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鱼菇,又名台湾平菇、高温平菇,盖大肉厚、肉质脆嫩、鲜美可口,独具风味,营养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鲍鱼菇鲜品含水量较低,较耐贮藏保鲜,运输方便,生产发展前景广阔。庆元县是灰树花生产大县,每年栽培灰树花上千万袋,栽培主要原料为棉子壳和杂木屑,灰树花栽培特性是其菌袋只出1潮菇,大部分营养没有被消耗。因此,我们在鲍鱼菇栽培时,以灰树花废菌料为培养料进行开发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现有南方灰树花栽培模式下,设置注水、增温等11个处理,开展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结果所有试验处理都能发生初始原基,但原基不能继续发育成完整子实体;初始原基发生率以大棚注水(架上)处理较高,达93.33%。  相似文献   

3.
灰树花菌棒式栽培及覆土二次出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知群  叶长文  毛可荣  练长勋 《食用菌》2007,29(3):43-44,47
目前全国仅有浙江庆元和河北迁西两县形成规模化栽培格局,其中庆元县的年栽培量达到1 500灰树花余万袋,为全国最大的灰树花生产地。近年来庆元科技人员研究成功灰树花菌棒式栽培及覆土二次出菇技术模式。与传统的菌包栽培、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17,(6)
试验从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控温出菇对当潮袋均商品菇产量、以后潮次袋均商品菇产量、5潮总商品菇袋均产量及菌棒耗损率等方面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高温季节控温出菇的香菇菌棒5潮菇袋均商品菇总产量为715 g,生物转化率达81.8%;高温季节利用空调辅助降温催蕾出菇,对提高当潮商品菇的产量效果明显,对以后潮次的商品菇产量与菌棒的总耗损率没有明显影响;高温季节空调控温出菇,对部分菌棒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主要是因控温出菇期间相对较低的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5.
《食药用菌》2015,(3):146
<正>近日,江苏南京三元制冷宣布,可通过智能设备实现灰树花工厂化出菇。该设备能够对出菇环境进行智能化调节,能够为食用菌提供最舒适的"生育室"。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技术人员经过了2年多的探索、试验成功开发出这套灰树花智能出菇设备。设备能达到机械化、工业化、智能化、无人化出菇管理,一键智能出菇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出菇四大要素温、光、湿、气全程由机器智能协调。该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灰树花的绿色高效栽培,首先对适栽优良品种进行筛选,随后开展温度对菌丝生理成熟度的影响、刺孔对出菇的影响、菌袋摆放对出菇的影响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2个灰树花优良菌株HSH3和HSH4具有易现原基、朵型好、产量高的优点;发菌满袋后在22℃~25℃暗光条件下培养12 d~18 d,菌丝即可达到生理成熟,大量形成原基;通过定位刺孔管理可实现定向出菇,达到出菇整齐、菇质优的效果。相较于单层地面摆放,层架式栽培管理的空间利用率提高近3倍。采用的灰树花层架式栽培模式,具有清洁、绿色、高效的特点,对灰树花栽培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21,(4)
从栽培场地、栽培季节的选择,菌种制备、出菇方式、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灰树花立体墙式高效栽培技术,为菇农栽培灰树花提供参考,以达提高菇棚利用率、促农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半地窖塑料袋立体栽培平菇技术,很受菇农们欢迎,但在采收1~2潮菇后袋料失水严重(只有35%左右),迟迟不能再出菇或出菇后由于水分跟不上而发黄枯死,即使每天浇水4~5次仍不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在采收二潮菇后进行了浸水处理,收到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开化县栽培金针菇通常采收2~3潮,头潮菇产量占总产量的50%左右。头潮菇消耗了大量营养,失水严重,如不加处理直接进行二潮菇管理,则第二潮出菇不整齐,菇质差,产量低。笔者试验发现,二潮菇采用搔菌法,能明显提高产量和质量。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试验采用浙江省菇老爷食品有限  相似文献   

