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家蚕不同杂交方式产卵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蚕种生产中,由于两个杂交品种的雌雄可以互作为母本和父本,故一代杂交种有正交反交之分,通常情况下,正反交后代间遗传差异不大,所以不考虑二者之间的差异;但由于正反交的中系母本和日系母本具有本品系固有的特点,其产卵性能存在一定差异,为进一步探讨其差异,进行了以下试验.  相似文献   

2.
张婷婷  赵桂琴  刘欢 《草地学报》2009,17(4):456-463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植物育种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传统育种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相结合,既可以缩短育种时间,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最终获得能稳定遗传且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植株,对其后代进行鉴定及筛选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以抗苜蓿花叶病毒(AMV)转基因红三叶和抗白三叶花叶病毒(WCMV)的转基因红三叶人工杂交后代T1,T2代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PCR及RT-PCR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对T1代34株植株进行PCR检测,筛选出12株阳性植株,其中兼有两种抗病基因的植株5株,各有一个抗病基因的植株7株,在这些植株中进行杂交组合,大部分杂交组合都结了种子,最终得到30株性状优良的T2代植株,对其进行PCR及RT-PCR检测,结果表明AMV与WCMV外壳蛋白基因能够在大部分T2代转基因植株中整合并表达,并且通过人工杂交,得到9株兼有两个抗病基因的杂交后代,外源基因稳定地从T0传至T2.同时也表明人工杂交是转基因植株基因累积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利用豁眼鹅的高繁殖性能,开展了以豁眼鹅为母本的杂交试验,以筛选出配合力较好的杂交组合,本试验共设4个杂交组和1个对照组,通过对各组的后代进行多项生产性能测定和比效,优选出综合生产性能较好的杂交组合。结果表明,狮×豁、霍×豁2个配套系的受精孵化率分别为84.1%和82%,70日龄体重均为3.55 kg,料重比分别为3.29∶1和3.30∶1,产羽绒量分别为275 g和278 g,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  相似文献   

4.
周仂  王英哲  谭晶  徐安凯  徐博 《草地学报》2018,26(6):1473-1478
本研究通过已获得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MS-GN-1A和保持系材料MS-GN-1B筛选与紫花苜蓿细胞质不育恢复基因高度连锁的分子标记并转化为SCAR特异标记,经鉴定分析发现该标记的重复性好,而且稳定,对紫花苜蓿“三系”配套中不育系种子生产鉴定提供研究基础。实验应用100条ISSR引物在紫花苜蓿线粒体基因组水平进行筛选,UBC842、UBS864引物在紫花苜蓿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间显示出特异性片段,经反复验证,其差异条带均稳定出现,条带大小分别为457 bp和645 bp。对已获得的差异条带进行胶回收连接克隆载体后测序并转化为SCAR特异鉴定标记,以两对特异性引物对新培育的4组紫花苜蓿杂交种的不育系母本和同型保持系父本进行鉴定分析,发现该SCAR标记的重复性稳定。本研究通过ISSR标记对紫花苜蓿的不育系与保持系进行分析,将得到的差异片段克隆测序后转化为SCAR特异标记,该标记可以作为紫花苜蓿不育系种子纯度分析的候选标记,实际应用于不育系种子纯度的鉴定。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矮小型黄鸡品系(S1系)作为母本并以不同配套模式生产杂交后代,分析各组合后代的生长及肉用性能等性状.结果表明组合L×BS1与L×S1L可以作为适合目前市场要求的最佳配套组合,L×S1次之.组合B×S1L与X×YS1具有生产局限性,而组合A×S1及A×L S1,基本不适合优质鸡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地理远缘紫花苜蓿品种间杂交后代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花苜蓿杂交组合(云南德钦地区紫花苜蓿为母本,引进紫花苜蓿品种Acrora为父本)的杂交亲本、杂种一代、杂种二代为研究材料,对供试材料的植株高度、分枝数、叶片长宽、干重等的变异幅度和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地理远缘的紫花苜蓿材料间杂交后代的性状变异及其规律,为选育出适合云南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提供基础。结果表明:F2的叶形性状发生了分离,出现了多叶性状的变异体。与杂交亲本相比,杂种后代表型性状出现了较大的变异,且各性状间变异幅度存在一定的差异,F1的株高,F2的叶长、宽出现了超均优势。在杂种后代中,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干重〉分枝数〉株高〉叶长〉叶宽。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玉米杂交种子生产中存在的种子质量差、纯度低和现有玉米雄性不育系不够理想.未能大面积普及推广的现状.泰玉D4号的研制成功,为玉米杂交种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杂交种三系配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杂种一代属强恢复型,雄性完全可育,正常结实。母本泰DⅡ雄性不育系具有4个突出的特点:①全不育(100%不育)且稳定遗传;②多抗性,高抗玉米粗缩病、锈病等多种病害,抗倒伏;③高配合力,F1杂种优势明显;④农艺性状优良,制种产量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杂交改良对肉驴生产和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三粉驴、乌头驴、广陵驴3种品种驴,拟以三粉驴♂×乌头驴♀、乌头驴♂×三粉驴♀、三粉驴♂×广陵驴♀为研究对象,共组建了3个杂交组合与1个纯合组合三粉驴♂×三粉驴♀,分别对3组杂交组合所产杂交后代进行生长发育性状测定(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并与纯合三粉驴♂×三粉驴♀后代的生长发育性状进行比对。实验选取16月龄杂交组合后代的公驴进行屠宰实验,检测其屠宰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根据驴杂交组合后代的生长性状和屠宰性能综合分析,筛选出最优的杂交组合为乌头驴♂×三粉驴♀。本研究筛选出的最优杂交组合通过快速杂交扩繁可用于实际应用中,为建立肉驴快速产业化和快速育肥提供基础,为三粉驴进行快速育肥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9.
高粱与苏丹草2个杂交组合F2代的生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高粱Sorghum bicolor雄性不育系与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2种杂交组合F2代的生长、形态、花粉育性及细胞遗传学特性.结果表明:高粱雄性不育系A2×黑壳苏丹草、高粱雄性不育系A4×棕壳苏丹草2个杂交组合F2代的生长势和平均株高明显超过其父本苏丹草,继承了父本苏丹草分蘖能力强的优良特性和母本雄性不育系高粱的抗倒伏特性,叶量丰富,育种潜力大;F2代穗型分离,变异较大,其中高粱雄性不育系A2×黑壳苏丹草杂种F2穗型变异大于高粱雄性不育系A4×棕壳苏丹草杂种F2,这是后代优良单株选育的重要形态学依据;2个杂交组合F2代的生育期均为141 d,花粉可育率均高达97%,不存在育性问题,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MI)平均染色体构型均为2n=20=10Ⅱ,其中棒状二价体频率(3.34~3.51)略高于其父本苏丹草(1.98~2.15),配对行为较规则.  相似文献   

