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西北地区119站1961~2004年春季降水资料,利用西北春季平均降水量时间演变,周期分析.所有站点的历年平均值、方差值和年代际平均值的区域客观分析场.分析了西北地区春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基本气候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三峡库区44个观测站43a夏季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法(EOF)、小波变换等方法,对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基本气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降水一致性较好;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期及70年代为少雨期,80年代初期为多雨期,而80年代后期至今,有准2a多雨、少雨振荡的特征;近43a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存在2~3a,6~7a及15a左右的周期;旱年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涝年;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究我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类型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点。[方法]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对1951~2000年我国160个观测站夏季降水量资料的标准场进行展开,得到我国夏季降水空间分布的不同类型,分析我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点。[结果]我国夏季降水主要分布在东部;第一、二、三种EOF模态的空间型特别显著,与其他学者分析我国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图得出的我国夏季降水3类雨型比较吻合;我国夏季降水不仅具有比较明显的年际变化,还具有年代际变化。[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夏季降水类型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皖西北地区夏季高温热浪事件的特点及规律,利用皖西北地区6个气象站1959—2016年夏季(6—8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对皖西北地区58年来夏季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及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皖西北地区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相似,整体上西北部为高值区、东南部为低值区。皖西北地区是高温热浪多发地区,年均发生高温热浪频次为2.1次·年-1,其中轻度热浪占1.5次·年-1、中度0.5次·年-1、重度0.1次·年-1;年均热浪日数为11.0 d·年-1、强度为18.8℃·d·年-1。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的年较差变化都较大,高值年基本都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21世纪出现在2013年。一般高温热浪频次多的年份对应的热浪日数较多,同时强度也较大。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整体上都呈减少趋势,分别以0.2次·10年-1、1.7d·10年-1、4.3℃·d·10年-1的速度减小;其年代际变化极为相似,都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即20世纪50、60年代—90年代中期呈下降趋势,90年代末至今转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三峡库区44个观测站43 a夏季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法(EOF)、小波变换等方法,对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基本气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降水一致性较好;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期及70年代为少雨期,80年代初期为多雨期,而80年代后期至今,有准2 a多雨、少雨振荡的特征;近43 a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存在2~3 a,6~7 a及15 a左右的周期;旱年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涝年;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降水是气候系统的重要气候要素和区域气候因子的集中体现,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其发生规律和时空分布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叠加的特点。西北地区东部这一气候单元气候特征独特,对气候变化敏感,区域内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及分布不均,对该区域进行夏季降水预测研究,可为农业生产布局、区域气候变化监测和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回顾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研究情况,总结概括夏季降水预测的主要方法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方法,并对该区域未来夏季降水预测研究进行展望,探讨可行的精准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华北基本气候概况,首先统计1951—2013年夏季6—8月以及3个月平均降水情况,然后分析3个月降水区域距平,并进行夏季平均降水时空分析及500、700、850 h Pa的环流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夏季各月降水递减,转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时空分析中,距平场的前3个特征量的累积解释方差达到54%,也出现类似于区域距平分析结果,即华北的确在变干旱。不同高度的旱涝环流分析表明,对华北降水影响较大的是副高,其位置的异常使华北降水变化很大,引起旱涝变化。  相似文献   

8.
