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2020,(5)
浚麦169由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利用周麦16和濮麦9号杂交,经过系谱选择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于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19)。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D组区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91.7%,平均产量8 329.5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9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居15个参试品种第2位。2016—2017参加河南省冬水D组生试,14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85.7%,平均产量8 148.0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3%。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适应性广和综合性状好等,在河南省小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偃丰29是偃师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周麦22为母本、烟农19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多穗型、抗病、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10009)。2018—2019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试,14点汇总,14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9 163.5 kg/hm~2,比对照品种百农207增产8.3%。2019—2020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试验,15点汇总,15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7 965.0 kg/ hm~2,比对照品种百农207增产7.8%。2019—2020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生产试验,16点汇总,16点增产,平均产量8 640.0 kg/hm~2,增产点率100%,比对照品种百农207增产6.7%。  相似文献   

3.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6-2007、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846.5kg/hm2和7987.5 kg/hm2,分别较对照豫麦49和周麦18增产5.96%和3.19%;在2008-2009年度河南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9001。该品种适宜河南及相临省份相近小麦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利用豫麦49为母本(豫麦21/豫麦35),F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超级小麦新品种。在2007~2008年河南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846.5 kg/hm2和7 987.5 kg/hm2,分别较对照豫麦49和周麦18增产5.96%和3.19%;2009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河南及临近省份相近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三年多点区试表明,新麦26号高产、稳产、适应性好,比对照新麦18平均增产1.94%,较对照周麦18号增产0.45%,两年区试混合样化验面粉稳定时间平均27.3min。分蘖力较强,穗粒数多,成穗率高,产量三要素协调,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1级标准,是一个适合黄淮南片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6.
周麦18是河南省周口农科所利用内乡185与周麦9号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02~2003年年参加河南省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高肥冬水组,平均产量居第1位;2002- 2004年同时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冬组及河南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高肥冬水组和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均居第1位。2004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引起了省内外广大用种单位的极大关注,已经迅速在黄淮南片推广。  相似文献   

7.
皖宿0891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以淮麦30与皖麦50号杂交的F1为母本、烟农1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83。该品种属于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高矮适中,产量三要素协调,具有高产、稳产、抗逆、广适等特点,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中水肥早中茬地种植。2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14.2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5.1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68.8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16%。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周麦18的综合表现及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西  宋小霞  张勇跃 《种子》2005,24(6):82-83
多年多点区试表明,周麦18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平均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7.50%;具有分蘖力较强、单位面积成穗数较多、千粒重高、产量三要素协调、株高适中、综合抗逆力强等特点,是一个适合黄淮南片麦区及河南省大面积生产水平早、中茬种植的半冬性、丰产稳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审定编号:国审麦014001品种名称:淮麦33申请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烟农19/郑麦991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8d,与对照周麦18熟期相当。穗数580.5万穗/hm2,穗粒数36.7粒/穗,千粒重39.2g。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934kg/hm2,比周麦18号增产  相似文献   

10.
李顺成 《中国种业》2020,(10):51-53
为了解周麦36号的生产特性,利用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的试验结果,运用LSD法、高稳系数、GGE模型分析等对周麦36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周麦36号平均产量为8844 kg/ hm2,比周麦18(CK)增产5.73%,位列第3位,高温系数(HSC)为12.8%,小于对照;变异系数(CV)值较小、HSC值较小,说明周麦36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适应性;通过GGE双标图可以看出周麦36号很好的丰产性,稳定性也特别的号。周麦36号在黄淮南片22个试点中表现较好的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适合在黄淮南片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豫农803是以高产、稳产、广适的周麦18为母本,以抗逆性强的新旱1号为父本,采用水旱一体、“两减一辅”育种方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产量5805 kg?hm-2,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3.65 %;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310 kg?hm-2,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5.3 %。品质测试结果表明,蛋白质(干基)含量12.5 %、16.0 %,湿面筋含量26.8 %、32.4 %,稳定时间1.6 min、2.9 min。该品种抗倒伏性强,抗旱抗寒性好,籽粒饱满度好,综合抗性较好。适宜在河南省丘陵或早中茬无灌溉条件及年降水量在500-650 mm的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2.
小麦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培育高产、高效且稳产性强的冬小麦品种显得尤为重要。为加快新疆北部冬小麦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对 2020-2023 年度参与九圣禾新疆优质小麦品种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的 12 个参试品种,从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抗倒伏能力、抗病性及稳产性、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 2020-2023 年度的区域试验,新粮 207、石冬 1131、九圣禾 D1608 和兴木 2110 连续 3 年粒色、粒质、籽粒饱满度、落粒性、抗白粉病、抗锈病能力均与对照新冬 18 号(CK1)相当,表现出了较好的农艺性状和抗倒伏能力;在 3 年试验中,新粮207、九圣禾 D1608 和兴木 2110 均较 2 个对照品种增产,较新冬 18 号(CK1)增产 3.24%~12.30%,较新冬 33 号(CK2)增产6.78%~13.46%,石冬 1131 较 CK2 增产1.46%~11.41%。因此,新粮 207、九圣禾 D1608、兴木 2110、石冬 1131 可以在新疆北部进一步扩大种植示范面积,以期加快品种审定进度。  相似文献   

