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山区果园水平阶整地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地果树产业已成为北京山区市县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坡地果园坡度大,地表覆盖低,土壤侵蚀严重.水平阶整地是北京山区坡地果园的重要水土保持措施之一,定量测算坡地果园土壤侵蚀速率和水平阶整地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对于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分别采集北京山区无措施(昌平)和水平阶整地措施(密云、怀柔)后的土壤样品,通过测定137 Cs面积活度换算土壤侵蚀速率,估算北京山区坡地果园水平阶整地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昌平、密云和怀柔坡地果园的土壤侵蚀速率分别为5 331、2 494和1 970 t/(km2·a),水平阶整地措施减少50%的土壤侵蚀量,可起到降低土壤侵蚀的作用;但是由于年久失修,没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水土保持功效.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侵蚀坡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福建省开垦为果园的侵蚀坡地在利用中还存在工程措施不规范、地面覆盖度低、光能利用率不高和土壤肥力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目前都可以用成熟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然而,由于农民科技水平不高,缺乏水土保持和果园生态栽培意识,先进的坡地果园管理措施屡推不开。因此,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水土保持意识,推行生草覆盖等果园生态栽培模式,是确保侵蚀坡地果园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四川省攀枝花市坡地芒果园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筛选适宜坡地果园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方法]通过工程措施(D1和D2处理)和生物措施对坡地果园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的野外试验比较研究,评价不同治理措施对芒果园地表径流、产沙量、径流液中养分含量和果园地表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两年试验期芒果园林下行间种植紫花苜蓿处理(...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侵蚀坡地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建省25°以下的未开垦利用的侵蚀坡地,通过多年的开发与整治,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且建立了水果生产基地。然而,在侵蚀坡地,尤其是在中、强度侵蚀坡地上开垦的果园,土壤肥力尚未得到改善,坡地生态系统仍然较脆弱。因此,在侵蚀坡地果园上必须通过套种绿肥(牧草),以增加园面覆盖和生物归还量,促使土壤肥力的提高和环境条件的改善。研究证明,这是保证侵蚀坡地持续利用的一条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垦殖方式对坡地果园土壤和果树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地果园平台开垦及植草都能有效地减少果园土壤的水土流失和增加果园的土壤肥力;从果树的产量和品质来看,平台清耕的果树果实产量及品质最好,平台植草和顺坡清耕次之,顺坡植草的果树产量和品质最低,说明果园平台开垦能够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果园植草则对果树果实产量品质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泉州市主要坡地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州市主要坡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坡地面积的百分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流失程度以轻中度为主;流失面积集中分布在晋江上游;果园流失面积最大,茶园的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南安市和永春县的果园水土流失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7.
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种不同牧草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种6种牧草,对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试验观测。结果发现,果园间种牧草可明显增大地面覆盖,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然而,由于有些牧草生长旺盛、生物量大,高度和覆盖度大,不可避免地与果树争肥、争水、争光,特别是在贫瘠的坡地上或在干旱季节里。文章指出,幼龄果园间种牧草是一种较好的坡地可持续利用模式,但在牧草品种的适应性选择应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重要因素。试验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杜家坪坡地果园和邻近农田为对象,分析了坡地退耕还果20年后,地上植被生物量、地下根系生物量以及0100 cm土层有机碳氮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坡地果园0100 cm土层有机碳(SOC)储量为C 50.7 Mg/hm2 低于农田(C 57.3 Mg/hm2),但020cm土层,果园SOC储量为C 16.7 Mg/hm2高于农田(C 15.3 Mg/hm2),增幅为9.2%;而在20100cm土层,SOC含量基本呈现出农田果园的趋势。果园土壤1m剖面各层次全氮(TN)含量都低于农田,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农田退耕为果园20年后,坡地果园植株和根系碳储量(C 19.7Mg/hm2)、氮储量(N 165.9 kg/hm2)约为农田作物(C 3.4 Mg/hm2、N96.8kg/hm2)的5.8和1.7倍。果树主干、枝条和根部的新增生物量是导致果园生态系统碳、氮储量积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土壤剖面中矿质氮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为基础,选择不同利用年限的坡地果园分析了矿质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化肥投入显著提高了硝态氮在100~200cm土层分布与积累。随着果园利用年限的延长,土体剖面硝态氮的积累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但施肥不影响铵态氮在土层的分布特征。坡地果园中化肥的挖沟深施,长期的氮肥投入和果园土壤水分的逐渐耗竭降低是产生硝态氮深层积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侵蚀坡地治理实践,就侵蚀坡地治理中的“小老头松”、侵蚀坡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群落配置中的地带性、重建植被中的群落演替、坡地茶果园开发方式、庭院经济生态体系等问题等进行了讨论。指出:侵蚀坡地土壤贫瘠和裸露坡地近地表千热化是重建植被的主要障碍因素;坡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植被、小气候等因素;侵蚀坡地植被的重建必须着眼于建立地带性森林系统,遵循地带性规律进行种群配置;植被群落发育程度必须与土壤肥力恢复水平相适应,即在先锋群落配置中要注重草被层的生长,避免造成“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空中绿化”现象;侵蚀坡地果园的开发必须注重地被植物的保护和建设。