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盐度对近江蛏成活与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了盐度对近江蛏的成活及生长的影响。在盐度梯度为5、10、15、20、25、30的试验水中:近江蛏的潜泥速度在5-20盐度范围内基本相同,3分钟内全部下潜,高于20潜泥缓慢。成活率在盐度5—20范围内差别不大,均在84%以上,高于20成活率显著降低,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 sp.nov.)隶属于双壳纲,灯塔蛤科,缢蛏属,为缢蛏属中的一新种。该蛏形似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at),但壳长与壳高之比大于缢蛏,在精子形态、遗传基因上与缢蛏有显著的差异,2006年定名为近江蛏,为一种河口埋栖型贝类。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近江蛏幼贝进行海水梯度比重、比重渐升和渐降、不同底质以及耐高温的试验.结果表明:近江蛏幼贝适宜生活的海水比重是1.001~1.010,比重1.016是养殖近江蛏的上限;近江蛏幼贝不能在比重1.018以上的海水水域生存;幼贝对低比重水的适应能力随着个体的生长而增强;近江蛏不能在陆泥底质、淡水中存活,而在海泥底质、淡水中,2 d内无不适表现;近江蛏幼贝不能长时间适应34℃以上的高温.  相似文献   

4.
黄标武  黄瑞 《水产养殖》2012,33(5):35-37
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 sp.nov.)为一种河口埋栖型双壳贝类,隶属于双壳纲,灯塔蛤科,缢蛏属,为缢蛏属中的一新种.该蛏形似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at),但壳长与壳高之比大于缢蛏,在精子形态[1]、遗传基因[2]上与缢蛏有显著的差异,2006年定名为近江蛏[1].近江蛏具有肉味美、适应低比重,生长比缢蛏快、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其生产性人工育苗已获成功,并在福建省沿海地区推广养殖,具有良好的养殖前景.本文对近年来近江蛏的池塘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推广近江蛏的人工养殖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缢蛏7群体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对我国沿海庄河、汉沽、海阳、盐城、崇明、宁波、漳州7个地理群体缢蛏的12个形态性状进行了形态差异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汉沽群体和海阳群体首先与庄河群体聚类,之后依次与崇明群体和盐城群体聚类,最后与宁波和漳州群体聚为一支。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36.28%,主成分2为22.23%,主成分3为12.72%,累积贡献率为71.23%。判别分析结果表明,7群体间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7群体缢蛏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66.67%~86.67%,P2为68.96%~100%。7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77.93%。  相似文献   

6.
7.
对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吞噬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基于瑞氏染色后血细胞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可将橄榄蛏蚌的血细胞分为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透明细胞、类淋巴细胞共4种类型。透明细胞的直径最大,小颗粒细胞次之,类淋巴细胞最小;透明细胞的胞核直径最大,小颗粒细胞次之,大颗粒细胞最小。类淋巴细胞的核质比最大(0.67),其他3种细胞的核质比为0.37~0.48。4种血细胞所占比例以小颗粒细胞最高(43.6%),透明细胞次之(36.6%),类淋巴细胞最低(7.0%)。橄榄蛏蚌平均血细胞浓度为(4.21±1.51)×105个/mL,个体的血细胞浓度与体重(或壳长)不相关(P>0.05),不同体重组(或壳长组)的平均血细胞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37℃体外吞噬试验中,橄榄蛏蚌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比例为(43.6±7.0)%,吞噬指数为(0.743±0.145)。4种血细胞中,小颗粒细胞的吞噬比例最大(0.288±0.061),类淋巴细胞不具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8.
