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匡方毅  韩沁哲  彭磊  刘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70-14872,15005
利用Daniel的趋势检验、因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1986~2010年长沙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中国SO2排放量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两者与长沙年降水酸性的相关性,同时讨论了致酸物质的传播路径,还对可能有影响的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探索酸雨预报提供预报因子。结果表明,长沙市年降水酸性呈现一次明显的"脉动"变化,酸雨性质已转为硫酸、硝酸混合型;降水酸度并没有随当地SO2的浓度下降而下降,尚不能说明当地近地层致酸污染物的排放是形成该地酸雨的主要原因;中国大范围SO2的排放量与年降水酸性关系密切;影响长沙年降水酸性的主要致酸物质来自全球的排放,其中西南地区、华南地区的排放起重要作用;所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不理想,但霾日与年降水酸性呈分段性显著正相关,浮尘污染增加降水酸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丹东2007 ~2013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对近年来该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的影响,分析了酸雨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丹东降水酸度呈波动性变化;2007 ~ 2013年降水平均pH年平均范围为4.82~5.51,pH均小于5.60,且自2008年以来,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pH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夏季酸度为最强、秋季为最弱;出现频率以秋季最高,为43.3%,春季最低,为30.1%.丹东酸雨的形成是该地区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象条件的变化对降水酸度影响相当明显,丹东市当地地形、工业布局和外来源也为酸雨形成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利用滨州市2006~2009年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了滨州市酸雨的季节分布特性及在不同降水天气形态下酸雨pH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滨州市酸雨频率不高且出现时酸度较弱,酸雨频率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降水酸度春季普遍低于其他三季;酸雨pH值总体趋势为随降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呈"小雨偏碱性,大雨偏酸性"的特征。滨州市酸雨强度的变化主要受污染物排放量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蓟州降水酸碱度及发生规律,从而为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及降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9—2021年蓟州国家气象观测站酸雨观测资料,对该地区酸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蓟州区降水酸度明显降低,酸雨年发生次数和频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各个酸雨等级均呈逐年递减态势,且发生的酸雨多为较弱酸雨等级,8—11月为酸雨多发期,1—2月为酸雨偶发期;降水pH值、K值随降水量级的增大逐渐降低,偏东风对蓟州酸雨发生的贡献率最大。综上所述,蓟州区近年来酸雨发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且降水洁净程度越来越好,大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酸雨发生规律具有季节性,且与降水量和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蔡哲  贺志明  唐春燕  吴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92-11294,11312
利用南昌市降水监测资料与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分析了南昌市酸雨污染的现状,揭示了南昌市酸雨的形成因素。研究表明,南昌市酸雨酸度大,频率高,且近年来降水pH值有下降趋势,主要是硫酸型污染,南昌市酸雨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在秋、冬季。降雨pH值随着降雨等级的提高而增大,雨量的增大对降雨酸性有稀释作用。高空气象条件对酸雨有明显的影响,高空风风速小于7m/s时,酸雨频率较高,pH值也低,酸雨污染严重,反映了高空风对污染物水平输送同样具有稀释和冲淡的作用。逆温强度较强时,酸雨出现率增大。周边的工业区对南昌市酸雨的产生有明显作用。不稳定气象条件有利于大气低层污染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扩散,可降低致酸污染物对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9,(11):90-91
为泰安市酸雨的防控提供参考,选取泰安国家气象观测站2012~2018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年、月、季和不同降水量级下平均降水的酸碱度(pH)值、电导率(K)及酸雨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2012~2018年期间共出现酸雨16次,均为较弱酸雨,2013~2017年酸雨频率逐年下降,2018年又上升到5.7%;年平均降水电导率在50微西门子/厘米以上。8月平均降水pH最低,为5.82;1月酸雨频率最高,为18.2%。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平均降水的pH分别为6.25、6.05、6.44、6.46;平均降水电导率冬季最大,为130.6微西门子/厘米以上。暴雨量级平均降水pH最小、为5.84,大雨量级最大、为6.32;降水量级越高降水电导率越小;暴雨量级出现酸雨频率最高、为15.4%,大雨量级未出现酸雨。  相似文献   

7.
