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米饭质地与直链淀粉含量及食味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10个安徽生产的稻谷和10个韩国生产的稻谷的米饭质地、直链淀粉含量及食味品质等的测定和分析,得出粳稻的硬度、咀嚼性、弹力性与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品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粘度与之呈极显著的的负相关:对籼稻来讲,直链淀粉含量与粳稻有着相同的趋势,但食味品质与米饭质地的关系似乎不大。通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粳稻还是籼稻,其咀嚼性和弹力性对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均有着较为一致的规律。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偏回归系数不显著。因此,对直链淀粉含量及食味品质与米饭质地的部分性状建立了简单回归方程。试验还得出,同一品种在韩国种植,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均较低。 相似文献
2.
3.
粳稻食味品质改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进入21世纪,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粳稻面积不断扩大,单产明显提高,品质稳定改善,改良食味品质是今后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食味品质鉴定方法,稻米淀粉种类和含量及分子结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其他物质含量与食味品质的关系,饭粒表面和内部超微结构与食味品质的关系,食味品质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与育种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日本粳稻食味品质研究现状,认为结合东北粳稻实际深入开展食味品质育种、栽培和生物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充分利用籼稻二次枝梗粒偏向穗轴上部分布、穗颈大维管束数和一次枝梗数多等有利基因,同时减少对食味品质的不良影响,是今后北方尤其是东北籼粳稻杂交优质高产育种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稻米的食味,品质与收获,干燥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米的食味、品质与收获、干燥的关系(日)森下光宏著,李雅娟(译)(大连水产学院养殖系116023)近年来消费者对稻米的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今他们所需要的是味道好的米。静岗县在扩大种植优质品种越光的同时,还采用了绢光、一目惚等,并积极地引进食味品质优... 相似文献
5.
以54个水稻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稻米RVA谱特征值及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RVA谱特征值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食味值与回复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稻米RVA谱特征值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密切.直链淀粉含量与最低粘度、最终粘度、消减值、回复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最终粘度、消减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最低粘度、回复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高粘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RVA谱特征值能够充分反映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7.
黑龙江省水稻主要品质性状与食味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近年育成的63个水稻品种主要品质性状与食味评分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出糙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米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评分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胶稠度与食味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即随着胶稠度提高,食味评分呈上升的趋势。通过明确主要品质性状对食味评分的影响,为今后黑龙江省优质水稻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氮素粒肥水平下水稻精米矿质元素含量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变化,明确蛋白质及蒸煮食味品质与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以扬稻6号和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氮素粒肥水平,分别为对照(N1,0kg/hm 2)、中氮素粒肥(N2,90kg/hm 2)和高氮素粒肥(N3,150kg/hm 2),并对精米中矿质元素含量和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氮素粒肥水平的提高,精米中含氮量提高,大量元素P、K含量和中量元素Ca、Mg含量显著降低,微量元素Fe、Mn、Zn、Cu含量显著增加,Mg/K和Mg/(N·AC·K)表现为降低趋势,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多,直链淀粉含量有所减少,RVA谱特征值中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崩解值逐渐降低,回复值和消减值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食味值显著变差。相关分析发现,蛋白质含量与微量元素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大、中量元素含量和食味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Mg/K和Mg/(N·AC·K)与RVA谱特征值关系密切,有利于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由此可见,生产中应因地制宜地控制后期氮肥在适宜范围内,以提高稻米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和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工感官品尝评定与4种现代仪器设备,研究了 4种稻米的食味品质.4种仪器设备分别为大米食味计、米饭食味计、硬度粘度仪、快速粘度分析仪(RVA).4种大米分别为稻花香米、泰国香米、京山桥米、晚籼米.分析结果表明,仪器评价结果与人工品尝评定结果具有一致性,仪器分析能用精确的数值表示各项食味品质(外观、软硬度、黏弹性、冷... 相似文献
10.
