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玉霞  王东 《北方蚕业》2007,28(3):45-46
本文从蚕种生产的角度介绍了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病规律和检查方法,总结提出了原蚕饲育中的微粒子病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肖凯 《四川蚕业》2014,(3):42-42
<正>蚕种是重要的蚕桑生产资料,是蚕茧高产稳产的基础。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生产环节多、劳动密集型、过程复杂的产业。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以通过胚种传给下一代,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在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防控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和关键一环。根据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规律,结合近几年我市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微粒子病防控措施,供蚕种生产者参考。1传染规律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孢子寄生家蚕  相似文献   

4.
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的大敌,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两种。本文以环境因素为切入口,重点讨论分析了与微粒子病传染途径相关环境,包括营养环境、卫生环境、气象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等,提出优化蚕种生产过程中自然和人文环境,达到有效切断传染源,保障蚕种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蓉 《四川蚕业》2014,(2):34-34
<正>家蚕微粒子病对蚕种生产而言是一种毁灭性的蚕病。在上世纪90年代初,该病流行危害曾给我场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从2006年起我场微粒子病又开始抬头,为彻底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便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自2009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防治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防治微粒子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病率大幅度下降。为此,现将我场近几年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防  相似文献   

6.
河池市蚕种生产防治微粒子病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池市蚕种生产防治微粒子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热空气处理蚕卵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科研成果,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于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在顺德县均安蚕种场内举办了有德庆、罗定、清远、合江等蚕种场和南海县南庄蚕种站  相似文献   

8.
蒋满贵 《广西蚕业》1997,34(2):58-59
家蚕微粒子病曾因给法国和意大利的蚕丝业以致命性的打击而出名。此病在今天也还是养蚕中危害严重的蚕病。其感染途径有患病雌蛾产下带毒卵,通过母蛾传染给蚕卵的胚种传染;以及病蚕排出带微粒子孢子的粪便,与蚕座内的桑叶一起被健康蚕食下,从而传播给健康蚕的食下传染两大种类。由于微粒子病毒可通过胚种传染,因而要进行母蛾检查,因此对含病毒的母蛾产下的蚕卵.按规定要进行淘汰。昭和43年以后,为了省力化.改一蛾区检查为14~30蛾一批的检查,即转变为集团母蛾检查。  相似文献   

9.
生产上稍大面积中间试验表明,不论用何种方法叶面消毒,对家蚕微粒子病都能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关键是要掌握好处理的方法与剂量.另叶面处理期间,桑叶失水较多,故饲养成绩有轻微下降趋势,但这点损失在经济允许为害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10.
<正> 1991年,我省蚕茧生产再创解放以来最好水平,全年发种38.38万张,产茧量突破万吨大关,外贸创汇4000多万美元。然而在这大好形势下,同时出现了微粒子病扩散蔓延的严重局面。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原虫经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而寄生于蚕体内所造成的一种传染性蚕病。该病对蚕桑生产影响极大,轻则降低养蚕收益,  相似文献   

11.
微粒子病是家蚕微孢子原虫感染引起的蚕病,是蚕种生产常见病害之一,主要传染途径是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是威胁蚕种繁育的毁灭性病害。有效防控微粒子病是一个涉及面广且复杂的工作。我场某蚕种生产小组,2015年出现一定量的超毒烧种,造成一定的损失。该组痛定思痛,深入探索,严格管理,把防微工作认真落到实处,近年来取得良好成绩。表1是该组近年来生产蚕种的微粒子病检疫情况。  相似文献   

12.
13.
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蚕茧及其制成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蜀缎苏绣杭绸闻名九洲欣誉世界,换回国家需要的外汇。解放以来四川的蚕业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制定了有利于蚕桑生产的一系列政策,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高涨,使得我省产茧突飞猛进,从1986年起,全省每年新栽桑7—8亿株,蚕茧以9.1%的速度增长,1989年产茧252.6万担,1990年产茧268万担,形成了“世界丝绸在中国,中国丝绸原料在四川”的局面。但我省蚕业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两低一差”,单产低,  相似文献   

14.
陆瑞鼎  钱振钧 《江苏蚕业》1994,(1):20-22,19
<正>江苏省的家蚕微粒子病,解放初期比较严重。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成立了蚕种检验机构,对全省所制各级蚕种  相似文献   

15.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桑生产的传染性蚕病,一旦被传染,将给蚕桑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0世纪90年代建湖蚕种场因微粒子危害造成蚕种烧毁。为了战胜微粒子病,建湖蚕种场在防治微粒子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完整的防微体系,加强了防微力度,基本控制了微毒,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完善了防微硬件设施1.1改善养蚕硬件条件近几年来,建湖蚕种场陆续将原有的泥土场地改成水泥场地,便于冲洗和消毒,每个生产小组都建  相似文献   

16.
何安蓉  王琦 《蚕学通讯》2004,24(4):38-40
家蚕微粒子病是经蚕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严重威胁着蚕种场的生存和蚕桑事业的发展.目前,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可以从三个方向努力.首先是预防.主要是防止微粒子病对家蚕的感染.常以补正检查、预知检查、母蛾检查、环境及桑叶消毒等技术措施为有效手段,并已取得了系统有用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家蚕繁育的全过程.第二为治疗.即主要是对家蚕添食抗微药品,如防微灵、克微宝等,以此来控制家蚕微粒子在蚕体的增殖.第三为育种防治.即用生物工程技术将抗微粒子病基因导入经济性状好的蚕品种内,培养出在感染微粒子病毒的任何浓度下绝对不会发生家蚕微粒子病的蚕种,不过该研究还只是一种设想.  相似文献   

17.
谈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裕兴 《中国蚕业》2002,23(4):38-39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有食下感染和胚种感染2种感染方式,与此相对应,微孢子虫的水平传播即以空间方式的传播,主要表现为桑叶食下传播、蚕座互感传播、昆虫交叉传播等3种方式;垂直传播即以时间方式的传播,主要表现为病原留存传播和蚕卵胚种传播2种方式.从理论上来讲,控制住这些传播方式就能有效地控制住微粒子病的2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原虫寄生引起的,是良种繁育威胁最大的传染性蚕病。该病不仅在蚕期能互相传染,而且可以通过蚕卵,由上代传给下代。目前,世界各国均将微粒子病列为检疫对象。因此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是稳定蚕桑生产的重要措施,应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切实加强蚕种生产的管理,严格检验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热空气处理蚕种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科研成果,省丝绸公司于1986年4月16日至4月18日在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场召开有英德、清远、罗定、德庆、郁南、廉江、合江、化州等蚕种场的代表16人参加的热空气箱处理蚕种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座谈会。座谈会期间委请了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主任卢铿明、讲师徐兴耀、设备科工程师吴焕文同志为代表们讲授了热空气处理蚕种防  相似文献   

20.
在蚕种生产中,微粒子(N.b)病预知检查越来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通过消毒前、后的N.b检查,能够有的放矢,能够知道消毒的效果如何.蚕期的预知检查,能够及时淘汰带毒饲育区(批),降低生产风险.因此,做好预知检查是蚕种生产中重要的防微措施之一.下面谈谈宿迁蚕种场N.b检查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