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方丘陵稻田花生—稻种植制度研究/陈典豪(中国农科院红壤祁阳站),陈永安,游有文∥广西农业科学。-1994,(6).-276~277以沙质土壤作为试验田,一分为二,一块作为花生一稻种植制度试验,另一块以稻一稻为对照,管理、施肥措施相同。结果表明,花生...  相似文献   

2.
西瓜-杂交水稻,是黄山市近年为发展“一优两高”农业推广的一种高产高效种植制度,1996年全市已发展到3000多公顷。经调查统计,西瓜-杂交水稻种植制度,一般每公顷产西瓜45~52.5吨,稻谷6750~7500kg,全年总产值可达6万元以上,比早晚稻连作每公顷增产值3.75万元左右。这既稳定了粮食生产,又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通过瓜-稻年内水旱轮作,还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其主要技术如下。(一)选用高产优质品种,合理安排茬口西瓜选用聚宝1号、新红宝等品种。3月中下旬温汤浸种催芽,采用营养钵育苗,4月下旬移栽,7月…  相似文献   

3.
以市场为导向,遵循价值规律,依靠科技进步,改革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充分合理地配制农业资源,发展棉区“一优两高”农业,是开创农业新局面,促进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途径。我市棉花生产在1991年取得了”四超  相似文献   

4.
我国稻—麦两熟种植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农业文明古国 ,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就已进入“耜耕农业”阶段 ,约在5000年前进入“犁耕农业”阶段。麦稻两熟始见于宋代 ,期间 ,水稻、旱粮间作复种耕作制度在我国长江流域已发展到相当规模 ,精耕细作技术已发展得相当完善。新中国成立后 ,增加粮食产量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点 ,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种植制度变革的重要标志是 ,双季稻种植北缘由原先的28°N推进到31~32°N地区 ;稻麦二熟由原先的长江流域推进到华北平原的北缘(40°N) ;1975年前后全国耕地复种指数…  相似文献   

5.
成都平原农业生产相对发达,机械化生产较易实现,但机插秧技术却没能得到迅速的发展。笔者结合近年的研究和生产应用情况,指出机插秧技术受制于生产规模小、插秧机利用率低、与现有稻麦(油)两熟种植制度和两季都需要高产难以协调、育秧技术还需完善4个难点,提出通过种植制度的协调和变革、适度增加生产规模以提高机械化生产的需求、提高社会化服务程度来提高插秧机的利用率、进一步完善育秧技术4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南疆地区现有植棉面积约146.67万hm2(约2 200万亩),多为棉花单作的“一年一熟”种植制度,将其创新为棉花-小麦-棉花轮作的“两年三熟”种植制度,具有年增种66.67万hm2(1 000万亩)冬小麦的潜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创新技术。当前“两年三熟”种植制度在南疆地区已具备发展条件,初步形成了“接茬明确、效益显著、适应性强”的配套技术体系。后续将围绕“两年三熟”种植制度发展目标,在种植制度区划、品种筛选与技术研发、节水技术创新集成、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创建等方面持续攻关,扩大“两年三熟”种植面积和影响力。总之,“两年三熟”种植制度是优化调整南疆地区种植结构的科学尝试,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我国稻-麦两熟种植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农业文明古国 ,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就已进入“耜耕农业”阶段 ,约在5000年前进入“犁耕农业”阶段。麦稻两熟始见于宋代 ,期间 ,水稻、旱粮间作复种耕作制度在我国长江流域已发展到相当规模 ,精耕细作技术已发展得相当完善。新中国成立后 ,增加粮食产量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点 ,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种植制度变革的重要标志是 ,双季稻种植北缘由原先的28°N推进到31~32°N地区 ;稻麦二熟由原先的长江流域推进到华北平原的北缘(40°N) ;1975年前后全国耕地复种指数…  相似文献   

8.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棉花生产发展较快,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水平的提高,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生产成本高、纤维品质差、效益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棉的积极性,棉花生产波动较大。改善棉花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当前棉花生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棉花生产中,影响棉花品质的因素很多,如种子、种植制度、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收储、加工等,但其中种子的选育、繁育、加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振兴经济的重要支柱.农业对扭肩负着探索未来,研制农业新技术.提高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重任.我fr]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是一个省属开发型农业科研机构,也是一个“面向盐城市沿择农区、服务农业”的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自一九五九年控所以来,已有三十五年历史_.全所原设有粮食研究室、经济作物研究室、土肥研究室和植保研究室,一个下属单位——新洋农业试验站.七十年代后期,养殖业和啤酒工业的迅丞发展,大麦需求量日增.江苏省大麦生产面积达800多万亩,盐城市常年柏种面积在250…  相似文献   