播期对四川盆地杂交籼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播期对四川盆地杂交籼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杂交籼稻宜香优2115、F优498和川优6203为试验材料,在四川大邑、南部、射洪3个地点设置大田播期试验,利用米饭食味计和硬度黏度仪,研究了不同地点间播期对杂交籼稻米饭外观、口感、综合评分、以及硬度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杂交籼稻的米饭食味品质是地点、品种、播期及其互作共同作用的结果。(2)不同播期间,米饭外观、口感和综合评分均表现为宜香优2115>川优6203>F优498,硬度值则以F优498最高,优质品种宜香优2115米饭食味品质明显较优;不同地点间,适宜推迟播期则可提高米饭外观、口感、综合评分,进而提高米饭食味品质。(3)相关分析表明,综合评分与播种-抽穗期的积温和降雨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与抽穗-成熟期积温和日照时数,以及全生育期降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4) GGE模型分析表明,在大邑播期推迟10 d具有较好的综合评分且稳定性好;在南部和射洪,播期推迟10~20 d具有较高的综合评分,且稳定性较好。综合来看,在四川盆地,播期推迟10~20 d可以使水稻灌浆结实期处于较合理的温光环境,进而有效... 相似文献
11.
外源硒处理对优质地方水稻品种产量及稻米硒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研究外源硒处理对不同类型优质地方常规稻产量及硒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以籼稻品种(‘泰选1号’)和粳稻品种(‘粳选1号’)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于较高海拔山区试验田(800 m以上)进行不同浓度硒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外源硒处理后不会降低两个品种的稻谷产量;随外施硒浓度的提高,两个水稻品种精米及米糠硒含量均显著提高,粳稻品种在0~15 g/hm2外源硒浓度范围内随硒浓度的增加,精米中硒含量的增加率呈较高的线性模式增长;而高浓度硒处理下,粳稻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降低;随外施硒浓度的增加,水稻精米中氮钾元素含量与硒含量从极显著正相关变为极显著负相关。在硒浓度较低的环境下,适当增加氮、钾肥的施用量能促进水稻对硒元素的吸收积累,高浓度反之。因此,对优质地方常规稻外施硒以提高品质与硒元素积累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析抽穗后叶色及N素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同产量、食味特性值和食味的关系,以2011年参加水稻区域试验的13个水稻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采用惯行法栽培管理进行了试验。抽穗至成熟期间,使用SPAD502和CCN6000 AGRIEXPERT每10天测定一次各品种(系)的叶色和N素含量;收获后各品种、重复单独测产,从重复Ⅰ中取样,使用德国生产的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食味特性值(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食味品尝试验最后进行,品尝员由16名师生参加,分2天进行。结果显示:抽穗后叶色值和N素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成熟前期下降幅度较大;产量、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食味综合评价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抽穗期的叶色值和N素含量同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同产量、直链淀粉含量以及食味综合评价的相关均不显著。为此,根据抽穗期叶色值或N素含量进行低蛋白质含量品种(系)的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选育烤烟钾高效基因型新品种是解决烤烟钾含量的重要途径。为准确获得烤烟钾高效基因型选育的优异种质资源,对20份品种资源的氮钾含量特征进行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及同一品种各部位间烟叶氮、钾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且烟叶钾含量呈随叶位升高而下降、氮含量随叶位升高而增加。‘岩烟2号’的钾含量最高,‘腾冲大柳叶’和‘大黄叶’的氮含量最为适宜。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中氮高钾型、中氮适钾型、低氮适钾型3种类型。最高,腾冲大柳叶和大黄叶的氮含量最为适宜;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中氮高钾型、中氮适钾型、低氮适钾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Q. M. Ketterings G. Godwin T. F. Kilcer P. Barney M. Hunter J. H. Cherney S. Beer 《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2006,192(6):408-416
For the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of the dairy industry in the Northeastern USA, manure nutrient application rates should not exceed crop nutrient removal once above‐optimum soil fertility levels are reached. Dairy producers have shown a growing interest in brown midrib (BMR) forage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 sudangrass (Sorghum sudanense Piper) hybrids (S × S) as a more environmentally sound alternative to maize (Zea mays L.) but data on S × S nutrient removal rates are scant. Our objectives were to determine N, P, K, Ca and Mg removal with harvest as impacted by N application rate, using six N rate studies in New York. One of the six sites had a recent manure history. Although site‐to‐site differences existed, N application tended to decrease P and K and increase N, Ca and Mg concentrations in BMR S × S forage. Nutrient removal and yield were highly correlated for all sites except one location that showed a K deficiency. The crop removed large amounts of P and K in the manured site, suggesting that BMR S × S is an excellent scavenger of these nutrients. If manure is applied mid‐season, forage K levels are likely too high for feeding to non‐lactating cows.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湘南稻作烟区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与主要养分的关系,于2017年在湖南长沙、衡阳和郴州3个稻作烟区采集150个土壤样本,研究了有机质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速效养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湘南稻作烟区0~5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均值为25.80g/kg,处于适宜水平,变异系数为58.98%。有机质呈表面富集化现象,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以郴州烟区最高,长沙烟区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均最低。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速效磷含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长沙烟区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土层之间都最低,应当增施有机肥来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同时要通过深耕等措施来促进表层有机质矿化;衡阳和郴州表层有机质含量偏高,要通过深耕、高起垄等措施促进有机质矿化。 相似文献
16.