该文利用1995?2015年石家庄酸雨监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资料,用统计办法将pH值及电导率数据进行数字化整理,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风向风速、降水、气温、湿度等)pH值及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对石家庄市区酸雨的状况和与气象要素对酸雨的影响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雨量越大,降水的酸性会越强,K值会越小。酸雨频率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呈递减的趋势;随着气温上升,酸雨频率明显降低;月平均相对湿度与月平均降水pH值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4—2015年新宾县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酸雨观测资料,对新宾县降水pH值的年、月、季变化以及与降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宾县降水酸度呈现出夏季低,春、秋、冬季高的变化趋势,酸雨频率冬季最高,主要原因是居民燃煤导致空气中硫化物的污染物增加,降水的pH值减小;而夏季降水多为阵性降水,强度大,有利于酸性污染物的稀释,降水的pH值较大。另外,不同量级降水的pH值、酸雨的出现频率与降水强度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炳文 《现代农业科学》2009,(3):155-156,185
根据近几年降水监测数据,分析了长沙酸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长沙市酸雨危害较为严重,降水酸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是SO4和NO3,SO4含量较高,但是NO3含量逐年上升,致酸作用明显应该受到重视;长沙酸雨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15年来厦门市酸雨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厦门市气象台酸雨观测站1992~2006年的资料,分析总结了近15年来厦门市降水酸度的时间分布特征,包括年均pH值和酸雨发生频率的变化,统计了酸雨逐月变化情况。结果认为厦门市属于重酸雨区,降水酸度及酸雨发生频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大连地区酸雨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连酸雨观测站2006~2009年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大连酸雨的变化特征以及酸雨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是我国北方酸雨影响较强地区之一,发生频率达66%,降水pH值最低达3.49。秋季降水酸性最强,春季最弱;酸雨频率出现最多的季节是夏季,冬季最低。大连酸雨出现频率与风速和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呈反比关系;雾天由于稳定层结和充沛的水汽有利于酸雨出现;连续性降水并不意味着空气中酸性物质的减少,在连续性降水的所有个例中,第2天酸性增加的占42%。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2010—2018年辽宁省14个地级城市及县级市和县的酸雨频率、降水酸度、降水化学组分等方面,对辽宁省酸雨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为了解辽宁省酸雨状况提供最新的基础资料,为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山东省威海市酸雨污染状况,进而为酸雨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选取2015年威海市酸雨观测资料、气象因素数据,统计分析了威海市降水pH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探讨了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对酸雨的成因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威海市酸雨强度和频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降水pH随冬、秋、春、夏逐渐升高,而酸雨出现频率则按冬、秋、春、夏逐渐降低;相比于威海市周边地区,威海市酸雨污染相对较低,但值得引起注意;酸雨的出现与威海市当地气候、污染源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明山保护区的酸雨特征分析及气象影响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酸雨监测信息和气象常规资料,对广西大明山地区的酸雨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明山降水的酸性较强.对影响酸雨的气象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外来污染源的传输是该地区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冷空气的影响路径、降水量、大气逆温等气象要素对酸雨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枣庄市2003~2009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枣庄市降水pH值的年变化和月变化情况。通过对酸雨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枣庄市降水酸性趋势越发明显,酸雨污染越来越重,并提出酸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湖州站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酸雨观测数据,该文对近几年湖州地区的降水p H值、电导率、月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以及连续降水对酸雨p H值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4年酸雨出现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酸雨出现频率呈波动下降趋势。结合环境观测数据分析,酸雨频率降低与环境条件改善有一定关系。此外,在以上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2015年前8个月观测数据,发现近几年来降水p H值有明显从弱酸性变为碱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酸雨气候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东营市2005年5月到2009年4月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和酸雨观测资料及环保局的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对黄河三角洲酸雨的气候特征和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防御对策及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酸雨日数占黄河三角洲有效降水日数的53.7%,主要集中在6~9月与本地降水集中时段相对应.8~9月份酸雨出现的频率最高,3月最低.酸性降水最强出现在秋冬季,最弱出现在春季.酸雨的形成与当地的空气污染和上游地区的污染输送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广西酸雨时空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广西10个酸雨观测站2003~2008年近6年及南宁、百色2个观测站点1996~2008年13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对广西降水酸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西10个酸雨观测站年平均pH值均〈5.6,其中,有5个站年平均pH值〈4.5,说明广西酸雨较为严重。降水酸性的季节变化较明显,酸雨春、冬季较夏、秋季要强。  相似文献   

19.
树皮对大气污染和降水酸度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南平地区森林降水酸度和化学成分的定位监测,结合10个树种的树皮浸提液的分析表明,树皮酸化和大气污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关系。在大气污染较重、降水酸度较高的西芹林场,所有树皮样品的酸度均比对照的福建林学院实验林的高,对碱的缓冲能力也较大。明显酸化的树干茎流影响了林下土壤的酸度。在一定范围内,离树干越近,土壤的酸度越高。因此,树皮对南平地区大气污染和降水酸度具有比较敏感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广东地区1982~1985年间3000多个例行监测雨样进行统计分析,阐明广东地区酸雨明显且多年持续,其区域分布、梯度分布及季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探讨了酸雨前体物及气象因素对酸度分布的相关性,分析了酸雨对广东农业所具有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