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建立白粉菌性状数据库基础上,提出了真菌分类鉴定微机系统模式,采用多种比较判断标准进行鉴定,在一定概率(用户指定,一般选85%)下产生鉴定结论。克服了计算机呆板比较的致命弱点。系统具有完善的检索、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多种辅助功能。为用户提供有关分类鉴定的信息、分析鉴定结果.系统在 Foxbase 或 dBASE 下运行。程序结构模块化,便于进行修改、提高系统质量和实用化程度.本文提出的权重值优化途径在计算机数值分类中具有普遍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依据国际新的白粉菌分类系统,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与无性型个体发育及其超微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秦岭主要林区的白粉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共鉴定出白粉菌5族、9属、61种,并列出了白粉菌名录,涉及森林植物36科、72属、112种,其中1种为白粉菌的寄主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统分类方法,对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校内采集的66份标本和实验室以前收藏的15份标本进行分类整理,共鉴定出白粉菌34种,隶属于8属,分别是:叉丝壳属、白粉菌属、单囊壳属、叉丝单囊壳属、球针壳属、钩丝壳属、布氏白粉菌属、叉钩丝壳属.  相似文献   

4.
采用chelex-100法提取内蒙古地区4种白粉菌的基因组DNA,扩增其r 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TS,连接载体测序,并基于ITS序列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4种白粉菌形成3个进化距离较远的分支;寄生在豌豆和田旋花上的豌豆白粉菌和旋花白粉菌的ITS序列紧密聚在1支,其亲缘关系较近,同属白粉菌属;寄生在紫花苜蓿上的托罗斯内丝白粉菌和寄生在山桃上的三指单囊白粉菌各自成1支,与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ITS序列可用于内蒙古地区白粉菌分类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白粉菌菌株CFSZ5159为材料,通过分子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种的鉴定,旨在建立-种快速有效克隆白粉菌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序列的方法.采用Chelex-100法提取白粉菌CFSZS159的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对rD-NA内的ITS序列进PCR扩增、克隆及测序测定.结果:CFSZ5159菌株ITS扩增片段大小为629 bp,采用GENETYXVersion7软件对序列进行了分析,结合传统方法鉴定确定其为豌豆白粉菌(Erysiphe pisi).表明该方法具有经济、简便、快速的特点,适合于白粉菌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几种白粉菌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河南省5种植物白粉菌DNA,扩增其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寄生于凤仙、豇豆和菊芋的叉丝单囊壳属白粉菌,其ITS序列聚在一支,遗传距离小,亲缘关系近;寄生在大叶黄杨上的冬青卫矛白粉菌和番茄上的新番茄粉孢菌,其ITS序列聚在另外一支。此分析结果与5种白粉菌的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说明ITS序列分析技术可以为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烟草白粉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且田间很难发现其有性态,故烟草白粉菌是如何进行初侵染还不是很明确。为了解烟草周边寄主白粉菌与烟草白粉菌的相关性,确定周边寄主引起烟草白粉病发生的地位,本研究在贵阳周边的清镇、开阳、修文、贵安新区等烟草基地对烟草周边白粉菌植物进行调查采集、形态学鉴定,并建立植物白粉病菌的rDNA-ITS系统发育树,确定相互间的亲缘关系。此次共调查了烟田周边白粉菌植物16个科的30种植物,其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为8种;其次是豆科植物4种;调查的30种植物中,三叶鬼针草(菊科)、豨莶(菊科)、酸模叶蓼(蓼科)、短序铁苋(大戟科)、朴树(榆科)等5种植物发现有性型,形态学鉴定分别为单囊壳属Sphaerotheca、单囊壳属Sphaerotheca、白粉菌属Erysiphe、白粉菌属Erysiphe、白粉菌属Erysiphe,与ITS(ITS4/5)比对的结果一致;经构建几种白粉菌属植物种间ITS系统发育树表明,所采寄主白粉菌与烟草白粉菌不是同一个种,在分子亲缘关系上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粉菌的资源状况.共鉴定出白粉菌科Erysiphe属10种,Microsphaera属2种,Phyllactinia属1种,Pleochaeta属1种,podosphaera属1种,Sphaerotheca属3种,其中有7种为甘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
