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田免耕直播套种秋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田免耕直播套种秋玉米,是针对湖南双季稻烟区探索出的一种保护性栽培技术,是以烟叶生产为主的新型种植模式,比传统烟稻轮作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农民节本增收.烤烟套作秋玉米共生期以15~20 d为宜,种植密度因玉米品种和植株类型而定,一般为每公顷52 500~67 500株.介绍了烤烟和玉米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和玉米3414肥效试验方案的要求,2010年8月在广西桂平市白沙镇新龙村实施了秋玉米“3414”肥效小区试验,研究探索秋玉米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并建立同类型土壤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的评价与应用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秋玉米生物学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年对秋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安全播期、关键栽培技术的观察研究,明确了沿江高沙土地区秋玉米安全成熟的适宜播期在7月15日之前,分析了秋玉米高产的限制因素并总结了秋玉米高产稳产的几项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元江玉米秋繁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元江县属亚热带边缘气候.秋冬季温暖,是玉米南育的理想基地。异地育种,可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玉米秋繁应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旱地或成熟较早的晚稻田。播种以抽雄散粉期避开1月上、中旬的低温及大风为原则,施足底肥、增施磷肥,追肥“少吃多餐”,加强水分管理,及时防虫灭鼠,是元江玉米秋繁获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小麦/春玉米/秋玉米”要实现三熟公顷产19500kg(其中小麦3000kg,春玉米10500kg,秋玉米6000kg)的指标,必须做到品种选择瞻前顾后,管理措施优化配套。小麦宜选用矮秆、抗倒、早熟高产品种“南大016—2894”或扬麦9号;春、秋两季玉米均应选用株型紧凑、透光性强的中熟品种掖单13。在技术措施上注重间作共生期的综合协调,处理好当季增产与全年高产的关系。小麦播幅不宜过密,空幅应达到95~100cm;春玉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促进早熟高产;秋玉米宜适期早播,7月15~20日播种为宜,其出苗后与春玉米的共生期掌握在10d左右。  相似文献   

6.
赣中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壤面积较大,每年的伏秋期间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温干旱,受灌溉条件的限制,部分丘陵旱地甚至早稻田有时也会出现闲置。本文以江西省赣中地区的吉安市秋玉米种植为研究对象,对该市秋玉米生产期间的气候条件进行了多年的观测分析,并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秋玉米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认为在赣中地区发展秋玉米生产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7.
尹幸芳 《作物研究》1999,13(4):32-33
结合衡阳的实际,初步提出了旱地立体种植的4 种适宜模式:玉米 大豆/春薯/秋高粱/秋绿豆、高粱 绿豆 夏薯/秋玉米、大豆 玉米/秋薯 秋玉米、春玉米 春大豆/秋玉米 秋大豆。并介绍了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推广五项技术大豆连年增产辽宁瓦房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冯启章瓦房店市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北部,西濒渤海,境内丘陵低山、土质较薄,降雨量600毫米上下,无霜期178天,耕地125万亩,主栽玉米。大豆仅次于玉米,历年播种面积17万亩左右。由于常受“秋吊”袭击...  相似文献   

