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HA)基因的特点,HA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HA基因与AIV致病力的关系及HA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近况,以为AI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cDNA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重组 ,构建了新城疫病毒F基因疫苗。采用不同剂量接种SPF鸡后 ,通过抗体监测和强毒攻击试验 ,分析了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接种剂量为1 0 0 ,2 0 0ug时 ,试验鸡在免疫后第 2周出现较明显的抗体反应 ,接种剂量为 1 0ug时抗体变化不明显。以标准强毒F4 8E9攻击后 ,空白对照组及接种剂量为 1 0 ,1 0 0ug组的鸡只全部发病死亡 ,未获得免疫保护 ;而 2 0 0ug组鸡只 30 %存活 ,获得部分免疫保护。表明基因免疫效果与接种的剂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将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王岗(WG)株的gB、gC、gD基因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S的EcoRⅠ位点,经过酶切、测序分析,筛选鉴定出含有gB、gC、gD基因的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CAGG—gB、pCAGG—gC、pCAGG—gD。用质粒纯化试剂盒对重组质粒进行了纯化,将纯化后的质粒转染293T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检测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得到了真实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猪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可继发和并发多种细菌病和病毒病,已日益成为危害世界猪群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猪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作为流感病毒表面最主要的抗原基因,其表达蛋白具有丰富的生物学作用,对流感病毒的致病性起着主导作用。作者主要对猪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防治猪流感及开发新型疫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伪狂犬病病毒毒力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伪狂犬病病毒(PrV)基因组的基本结构与PrV毒力有关的基因和PrV潜伏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PrV基因组UL、US和IR区的毒力基因,并介绍了毒力的多基因调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病毒VP1基因是参与构成病毒粒子的主要中和抗原基因,其表达蛋白可以诱导动物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对VP1基因进行分析,不仅对口蹄疫病毒遗传变异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口蹄疫的流行病学调查、疫源追踪、毒株型和亚型的分析,甚至对新型疫苗的研制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VP1基因一直是口蹄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文章就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特性及其在基因分型、诊断和疫苗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新城疫病毒HN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套式RT-PCR一步法扩增了九株NDV地方强毒的HN基因,并对其中3株的HN基因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本试验还对该毒株的系统发育情况进行了分析:广东省NDV各毒株与欧美国家I至V基因群明显分离,遗传关系较远。台湾省NDVT各毒株归属为一组并且与中国大陆毒株的遗传距离较近。其中一支FS1/95株不能归类到任何一个基因群中。广东地区从鹅群中分离到的副黏病毒GPMV株与我们从鸡体中获得的NDV FS2株有相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成疫病毒F基因疫苗接种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cDNA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重组,构建了新城疫病毒F基因疫茵。采用不同剂量接种SPF鸡后,通过抗体监测和强毒攻击试验,分析了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接种剂量为100,200ug时,试验鸡在免疫后第2周出现较明显的抗体反应,接种剂量为10ug时抗体变经不明显。以标准强毒F48E9攻击后,空白对照组及接种剂量为10,100ug组的鸡只全部发病死亡,未获得  相似文献   

9.
对广泛应用的新城疫疫苗株La Sota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对来自9个不同基因型新城疫病毒株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aemagglution-neuraminidase,HN)基因和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基因47~435 nt区域进行了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结果表明:在F基因47~435nt间和HN基因中都存在高密度的SNP位点,Tajima's D检验结果表明这些核苷酸变化符合中性突变假说,Pi(a)/Pi(s)分析暗示F蛋白编码基因N端的一些区段和HN蛋白编码基因中散在的部分区域受到了正向选择.但F基因和HN基因在整体上却都受到了强大的负向选择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株鸽源新城疫病毒主要毒力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从广州市白云区某发病信鸽养殖场分离鉴定的一株鸽源新城疫病毒(简称CP-GD-2008),运用RT-PCR方法扩增出该病毒的F和HN基因的ORF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经序列对比、进化分析发现,CP-GD-2008属于基因Ⅵb亚型毒株,F蛋白具有强毒株裂解位点序列112R-R-Q-K-R-F117。该毒株与欧洲流行的鸽源基因Ⅵb亚型毒株进化关系密切,表明该毒株与欧洲分离株可能存在共同来源。对F和HN蛋白功能研究发现,除HN蛋白第347位抗原位点由E突变为G外,F和HN蛋白的中和位点、糖基化位点及半胱氨酸残基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1.