“果-草-牧-沼-菌”庭院经济生态工程是解决水土流失区农民“钱”、“肥”、“烧”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广东省五华县赤红壤丘陵区坡地果园为例,进行了集流槽和覆盖试验。结果表明,集流槽和覆盖措施对土壤的水热状况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具有增加土壤贮水、降低土壤水分蒸发、调节土壤温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护果树根系的作用。该措施在水土流失区赤红壤丘陵坡地果园管理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红壤坡地不同果园套种模式水土保持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树种植是红壤丘陵区坡地利用的主要模式,传统的清耕与粗放经营,导致果园水土流失严重.为探讨坡地综合开发治理的模式与解决的途径,选择适宜的果园套种措施,通过5a的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果园套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套种模式具有很好的蓄水减沙效应,不同草类套种、不同耕作方式蓄水减沙效益不同;与果园清耕相比,套种草类蓄水减沙效应明显高于套种农作物,套种草类覆盖达80%以上时,其减流减沙效率可达92%以上,横坡耕作套种农作物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比顺坡耕作套种模式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建阳市是中国锥栗之乡。近年来,随着山地资源综合开发的兴起,锥栗种植得到迅速发展。在果园式开发建园过程中存在着重开发、轻水保的现象,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提出锥栗园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实现坡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龙岩市坡地农业开发项目面积70775hm^2,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4173hm^2,占开发项目面积的20.03%。而果园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占总流失面积的3/4。因此,在坡地农业开发项目中,要合理规划,标准建园,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因坡地开发不当而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果园生态经济耦合评价——以燕沟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勇  党丽娟  高雅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2):30-34,43
黄土丘陵区东南部是我国最适宜的苹果栽培区之一。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该地区通过退耕坡地和扩大优质苹果栽培面积,取得了生态和经济双效成果。为探究黄土丘陵区果园在水土保持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双效功能,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通过样地测量和构建评价模型,从果树树冠盖度、果园地表特征以及土壤侵蚀和果品经济收入等方面评价了果园的生态经济耦合状况。结果表明:(1)燕沟流域的果园主要分布在地形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占流域果园总面积的比重高达79.06%。果园收入已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6年来源于果园的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比例高达59.49%。(2)果园与森林(有林地)在水土保持方面至少具有同等的功效。流域果园树冠平均盖度达0.81,果园鱼鳞坑面积及其可控制坡面面积占果园面积的比例达38.96%。(3)果园的生态经济耦合指数与年侵蚀性降雨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侵蚀性降雨量越大,果园单位产出付出的土壤侵蚀代价越高;果园单产越高或苹果市场收购价格越高,其生态经济耦合指数越低,生态经济耦合程度越好。  相似文献   

16.
以山区坡地果园为对象,进行风力提水灌溉的实践尝试,实践结果表明,在山区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采取风力提水灌溉发展山地果园不仅取得较好的经济、生态和节能效果,同时也是发展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的较好模式,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山区解决山地果园灌溉上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香根草等高植物篱防治边坡侵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由于在坡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忽视了开发与保护措施的同步规划和同步实施,致使一些果园坡地裸露,斜坡移位,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的修建,公路拓宽改线,城镇的扩建,向河岸倾倒弃土弃渣,形成大面积新的侵蚀地,对防治边坡地的水土流失,从1989-1999年10年间在山地果园边坡,公路路侧边坡,河道岸坡上种植香根草篱,固土护坡,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18.
江西红壤坡地果园水土保持措施效益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采用 8种不同水土保持处理方式 ,观测江西红壤坡地果园水土流失 ,2年间遇特大降雨 ,观测结果显示 :不同处理有显著之差异。与对照 (全园裸露 )比较 ,水平梯田梯壁植草处理水土保持效果最佳 ,其平均径流率比对照区减少 97.14% ,同时土壤流失量的控制几乎达 10 0 % ,其它各处理也有不同程度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据此初步结果 ,建议在坡地果园应实施覆盖作物及敷盖 ,建立土壤植被覆盖率 ,抑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9.
果园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山边沟的间距内,采用水平梯田梯壁植草(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等8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观测红壤坡地果园水土流失状况,于第一年(1998年)试验初步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已有显著差异。与全裸露(对照)比较,水平梯田梯壁植草水土 保持效果最佳,其平均径流系数减少85.19%,其他各处理也有不同程度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因此建议在坡地果园中应进行以百喜草为主的 草生栽培,提高植被覆盖度。  相似文献   

20.
百喜草对坡地果园水土保持及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许多地区果园采用全园套种水土保持先锋植物进行果园的水土保持。本文研究了闽南花岗岩地区坡地果园改造为山边沟,同时全园套种百喜草的模式,对果园水土保持及土壤改良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全园套种百喜草的山边沟果园的治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酶生物活性,而且使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流失量、径流量,增加土壤保水、蓄水能力,起到良好的保持水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