9.
我市属沿江旱粮棉区,玉米是主体栽培作物,也是人民生活和发展副业生产的主要粮、饲作物。我市近年春玉米面积2.2万hm,秋玉米只在Whln左右。从气候情况看,我市的热量资源符合秋玉米生长的要求。据海门气象台35年的资料,7月ZI日至10月31日的活动积温239(),>10t的有效积温1338T,其中7月ZI日至9月Ic日为88OT,这样的温度,可以满足中早熟玉米品种在9月10日前安全扬花授粉所需的有效积温850℃左右,全生育期有效积温1300t左右的要求。但我市的秋玉米发展速度不快,其原因是秋玉米难抓到苗,产量上不去,公顷产量一般只能获得375Ok…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氮磷钾对秋玉米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4(23),3因素2水平4个处理:无肥区(CK)、无钾区(施P、N)、无磷区(施N、K)和无氮区(施P、K),分析氮磷钾对南方秋玉米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施氮极显著增加了秋玉米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和出籽率,而对秃顶率无影响;施磷显著提高了秋玉米产量和穗长,显著降低了秋玉米穗行数和秃顶率,极显著降低了秋玉米千粒重和出籽率,而对稳粗和行粒数无影响;施钾则极显著降低了秋玉米穗长、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和秃顶率,而对产量、穗粗和行粒数无影响。[结论]施氮和施磷能提高秋玉米产量,改善秋玉米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1.
旱地秋覆膜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王勇  高育锋 《玉米科学》2004,12(1):076-078
旱地秋覆膜玉米子粒灌浆特性主要表现在LAI增加,生物产量提高.花后5~10d为子粒形成阶段,35~40 d为灌浆强度骤增阶段,45~55 d为子粒失水成熟阶段.秋覆膜玉米表现出较高的转换率和较大的移动量,粒/叶(cm2)比值高.在"源一库"器官同化物合成与转运中,各器官转换率大小为秋覆膜玉米茎>叶>穗轴>苞叶>鞘,露地玉米为茎>叶>苞叶>穗轴>鞘.叶是合成同化产物的主要源器官,茎鞘具有多次转移功能,苞叶和穗轴表现出一次中转特性。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属秋大豆区北缘,过去不种秋大豆,无定型品种可供生产利用。本省南通地区历史上有玉米、黄、赤豆三夹种的习惯,但春玉米八月初收获,夏大豆要到十一月才成熟,由于作物共生期太长,玉米的增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大豆容易倒伏,产量不高。针对生产上存在的这些问题,1977年用“以夏代秋”的方法开始探索试种秋大豆的可行性及寻求适宜的品种。1978年以后又发展为改间作为纯作,改6尺的宽行玉米为4尺窄行,夏大豆改为秋大豆的密玉米—秋大豆—三麦/蚕豆的新旱三熟制试验。通过生产示范和秋豆品种区域试验,肯定了秋大豆的增产作用、经济效益和本省淮南地区种植秋大豆的可能性。 本项研究在棉区进行了多年试验与大量示范。据1981—1983年31个点次1060亩统计,年总产平均为1180.5斤/亩。此外还有提高地力保后作物增产的效益。推广面积1982年为1.6万亩,1983年4万亩,1984年4.5万亩,累计约10.l万亩。以每亩平均增加收入17.6元计,迄今增加产值为177.8万元。今后的效益将随着面积的扩展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春季阴雨寒流对春播玉米出苗的影响和秋季玉米播种期间与“双抢”争劳力、畜力的矛盾,做到一播全苗与适时播种,一九八五年我们在长沙县春华山乡采用了免耕法栽培。试种板田春玉米1.27亩,板田秋玉米1.69亩,分别获得了亩产玉米811.4斤及882斤的好收成。实践证明,采用免耕法种玉米,能保证季节并做到一播全苗,同时出苗以后能够做到稳健生长,克服了春季烂耕烂种出苗不齐的现象。玉米板田栽培应抓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风沙半干旱区秋整地对玉米的增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整也可以提高玉米田春季土壤含水量,起到春墒秋保的作用;改善播种后玉米田地表状况,提高播种质量,提高玉米苗率,从而提高风沙半干旱区玉米单产。  相似文献   

15.
春玉米后作秋大豆初步研究与展望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赵玉庭,罗 四川常年有麦、玉、苕三熟带状种植春玉米地1200万亩,根据光温条件,在麦、玉、苕三熟基础上,利用玉米收后到播种小麦的三个月间隙时间,种秋大豆,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为了证明其实际可行性,并筛选出?..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河池市高寒山区单季中稻产量低、效益差、农民增收困难等实际问题。2007年以来广西河池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探索改进农作物间套种方法,研究探讨河池市喀斯特山区春烤烟-秋高粱套种高效栽培技术新模式,改山区传统1年单季中稻种植模式为1年2熟种植方式,为河池市喀斯特山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经过1年多的田间试验研究和示范,在河池市海拔600m以上的高寒山区推广应用春烤烟-秋高梁套种栽培模式具有较大的增产增收潜力,其中春烤烟每667m^2产量达135~140kg,  相似文献   

17.
用“新芋4号”和“761—8”两个品种,采取春、秋两种不同方法留种的种薯,同一天春播在同一块地里,结果用春薯留种的“新芋4号”青枯病株率为零,亩产3694.1斤;同一品种用秋薯留种的青枯病株率为11.9%,亩产只1841.2斤。“761—8”用春薯留种的青枯病株率为1.7%,亩产2770.6斤;而用秋薯留种的青枯病株率为16.2%,亩产1182.4斤。青  相似文献   

18.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旱地玉米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6种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秋深耕 秋施肥 春免耕(A1)和秋浅耕 秋施肥 春免耕(A2)两种耕作方法,明显优于其他耕作方法,每公顷玉米增产为1009.5~1182kg;玉米整秆覆盖(B2)、玉米碎秆覆盖(B3)和地膜覆盖(B1)3种覆盖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比不覆盖(B4)增产显著,每公顷玉米增产为1031.7~1281.7kg。16个处理中,A1B3(秋深耕 秋施肥 春免耕) 玉米碎秆覆盖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达6508.5kg/hm2,是干旱地区可选择的保墒蓄水增产耕作栽培形式。  相似文献   

19.
罗继进 《杂交水稻》1999,14(2):31-32
介绍了“烤烟—杂交水稻制种—白菜”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了该模式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吕福昌 《杂交水稻》1998,13(5):34-35
目前我国采用“油——稻——秋制”或“绿肥——稻——秋制”三熟制复种方式的杂交晚稻秋制规模还很小,从生产实践看,三熟制秋制如果能针对其技术特点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也能获得较高的制种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我县秋制汕优10号,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制种产量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