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果面伤痕影响果实外观品质,进而影响果农经济价值。产生果面伤痕的因子有病害:砂皮病、溃疡病、疮痂病等;虫害:蚧类、蓟马类、锈壁虱、侧多食附线螨、柑橘粉虱、叶甲、蝽橡、金龟子类等;自然高温形成日灼。不同的病、虫害危害时期不同。选择合适的药剂和科学的用药方法、栽种防护林、高温期喷水及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部分害虫可削除或减轻柑橘果面伤害。  相似文献   

2.
虫源性柑橘果面伤痕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超过巴西成为世界上柑橘生产第一大国,而我国柑橘出口量排在全球第六名,仅为全球出口总量的6.5%,影响出口因素之一是果实外观品质低下。由于生物、机械和化学等因素在果实生长期对果实外表造成伤害,使成熟果实留下疤痕。造成柑橘果面伤痕的虫害主要有蓟马、螽蟖、螨类、蚧类、卷叶蛾、潜叶蛾、叶甲类、叶蝉、蜗牛等,根据近几年的研究调查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主要虫源性柑橘果面伤痕症状,为快速准确诊断害虫种类,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果面瑕疵是影响柑橘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导致其发生的因素较多,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果面瑕疵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4.
春小麦皮蓟马田间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皮蓟马在本地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田边杂草上越冬。每年的5月末春麦田中始见越冬成虫,6月中旬为越冬成虫发生高峰期,7月初越冬成虫消失。6月23日左右始见若虫,7月中旬为若虫发生危害高峰期,而后若虫数量逐渐减少。7月中旬左右出现第一代成虫,随小麦成熟陆续转移至田边杂草上为害并越冬。  相似文献   

5.
豆黄蓟马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豆黄蓟马(ThripsnigropilosusUzel)在黑龙江省密山地区每年发生5~6代,以成虫越冬。第一及最末一代世代平均历期24d。中间各世代平均历期16.7d,雌成虫平均寿命17.6d。该虫主要以成虫和1~2龄若虫为害。叶背面虫量多于叶表面虫量,豆株上部幼嫩叶片多于中下部叶片。植株各器官上的虫量以叶上最多,次为嫩荚,茎及花器上很少。雌成虫可行孤雌生殖也可行两性生殖。每年的危害高峰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防治指标定为2~3片复叶时20头/株。药剂防治以具有内吸作用的乐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苜蓿蓟马是石嘴山市苜蓿上的重要害虫,发生高峰期为6月下旬,根据这一预测预报结果,并结合当年的气象信息综合考虑,可指导大面积综合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方法,结合检疫,防止病害的蔓延和危害,将病害控制在较低范围、较小变化幅度之内。  相似文献   

7.
兰州地区草莓蓟马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甘肃省兰州地区草莓蓟马的发生规律,分析了蓟马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西瓜病虫害的调查与研究,发现蓟马在临泉县西瓜种植过程中频发,成为影响西瓜产量的主要虫害因素。基于此,介绍临泉县西瓜蓟马发生种类和特征、发生规律和特点,分析蓟马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为西瓜蓟马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连续4年(2007~2010年)对柑橘吹绵蚧(Icerya purchasi Citri)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吹绵蚧暴发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粗放和病虫害防治不力;防治柑橘吹绵蚧应结合该虫的发生情况,采用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金沙江干热河谷青枣园蓟马的发生规律,2018年在云南省元谋县苴林基地5年生青枣园内,用蓝色粘胶板和黄色粘胶板开展蓟马的发生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蓝色粘胶板对青枣蓟马的诱集效果优于黄色粘胶板,但两者差异不显著,均可用于果园蓟马的监测与诱杀.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青枣的整个生育期内均有蓟马存在,但蓟马种群发生主要集中在萌芽期、开花期和坐果期,即8月初到11月初,高峰期在9月中旬(开花期),且蓟马在青枣上的危害表现出明显的趋花性.  相似文献   

