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抗虫基因(CpTI)辣椒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辣椒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比较基因型、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建立了具有较高分化频率的再生系统。有农杆菌介导把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导入辣椒。在筛选培养基上获得抗性植株,经Southern斑点杂交检测,初步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辣椒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化花椰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导入花椰菜无菌苗的下胚轴和子叶中,卡那霉素(Kan)的筛选质量浓度为15mg/L,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选用羧苄青霉素(carbencillin),质量浓度为500mg/L,对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大多数为阳性;FCR-Southern及Southern分子检测分析,结果证明CpTI基因已被整合到花椰菜植株的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叶片的离体饲虫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埘鳞翅目害虫菜青虫的生长发育育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虫基因CpTI导入辣椒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建立了一套简单、高效的辣椒遗传转化系统。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带柄子叶转化法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CpTI)基因转入辣椒栽培品种益都羊角椒中。对获得的 3 3株卡那霉素 (Km)抗性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 ,证明有 6株为转CpTI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4.
白桦抗虫基因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进行转化,获得了转化再生植株。卡那霉素抗性愈伤组织产生率达10%-22%,抗性不定枝的生根率达80%以上。经分子生物学检测,在卡那霉素抗性转化植株中,有34%检测出GUS活性,76.5%的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的Southern斑点杂交呈阳性反应。初步证明,抗虫基因已转入白桦中。  相似文献   

5.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抗虫基因获得转基因烟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抗虫PI基因构建到pIG121Hm质粒的T-DNA上,利用农杆菌LBA4404介导转化烟草,获再生植株。经GUS检测和Dot blot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已插入植物细胞基因组中,再生植株的转化率为64.3%。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对鳞翅目害虫具有抗性的抗虫基因Cry1C转入大豆中,获得对田间鳞翅目害虫具有抗性的大豆材料.[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虫基因CrylC转入大豆品种Williams82中,并通过Bar试纸条及PCR方法对所获得的转化苗进行鉴定.[结果]获得28株阳性大豆转化植株.[结论]初步认定CryIC基因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7.
农杆菌介导的Bt cry1Ⅰa基因转化花椰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cry1Ⅰa基因构建了双T DNA边界的植物表达载体pCS1Ⅰa-LR,以瑞士雪球花椰菜具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cry1Ⅰa基因导入花椰菜中,共获得30株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其中18株为PCR阳性植株,PCR阳性率为60%;RT-PCR和West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cry1Ⅰa基因在转基因花椰菜中可以正常转录和正确表达。转基因植株用小菜蛾幼虫进行饲虫试验,结果表明,转cry1Ⅰa基因花椰菜对小菜蛾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昆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高达100%。获得的转基因花椰菜可用于下一步的抗虫花椰菜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根癌农杆菌介导Bt杀虫基因对花椰菜的转化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 Ti质粒 p KSB带有 Bt杀虫蛋白基因、NPT 选择标记基因及 GUS基因 ,通过根癌农杆菌 L BA40 44菌株的介导 ,将 Bt杀虫基因导入花椰菜品种中。试验以花椰菜下胚轴为外植体 ,将下胚轴切段置于分化培养基 (MS+ 6 - BA1 .0~ 2 .0mg/L + NAA 0~ 0 .5 mg/L)上 ,对影响转化的种种因素进行了试验。得到了转化的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 ,用组织化学法检测 GUS活性 ,观察到愈伤组织内的转化细胞呈阳性蓝色反应  相似文献   

9.
将抗虫PI基因构建到pIG121Hm质粒的T-DNA上,利用农杆菌LBA4404介导转化烟草,获再生植株.经GUS检测和Dotblot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已插入植物细胞基因组中,再生植株的转化率为64.3%.  相似文献   

