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北虫草‘CM016’为出发菌株,将液体培养的菌丝体片段用生理盐水稀释104倍,在20 W紫外灯下32 cm处照射100 s,研究了紫外线诱变对北虫草优良菌株筛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紫外线诱变共获得了31个菌丝体长势较好的菌株;拮抗试验表明,其中15株诱变菌株与出发菌株存在拮抗线,对其进一步采用脂酶同工酶电泳鉴定亲缘关系,筛选出了与出发菌株有明显差异的诱变新菌株11个,将其进行出草试验及统计产量和虫草素含量测定,有8个菌株具有出草能力,其中C16菌株子实体产量极显著高于出发菌株,C6菌株子实体虫草素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2.
曾松荣  柯野  方白玉 《食用菌》2015,(2):17-18,22
平菇是粤北地区栽培的主要食用菌之一。为了提高粤北地区平菇质量和产量,对粤北地区一株平菇进行了组织分离,并且对其进行了dsRNA病毒的检测、脱毒以及栽培试验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该平菇菌种带有dsRNA病毒颗粒,采用菌丝尖端脱毒法获得了一定脱毒程度的菌株。与组织分离获得的出发菌株相比,该脱毒菌株长满菌袋的时间平均缩短了2 d,产量提高了约5%;并且脱毒菌株的菌丝体生长速度、长势、菇形、厚度和大小均优于组织分离的出发菌株。因此,获得的脱毒菌株在粤北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脱毒兰州百合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董铁  李红旭  郝燕 《北方园艺》2007,(7):146-148
通过对脱毒兰州百合试栽后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脱毒兰州百合较常规不脱毒的开花后各物候期延迟3~9 d,整个生育期延长8 d左右;在各物候期,脱毒兰州百合地上、地下各器官的生长量始终较常规苗大,其中,叶片数在前期的(幼苗期及显蕾期)差异为极显著,而开花期后差异显著;但鳞茎重量的差异却与此相反,前两个时期差异不显著,而开花期后差异极显著;根重在幼苗期及开花期差异显著,而在显蕾期及谢花后差异极显著.根数始终表现为差异为极显著.脱毒兰州百合的叶绿素含量及内外在品质都有提高.不同海拔的3个试验地点,脱毒兰州百合均表现出优于常规未脱毒兰州百合的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来自于云南和辽宁8个不同居群的蛹虫草进行菌种分离,共获得72株蛹草拟青霉菌株,对其在人工栽培条件下菌丝体的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以野生蛹虫草及冬虫夏草的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含量为对比,比较其差异性。分析和统计表明:云南蛹虫草居群菌丝体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平均含量,普遍高于我国东北蛹虫草居群菌丝体的;云南嵩明居群菌丝体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平均含量最高,与其他居群菌丝体相比差异显著,其中云南嵩明居群cmilSM5号菌株菌丝体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含量在所有菌株菌丝体中最高,与其他菌株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鸡腿菇菌株农艺性状比较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腿菇的15个栽培菌株和1个野生菌株为试验材料,对菌株进行了农艺性状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菇菌株菌丝体日均生长速度在2.34 mm·d~(-1)~3.93 mm·d~(-1)之间,在菌丝体密度上有差异;菌株间子实体的菌帽长度和菌柄直径间也存在差异;生物学效率测试表明Co9、Co10、Co11、Co18、Co5为适宜于南充地区栽培的菌株,其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17.55%、104.97%、113.07%、104.64%、100.49%、102.55%。经相关分析后,菌柄直径、菌柄长度、菌帽长度、菌帽厚度与单个子实体重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脱毒大葱农艺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毒大葱从幼苗期至收获期的株高、最大叶片长度、叶片数、假茎长度、假茎茎粗等性状优于未脱毒大葱。在收获期脱毒种子大葱与未脱毒种子大葱的最大叶片长度、叶片数、单株重量和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假茎茎粗则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假茎长度无显著差异。脱毒种子大葱比未脱毒种子大葱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15,(3)
对采自青海省高寒草甸的野生双孢蘑菇(经鉴定)菌株经组织分离培养提纯后,进行培养基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宜野生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结果表明:野生双孢蘑菇母种在黄豆芽培养基上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最好,不同培养基间的菌丝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原种及栽培种在麦粒培养基、粪草培养基、发酵棉子壳复合培养基上菌丝体均能生长,以麦粒培养基上长速最快。  相似文献   

