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全量麦草旋耕还田稻作土壤环境的变化及直播稻生长发育特点,通过几年实践,提出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直播稻的产量指标、生育指标及生产栽培技术规范,以供推广麦草还田轻简稻作技术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全量麦草机械还田塑盘抛秧示范方的产量表现和群体构成,研究了施氮量与抛秧密度对茎蘖动态、光合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明确了宁粳1号在全量麦草机械还田抛秧条件下实现单产700kg/667m^2的产量结构,提出了全量麦草机械还田塑盘抛秧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如皋市水稻麦草还田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麦草还田相关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结合配施秸秆腐熟剂,以机械化旋耕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秧模式为主,秸秆全量旋耕还田-抛秧,“麦套稻”秸秆全量还田,腐熟剂处理堆肥间接还田,墒沟埋草还田-机直播、抛秧模式为辅的5种麦草还田模式,均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4.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 m2施纯N 18 kg条件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氮肥运筹前后比例以6∶4为宜;实施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氮肥总量不宜减少,水稻单产600 kg/667 m2以上,每667 m2需施纯N 18 kg。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重点是把好麦草入土、草泥混合、培育壮秧和保证栽插密度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稻田麦草全量还田带水旋耕技术示范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苏省姜堰市2005~2006连续两年进行了麦草全量还田带水旋耕技术示范,探索适合本地区秸秆直接还田的模式和技术.示范表明,稻田麦草全量还田带水旋耕技术可一次性完成翻地、埋草、平整等作业,一次性作业埋草效果80%以上,耕整后田面露草量在90根/m2以内.采用该技术可减少机具下田次数,节约作业成本;该技术与不同稻作方式嫁接大都能高产稳产,在我国稻麦两熟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全力推进麦草旋耕轻简稻作技术的示范推广,走农业生态化、资源节约化、稻作轻简化、操作规范化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全文概述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试验示范结果,提出机械旋耕埋草技术及还草田抛秧、机插秧、直播稻等轻简稻作技术。  相似文献   

7.
试验表明,采用麦草全量还田水稻无盘抛秧技术,能使水稻平均单产达到550~650 kg/667 m2,比移栽秧增产8%左右;而与常规塑盘抛秧相比,穗粒结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麦-玉两熟条件下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出苗与幼苗生长质量的影响,基于长期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点,比较分析了秸秆不还田(CK)、玉米单季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T1)、小麦-玉米周年秸秆全量粉碎还田(T2)和小麦单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T3)4个秸秆全量还田方式间小麦出苗、分蘖、干物质积累及光合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长期秸秆全量还田影响小麦出苗速率,出苗速率表现为CK>T1、T3>T2;秸秆全量还田不同程度降低了小麦出苗率,但影响不显著;长期秸秆全量还田下六叶期小麦单株分蘖数、LAI、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重、根冠比、SPAD值、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均增加,冬前群体生长率及光合势分别提高了8.33%~35.29%和4.33%~22.11%。 综合来看,在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长期小麦单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有利于壮苗的培育,是适合在当地进行推广的秸秆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近几年对扬粳4227品种的比较试验及丰产示范,明确了其具有产量稳而高、综合性状较好、生育期适中、穗粒结构协调、抗逆性强、米质优等特征特性,分析了机械旋耕全量麦草还田机插秧应用机理,提出了适合扬粳4227的相应高产栽培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实施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是保护黑土地、实现秸秆资源经济高效利用的首选。由于东北地区区域生态、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差异,影响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基于多年田间试验和生产实证,系统解析目前黑土区深翻、覆盖、粉耙(碎混)三种主要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特点及区域适应性,提出“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技术原则。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采用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与玉米秸秆全量覆盖相结合的方式;在西部半干旱风沙区,以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为主体;在东部冷凉湿润区、平川地采用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与秸秆粉耙(碎混)还田相结合,山坡地采用玉米秸秆全量粉耙(碎混)还田方式。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秸秆全量直接还田生态效应监测,以科学指导秸秆还田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