西施舌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绘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饶小珍 《水产学报》2002,26(2):97-104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西施舌精子的发生和结构,揭示了从精原细胞逐渐发育为精子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和细胞器的演变规律。精细胞的分化分为6期,主要包括:核形态由扁圆到圆再到椭圆形;核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高尔基体分泌的前顶体颗粒聚合发育为前顶体囊,参与顶体的形成;线粒体逐渐融合与发达;中心体的移动及鞭毛的形成,胞质的逐步减小,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顶体圆锥状,高密度的顶体物质集中分布于基部四周,呈灯罩状;亚顶体腔呈尖锥状,内含密度较低的均匀物。细胞核近椭圆形。中段由4个椭圆形的线粒体和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尾部鞭毛为典型的“9 2”型结构。  相似文献   

9.
近江牡蛎是我国贝类养殖的主要对象,在华南沿海养殖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根据肉的颜色,近江牡蛎通常被珠江三角洲蚝民称为赤蚝和白蚝,但它们的贝壳形态极其相似。近江牡蛎分类鉴定研究已被探讨多年,传统的形态学、解剖学等已不能完全解决近江牡蛎的分类问题。近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近江牡蛎分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文章综述了近江牡蛎分类研究进展,综合有关研究报道认为华南沿海养殖的近江牡蛎可能是3个物种的混合体:赤蚝可能是一个新种,而白蚝含有香港巨牡蛎和有明巨牡蛎2个物种。  相似文献   

10.
星突江鲽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星突江鲽Platichthysstellatus精子的超微结构。星突江鲽的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头部呈球形,主要结构为细胞核。核前端无顶体,后端有植入窝,植入窝较浅,凹入深度约为细胞核直径的I/4。核中染色质致密,但存在染色质较浅的头部凹陷和核泡。中段包括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近端中心粒的长轴与基体的长轴相互垂直,呈“T”字型排列,基体的长轴与精子的长轴平行。袖套很浅,其最深处只达到线粒体下端的1/3处。在袖套线粒体的外面,具有大量的椭圆形囊泡存在。尾部细长,主要由轴丝构成,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鞭毛较粗,长有两排侧鳍,侧鳍不对称。鞭毛细胞质中可见大小不一的椭圆形囊泡存在,囊泡的分布不均匀,一侧囊泡数量较多,另一侧偏少。鞭毛的这种结构与精子的运动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是抗氧化酶体系的主要成员,在维持机体氧化还原平衡、抵御病原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CAT基因在软体动物应答病原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采用RACE技术通过克隆和序列拼接获得了缢蛏CAT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命名为ScCAT。ScCAT基因全长为2 840 bp,编码50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Sc CAT蛋白含有1个CAT核心结构域(25~410),1个保守的酶活性位点(61FNRERIPERVVHAKGAGA78)和1个亚铁血红素结合位点(351RLFSYPDTH359)。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Sc CAT属于CAT基因家族,且与无脊椎动物文蛤的亲缘关系最近。组织分布显示,ScCAT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均能表达,其中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鳃中次之,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最低,分别为闭壳肌的85.67倍、50.09倍和0.76倍。在副溶血弧菌胁迫下,ScCAT在缢蛏肝胰腺中的表达明显上升,且在12 h达到最高值,为对照组的3.56倍;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副溶血弧菌胁迫显著诱导缢蛏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CAT活性。为进一步探讨Sc CA...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缢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生长性状(壳长、壳宽、壳高和体质量)的相关性。本实验利用直接测序法从缢蛏EGFR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序列中共筛选到17个SNP位点。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17个位点中,有13个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位点多态性检测显示17个位点中有10个位点表现为中等多态性(0.25PIC0.5)。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及多重比较对缢蛏EGFR基因中17个SNPs的多态性与生长性状(壳长、壳宽、壳高和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6个SNP位点均与缢蛏的壳长、壳宽、壳高及体质量呈显著性相关。由此可见,EGFR基因可作为缢蛏生长性状改良的候选辅助分子标记,并且为进一步研究其生长相关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缢蛏选优群体和全同胞家系早期生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比较缢蛏早期的生长性能,以乐清湾的优良群体子四代为亲本材料,分别建立了群体繁育组(QF)、群体选优组(QX)和27个全同胞家系(F1、F2、…F30),其中F18、F24和F28 3个家系由于幼虫死亡率过高而淘汰,全同胞家系建立采用单对配对的方法。对各实验组的受精率、D幼率、变态率、不同阶段的生长速度和规格大小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各实验组受精率、D幼率、D形幼虫大小和变态率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发育阶段各实验组的个体大小、生长速率不同,群体选优组(QX)在幼虫发育的各个时期都显著大于群体繁育组(QF)。全同胞家系间存在着生长差异,其中家系F2、F7、F9、F13、F19壳长显著大于群体繁育组(QF);家系F5、F6、F14、F25、F27壳长显著小于群体繁育组(QF)。通过比较各家系和群体组早期的生长性能,筛选到优良群体和家系资料,为今后缢蛏良种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优良实践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缢蛏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DEB)的数值模型,实验根据DEB理论,采用相应方法测定计算了建模必须的形状系数(δm)、阿伦纽斯温度(TA)、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pM]、形成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的能量[EG]和单位体积最大储存能量[EM]等基本参数.以水温和叶绿素浓...  相似文献   

15.