孙军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93-6696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51~1999年逐年全国160站及西北地区29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求距平及均方差,并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得全国及西北冬季气温特征向量典型场的分布,在全国气候背景下分析西北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年际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冬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末期,全国偏冷,尤其是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冬季偏冷强度最大;70年代末期以后气温逐渐回升,80年代中期后气温回升幅度最大,到90年代全国大部分地区异常偏暖.西北地区冬季气温近49年的变化与全国极其相似,50、60年代偏冷,70年代中期以后气温回升,并进入暖冬期;80年代后冬季气温增暖趋势与全国相一致,但强度要比全国的平均大.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君 《农业与技术》2013,(4):175-176
为减少降水对福州市农业的影响,使相关部门能够制定有效防灾减灾的政策措施,本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福州市9县市的1981~2010年逐年、季节和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福州市30a来年度降水量波动较大,且有增大的趋势,降水主要集中于春季和夏季,冬季次之,秋季最少;降水量分布特征是沿海最大,内陆次之,岛屿最少。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61~2000年福建省11个主要地市23个雨量站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福建省年降水量地理分布特征,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线性趋势法及小波分析法对唐山市夏季降水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唐山市夏季降水波动明显,平均值约为433.3 mm,气候倾斜率为-24.8 mm/10年。小波分析表明夏季降水存在3个周期,分别是3年和9年的高频周期以及28年的低频周期。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夏季降水类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法对夏季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探讨雨型分布,并进一步研究我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淀山湖夏季蓝藻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淀山湖夏季蓝藻时空变化特点,于2009年6月至9月对淀山湖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发现蓝藻11属28种,微囊藻属(Microcystis)、颤藻属(Oscillatoria)和色球藻属(Chroococcus)为淀山湖夏季蓝藻最主要的构成群落。调查期间,淀山湖蓝藻平均密度为16.48×106cells/L,在1.01×106~59.76×106cells/L范围内变化,特点为9月〉7月〉8月〉6月,9月时,由于微囊藻的大量繁殖、聚集导致部分水域水华现象严重。空间上,淀山湖西部及西南部点位蓝藻平均密度大于东部及东南部点位。在营养物质充足时,温度是影响蓝藻水华生消的主要因素,风向也是影响蓝藻分布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汪玲  唐林  李琼  丁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7):138-141
利用2015年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获取大气可降水量特征因子和各气压层比湿特征因子,较全面地研究了湖南地区水汽在水平平面和垂直各层的日、月、季节时间与空间变化特征,探讨了2015年湖南上空水汽分布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湖南上空大气水汽含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700 hPa以下中低层水汽占水汽总量的90%以上;大气可降水量由南至北递减;不同季节水汽含量夏秋季最大、冬春季最小,到秋季逐月下降;而不同季节水汽总量日变化春秋季最大、冬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15.
张苗苗  张云峰  王会山  郑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69-15171
应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台站1960~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和自然降水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气可降水量分布区域差异较大,总体上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分布趋势;自然降水率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山脉及其南端年平均降水效率相对较高,大庆、齐齐哈尔南部、绥化南部较小;全省年大气可降水量存在不规则波动,年际变化不大;年大气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占全年的78.2%;大气可降水量的月际变化呈单峰结构,全年的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的84.2%。  相似文献   

16.
江浙沪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0年江浙沪地区30个气象基准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MK)趋势和突变分析、Morlet小波分析、GIS技术和EOF分解技术分析和研究了1961-2010年江浙沪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浙沪地区50年来夏季降水量呈现出一个总体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8月7月6月;对江浙两省夏季降水量距平进行EOF分解,发现江浙地区降水量距平总体呈现出一致的增加趋势,江苏省降水距平场呈"西北-东南"向分布,浙江省的降水距平场呈"东北-西南"向分布;江浙沪地区降水量和各月降水量均有3年左右的振荡周期,此外还各自存在3~8年不等的振荡周期,16年以上的年代际周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971~2007年每年5~9月份阿拉善盟地区发生的中雨以上降水天气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阿拉善盟地区中雨以上降水时间分布特征为,年际变化不大、无明显增减趋势.月际变化明显,一般从5月份开始增多,进入7月份后迅速增加,8月份达最多,9月以后又迅速减少;.空间分布特征为:西北部的额济纳旗为我盟中雨以上降水最少的地区,巴彦浩特为中雨以上降水日数最多的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增多.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四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宁省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详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降水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汛期降水异常在空间分布存在明显东西向差异,汛期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位相分布特征,四季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在周期上四季3年左右的振荡特征较为一致,而且出现不同程度的10年以上周期,夏季降水的10~12年周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黎城县气象局近30年的逐月降水量和近3年来区域内自动雨量站降水量等资料,对黎城县降水特征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黎城降水量集中出现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降水的63%,十二、一、二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的2%;黎城县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增,山区比平川年雨量偏多100毫米左右,迎风坡大于背风坡、山梁大于沟谷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黎城县气象局近30年的逐月降水量和近3年来区域内自动雨量站降水量等资料,对黎城县降水特征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黎城降水量集中出现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降水的63%,十二、一、二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的2%;黎城县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增,山区比平川年雨量偏多100毫米左右,迎风坡大于背风坡、山梁大于沟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