13.
焦麦2号是焦作农业科学研究所1995年用D259/9130的F1为母本,以临汾720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04016.焦麦2号在历年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均较对照豫麦18增产.2001-2003年度参加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较对照增产2.99%,居试验第2位.2002-2003年度参加河南省小麦良种生产试验,较对照增产3.92%,居试验第2位.  相似文献   

14.
依据 2018-2021 年度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汇总数据,采用高稳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分析濮麦 116 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并采用 AMMI 模型和 GGE 双标图剖析了濮麦 116 在多环境试验中的品种特性。结果表明,2 年区域试验中濮麦 116 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周麦 18、百农 207 极显著增产 5.34%、7.59% ;2 年区域试验平均高稳系数比对照周麦 18、百农 207 分别高 4.96 个、6.69 个百分点,平均变异系数(8.74%)略低于对照。生产试验中濮麦 116 平均产量比对照周麦 18 极显著增产 6.97%,居同组第 1 位;高稳系数比对照高 5.08 个百分点,变异系数与对照相当。AMMI 模型和 GGE 双标图分析结果显示,濮麦 116 品种特性最优,稳定性居中上水平。综合分析得出,濮麦 116 平均产量较高,高稳系数大、变异系数小,丰产和稳产性优势明显,稳定性居中上水平。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濮麦 116 产量三要素中有效穗数变异系数最大,且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大田生产中可通过调整播量和选择适宜的种植管理方式扩群体、提穗数,进一步发掘濮麦 116 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5.
赵秀琴  辛泽毓  汪大伟  刘万代 《种子》2020,(2):128-130,F0002
豫农516是以豫农416为母本、(周麦16/偃展4110)F 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8075 kg·hm^-2和7571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11.3%和12.3%,分别居参试品种第1位和第3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656 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0%,居参试品种第2位。2019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90036),其特点是高产、早熟和稳产,适宜河南及相临省份相近小麦生态区中晚茬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豫农416是以豫麦49为母本、以豫麦21/豫麦35的F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846.5kg/hm~2和7 987.5kg/hm~2,分别比对照豫麦49和周麦18增产5.96%和3.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625.0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居参试品种首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9001,其特点是超高产、优质、广适,适宜河南及相临省份相近小麦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张倩 《中国种业》2016,(10):59-60
<正>周麦28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周麦18/周麦22为母本、周21-68为父本配制三交组合选育出的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较协调,丰产潜力大,稳产性较好,适应性广;抗倒春寒,耐后期高温、耐旱,成熟落黄好,条锈病和叶锈病免疫,中感纹枯病,综合抗病抗逆性均优于国家  相似文献   

18.
1杂交种选育濮单5号(原试验名濮3612)是濮阳农科所用自选系P36作母本,自选系921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通过4年省级共35个点次试验,其中31点增产,仅4点减产,较对照掖单13分别增产15.7%、11.8%,较对照郑单14分别增产9%、14.5%,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生产适应性。2002年由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2产量表现1996年在本所鉴定试验中,比对照掖单13增产28.7%;1997年在本所产比试验中,比对照掖单19增产23.8%。1998年参加河南省夏玉米杂交种套种组预备区试,较对照掖单13增产15.7%,达极显著差异。1999年升入省区试,平均…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品种郑麦1860高产稳产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会伟  胡琳  郭瑞  高崇  董海滨  赵明忠 《种子》2021,(3):132-135
依据2015-2018年度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及2015-2016年度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品种大区展示试验数据,分析了郑麦1860高产稳产特性。结果表明,两年区域试验郑麦1860平均产量8457.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19%,差异极显著;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356.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21%,增产点率100%;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设置的5省13个试验点中,平均产量8296.7 kg·hm-2,排第一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高稳系数(85.49%)比对照约高5个百分点。表明小麦品种郑麦1860高产稳产性突出。同时,以2017-2018年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数据为依据,进行了郑麦1860的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产上可适当增加群体提高有效穗数来进一步发掘郑麦1860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选育适于江苏淮北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2001年以‘烟农19’和‘郑州991’进行杂交,用系谱法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淮麦33’,201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麦201305),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14001)。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结果:2010—2012年江苏省淮北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977.90 kg/hm2,较对照‘淮麦20’增产6.28%;2012—2013年江苏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948.95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5.96%,居参试品种第1位。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结果:2011—2013年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563.3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6.83%,增产差异极显著,增产点率94.10%,均值变异系数10.11%,适应度82.34%。2013—2014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934.00 kg/hm2,比对照增产6.13%,居该组试验品种第1位,增产点率100%。通过多年多点区域试验表明:‘淮麦33’株型理想、产量潜力高,对黄淮麦区小麦主要病害、逆害具有良好的抗(耐)性,尤其是2010年、2012年赤霉病大发生、2013年倒春寒严重发生的情况下,稳产性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