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正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87,(1)
1985年6月,我县S鸡场和W鸡场相继发生一种鸡的急性传染病,经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现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S场西赛斯雏鸡(1,715只)于47日龄时发病,一周后平息,共死亡655只,死亡率为38.19%;三黄鸡(1,579只)于28日龄时发病,一周后平息,病死鸡298只,死亡率为19.05%。 相似文献
2.
张北县张北镇某村饲养蛋鸡1000只,其中成年鸡400只,1~2月龄雏鸡600只。雏鸡7日龄时鸡Ⅳ系疫苗滴鼻;12日龄时,法氏囊三价苗部分点眼,部分滴鼻;25日龄时,Ⅳ系苗2倍量饮水;2月龄的鸡又用Ⅰ系冻干苗2倍量肌注,其他种类的疫苗均按免疫程度进行。8月初,先后有50多只雏鸡发病,死亡约30只,均为3~5周龄,病程约2~3天。怀疑为鸡白痢,有的农户用土霉素拌料,毫无效果,于是防疫员送到诊断室7只死雏,要求确诊。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诱发新城疫。现将病例分析情况报… 相似文献
3.
4.
贵阳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首次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 Cosgrove 1957年在美国的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1BD)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养鸡业发达的国家都先后报道了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于1979年起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确诊于1BD 在鸡群中的存在,并分离到病毒。目前本病已传遍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5.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制报告洪乃斌,王景阳,李大心,李忠,尉雅范,殷凤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兽医卫生防疫站,161000)齐齐哈尔市区于1990年5月下旬,雏鸡首次暴发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经采取紧急防制措施,控制了疫情。1991~1993年育雏期... 相似文献
7.
2000年7月25日,卢龙县城关吴某家饲养的3000只24日龄肉仔鸡突然发病,每天死亡50~70只,27日龄时前来县兽医站求诊。一、发病情况吴某所养的3000只肉仔鸡为秦皇岛市正大有限公司的合同鸡。鸡群免疫情况如下:4日龄曾用Ma5+Co30疫苗点眼,14日龄用法倍灵饮水免疫,21日龄用新支灵饮水免疫,24日龄突然发病,平均每天死亡50~70只,发病后曾用毒必清、氟哌酸等抗病毒和抗菌药治疗,病情均得不到控制。二、临床症状死亡鸡只大多无前驱症状而死亡。有个别病鸡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3~44℃,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逆立无光泽;有的有轻微呼吸… 相似文献
8.
9.
自2005年春季以来,法库县频繁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其发病日龄逐渐拓宽,最早7日龄,最迟120日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逐渐趋向非典型性,尖峰式零星死亡,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春季,云霄县火田镇、东厦镇和其他乡镇有许多养鸡专业户的鸡群中陆续出现了以拉白色稀粪,迅速脱水而死亡为特征,以法氏囊炎性肿胀和胸、腿肌肉出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雏鸡一过性传染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经及时采取综合措施,使疫情及时得到控制,减少了经济损失,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1.1本次发病鸡群日龄为12~40之间,均为专业化饲养,在5780羽中,共发病2460羽,发病率为42.5%,死亡857羽,死亡率为14.8%。其中,…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也叫腔上囊病,是一种主要危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一法氏囊的病毒性传染病。牡丹江市卡路养鸡场2001年11月,购自哈尔滨市某鸡场罗曼种蛋4万枚,自孵自用,留作种用鸡。不久在雏鸡和育成鸡群中发生以白色水样稀粪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后来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血清学 相似文献
12.
1990年5月初到7月中旬,齐齐哈尔市城郊7个区、20个乡镇、3个基地养鸡场,591个养鸡户爆发了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我们采取综合诊断方法及时确诊,很快扑灭了疫情,现将诊断工作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情况这次是齐市地区首次爆发IBD疫情,疫病流行特点是: 1.1 病鸡日龄段集中,只限于在25—70日龄的中雏鸡,25日龄以下雏鸡和成鸡未发病。1.2 发病迅猛、流行快、波及面广,一过性,从发病到死亡或耐过大约5—7天,流行季节与日龄有关,因而该病多在5月初到7月中旬发生,集中在6月份发病。发病鸡大多是滨白鸡。1,3 注过IBD疫苗的雏鸡不发病,未上苗的 相似文献
13.
法氏囊病也叫囊上腔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鸡的烈性、岛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病,它以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为主,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 相似文献
14.
15.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永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86,(1)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一、病名来源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由科斯格罗夫(Cosgrove)于1962年首先予以报道.因1957年首次爆发病例是发生在美国特拉华州甘波罗镇(Gumporo)附近的一些鸡场内,故当时称之为甘波罗病(Gumporo-disease).又因死于此病的鸡,其肾脏出现严重病变,故科斯格罗夫称之为禽肾病(avian nephro-sis),也有人称之为传染性禽肾病(infectious a-vian nephrosis). 相似文献
19.
刘振伟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4,24(3):33-3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刘振伟(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0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最早发生于美国的甘保罗地区,故也叫甘保罗病。以后世界各地都有本病发生。IBD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超强毒和病毒亚型的出现及免疫失败加剧了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