10.
郯城县所处的黄淮海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夏玉米集中产区。该区玉米播种面积约为746.7万hm2,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2.7%,总产量占全国的35.5%。玉米生产的特点是:气温高,蒸发量大,降雨过分集中,夏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经常发生春旱夏涝,而且常有风、雹等非生物灾害发生,对玉米生产极为不利;种植制度复杂,生物逆境较重,玉米病害特别严重,因此该产区对品种的抗病性要求特别严格。  相似文献   

11.
随着麦棉两熟的发展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前茬与后茬、用地与养地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不断完善现有种植制度,促使农业生产沿着良性循环运转,1986年在总结群众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推广了两行棉花麦林套  相似文献   

12.
小麦(胡麻)、甜菜带状种植,是甘肃省河西走廊甜菜产区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甜菜种植形式,简称小麦、甜菜带田。它是期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甜菜种植制度,这一制度不仅为甘肃河西走廊,而且为我国西北一年一熟制灌溉农业甜菜产区,缓解粮糖争地矛盾,建设粮糖商品生产基地,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小麦甜菜带回发展概况及增产效果河西走廊的小麦、甜菜带田,是在小麦、甜菜间套种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开  相似文献   

13.
界首是我国中原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产业作为特色农业在界首农业生产中占着重要地位。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根据土壤分类标准和方法,界首市耕作土壤共分为3个土类、4个亚类、8个土属、16个土种,全市土壤pH变化范围为5.60~8.39。针对界首当地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种植制度、耕作习惯,提出界首市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耕作制度是关系到农业生产全局和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国外早就作过比较系统的研究,如国际水稻所从六十年代末期开始了对稻田耕作制度的研究,并于1975年组织了亚洲种植制度试验网,根据东南亚一些国家稻田水利设施较养,土地利用率低的特点,为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生产力,而设计了新的复种制度到农户中去进行试验,着重从农业经济的角度来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油菜——玉米——晚稻三熟制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玉米-晚稻三熟制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欧阳西荣官春云吕敬先(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长沙,410128油菜-早稻-晚稻三熟制是我省主要种植制度之一,目前全省约有33.3万公顷,各地都有较成熟的高产配套技术和经验,对我省粮油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棉区耕作制度是棉农利用土地种植棉花和其它作物所采取的充分用地与积极养地相结合的配套农业技术体系。合理的耕作制度,是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对促进棉区农业全面、持续发展,稳步增长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和极其深远的影响。种植制度(包括作物布局、间、套、复种、轮作)是耕作制度的主体。耕作制度改革,首先从改革种植制度入手,并以种植制度的特征作为耕作制度的标志。洞庭湖滨湖棉区农村的现状和特点是: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温、光、水肥资源丰富,但二、三产业尚不发达,资金短缺,举步维艰。当前粮、棉、油大宗农产品,一般年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省农业生产在继续挖掘稻田(主要是稻麦)增产潜力的同时,特别重视旱地农业的开发,狠抓以吨粮地建设为目标的旱地耕作制度改革,提高旱地复种指数,增加综合投入,大力推广早地多熟立体种植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气候因素与麦棉生长发育的关系我区自1958年就试验示范了头年种麦,来年套棉,三年改茬的二年三熟制。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种植制度又逐渐演化为目前的当年种麦,来年套棉;拔花种麦,麦林内继续套棉的一年两熟耕作方式。这既反映了我区生产条件的改善,又在较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变黄河三角洲地区传统棉花种植制度,充分利用农业资源,自2019年开始示范推广饲用小黑麦与早熟棉花品种鲁棉532接茬复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介绍了鲁棉532在黄河三角洲棉区棉饲两熟模式中的生育期、产量、抗病性等,并从确保密度、统筹施肥、简化整枝、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为棉饲两熟生产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浅谈棉花立体种植防“残毒”问题张统亮范作轩山东邹平县棉花生产办公室256200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植棉效益较低,邹平县一熟制棉田逐年减少。为了提高植棉效益,广大棉农选择了棉花立体种植路子。这一种植制度的改革,无疑对提高植棉效益、稳定棉花生产起到了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