10.
平菇墙式栽培有很多优点。已被菇农普遍采用。但据笔者调查,普遍存在1.2潮菇后出菇稀,成菇率低,片小而薄,产量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水分管理不当所致。采收一、二潮菇后。虽上面水槽可补充菌棒内水分,但由于菌棒出菇面长期裸露,易失水造成出菇面干燥,出菇困难。若经常住出菇面喷水,会影响幼菇形成;采用减少通风来防止出菇面失水,通风不良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16,(5)
正庆元县"野生灰树花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项目课题组自2013年起采集野生灰树花品种,共收集和保藏从百山祖、五岭根、绍兴等地采来的野生灰树花菌株23株。2015年,通过与目前主栽品种进行的出菇对比试验后,从中筛选出8个菌株于2016年开展进一步栽培试验。与常规灰树花品种对比,参试的8个野生驯化栽培的灰树花品种中目前有5个已正常分化或出菇。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2015,(4)
<正>袋栽灰树花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常出现出菇不齐,畸形菇多,菇形差,影响其商品价值。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菌丝培养过程中袋口封闭过死,通气不良有关。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袋栽灰树花进行了不同封口方式的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适宜工厂化瓶栽的灰树花潜力菌株,试验观察比较8个灰树花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单产、出菇率、栽培周期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灰树花菌株GF-1和GF-6菌丝生长浓密,生长速度适中,单瓶均产分别为94.56 g、90.96 g,出菇率高,污染率低,栽培周期短,子实体紧凑,品质优良,是适合工厂化瓶栽的优势灰树花菌株。  相似文献   

14.
灰树花(Polyprus frondosus)又名莲花菌、栗蘑、云蕈,日本人称它为舞菇、舞茸。灰树花是我所近年来新开发出口创汇的珍贵食用菌之一。近年由于灰树花的干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昴贵,产品供不应求,因此,本文就其要点作一介绍。 (一)适时采收 灰树花采收期是在春、秋季,对出口的产品质量要求严格,菇体以七分成熟时采收为宜,过于成熟采收,菇片会反卷,菌孔变成刺状,会降低产品质量。春季因雨天多,空气湿度高,采集的菇体含水量都在92%以上;秋季天气比较干燥,采收的菇体含水量在83%左右。因此,在脱水加工时应正确掌握菇体的含水量,运用控制起始预热温度,加强前期的通风排湿,这样可避免菇体含水量高、含糖分高、组织嫩易受热软化,产生煮熟菇或色泽变干焦、形状皱缩,产品  相似文献   

15.
灰树花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祖兴  周明  蔡建林 《蔬菜》2013,(3):16-18
灰树花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产品大多出口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很高。介绍了灰树花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原料的营养要求,生长环境条件的温湿度、pH控制,以及配料、灭菌、接种、发菌等操作步骤,重点介绍了灰树花仿野生出菇管理方式,该方式的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20%,远优于其他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16.
灰树花棚式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兰  赵占国 《食用菌》1996,18(6):30-30
灰树花(Polypopus frondosus),又称贝叶多孔菌,河北称栗子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品种。由于灰树花菌丝体抗杂菌的能力比其它菇弱,有关灰树花的生物学知识和栽培方法报道不多,所以很多菇农不敢轻易种植。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和栽培实践,现就灰树花棚式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一)栽培时间 灰树花属中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25℃左右,原基形成适温20℃左右,子实体生长发育适温18℃左右。据这三个“适温”,河北一般在春季栽培,接种和发菌时间1~3月,出菇管理适期4~6月;秋季栽培,要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制种,故而困难较大,出菇管理适期一般安排在8~10月。  相似文献   

17.
以韩引灰树花HH01、HH02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代料和覆土栽培2种试验方法,观察其出菇情况。探讨东北地区栽培灰树花的最适方法,为东北地区灰树花栽培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培养料配方和出菇温度对猴头菇生长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猴头菇不同培养料配方和出菇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3的产量最高,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的产量分别达到了148.2g·袋-1和125.6g·袋-1;出菇温度维持在16℃左右,出菇周期最短并且产量最高,出菇时间为26d。  相似文献   

19.
香菇2206菌株是我所选育的,适于在北方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通过2年的裁培试验表明,该菌株抗杂性好;菇形圆正,菇质致密、韧性大耐运输,不易开伞.选用常规术屑麸皮配方栽培,出菇期140d.出菇集中.潮次明显,出3潮菇生物转化率可达103.48%。  相似文献   

20.
把“惊蕈”原理应用于袋栽香菇出菇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收到预期的效果。实验表明,“惊蕈”刺激诱导出菇菇原理应用在袋栽香姑生产上,可促进出菇整齐、潮次分明,转潮快,缩短生殖生长期等作用,增加产量,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