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凤群 《吉林农业》2010,(10):151-151
党的十七大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如何让广大农民极快地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条件,充分保障身体健康,让农民在一个环境友好型社会里生活,农村园林化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农村园林化建设,让农民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让村座落在林中,人在绿中,使村庄更加美好,生活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提出了对待农民问题的正确态度和政策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大体勾勒出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构想。这些思想对当前我国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启示:改变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3.
韩国新村运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村运动改变了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状况,而中国当前也存在严重的三农问题.改变农业生产落后、农村环境恶劣、农民生活困苦的状况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绍韩国的新村运动的经验及其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启示.  相似文献   

4.
“空巢”村农民主体缺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提出"空巢"村概念及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城乡经济与居民收入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生活环境方面,分析了"空巢"村农民主体缺位的原因,以及对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农村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实行统筹城乡发展与人力资源,筑巢引凤、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招商引资、开辟本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改变农民主体缺位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农村生态与循环经济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动能,提出全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大"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工程建设力度的建议。本文结合甘肃省静宁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基本现状,阐述农村沼气与生态卫生厕所建设的意义,较为详细的探究优化农村沼气与生态卫生厕所建设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流向城市,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农民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在农村劳动力流失,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强化他们的专业技能,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和农民现代化的转变。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一批新型农民,是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利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使得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可能,而如今农村电子商务逐渐渗透到县、镇、乡各个角落,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生产、销售、创业、产业集群、城镇化等一系列问题,农村电商正改变着农村的经济发展结构,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农民的增收,改变了农民传统的发展观念。农村电子商务就如同一座大桥连通了农村与世界,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农村沼气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沼气建设是实现农民生产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文明进步的一项重要工程。随着喀什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沼气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面貌各个方面。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必须走以开发可再生能源为主、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培育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新路子。以沼气建设发展农业,建立以"一池三改"与"猪一沼—菜、果、粮"等模式为内容的沼气生态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改善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抓起。厕所文明,是"乡风文明"重要标志。农村改厕,既是解决村容整洁的大事,也是消除疾病传染源、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治本措施。在农村建立沼气公厕值得推广,特别要在农贸市场、寄宿制学校、外来人口较多和农村老居民区加以实施,可以显著提高乡村文明水平,加快推进村镇市容整洁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工作。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和谐、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农民各方共同努力。农村文化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念建设融入农村文化建设全过程,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  相似文献   

12.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作为沼气建设的排头兵,在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村生活垃圾、改变农村村容村貌,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发挥出了突出的作用。沼气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带动了项目所在村的生态建设,对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科技意识和生活方式起到了的推动作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教育: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居于首位的就是生产发展,农村生产发展的要义是科技创新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只有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发展好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生活上的宽裕。只有农民生活宽裕了,才能“知荣辱、识礼节”,改变传统的遗风旧俗,实现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同时生活宽裕了,他们才能直接参与并主导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才能实现管理民主。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的唯一途径就是农村教育。因此,农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陈浩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46-18847,18852
农村公共服务是为了满足农业生产要求、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向农村居民提供的各种公众利益服务。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我国农村电网建设基本能够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农村水利设施基本保证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用水,农村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普遍提高。然而,相对城市,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教育、医疗质量不高,农村生活环境没有得到切实改善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农村公共服务投入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健全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推进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提高农村生活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探索榆阳区沼气利用的几种循环农业典型技术模式,指出农村沼气建设和"三沼"综合利用是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振兴农村经济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特别是通过发展以沼气为核心的绿色循环农业产业可实现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能源资源化利用目标,可为农业生产增添活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设施蔬菜已经成为铁岭市蔬菜生产实现新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和重要突破口,同时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把设施蔬菜开发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7.
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是党的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富村裕民步伐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解决落后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要充分学习好、利用好国家的惠农政策,尽快的帮助广大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面貌,让农村发展起来,让广大农民尽快的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为改变互助县农村能源短缺、贫困落后的面貌,使广大农民过上文明富裕的生活,互助县把沼气建设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有效开发利用、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从2001年到目前,共建成沼气池2.55万座,年生产沼气约766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低碳农村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具体形式,农民要在日常生产、生活和农村工业化过程中贯彻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发展模式。本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高碳"行为,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模式,从扩大宣传、充分发挥高科技优势和其他能源的替代效应等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低碳型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西吉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吉县属全国最贫困县之一,是有名的“老、少、边、穷“地方,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尤其是燃料短缺,老百姓为了取暖做饭,不得不上山砍伐,铲草皮、挖草根,加速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了解决农民群众的生活用能问题,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建设成果,近年来,西吉县委、政府把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积极发展农村能源生态模式,以此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质量,有效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