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小麦区域试验是小麦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的重要环节,是鉴定小麦新品种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的有效途径,是联系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纽带,是客观评价鉴定新品种特征特性和使用价值的关键措施,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多年小麦区域试验工作实践,总结出一套试验操作技术,为进一步做好小麦区域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85~2000年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总结(80份),对小麦穗粒重与区域试验位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粒重在1.21~1.49 g时,取得区域试验位次前2名的机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小麦区试中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是主要农作物,每年审定的国家级、省级小麦新品种较多。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是从新品种育成到审定、推广的中间环节,试验结果是否真实、准确、科学,直接关系到小麦新品种能否审定、推广。就小麦区试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小麦区域试验是小麦品种审定和推广的依据,试验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品种的前途和广大农民的利益,本文根据高原地区的特殊情况,详细介绍了高原地区春小麦区域试验的概念、意义、小区田间操作技术以及观察记载和品种评价。高原春小麦的区域试验主要是针对海拔较高地区的春性小麦新品种进行的评价作物新品种的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目的是客观评价作物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以及成熟期等性状,鉴定其应用价值和适宜种植的地区,为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是对新育成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以及抗逆性的检测,可为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多年对承担区域试验过程熟悉掌握的一些经验做法进行科学梳理,旨在为进一步做好小麦区域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先麦12号是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选育的高产、抗病、抗倒、优质小麦新品种。2011-2014年,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2014-2015年度,参加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2012年11月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为:CNA009366E。2014年10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广,适宜河南省中高肥力地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7.
蒋文竹 《吉林农业》2011,(7):77+90-77,90
根据2010—2011年板桥镇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为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进行生产试验,总结了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 1987—1991年,豫麦18号(矮早781)先后参加了洛阳市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北方冬麦区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小麦品种博览试验。从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综合产量结果看,豫麦18号表现高产、矮秆、早熟,平均比对照增  相似文献   

9.
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宁麦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地龙 《农家致富》2009,(18):26-26
一、品种来源 宁麦13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宁麦9号中经系统选择育成的优质、高产、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小麦新品种,2001-2003年度参加江苏省弱筋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2003-2004年度通过江苏省小麦良种生产试验,并推荐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2005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定名。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麦13号是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的生产特性,以2007、2008两年重庆市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资料,采用区域试验与对照相比较的方法,对渝麦1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渝麦1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重庆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从选育到应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其目的是鉴定新品种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利用价值,及时、准确地筛选出适合特殊生态类型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为品种审定、生态区划及品种布局提供客观、公正、科学的依据。因此,区域试验是新品种大面积用于生产前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品种的引进及应用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区域试验的质量,则是直接关系到是否珍惜育种成果和对广大生产者负责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地位作用与改革效果赵虹,范和君,薛喜梅(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一、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地位育种学把育种过程分成配、选、比三大阶段。第三阶段的比就是通过品种比较、区域试验,测定新品种的生产力、利用价值和适应范围。三个...  相似文献   

13.
杨杰  苏霞 《现代农业科学》2008,(11):35-35,46
皖麦53系宿州市农科所以豫麦29为母本,皖麦1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先后参加了安徽省小麦联合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突出,通过国家级审定。详细阐述了其特征特征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模糊综合评判在小麦新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区域试验结果,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小麦新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小麦新品种的综合评估,且计算简便易行,结果客观、全面、更接近于品种的实际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一个小麦优良品种从选育到生产应用需要经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审定、示范、推广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区域试验尤为重要,它是育(引)种与生产应用的中间试验,它可以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各地育成小麦新品种在不同麦区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和品质特性,为小麦品种审定、生态区划、品种布局及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掘,加速小麦新品种推广,提升小麦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的突出特点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的温光型不育系与恢复系组配,育成广适抗病高产优质强优势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2007年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于10月下旬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定名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陕229小麦的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孙振山,许友芬,吴祥云,王德民(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250100)(淄博市张店区大张乡)陕229小麦是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近年育成的新品种,现已通过了国家区域试验。该品种在黄淮北片区域试验和生产...  相似文献   

18.
河南小麦新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曹廷杰  李伟  闫素红  王西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40-13642,13647
为科学合理的评价小麦新品种(系),以为其选育和品种审定提供参考。利用2007~2008年度河南省区域试验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4个小麦新品种(系)(含对照)的14个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品种(系)的加权关联度顺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与品种(系)的实际表现(产量)是基本一致的。关联度靠前的小麦新品种(系)中育12、洛麦22等均已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教5号和豫农416分别参加了第2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关联系数排名靠后的品种(系)已遭淘汰。  相似文献   

19.
利用黄准南片水地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濮麦9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濮麦9号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及黄淮南片麦区中、晚茬种植,其产量水平在该区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 豫麦17是内乡县农业科学试验站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原名内乡182。经河南省小麦良种(系)区域试验,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生产试验及大面积生产示范,表现高产,稳产,早熟,适应性广,抗逆性强。1990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