11.
金纹细蛾是苹果产区一种重要害虫.此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天敌利用及性诱剂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应大力推广应用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同时结合天敌防治运用生物源农药,推广性诱剂引诱,既能取得较好防效,又不污染环境,以达到经济、有效、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柑桔裂果发生类型、过程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娟  陈杰忠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0):32-33,37
在柑桔生产栽培中,几乎所有柑桔品种的果实都会出现裂果现象,柑桔的裂果主要发生在细胞膨大期或果实成熟期。果实开裂可分为外裂、内裂、皱皮裂3种类型,其中果实外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细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受干旱胁迫的果实突发性猛长,果实内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种子高度败育,果实皱皮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果实发育前期中果皮发育部分受损溃裂,外果皮内陷、开裂。针对不同裂果方式总结了防治裂果的的一些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柑桔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柑桔杂交组合F1代768个株系的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3~5年的测定和统计分析,研究和探讨了柑桔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果实大小、果形、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和Vc含量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呈连续性变异。F1代果实大小主要为趋小变异,果形主要呈趋中变异,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具有很强的超高亲优势,糖含量主要为超高亲或趋中变异,酸含量主要为趋酸变异。Vc含量遗传分布则较为分散,但其超高亲和超低亲后代频率均较高。由于酸含量的增高,F1代果实固/酸比值呈趋低变异。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柑橘汁胞挥发性物质代谢谱与ABA含量变化的关系,采用100μmol/L ABA处理3对有籽/无籽宽皮柑橘、柚和甜橙共6个种质的柑橘果实的汁胞并进行离体培养,室温培养10 d后进行GC-MS分析。结果显示:ABA处理对华农红柚汁胞中倍半萜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δ-榄香烯、β-荜澄茄油烯、β-榄香烯、β-衣兰烯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榄香烯异构体和石竹烯的含量显著降低;纽荷尔脐橙处理汁胞中β-可巴烯和表荜澄茄醇等倍半萜烯及其醇化物含量显著降低至低于检测限;ABA处理对国庆1号温州蜜柑汁胞中单萜和倍半萜物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新生成β-月桂烯、γ-萜品烯、吉马烯D和(2Z,5Z)-2,5-十五碳二烯-1-醇,而D-柠檬烯及β-榄香烯含量提升10倍以上;ABA处理后无籽琯溪蜜柚汁胞中的β-月桂烯和二氢-3-亚甲基-2,5-呋喃二酮显著降低;ABA处理对华农本地早和早金甜橙汁胞中的挥发性物质代谢谱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ABA处理可以影响柑橘汁胞中挥发性物质尤其是倍半萜和单萜类物质的代谢谱变化,对果实香气品质的影响因种质而异。  相似文献   

15.
春尺蠖发生规律及发生期测报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标准林地及室内饲养调查,总结分析了环境因素,特别是温度对春尺蠖成虫羽化、卵孵化进度及幼虫历期的影响,建立了春尺蠖成虫羽化始盛期直线回归预测式、春尺蠖卵发育历期预测式以及推算各虫态或各虫龄发生期的历期推算法,提出了春尺蠖防治适期的及时准确预测方法,为生产单位及决策部门制订生产计划和防治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7~2010年灯诱资料,分析二化螟的消长情况、为害特点及发生流行因素,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福建温室黄瓜病害鉴定及其发病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2008年的调查及鉴定结果,发现福建超大黄山农场设施种植的黄瓜病害种类主要有白粉病(Oidiumsp.)、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incognita)、黄瓜蔓枯病(Mycosphaerella citrullin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红粉病(Trichothecium roseum)、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病毒病(cucumber virus)、煤污病(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和黄瓜疫病(Phytophthora melonisKatsura),前6种为设施栽培黄瓜的主要病害,且黄瓜蔓枯病在福建省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8.
As a synthetic functional analog of salicylic acid, 2,6-dichloroisonicotinic acid(INA) is effective in inducing the host disease resistance of a plant against a pathogen. The effects of INA on controlling postharvest blue and green molds and anthracnose decay and defense-related enzymes on citrus frui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ascorbic acid of naturally infected citrus flavedo was also measured. Results showed that 1.0 mmol L~(–1) INA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lue and green molds and anthracnose decay development on both wound-inoculated fruit and naturally-infected frui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fruit. The treatment effectively enhanced the β-1,3-glucanase(GLU), chitinase(CHI),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 and peroxidase(POD) activities and the polyphenol oxidase(PPO) in flavedo.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suggest that INA might be used as a chemical fungicide substitution to control postharvest diseases in citrus fruits.  相似文献   

19.
参照作物腾发量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三河市参照作物腾发量(ET0),分析了不同水文年降水与参照作物腾发量的变化关系,并对参照作物腾发量构成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参照作物腾发量中辐射项(ETrad)的变化趋势基本反映了腾发量(ET0)的变化趋势,一年四季都处于主导地位,而空气动力学项(ETaero)全年变化较小,一般在冬季对腾发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危害红树林的新害虫一八点广翅蜡蝉(Ricabia Speculum walker).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八点广翅蜡蝉在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中旬至6月下旬越冬卵孵化,5月上旬为孵化的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若虫的发生高峰期.成虫于6月上旬至9月下旬发生,7月上旬以及下旬成虫数量达到最大;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意见,为以后正确防治该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