将已经序列测定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B株的核蛋白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的Kpnl酶切位点。快速筛选鉴定出含有HB核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及Southern杂交鉴定为正向插入的重组HB核蛋白基因后,将其命名为pcDNA-N。对重组质粒pcDNA-N进行大量扩增,应用聚乙二醇方法进行纯化,将纯化后的 pcDNA-N按 100/只免疫14日龄雏鸡,并以PBS免疫作为空白艰照。免疫后的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在基因免疫组的10只雏鸡中,有4只雏鸡存活,保护率为40%(4/10);而空白对照组的10只雏鸡则全部死亡,无保护率。本试验认为,IBV核蛋白在抗感染和致死方面起着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龙  汤承  岳华 《畜牧兽医学报》2021,52(7):2065-2072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牛凸隆病毒(bovine torovirus,BToV)的HE基因分子特征。采用RT-PCR方法检测辽宁、河南、四川的牛腹泻样本中BToV,阳性样本扩增完整HE基因。结果显示:从94份腹泻粪便中检出10份BToV阳性,平均阳性率约为10.64%。从10份阳性样本中扩增得到15条HE基因,其中,9条为基因Ⅱ型,6条为基因Ⅲ型;10份阳性样本中有5份存在Ⅲ型和Ⅱ型毒株的混合感染,1份单独感染Ⅲ型毒株,4份单独感染Ⅱ型毒株。与GenBank中其他Ⅲ型HE基因相比,本研究获得的6条Ⅲ型HE基因具有4个相同的氨基酸突变,其中2个位于凝集素结构域,可能会影响受体结合功能。重组分析表明,BToV Ⅲ型毒株可能是Ⅱ型毒株与Ⅰ型毒株重组而来。本研究首次证实了基因Ⅲ型BToV在我国牛群中存在,报道了Ⅲ型与Ⅱ型毒株混合感染的情况,为国内牛腹泻病的防控和BToV的遗传进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 C57BL/6小鼠的左后肢肌肉注射脂质体包裹的含新城疫病毒 HN基因和鸡贫血病病毒 VP3基因的重组质粒。 2周后 ,在左后肢相同部位皮下接种 B16黑色素瘤细胞 2× 10 5个 ,致瘤 2、10 d后 ,分别肌注相同的重组质粒 .通过细胞毒 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NK)以及小鼠血清中唾液酸含量的测定 ,探讨新城疫病毒抑瘤的机制以及新城疫病毒 HN基因与鸡贫血病病毒 VP3基因的协同抑瘤效应。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注射含 HN基因和 VP3基因的重组质粒可使荷瘤鼠的肿瘤体积缩小。用新城疫病毒或含新城疫病毒 HN基因重组质粒治疗的荷瘤鼠 ,NK活性、CTL 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清中唾液酸含量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从而证明新城疫病毒 HN基因能够增强小鼠对移植瘤的免疫杀伤力 ,是新城疫病毒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功能性基因。  相似文献   

14.