为了检测缢蛏新品种"申浙1号"不同月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随机选取4、9、11月龄缢蛏个体60个以上,测量其壳长(SL)、壳高(SH)、壳宽(SW)、活体质量(W),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壳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与4、11月龄质量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壳长,分别为0.911、0.631,与9月龄活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壳高,为0.65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4、9、11月龄活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的分别是壳长(0.562)、壳宽(0.433)、壳高(0.394),决定系数与以上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别建立4、9、11月龄缢蛏活体质量(W)的最优回归方程:W4=–0.756+0.039SL+0.112SW,R2=0.849;W9=–10.622+0.095SL+0.404SH+0.644SW,R2=0.631;W11=–23.772+0.207SL+0.805SH+0.587SW,R2=0.909。研究结果为缢蛏人工选育过程中的亲贝选择和产量预测等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苯并[a]芘、菲在缢蛏体内的生物富集与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沈新强  李超  王云龙  蒋玫  许高鹏 《水产学报》2015,39(7):998-1004
为了研究苯并[a]芘(Bap)、菲PHE在缢蛏体内的富集及释放过程的动力学特征,通过双箱动力学模型对富集(15 d)与释放(9 d)过程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获得缢蛏对BaP、PHE的吸收速率常数k1、释放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平衡状态下生物体内BaP含量CAmax、生物学半衰期B1/2。结果显示,缢蛏对BaP的富集能力高于PHE,BaP增加幅度分别为0.45 ng/(kg·d)(40 μg/L实验组)、0.33 ng/(kg·d)(20 μg/L实验组)、0.23 ng/(kg·d)(10 μg/L实验组);PHE增加幅度分别为0.33 ng/(kg·d)(30 μg/L实验组)、0.25 ng/(kg·d)(20 μg/L实验组)、0.18 ng/(kg·d)(10 μg/L实验组)。BaP、PHE的富集、清水释放均为前期迅速,后期缓慢。缢蛏对BaP、PHE的k1范围分别为0.39~0.52,0.30~0.43,平均值分别为0.44和0.36,均随BaP、PHE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减少;k2范围分别为0.001 6~0.001 7,0.002 8~0.003 3,平均值分别为0.001 6和0.003 0,无明显的变化趋势;BCF范围分别为243.96~306.28,105.73~130.85,平均值分别为268.18和118.57,均随BaP、PHE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减少;CAmax范围分别为3 062.76~9 758.25 μg/kg,1 308.54~3 171.84 μg/kg,平均值分别为5 969.08和2 287.71 μg/kg;B1/2范围分别为407.73~433.22 d,210.68~248.06 d,平均值分别为421.20和232.04 d,均随BaP、PHE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态毒理学实验方法,分析了2种规格缢蛏(小规格SSc和大规格LSc)在pH和碳酸盐碱度(C_A)急性胁迫条件下的存活率,Na~+/K~+-ATPase(NKA)活性以及血淋巴的吞噬能力。结果显示,当C_A浓度为2.5 mmol/L、pH值为7.5~9.5时,2种规格缢蛏的存活率均接近100%;当pH值大于9.5时,2种规格缢蛏的存活率均显著下降。当C_A浓度为0~44.58mmol/L、pH值为9.0~10.0时,随着C_A浓度的上升,缢蛏的存活率明显下降;在pH值为9.5条件下,LSc的鳃组织NKA活性,随着C_A浓度的上升而升高,LSc血淋巴的吞噬能力随着C_A浓度的上升而下降。