。湿地植被分为9个群丛,包括木本群丛2个(旱柳群丛、柽柳-枸杞群丛),草本群丛7个(芦苇-萹蓄群丛、莳萝蒿群丛、酸模叶蓼-灰绿藜群丛、垂穗鹅观草-宽叶独荇菜群丛、碱蓬群丛和地肤-冰草群丛);并提出了对黄河兰州段湿地植被保护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植物群落β多样性及其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多样性是表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变化的一个重要指示因子。本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为研究区域,在67个样地植被学调查基础上,首先对研究区植物群落β多样性经向和纬向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环境变量,土壤种子库变量及空间变量对β多样性分异的贡献率,探讨沙漠植被β多样性变化机制。结果表明,β多样性在经向上由西向东物种相似性增加,物种替代速率减弱;在纬向上自北向南物种相似性降低,物种替代速率略有升高。对β多样性分异解释方面,环境变量中的30年月平均降水量等变量在沙漠植被群落分布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壤变量与空间变量的解释比率则相对较低,而土壤种子库变化较土壤异质性对β多样性影响更大。主环境变量、土壤变量的效应是尺度依赖的。空间结构决定的随机过程也发挥着作用。研究还发现除环境变量(含土壤变量),土壤种子库变量及空间变量外,仍有近50%的β多样性分异未能解释,表明其他环境因子和随机过程对植被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5.
苔草(Carex)为莎草科(Cyperaceae)苔草属(Carex L.)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耐荫、自繁能力强、多年生、种质资源丰富等特点,在园林绿化、草牧业生产、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苔草属植物的广泛应用,种质资源进一步开发和新品种选育成为当前的重点,而遗传多样性研究是基础。本文综述了苔草属植物在形态、细胞及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此外,还介绍了苔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在新品种选育、品种鉴定、物种起源及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苔草属植物基因组开发、新品种培育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苔草的遗传育种及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连续组分法测定了半干旱区两种草原类型植物体内的草酸钙含量,在宁夏盐池北部的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为荒漠化草原)采集了91种植物,在内蒙古正蓝旗中北部(植被为典型草原)采集了77种植物。结果表明,在宁夏哈巴湖,草酸钙含量最高的物种是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尖头叶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草原石头花(Gypsophila davurica)和虫实(Corispermum declinatum),内蒙古正蓝旗植物草酸钙含量最高的物种是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碱地肤(Kochia scoparia var.sieversiana);两地禾本科草本草酸钙含量均显著低于非禾本科草本,宁夏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正蓝旗禾本科草本的草酸钙含量比非禾本科草本分别低56.37%和45.29%;C3植物体内的草酸钙含量显著低于C4植物。可见,植物体内草酸钙是植物长期适应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黄晓霞  丁佼  和克俭  张勇 《草业科学》2013,30(1):110-115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获取玉龙雪山南坡高山草甸分布区域的植被及环境数据,辅以研究区景观尺度的生境特征指标模拟,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确定了研究区草甸植物群落类型,并结合典范对应分析法(CCA)解释草甸植被分布格局与直接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草甸植物群落可分成4个群丛:大萼蓝钟花(Gyananthus macrocalyx)群丛、玉龙嵩草+狭叶委陵菜(Kobresia tunicata+Potentilla stenophylla)群丛、嵩草+川滇雀儿豆(Kobresia spp.+Chesneya polystichoides)群丛和云南羊茅(Festuca vierhapperi)群丛;2)CCA分析显示,与植被分布直接相关的光、温、水、肥4类因素中,决定研究区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是生境温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草甸草原群落特征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研究放牧强度对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对草原合理利用维持其群落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放牧强度的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内蒙古呼伦贝尔温带草甸草原群落物种重要值的变化,并比较生产力和α 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分析生产力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放牧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群落在中度放牧强度条件下能够维持较高的多样性;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伴生种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ica)成为次优势种;如果持续过度放牧,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可能被二裂委陵菜和苔草(Carex siderosticta Hance)等杂类草代替,草场退化。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放牧方式对阿拉善左旗草场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红砂+藏锦鸡儿(Reaumuria soongorica+Caragana tibetica)和红砂+珍珠猪毛菜(Reaumuria soongorica+Salsola passerina)4种主要的草场类型,分析长期禁牧、2016年政策允许开始放牧及长期放牧3种放牧方式下草场群落数量特征、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禁牧对于草场植被恢复有显著效果,但长期禁牧会降低群落物种多样性;长期禁牧后于2016年开始放牧的草场生长状况更好,群落的高度、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等数量特征显著提高,并且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综上所述,阿拉善目前所制定的禁牧与放牧相结合的放牧利用方式是科学合理的,既能保护草地又可获得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关系,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对5种不同植被群落特征、多样性、土壤碳氮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组成主要为菊科、禾本科和豆科,这3大科植物在该区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不同植被类型群落Gleason丰富度指数为30 a撂荒地最大,16 a撂荒地最小,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heldon均匀度指数均为30 a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最大,16 a撂荒地最小;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其平均含量在0~30 cm和30~100 cm土层从大到小为30 a刺槐林>30 a撂荒地>16 a刺槐林>30 a柠条林(Caragana microphylla)>16 a撂荒地,30 