8.
对41个杂交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进行深层发酵培养,评价其菌丝体干重、胞内多糖含量和得率,及胞内多糖分子量分布特征和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结果表明:杂交菌株的菌丝体干重、胞内多糖含量和得率与亲本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与两个亲本相比,菌丝体干重提高的有29个菌株,胞内多糖含量显著增加的有3个...  相似文献   

9.
以2种不同大小的草莓茎尖分生组织为试材,进行组织培养,分别获得再生小植株并进行病毒检测,利用上述脱毒母株和农家自留种苗分别繁育匍匐茎子苗,研究了2种子苗的病毒发生率与果实品质,以期通过草莓脱毒试验为脱毒苗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草莓品种的病毒含量有差异,并且病毒外壳蛋白表达量与其核酸转录量一致。切取草莓匍匐茎约5 mm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第一次脱毒,其部分再生小植株仍然携带了低浓度病毒。与之相比,再切取试管苗约0.5 mm茎尖组织进行第二次脱毒,其再生率虽然仅为31%,但是二次脱毒株均为无毒苗。利用已鉴定的脱毒母株和农家自留种苗分别繁育匍匐茎子苗,经过定植后发现2种子苗的病毒病发生率差异极显著。二次脱毒母株繁育的子苗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农家自留种苗(P<0.05),而可溶性总糖等品质参数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以0.5 mm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进行草莓组织培养,可以获得优质的脱毒母株,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未来草莓良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8909”和其它7个金针菇菌株菌丝体的酯酶同功酶和可溶性蛋白质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各菌株电泳图谱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能明显鉴别出真正的“8909”菌株。  相似文献   

11.
林辰壹  曹艳  马海  张萌  王娜 《北方园艺》2015,(13):145-148
以平菇品种"816"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18种氮源对高温胁迫后菌丝体恢复生长过程中对氮源选择性利用的特征,为优良菌株保护和提纯复壮提供重要的指导。结果表明:PDA加富培养基以及天然氮源中的豌豆、有机氮源中的牛肉膏、酵母膏和蛋白胨配方对菌丝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恢复生长的作用。氮源物质对高温胁迫后的菌丝体恢复生长作用存在极显著差异,一定的氮源对提高平菇耐热能力和高温胁迫后菌丝体恢复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崔晓  丛倩倩  王庆武 《食用菌》2021,(2):21-23,26
为探索原生质体再生法对秀珍菇菌株提纯复壮的效果,对已经退化的秀珍菇菌株秀-T进行复壮.通过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得到35株秀-T再生菌株,进一步筛选得到的5株再生菌株各级菌种长势、长速、出菇时间、胞外酶活力及农艺性状较退化菌株均有所提高.其中以再生菌株Re-2复壮效果最为显著,与退化菌株相比,现原基时间提前3d,子实体形成时...  相似文献   

13.
1菇类化学成分的差异菇类的化学成分因种类、菌株、培养基组成和菌龄的不同而有差异,并且菌丝体与子实体,菌盖与菌柄之间也有差异。1.1菌丝体与子实体的成分香菇菌丝体与子实体的氨基酸组成如表1所示。其中,  相似文献   

