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壤质地和湿度对农药在土壤中光解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氟乐灵、甲基对硫磷和三唑酮在4种土壤中的光解速率以及土壤湿度、构成、有机质和PH对光解的影响。结果指出土壤粘粒含量和土壤湿度是影响农药在土壤中光解的重要因素。农药光解速率随粘粒含量减少而加快,相关非常显著。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对光解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粒径对土壤光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粒径是影响土壤光谱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土壤粒径与土壤光谱的关系,以山西省闻喜县的冬小麦麦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获取7个土壤粒径(2,1,0.5,0.25,0.154,0.125,0.074 mm)及相应的土壤光谱,通过分析不同粒径条件下土壤光谱反射率、土壤粒径与土壤光谱的相关性,研究土壤粒径对土壤光谱的影响及土壤光谱与粒径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粒径大小对土壤的光谱曲线的形状以及光谱特征位置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随着土壤粒径的减小,土壤光谱反射率呈现不同幅度的升高;分析不同土壤粒径光谱反射率的平均变化率可知,小于0.154 mm的土壤粒径对土壤光谱反射率的影响最大,位于近红外波段区域;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和光谱反射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波段2 100 nm附近的相关性达到最大,相关系数可达-0.74,表明该波段与土壤粒径具有重要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光谱技术应用于土壤生理生化指标的定量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采用对土壤不同粒径的分选,进而了解CR6 在土壤中分布的特点.试验结果显示,对两种类型的土壤(水稻土和潮土),分选的5个粒级中,吸附CR6 的浓度随着粘土、粉粒、沙粒的顺序而增加.粒径0.075~0.005 mm的土壤对CR6 的吸附贡献率最大.活性氧化铁和活性氧化铝是影响CR6 吸附的主要因素.活性氧化铁和活性氧化铝含量越高,对CR6 吸附量越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吸附CR6 的量呈负相关.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表明两种类型的土壤CR6 吸附量可以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示,CR6 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质、活性氧化铁、活性氧化铝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农药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博洒、地虫克星、高渗吡虫啉、三氯4种农药对土壤脱氢酶活性及呼吸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脱氢酶活性在低剂量(〈2 m l)时随投加高渗吡虫啉、三氯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抑制作用,当超过一定浓度阈值后趋于稳定。而博洒、地虫克星随农药用量的增加,脱氢酶活性先抑制再激活;加入等量(0.01m l)农药的土样随培养时间增加抑制率呈线形增长;不同农药对3种土壤呼吸作用均表现为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取游离氧化铁含量为6.14~46.14 g/kg的土壤样品,研究了游离氧化铁去除对土壤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氧化铁含量小于27.4 g/kg时,是否去除游离氧化铁不影响土壤粒径分布;而当游离氧化铁含量大于27.4 g/kg时,表征土壤颗粒分布的各项指标在去除游离氧化铁后有了很大变化,表明游离氧化铁对于土壤粒径分析的影响已不可忽略。因此,游离氧化铁含量大于27.4 g/kg的土壤在进行土壤粒径分析时,需考虑去除游离氧化铁。  相似文献   

6.
土壤粒径分布的多重分形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激光粒度分析方法和多重分形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对9个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分布的多重分形性质与粘粒含量没有直接关系,主要与土壤颗粒在整个粒径范围内的分布均一程度有关,粒径分布越不均一的土壤越具有多重分形性质。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和可能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种有机氯农药在珠三角地区土壤中大部分被检出,其中13种检出率为100%。有机氯农药总残留量(∑17OCPs)为7.40~35.1 ng·g-1,平均为16.7ng·g-1。DDTs和HCHs是土壤中主要的有机氯农药污染物,其残留量分别达1.83~16.6 ng·g-1和2.62~11.8 ng·g-1。对DDT降解产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分析了珠三角土壤中DDTs降解产物DDMU[Bis(chlorophenyl)-1-chloroethylene]和DBP(Dichlorobenzophenone)的残留量,分别为ND~1.42 ng·g-1和0.14~1.82 ng·g-1。DDTs和HCHs的污染特征表明,珠三角地区土壤中HCHs主要来自于早期HCHs农药的使用,部分地区还可能存在着林丹(γ-六氯环己烷)等新输入源;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使用,但部分地区有三氯杀螨醇等新污染源的输入。  相似文献   

8.
选用10个土壤样品,制成两种粒径的土样(10目和20目筛制样),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项目中的4个必测指标,即p H、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粒径土壤样品对各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土样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及精密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水旱田两类土样,不同粒径对于旱田土壤各指标的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土壤理化性状分析时可考虑根据具体指标选择筛径制样,而不同粒径对于水田土壤指标的测定影响较小,故10目或20目制样皆可。  相似文献   

9.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5种农药(深蓝、克菌宝、活根菌灭、施净、巧能)对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以及土壤中脲酶、脱氢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农药使土壤微生物在组成多样性上发生了明显变化,农药对微生物的影响为细菌>放线菌>真菌。施净、深蓝、巧能和活根菌灭对蔗糖酶活性的抑制率在30.30%~21.21%,巧能和施净对脲酶活性的抑制率达37.67%,深蓝和施净对蛋白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27.27%和18.18%,施净、深蓝、巧能和活根菌灭对磷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在22.12%~3.54%,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脱氢酶对5种农药均不敏感。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晓  张敏 《西南农业学报》2008,21(2):384-389
本试验对被有机磷农药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进行了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运用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进行鉴定,并从菌落总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相对多度等方面分析了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污染重的土壤苗落总数最少,为6.1×106/g,并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有机磷农药污染轻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其丰富度和均匀度分别为0.775和0.218,与其它处理差异性显著;在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重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中,真菌、细菌及放线菌的优势种群分别为头孢霉属、芽孢菌属、链霉菌属.其相对物种多度分别为0.311、0.291、0.565,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因此,头孢零、芽孢菌、链霉菌可能为有机磷农药的耐受菌或降解菌.  相似文献   