摘 要:主要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方法,探讨水稻谷蛋白PB-II亚基和醇溶蛋白PB-I亚基含量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的蛋白质亚基含量不同。龙粳8号的醇溶蛋白亚基含量为11.53%;富士光和松99-135的醇溶蛋白亚基含量为13.39%和13.61%,居同一水平,其谷蛋白亚基含量较高为72.87%和69.52%,是富含谷蛋白的PB-II蛋白质体;绥粳3号的醇溶蛋白亚基含量相对较高为15.25%。对水稻品种谱带进行13kDa单一亚基分析,绥粳3号和籼粳交的特优21在单一亚基分析中,其13kDa醇溶蛋白亚基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几个品种。不同品种的13kDa醇溶蛋白亚基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北方粳稻穗重指数及其与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北方粳稻穗重指数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以东北地区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分别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进行比较试验,提出用穗重指数(PWI,单穗重与每穴穗数之比)反映穗数与穗(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试材平均穗重指数0.155 g/穗,99%置信区间为[0.109,0.200],据此将参试材料划分为穗重型、中间型和穗数型。穗重指数与产量、穗粒数及决定穗粒数的穗部性状(一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率)、穗颈及倒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株高、叶面积指数、上部三叶长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单位面积穗数和剑叶基角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穗重型品种产量显著高于穗数型品种。穗重指数与加工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及相关指标显著负相关,与外观品质无明显关系,穗数型品种品质明显优于穗重型品种。穗重指数是综合反映穗数与穗大的明显指标。在稳定单穗重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穗重指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肥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氮、磷、钾肥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于2019年在广西象州县、岑溪市、龙州县(早季)及港北区、福绵区(晚季)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对照(不施肥)、全肥(180kg N+45kg P2O5+135kg K2O/hm2)、缺氮(45kg P2O5+135kg K2O/hm2)、缺磷(180kg N+135kg K2O/hm2)和缺钾(180kg N+45kg P2O5/hm2)5个处理,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均有显著影响。与全肥处理比较,缺氮、缺磷、缺钾和对照处理分别减产17.43%、6.64%、4.83%和25.58%。氮肥主要影响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磷肥主要影响穗粒数,钾肥主要影响千粒重。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r=0.544)和穗粒数(r=0.85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
淮北地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钾素吸收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淮北地区有代表性的34个中熟中粳品种为试材,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 hm~(–2)),得出各品种的最高产量,将该最高产量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明确处于顶层水平(≥10.50 t hm~(–2))、高层水平(9.75~10.50 t hm~(–2))、中层水平(9.00~9.75 t hm~(–2))和底层水平(≤9.00 t hm~(–2))水稻品种的钾素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结果表明,4个生产力等级水稻品种地上部植株、茎鞘和叶片的含钾率在拔节期最高;抽穗期顶层水平品种的这3个参数高于其他3个等级的品种;穗部含钾率差异不显著。随着氮肥群体生产力等级的提高,钾素总积累量增多;拔节前底层水平钾素积累量最多,两年平均为120.56 kg hm~(–2),比例占50.56%,顶层水平为最少,两年平均为108.02 kg hm~(–2),比例占35.99%;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顶层水平钾素阶段积累量及比例显著高于其他3个等级。移栽至拔节期,钾素积累速率为中层底层高层顶层水平,拔节后则为顶层高层中层底层水平。叶片的钾素转运量及转运率明显高于茎鞘;顶层水平叶片的钾素转运量高于其他3个等级,高层水平叶片的转运率最高;穗部增加量随生产力等级的递增而变大;抽穗到成熟期,茎鞘、叶片对穗的钾素转运贡献率表现为底层最高,中层次之,顶层最低。4个等级水稻品种籽粒生产率和百千克籽粒吸钾量差异不显著;钾素偏生产力和钾收获指数均表现为顶层高层中层底层水平。总之,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越高,水稻中后期植株钾素积累量及器官对钾素的吸收利用效率越显著。抽穗后保持较高的钾素吸收利用及转运效率是高产水稻品种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