10.
以杜洛克、巴克夏为父本,采用陆川猪、莱芜猪、湘西黑猪及圩猪为母本,进行黑猪杂交组合试验,对其杂交组合当胎繁殖性能及后代繁殖性能、生长肥育及屠宰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个地方品种杂交当胎的产仔数与其杂交父本杜洛克及巴克夏无关,而仅与其本身繁殖性能相关;地方猪种杂交繁育时,较纯繁产仔数有所降低;4个杂交组合繁殖性能杂种优势明显,在其父本一致的情况下,其繁殖性能受母本影响较大,即母本繁殖性能高,则其后代繁殖性能也高。杂交后代出现毛色分离现象,即一致性较差,尤其是杂交后代进行横交时,由于其遗传性能不稳定,毛色分离更加突出;杂种猪胴体及肉质性状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以19份BMR基因型高粱(Sorghum bicolor)不育系为母本,以3份BMR基因型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为父本,从7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分析了57个F1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株高、主茎叶片数、中部叶片长度、中部叶片宽度4个农艺性状具有正向中亲优势;株高、中部叶片长度2个性状具有正向超亲优势;主茎叶片数、叶片中部长度、叶片中部宽度3个性状具有正向竞争优势;而单株分蘖数、主茎直径、主茎穗长均表现为负向优势。各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区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组合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主茎直径、主茎穗长的遗传受基因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株高、单株分蘖数、主茎叶片数、中部叶片长度、中部叶片宽度的遗传受基因的非加性影响较大;主茎穗长宜在早代选择,而株高、单株分蘖数、主茎叶片数、主茎直径、中部叶片长度5个指标宜在高代选择。综合得出,BMR基因型高粱不育系以AMP454、AMP19、T98A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筛选出配合力较高的杂交组合为AMP19×ZS-102和AMP454×ZS-102。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 L.)多叶品种回交后代的农艺性状改良效果,本研究以‘淮阴苜蓿’为轮回亲本,多叶苜蓿‘PL34HQ’为非轮回亲本,获得BC2(回交二代)材料,对其株高、多叶率、分枝数等数据进行相关、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BC2群体材料在综合性状上偏向于轮回亲本‘淮阴苜蓿’,但仍有不少植株能保留高多叶特性;在欧式距离30处,BC2群体可分为5类,综合了轮回亲本‘淮阴苜蓿’和非轮回亲本‘PL34HQ’优良性状的第Ⅴ类占群体的51%;主成分分析所得4个主成分因子对各农艺性状变异累计贡献率为86.21%,其中主成分因子Y3代表苜蓿的多叶性状,贡献率为20.56%。通过综合评价得分,本研究筛选出了10个优良株系,且5号单株代表多叶性状的第3主成分得分极高,可作为重点选育对象。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超  王英哲  金艳  陈晶晶  王莹  徐博 《草业科学》2018,35(5):1067-1071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育系MS-GN-1A为母本,恢复系MS178为父本组合构建BSA分离群体,获得的F1代均表现为雄性可育,在大田种植了221株F2代群体单株,盛花期将花粉颗粒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出,不育的F2代株数为57,可育F2代株数164,并没有观察到半不育植株。将所有植株划分为可育和不育两组,并构建可育和不育DNA混池,混池DNA从可育和不育植株组DNA中各随机抽取20个样品,以此对恢复基因定位。随机挑选160对已知的四倍体苜蓿SSR引物扩增基因池DNA,获得2个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分别是Mt2c12、AW166,初步定位Rf基因在类群Composite5上。将类群Composite5上的所有引物进行合成,进一步进行引物筛选,最终获得4个具有多态性的标记BI68、Mt2c12、BG267和AW776153,遗传距离分别为19.0、20.9、44.6和72.1cM。  相似文献   

