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仔猪副伤寒是由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型为败血症,慢性型为坏死性肠炎,本病在阴雨潮湿、季节交替、寒冷的天气易发,带菌猪和患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一旦感染此病,将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猪痢疾是由致病性蛇形螺旋体感染而引发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不同性别、品种和日龄的猪都能感染,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根据感染猪临床发病缓急,本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2种,急性型表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慢性型发病轻微,呈慢性经过;预防本病必须注重猪场的环境消毒,加强猪场传染源管控;对螺旋体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最佳药物。  相似文献   

3.
猪轮状病毒病是猪感染轮状病毒后引起的以腹泻和脱水为特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毒可对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造成感染,仔猪症状表现最严重,成年猪呈隐性经过;母源抗体对本病有高效的抵抗作用;电镜观察是诊断本病最准确的方法;本病病灶主要集中在消化道病变上,母猪产前免疫可预防仔猪感染;预防本病需要防止出现冷应激,配合加强饲养管理能降低本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是由脑脊髓炎病毒感染引起,病原对外界抵抗力强,对刚断奶的仔猪危害较大,成年猪多表现隐性感染;消化道传播是本病主要传播途径,呼吸道也可感染;本病临床主要表现脑脊髓炎型和脊髓麻痹型两种,预防本病必须加强猪场消毒和检疫,治疗可采用对症疗法,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正仔猪副伤寒是由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型为败血症,慢性型为坏死性肠炎。本病在阴雨潮湿、季节交替、寒冷的天气易发,带菌猪和患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一旦感染此病,将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死亡,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  相似文献   

6.
仔猪副伤寒病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呈世界流行,高温高湿的季节最易发生,消化道是病原的主要传播途径,各种品种、日龄和性别的猪都能感染。根据发病缓急程度,本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临床以慢性病例发病较多,病猪前期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后期出现全身症状,影响生长和发育。预防本病需提升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做好饮水和饲料的卫生管控,定期口服微生态制剂,可显著降低本病发生率。对沙门氏菌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最佳药物,同时还需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7.
仔猪水肿病也叫仔猪胃肠水肿病,或称大肠杆菌肠毒血症,是由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所引起断奶仔猪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水肿。1流行特点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常限于某些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和秋季。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突然发生,病程短,致死率高。1.1大肠杆菌存在于部分健康母猪和感染仔猪肠道内,随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通过消化道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8.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感染所引起,多发于羔羊,临床以散发为主,绵羊和山羊都能感染,消化道是该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根据临床发病缓急可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两种,病羊主要表现全身症状,死亡率高;预防本病需提升羊场管理水平,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本病时建议采用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1仔猪红痢仔猪红痢又称仔猪坏死性肠炎,魏氏梭菌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在1周龄以内的初生仔猪,品种和季节对本病无明显影响。病原菌存在于一部分母猪的消化道中,随粪排出体外,污染母猪体表、周围环境。当仔猪接触母猪乳头、体表、垫草、地面泥土时,将芽孢食入消化道而感染发病,再排出病原、污染环境,如此周而复始。  相似文献   

10.
1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同猪群各窝仔猪的发病率不同,病死率一般为20%~ 70%,最高可达100%.本菌常随母猪粪便排出,污染哺乳母猪的乳头及垫料,当初生仔猪吮吸或吞入污染物时而感染发病. 2 临床症状 本病的病程差别很大,症状不尽相同,一般根据病程经过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  相似文献   

11.
仔猪红痢也叫梭菌性肠炎,或称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所引起的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本病的特征为:出血性下痢,肠坏死。1流行病学特点本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大多数养猪的国家均有本病发生。本病在母猪产仔季节多发。主要感染1~3龄的新生仔猪,1周龄以上的仔猪发病很少,但也有2~4周龄的仔猪和断奶猪发病的报道。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菌在部分母猪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周围环境等,初生仔猪接触被污染的母猪体表如乳头等,经口通过消化道而感染发病。本病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发…  相似文献   

12.
羊肠毒血症系由D型魏氏梭菌感染所引起,呈地方性流行,绵羊易感性高于山羊。临床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两种,病羊主要出现全身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剖检呈多器官出血和水肿病变,肾脏出现软化。预防本病需加强管理并科学开展疫苗免疫。抗生素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的疾病。临床上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5%~30%,死亡率达90%以上。1流行特点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常限于某些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和秋季。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突然发生,病程短,致死率高。发病猪多是饲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本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式突然改变,如饲喂单一或喂给大量精饲料、气候变化等有关。出生时发生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传染源主要为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由粪便排出病菌,污染饲料、水和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  相似文献   

14.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初生仔猪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病程短而致死率高,主要特征为排黄色液体粪便。病原体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但其血清型与仔猪白痢及仔猪水肿病不尽相同,带菌母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仔猪都是通过吮乳或舔食污染的物体,饲料而经消化道传染,还与一些诱发因素如气候突变、阴湿寒冷有关。本病主要在生后数小时至七日内发病,以1~5日龄最为多见。猪群中一旦发病很快传播开,一窝仔猪中的发病率可达40%~80%,病死率可达90%。传染源为带菌母猪和病猪排出的粪便,一般为消化道感染。养殖户饲养卫生条件差,管理不当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的羔羊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临床可分为败血型和肠型2种,前者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后者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本文简要介绍羔羊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并提出了羔羊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加强羊场管理,合理使用微生态和药物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治疗本病必须对病原菌进行抑杀,同时补充体液,纠正酸中毒,调整肠道机能。  相似文献   

16.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PorcineRotavirus Infection,RV)所致的一种幼龄猪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仔猪感染后引起厌食、下痢、呕吐,中猪和大猪为亚临床症状或隐性感染;轮状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及带毒猪的消化道,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有些临床健康猪粪便也可检出病毒;本病多发于寒  相似文献   

17.
猪梭菌性肠炎又称猪坏死性肠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初生仔猪,尤其是1周龄内的仔猪。病程短、发病快、死亡率高是本病的主要特点。本文通过研究本病的病原学、流行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提出合理的诊断和防治措施,以期为本病提供有效科学的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18.
鸡新城疫病是养鸡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新城疫病毒感染所引起,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春秋两季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血液途径进行传播;根据发病缓急程度,本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病鸡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神经症状,剖检以全身组织器官出血性病变为主;预防本病需做好疾病的提前预防工作,平时加强养殖管理,做好鸡群的免疫。  相似文献   

19.
一、流行病学胸膜肺炎病原体是一种呼吸道寄生菌 ,主要寄生于患病猪的肺脏和扁桃体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本病的发生受外界的环境影响较大 ,北方地区多在冬春、夏秋等气候骤变时发生。饲养密集、通风不良、环境潮湿的规模化猪场易发生本病。3月龄左右的仔猪易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是呼吸道,即通过吸入病猪咳出的气体、鼻涕等分泌物和渗出物而感染,临床上多表现为接触性传播。二、临床症状根据病程长短 ,将本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最急性型 :猪群中有一头或几头突然发病 ,病猪死前见不到明显症状 …  相似文献   

20.
羔羊双球菌性肺炎由肺炎双球菌感染所引起,常发生于羔羊。根据临床发病缓急程度将本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最急性型表现跛行,死亡率高,急性型病羊以呼吸道肺炎症状为主,慢性型和急性型症状相似,病程更长;预防本病需减少羊群应激反应,加强对母羊的管理,对肺炎双球菌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建议对因治疗的同时配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