由此可见,缢蛏在高pH或高C_A下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但高pH和高C_A协同胁迫下对缢蛏的存活率具有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缢蛏在盐碱地的养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缢蛏糖原含量与糖原合酶基因(sc-gys)的特性及其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可行性,实验检测了浙江缢蛏群体糖原含量的周年变化,克隆获得糖原合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不同月份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筛选出与糖原含量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结果显示,养殖缢蛏在2—6月糖原含量较高,4月达到最大值。sc-gys基因的cDNA全长为2 402 bp,开放阅读框为2 136 bp,编码711个氨基酸。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c-gys基因主要在外套膜和足中表达,其不同月份的表达水平与糖原含量周年变化规律一致,4月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表明该基因与糖原合成关系密切。在"甬乐1号"品种和台州野生群体sc-gys基因的外显子区共筛选到2个与糖原含量相关的SNP位点,且两位点之间没有连锁不平衡,优势基因型组合个体的糖原含量比群体均值提高11.8%,这些位点和优势基因型组合可为缢蛏糖原含量的遗传改良提供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19.
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了缢蛏半乳糖凝集素基因(ScGL)。ScGL全长为1 282 bp,5′非编码区35 bp,3′非编码区329 bp,开放阅读框(ORF) 918 bp,编码30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ScGL无跨膜结构域,与已报道的缢蛏半乳糖凝集素含1个糖识别结构域(CRD)不同,ScGL具有2个CRD。相似性分析显示,ScGL与其他软体动物的半乳糖凝集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与菲律宾蛤仔相似性最高,达65%;与已报道的2个缢蛏半乳糖凝集素相似性分别为39.74%和44.76%。系统进化上ScGL与菲律宾蛤仔半乳糖凝集素聚为一支。重组表达发现ScGL在包涵体表达,分子量约34.4 ku。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ScGL在缢蛏鳃、肠、唇瓣、外套膜、出水管、入水管、足和内脏团中均表达;其中肠、内脏团、唇瓣和足中表达量较高,出水管和入水管中表达量最低。消化腺ScGL表达量分别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3 h和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鳃ScGL表达量分别在鳗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6 h和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ScGL参与了病原体诱导的缢蛏免疫应答。本研究为深入探索ScGL在缢蛏免疫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是IGF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参与IGF的运输、定位和生物活性调节。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和长PCR技术,克隆了缢蛏IGFBP基因的cDNA和DNA全长序列,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缢蛏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IGFBP mRNA的表达特征,并进一步筛选了IGFBP基因与生长性状相关的SNP位点。序列分析表明,缢蛏IGFBP cDNA序列全长631 bp,包括5'端非编码区60 bp,3'端非编码区136 bp和开放阅读框435 bp,编码144个氨基酸。该基因含有保守的IGFBP-N端,包含12个半胱氨酸残基,其中1~18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属于分泌型蛋白。IGFBP DNA全长3 122 bp,其中包含1个内含子(2 687 bp)和2个外显子(200和235 bp)。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GFBP mRNA在消化腺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缢蛏的稚贝期,IGFBP mRNA呈现高表达,而在其他发育时期表达量低。在IGFBP基因中筛选到4个SNP位点,其中1个SNP位点与缢蛏的壳长和体质量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