14.
用BLUE法评定猪繁殖性能的杂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LUE法分析了青海省养猪繁育体系中母本互助猪,父本杜洛克、长白、汉普夏、大约克、巴克夏、苏白猪和二、三元杂交猪的繁殖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杂交组合的繁殖性状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三元杂交组合的多数繁殖性状极显著的优于纯种亲本,显著优于二元杂交组合,而二元杂交组合也显著优于纯亲本;互助猪产仔数显著高于瘦肉型父本,而瘦肉型父本在改良仔猪生长发育方面则有明显优势。说明我省以三元杂交为主建立养猪繁育体系是适当的,但应注意提高互助猪早期生长发育性能,才能表现出更大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选用浙江省宁波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育种中心携带有dw基因的纯系矮脚黄鸡K系公鸡为父本。以浙江省宁海县梅林镇当地鸡群选育而成的D系黄羽正常脚母鸡作为母本,先进行两系杂交,后分别用国内4个地方的不同品种L系、G系、H系、X系为第二父本。同KD母鸡进行三系配套杂交。通过对商品代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观察和测定,筛选出符合当地的配套模式。  相似文献   

16.
家蚕单交组合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降低杂交种制种成本和提高家蚕品种经济性状的目的,以家蚕非减数分裂孤雌生殖产生的雌蚕为雌性亲本,选取限性卵色蚕的雄蚕为雄性亲本,配制成杂交组合。经过近10年的研究,现已初步解决了这种单交型式中孤雌生殖系孵化率低下和限性卵色系经济性状不良等实用技术问题,组配成的单交组合无11×卵36在实验室饲养的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对照品种秋丰×白玉,特别是鲜茧出丝率较对照品种提高15.70%。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广西三黄鸡为母本、贵妃鸡为父本,按照试验设计和规定指标,进行杂交,选育杂交后代,再以回交的方法来固定目标性状,并对杂交F3代进行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等有关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3代产蛋期存活率高,耗料少,种蛋合格率水平高,具有良好的产蛋性能,其蛋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黄颜色、蛋的相对密度、蛋形指数、蛋黄指数、蛋壳比率、蛋黄比率、蛋白比率、哈氏单位的测定结果平均值分别为38.92 g、3.98 kg/cm2、313.67μm、7.19、1.06、1.39、0.44、0.11、0.35、0.54、78.65。  相似文献   

18.
钟声 《草业学报》2007,16(1):69-74
以我国西部野生二倍体化学诱导所获同源四倍体鸭茅为母本,与野生四倍体鸭茅杂交,获得杂交四倍体。对比观测杂交后代形态、发育及重要农艺性状与亲本的差异。结果表明,1)杂交F1代的全生育期平均为208 d,比父本短39d,比母本长29 d;2)杂交F1种子萌芽后第4周的平均株高为15.1cm,比母本高65.9%,比父本高13.5%,F2的苗期生长与F1相似;3)杂交F2代播种当年干物质产量平均为12.12g/株,显著低于父本但高于母本(P<0.01);4)杂交F1代个体间在苗期生长、分蘖、再生、干物质产量、繁殖及抗病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杂交后代的干物质产量与父本差异不显著(P>0.05),但苗期生长速度、繁殖特性、抗病性均强于双亲,有较大的育种选择价值;5)杂交F1代具有双亲的形态学特征,分蘖特性和物候发育介于双亲之间,易于识别,育种实践中可以通过自然杂交方式成功获得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贵州地方良种黔东花猪的繁殖性能,试验选取高繁品种太湖猪为父本,黔东花猪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F1(♀)后分别与皮特兰(♂)、杜洛克(♂)杂交,获取不同组合F2,再以巴克夏为终端父本,测定不同组合F2(♀)繁殖性能。结果表明,黔东花猪、太湖猪、皮特兰杂交组合所得的母本在乳头数、初情期、初配日龄、初产及经产母猪产仔数、断奶后发情间隔期等指标均优于黔东花猪、太湖猪和杜洛克组合,是一种具有较高繁殖性能的黑猪母本材料,但在仔猪初生重、生长速度方面低于黔东花猪、太湖猪和杜洛克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