伪狂犬病病毒Ea株糖蛋白gD基因的表达及基因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2个利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的启动子启动表达伪狂犬病病毒Ea株糖蛋白gD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IDI和pcDDI,体外转染BHK-21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证实糖蛋白gD在细胞中得到表达。用表达质粒pCIDI和pcDDI作为核酸疫苗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伪狂犬病病毒的抗体,结果其滴度为1:128-1:1512。初步证实,用gD基因作为核酸疫苗免疫动物,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三株广西狂犬病病毒NS基因和M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NSM1/NSM2,对三株广西狂犬病病毒NS和M基因同时进行了RT_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同源性分析表明,三株广西野毒NS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7.2%~98.4%,M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0.1%~99.7%;与固定毒和狂犬病相关病毒比较,NS基因分别为79.9%~82.8%和69.7%~71.0%;M基因的分别为82.8%~87.8%和75.0%~77.8%。三株野毒NS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3.3%~98.7%,M基因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5%~100%。表明广西各地毒株之间亲缘关系不同,但最为相近;与狂犬病固定毒株亲缘关系较远;与狂犬病相关病毒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猪博卡病毒(PBoV)的遗传进化规律,研究可行的PBoV基因分型方法,本研究利用Gen Bank中登录的29条PBoV和2条本实验室测得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别以NS1基因、NP1基因和VP1基因编码氨基酸构建的系统进化树,PBoV均被划分为3个基因群,但三种氨基酸序列绘制的进化树存在差异;基因群内各病毒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而各基因群之间病毒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非常低,基因组结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西尼罗病毒的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的了解西尼罗病毒在世界各地的流行特征,从GenBank中随机选取45株西尼罗病毒的全基因或部分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了基因进化树.发现西尼罗病毒可以分为两个谱系,1系病毒广泛分布在非洲西部、中东、东欧、印度、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2系病毒分布在非洲亚撒哈拉、马达加斯加等地.1系的西尼罗病毒可进一步分为3个分支.对其中的22株西尼罗病毒部分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1系病毒之间核苷酸同源在76.8%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78.3%以上,而2系病毒与1系病毒核苷酸同源性约为64.7%~76.2%,氨基酸同源性约为64.7%~93.0%.  相似文献   

18.
orf61是杆状病毒晚期表达的核心基因之一。为了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orf61基因的功能,利用Red重组技术与Bac-to-Bac系统分别敲除和异位补回orf61基因,构建了orf61缺失型病毒orf61-ko-Bacmid以及补回型病毒orf61-reBacmid,然后分别转染家蚕培养细胞Bm N,调查orf61基因缺失对Bm NPV复制和不同时期基因转录的影响。检测orf61基因缺失型病毒转染Bm N细胞液上清中的病毒滴度为0,说明orf61基因缺失导致病毒不能形成有感染活性的芽生型病毒粒子(BV);荧光定量PCR分析orf61基因缺失会显著地降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水平,进而导致病毒各个时期基因转录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此外,通过体外EMSA试验和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ORF61蛋白对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启动子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该蛋白质是polh基因转录的负调节因子。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阐释Bm NPV orf61基因在病毒基因组复制中的作用以及对极晚期表达的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的转录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RT-PCR对新城疫病毒辽宁分离株的F基因和HN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初步研究其分子特性分析和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株CY1株、DD2株、YK1株和TL4株的致死鸡胚平均时间(MDT)分别为50.6 h、76.3 h、62.9 h和81.3 h,CY1株具有强毒特征。F基因分型显示,CY1株属于Ⅶ型,其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氨基酸基序特征,与流行株js02株的亲缘关系非常近,与疫苗株LaSota、Queensland V4亲缘关系均较远。DD2株、YK1株和TL4株均属于基因Ⅱ型,其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GRQGRL117,符合NDV非强毒氨基酸基序特征,与LaSota株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将为本省新城疫防制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将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M基因和N基因从重组质粒pMD18-T—M—N中亚克隆至pBV220原核表达栽体上,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BVM—N。将pBVM—N转化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重组菌经温度敏感诱导表达,其细菌裂解物经SDS—PAGE可检测到分子质量约为19ku的目的蛋白,与M基因表达产物一致;经蛋白质分析软件Bandscan分析,其表达量可达19.1%;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可被兔抗PRRSV血清所识别,与预期的M基因表达产物相一致,而N基因未获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