a刺槐林表现出较好的土壤碳氮累积效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之间显著相关(P<0.05),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是影响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关键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外调查与植物群落相似性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冷杉林火烧迹地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经过火后15年恢复,云杉-冷杉火烧迹地有草本植物22科40属46种,其中优势科有菊科,种类数最多(11种),其次为毛茛科6种,伞形科4种,蓼科3种,茜草科、龙胆科、蔷薇科和忍冬科各2种;在草地北坡、西北坡、东北坡和东坡分别分布着高山冷蕨+密生薹草+总状橐吾群落、密生薹草+高山冷蕨+野草莓群落、密生薹草+野草莓+箭竹群落和密生薹草+野草莓+总状橐吾群落;北坡的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东坡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而4个坡向草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坡向植物群落存在一定的梯度格局,但是彼此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得出:随着坡向由阴坡(北坡)到半阳坡(东坡)的变化,植被盖度逐渐减小;北坡的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最大,其次是西北坡和东北坡,而东坡的最小;不同坡向植被类型分异现象较弱,植物群落存在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高寒草甸群落和常见植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本研究以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及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四川嵩草(Kobresia setschwanensis Hand.-Mazz.)、无脉薹草(Carex enervis C. A. Mey.)、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蓝玉簪龙胆(Gentiana veitchiorum Hemsl.)、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 var. flore-minore Maxim.)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7个常见物种为研究对象,研究短期增温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常见植物的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降低了植被群落丰富度指数(P<0.05),但未显著改变其群落高度、盖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温显著增加了禾本科植物的盖度和重要值。增温后植物的叶宽、叶长、叶周长和比叶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叶磷含量呈降低趋势,叶氮含量和氮磷比对增温的响应则因物种而异,表明高寒草甸植物对短期增温表现出了不同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宁夏不同草原类型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机制,以长期围封的荒漠草原(白草+甘草、短花针茅+牛枝子+猪毛蒿、黑沙蒿、短花针茅)和干草原(长芒草+赖草+甘肃蒿)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脂肪酸指纹图谱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了土壤AM真菌多样性、组成与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干草原样地以16:1ω5c中性脂表征的土壤AM真菌生物量与荒漠草原4种植被群落样地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长芒草+赖草+甘肃蒿群落草地土壤AM真菌的香农-维纳指数、辛普森指数、Chao1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荒漠草原4种植被群落样地(P<0.05)。荒漠草原、干草原的5种植被群落下土壤AM真菌分属1门、3纲、4目、7科、8属、50种,球囊霉属(Glomus)、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是优势属。不同AM真菌分类水平下,干草原与荒漠草原土壤有11类AM真菌的相对丰度有显著性差异。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表明,干草原与荒漠草原土壤AM真菌群落空间分布距离较远,AM真菌群落间相似性较低(Stress=0.17,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M真菌群落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Chao1丰富度指数与对应草地植被群落香农-维纳指数、群落物种数、总生物量、群落重要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AM真菌的幼套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类球囊霉属相对丰度与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降水量、海拔导致对应植被群落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群落特征差异是驱动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土壤AM真菌多样性及优势属相对丰度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设置119个样地,确定群系序列,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最小差异法来对比分析不同群系0~30cm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差异,并分析了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和植被群系类型、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群落权重均值、地上生物量的关系。结果显示:(1)通过Canoco 5.0软件对119个样方进行PCA排序,结果确定出5个群系:羊草、大针茅、克氏针茅、苔草+委陵菜、冷蒿+冰草群系;(2)5个群系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范围为1.84~2.74 kg/m^2,平均值为2.41±0.84 kg/m^2,其大小关系为:羊草群系>大针茅群系>克氏针茅群系>苔草+委陵菜群系>冷蒿+冰草群系,其中冷蒿+冰草群系显著低于其他群系;(3)典型草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植被群系类型、地上生物量及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植被群系类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胡锋铎 《草地学报》1991,1(1):112-118
本文初步研究了伊犁篙和草原苔草的蒸腾强度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牧草一天的蒸腾强度过程为单峰,草原苔草蒸腾强度大于伊犁蒿,同一种牧草在不同坡向的蒸腾差异不显著,并且根层的土壤温度对蒸腾有显著影响。对在垂直梯度上(150cm 和60cm)伊犁蒿蒸腾强度与大气温湿度关联度分析表明,在这两个层次上的温湿度作用不同,从而又进一步用稳态气孔计法进行了生理活动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从理论上初步讨论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3种橐吾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长白山主产的复序橐吾、全缘橐吾、狭苞橐吾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表明,3种橐吾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58,核型除全缘橐吾为2A外,其他2种均为2B。核型不对称系数介于59.22%~62.89%,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58=42m+16sm,2n=2x=58=44m+12sm+2st,2n=2x=58=32m+26sm。从染色体相对组成来看,复序橐吾为2n=58=2L+20M2+30M1+6S、全缘橐吾为2n=58=28M2+28M1+2S、狭苞橐吾为2n=58=2L+28M2+26M1+2S,供试的3种橐吾的染色体数和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