11.
庞泉沟流域土壤粒径分形维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庞泉沟流域不同海拔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天然油松林、人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天然华北落叶松林、油松-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sea)混交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云杉(Picea asperata)-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等林种10个典型林分共39份土壤样品的质地、分形维数以及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质地主要砂质壤土、粉砂壤土、壤质砂土及砂土,其比例分别为46.15%、25.64%、23.08%、5.13%。流域内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2.34%、36.58%、1.08%,粉粒和黏粒变异程度高于砂粒。分形维数介于1.773 3~2.778 9,均值为2.509 0,标准差为0.192 5,土壤质地越粗,土壤粒径分形维数越小。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粉粒含量和黏粒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流域内不同林分土壤pH值在6.25~8.09,天然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林,碱解氮含量人工林显著高于天然林,所有林分土壤表层均缺乏有效磷。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有效磷相关性不显著。分形维数越大,土壤pH越大,土壤肥力越小。因此,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判断庞泉沟流域土壤质地差异与土壤养分差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采用吸管法和激光粒度仪法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结果差异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吸管法和激光粒度仪法,测定20个红壤和19个黑土样品的机械组成,并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吸管法和激光粒度仪法测得红壤黏粒含量分别是16.1%和3.3%,粉粒含量分别是47.7%和60.8%,砂粒含量分别是36.2%和35.9%;采用吸管法和激光粒度仪法测得黑土黏粒含量分别是23.9%和3.8%,粉粒含量分别是19.9%和34.7%,砂粒含量分别是56.2%和61.5%。同时,得到2种方法测得各个粒级之间的线性转换关系式,黏粒:y红=0.222 1x(R2=0.909 1),y黑=0.163 8x(R2=0.897 0);粉粒:y红=1.275 9x(R2=0.947 7),y黑=1.768 6x(R2=0.911 1);砂粒:y红=1.002 2x(R2=0.984 5),y黑=1.097 1x(R2=0.968 4)。式中,x是吸管法测定的相应各粒级的质量百分比,y是激光粒度仪法测定的相应各粒级的体积百分比。[结论]无论是红壤还是黑土,采用激光粒度仪法测得的黏粒含量明显低于吸管法,而粉粒含量高于吸管法,2种方法测得的砂粒含量比较接近。2种方法测得的黏粒、粉粒和砂粒各个粒级含量均呈0.01水平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土壤类型不同,得到的转换关系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可能需要分别建立2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的转换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以太阳光为光源,研究呋喃丹等5种农药对辛硫磷在玻片表面光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辛硫磷极易发生光解,光解半衰期小于46.14分钟,且光解速度与光强度成正相关;呋喃丹等5种农药均显著地加快辛硫磷的光解,起着明显的敏化光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宁夏盐池县3种典型土壤灰钙土、红黏土和风沙土为对象,研究柠条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的养分、颗粒组成及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壤养分与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柠条根际土壤的颗粒组成差异明显,灰钙土中粉粒含量最高为45.95%,红黏土、风沙土依次递减,风沙土中细砂含量最高为61%,红黏土、灰钙土依次递减;土壤pH值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差异不显著(P>0.05),红黏土根际中有机碳含量分别比灰钙土和风沙土高1.29、2.12g·kg-1,灰钙土中全氮含量分别比红黏土、风沙土高0.07、0.19g·kg-1,差异显著(P<0.05),柠条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对土壤养分的富集率不同,风沙土中有机碳、全氮的富集率分别是红黏土的6.82、1.00倍,红黏土中速效磷的富集率分别是灰钙土和风沙土的2.69、10.38倍。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与黏、粉粒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细砂、中砂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不同土壤类型影响柠条根际养分的富集率,风沙土中能够富集更多的养分,红黏土对速效养分的富集作用更强,土壤中的粉粒、细砂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48个样区(15 m×15 m)植被垂直分层类型,不同垂直层次的总体植被覆盖度、枯落物厚度、土壤粒径分布及养分含量3类土壤属性数据,分析植被特征与土壤属性间的相互关系,并比较不同侵蚀程度、不同垂直结构类型下植被覆盖度、枯落物厚度与土壤粒径分布及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枯落物厚度与侵蚀程度显著负相关,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显著正相关,但与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当植被覆盖度达到50%、枯落物厚度达到20 mm时,可以有效保持水土,其中枯落物较上层植被的水土保持作用更明显.不同植被垂直结构组合中,选择林灌草、林灌、灌草、纯草均可以较好地促进植被生长、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6.
有机氯农药具有高毒性、高残留、生物富集效应显著的特点,我国从1983年开始逐步禁止使用,但该类农药化学性质稳定、残留期长,目前土壤中仍有很高的检出率,对农业土壤环境、动植物产品和人体健康产生了巨大危害,因此,有机氯农药的安全、高效降解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微生物降解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作者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状况,介绍了降解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种类、降解途径和机理,并对微生物降解有机氯农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