白粉菌的新寄主——十字花科沙芥属沙芥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园区实验田的十字花科沙芥属(Pugionium Gaertn.)沙芥(P.cornurum(L.)Gaertn.)种白粉病标本进行室内鉴定,确定沙芥白粉病病菌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白粉菌属(Erysiphe)十字花科白粉菌(E.cruciferarum(Opiz)Junell),并描述了沙芥白粉病症状和病原菌形态.经全国信息资料检索及文献查阅,发现沙芥种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白粉菌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二叉分类检索表正、反向推理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二叉分类检索表作为一种基本数据结构,被广泛地应用于病虫分类鉴定.为了能更灵活地应用二叉分类检索表作为知识推理进行病虫分类鉴定,提出在常规推理的基础上,融入反向推理和混合推理技术,将二叉分类检索表作为知识装入专家系统知识库,计算机可以利用它搜索分支结点以实现病虫辅助鉴定.开发研制出的病虫害辅助分类鉴定专家系统,可以实现系统的多元化功能,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小麦白粉病抗源亲本改良方法和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部分白粉病原始抗源改良研究的基础上,创造出了11份农艺性状优良的新抗源品系;在对改良方法及改良效果进行比较的同时,提出了阶梯式杂交及用苗头品系与抗源滚动回交作为单个抗性基因改良的主要模式,并对实现多个抗性基因重组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拓宽了抗性基因转育的思路,可有效提高抗病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黄淮麦区18个小麦品种抗白粉病基因的推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5个已知毒性基因的小麦白粉菌株与黄淮麦区种植的18个麦品种相互作用产生的侵染型资料,按生物间遗传学方法推导了这些品种具有的抗白粉基因。结果表明,徐州21、豫麦13和百农3217不含任何抗性基因;豫麦15具有Pm2+Pm1基因;花培28具有Pm2基因;豫麦17和郑州831具有Pm2+6基因;豫麦9号具有Pm8基因;西安9号、豫麦16、陕农7859、豫麦2号、西安8号、冀5481、豫麦10号、皖7107、豫麦7号和百泉3039等10个品种不含供试的已知抗白粉基因。另外,按内部相关法分析了它们可能具有的抗病基因数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应用 AuTo CAD 绘图软件和汉字数据库 C—dBASEⅢ,在长城0520CH 机上研制成功的通用试卷设计系统。该系统应用随机函数选用试题,用积木块方式组卷,试卷设计科学、规范,卷面文字清晰,图形标准美观,适用于专业符号多或图形多的学科。该系统有较强的扩充和修改功能,全部汉字显示,操作简便,可提高功效15~20倍。对考试结果可进行统计计算,定量分析试题、试卷的难度,信度,效度等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徐昌荣  余兆旺  沈惊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97-10099
分析了基态修正模型及其扩展模型。指出了其不足,结合土地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及其数据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基态修正模型的扩展模型。  相似文献   

15.
豌豆白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豌豆白粉病的抗病基因、遗传育种等方面,简述了国内外对豌豆白粉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5种化学物质分别对甜瓜叶片进行处理,研究了5种化学诱导剂对甜瓜抗白粉病的诱导作用以及对甜瓜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苯并噻重氮(BTH)、水杨酸(SA)、草酸(OAA)、硅酸钠(Na2SiO3)均能显著诱导甜瓜对白粉病的抗性.各种诱导剂的最适诱导浓度分别为BTH 0.35 mmol/L、SA 1.0 mmol/L、OAA30 mmol/L、Na2SiO310 mmol/L;适宜浓度下的诱导效果分别为:72.4%4、9.9%4、3.4%和34.9%.磷酸氢二钾(K2HPO4)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甜瓜抗白粉病的诱导作用不显著.试验同时还表明,5种诱导剂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甜瓜白粉菌无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采自吉林省的4个中国东北地区白粉菌新记录种:合叶子迴白粉菌(Erysiphe ulmariae)、博落白粉菌(E.macleayae)、华阴白粉菌(E.huayinensis)和绣线菊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 spiraeae),根据标本对其进行了形态描述和分析讨论,为中国东北地区白粉菌的物种多样性增补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8.
诱抗剂BTH诱导甜瓜幼苗抗白粉病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诱抗剂苯丙噻重氮(BTH)和接种白粉菌处理抗白粉病能力不同的2个甜瓜品种,通过测定不同部位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研究诱抗处理和病原菌侵染对甜瓜防御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BTH处理和白粉菌接种后,甜瓜叶片POD、PPO和PAL活性都显著提高;BTH对抗病品种POD、PPO活性的作用在时间和强度上都早于(大于)感病品种,BTH喷雾和白粉菌接种对不同抗性甜瓜叶片PAL活性的提高程度没有差异,但在时间上,对抗病品种的作用远早于感病品种。试验结果还表明,BTH诱导甜瓜叶片防御酶活性的效应可以通过植物的输导组织传导给其他未经处理的甜瓜组织,提高植物防御酶活性,具有系统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陆稻根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选用来自日本、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粳型水稻品种8个和陆稻品种7个,在大田旱种和雾培条件下测其根系性状和叶片水势等。结果表明,在2种栽培条件下水、陆稻的根长、根数、根基粗、根中粗和根体积等性状相关显著;水、陆稻不同的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陆稻品种的根比水稻品种的长、根的基部粗。陆稻品种的叶 片水势比水稻高,并且与根长、根基粗相关显著;水陆稻幼苗4叶期根基粗和灌浆期的根基粗相关极显著。因此水、陆稻苗期根基粗可以作苗期初步鉴定抗旱性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