14.
松茸菌株组织分离与液态发酵菌株CS992的优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生长速度和生物积累量为指标,选择优良适于液态发酵松茸菌株为目的的从不同松茸产地采收松茸子实体经组织分离获得的4支菌株和1支日本引进菌株中优选出CS992菌株,其生长速度快(1.8cm/5d),菌丝积累量高(干菌丝23.3g/1,000mL)与其它供试株比较差异极显著,松茸(CS992)菌丝体胞内、胞外活性多糖分别为2.70%、4.2g/L。通过几年的传代培养和应用试验研究证明,该菌株生物性状稳定、无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平菇菌丝体生长速度与子实体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 ,对 7个供试平菇菌株的菌丝体生长速度与子实体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母种菌丝体生长速度与子实体产量相关性不显著 ;原种菌丝体生长速度与子实体产量呈负相关性 ;第一潮菇产量与总产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液体浅层静置培养技术在制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制种工艺是将 母种直接接入原种培养基中,而本所经多年制种实践,总结出将母种先接入液体培养基,采用液体浅层静置培养菌丝体技术,再将菌丝体接入原种培养基.用此法制种成功率高,且发菌快,吃料能力强,菌丝粗壮、浓白,更重要的是还对菌株有一定的复壮作用,它适应大多数食(药)用菌菌种的制作.  相似文献   

17.
辣椒疫霉菌单个孢子囊快速分离及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和PDA含药选择性培养基(PDAPR)对辣椒疫霉菌单个孢子囊分离的影响,筛选出最佳进行单个孢子囊分离的培养基;利用一对抗、感品种作为寄主,通过常规抗病性鉴定技术,对陕西辣椒疫霉菌复壮前后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进行辣椒疫霉菌单个孢子囊分离的培养基是PDA含药选择性培养基,其分离率高达95%,其中污染率只有15.8%;复壮前后菌株对感病品种的致病力有明显的差异,复壮后菌株的致病力比于复壮前提高27.2%,且与刚分离后菌株的致病力相当,说明通过复壮能够恢复辣椒疫霉菌菌株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8.
阙玉林 《中国果菜》2020,(2):64-66,80
槟榔芋是薯蓣科植物,因其肉质细腻酥甜、营养丰富,且具有独特的槟榔花纹而闻名海外。但是传统槟榔芋培养技术培育出来的产品产量低、病毒频发,导致产品品质的下降,严重影响了槟榔芋产业的发展。目前,槟榔芋脱毒复壮技术的突破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鉴于此,本文分析了槟榔芋的脱毒复壮技术的意义,介绍了脱毒复壮技术的主要技术流程和操作要点,探讨了槟榔芋的产业化发展前景,并对槟榔芋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指出香菇病毒病有3方面的危害:多发重大事故和经济损失;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隐蔽性强,难以防控。阐明其主要症状及类型,重点介绍菌株和出菇阶段的3种症状:一是不转色或转色浅伴随退菌;转色正常伴随退菌;转色正常,出菇异常。提出菌种带毒、菌种菌丝活力和环境3种发病原因与5种防控方法:建立健全无病毒良种繁殖体系,推广应用种源同步出菇技术,规范菌种生产,开展菌种复壮和菌种脱毒复壮。  相似文献   

20.
选择6个时间点(1、3、5、7、9、24 h)研究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幼虫取食对小白平(白色)、8801(灰色)、黑平(黑色)3个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淡红侧耳(P. djamor,红色)、金顶侧耳(P. citrinopileatus,黄色)共5个侧耳(Pleurotus spp.)菌株的菌丝4种酶(SOD、CAT、PAL、LO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菌株的SOD活性与对照相比,小白平极显著升高,金顶侧耳差异不显著;8801菌株在1 h极显著升高,在5、9 h显著升高;黑平在3、24 h极显著升高;淡红侧耳在1、3、7、9 h极显著升高,在5h显著升高。各菌株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小白平差异均不显著;8801仅在9h极显著升高;黑平在9、24h极显著升高;淡红侧耳在3、7、24 h极显著升高;金顶侧耳在1、5 h极显著升高,在5 h时其酶活性增加2倍以上。各菌株PAL活性与对照相比,小白平和8801差异均不显著;黑平在5、9、24 h极显著升高,在7 h显著升高;淡红侧耳仅在5 h显著升高;金顶侧耳在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