10.
青杨双价抗虫基因转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青杨进行含部分改造的Bt CryAc基因(Bt基因)和慈姑蛋白酶抑制剂(API)基因A的双价抗虫基因转化,确定了适于青杨的遗传转化系统。经含Km40mg/L的生根培养基的筛选,获得了青杨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1.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80份早中熟花椰菜栽培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了影响胚胎诱导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有20份材料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为25%;16%蔗糖培养液能较好地保持小孢子活性;13%蔗糖是小孢子发育的最适浓度;加液培养可显著提高产胚量;取材前6d内气温在10~20℃、取盛花前期至盛花中期的花蕾、选择单核靠边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经33℃热激处理48h后暗静止培养的产胚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花椰菜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遗传模型,对花椰菜营养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和Vc含量等各营养品质性状除了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外,还明显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狭义遗传率均较高,其中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另外,根据各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各亲本的育种利用价值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花椰菜与青花菜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其分子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国内外利用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对其基因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文章从构建遗传图谱、基因定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DNA指纹图谱以及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综述了DNA标记在花椰菜和青花菜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包括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6个花椰菜品种(系)完全双列杂交实验的2年观察资料进行花球球径不同发育阶段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年份间的环境差异对亲本和F1的球径表现影响较小,球径在整个发育期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选用瑞雪70天、c-3、c-5为亲本配置组合,能够使其后代在10月中下旬前在平均球径的基础上增大球径;而福州80天和c-8这2个亲本的表现恰好相反。进一步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平均球径进行条件遗传分析发现,加性主效应和显性主效应在球径增大的大部分时期都有新的表达,且不易受到年份等外部条件的影响,但这些新表达的效应在10月12日之前和之后表现为相反的方向。成熟期球径给定不同发育时期性状的条件遗传分析表明,在各个时期均检测到显著的条件加性方差(10月24日除外)和条件显性方差,10月6日之前的净加性表达效应的作用占最终球径表现变异的88.8%。  相似文献   

15.
选用 4个农艺性状良好 ,春甘蓝品种自交系及按照抽薹特性配制的 F1,F2和回交世代 ,研究了几个农艺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遗传相关分析表明 ,部分农艺性状间存在着遗传相关性。抽薹早晚受叶球紧实度的影响最大与叶球紧实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球宽与抽薹期 ,心柱高度和紧实度呈显著负相关。同时 ,以外叶数 (x1) ,球高(x2 ) ,球宽 (x3) ,中心柱长 (x4 ) ,紧实度 (x5 )为自变量 ,以抽薹期 (y)为依变量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表明 ,紧实度对抽薹期的贡献最大 ,紧实度与外叶数 ,球宽的互作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6.
提高花椰菜游离小孢子胚胎植株再生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椰菜小孢子球型胚胎为供试材料,进行提高球型胚胎植株再生率研究。结果表明:球型胚胎成活率与胚胎的日龄、培养基的水分状况和添加活性炭有关。20 d的球型胚胎转移到MS+6-BA 0.5 mg/L+NAA 1.0 mg/L+琼脂7 g/L+活性炭100 mg/L时,胚胎成活并形成愈伤组织的频率最高。激素组合6-BA 1.0 mg/L+NAA 0.1 mg/L最适宜花椰菜胚胎愈伤组织分化出再生植株,分化率达到100%,平均每块愈伤组织胚芽分化数量达到6.52个。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包括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6个花椰菜品种(系)完全双列杂交实验的2年观察资料进行单球重、球径、球高、成熟期、株高、株幅和叶片数等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年份间的环境差异对亲本和F1的表现影响较小,F1农艺性状的平均值与其双亲平均值显著相关;单球重、球径、球高和成熟期以加性效应为主,通过早代选择可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株高、株幅和叶片数以显性效应为主,且具有较大的环境互作效应,以高世代选择为好;单球重、株高、株幅和叶片数的杂种优势以正值为主,成熟期的杂种优势以负值为主,利用杂种优势可改良这5个农艺性状,球径仅测到环境互作优势,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球径表现影响较大,在本研究中未测到球高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8.
花椰菜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转育材料农艺性状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是在对所获几份花椰菜胞质雄性不育转育材料继续进行回交转育工作的基础上,对材料的农艺性状及开花、结实性进行田间观察,进一步对材料进行评估。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材料通过回交转育,克服了不育胞质供体存在的苗期黄化、雌蕊功能障碍、闭蕾、败蕾、柱头外露以及蜜腺外露等缺陷,提高了繁殖力,CMS系BC3代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为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但存在营养生长偏强,产品成熟期低温紫花等问题,须进一步回交转育和加强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包括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6个花椰菜品种(系)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的2 a观察资料进行花球性状与植株性状的遗传效应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份间的环境差异对亲本和F1的表现影响较小;单球重、球径、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和VC含量等花球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普通狭义遗传率较高(53.37%-74.45%),株高、株幅和叶片数等植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且具有较大的环境互作效应,互作狭义遗传率较高(11.79%-37.27%);花球性状与植株性状间的各效应协方差分析表明,成对性状间的相关同时受到遗传主效应相关与环境互作相关的影响,相关性质和大小因性状不同而异,在间接选择时可加以利用,有助于对这些性状进行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