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测试桑断枝烂叶病病原菌对桑树的致病性,用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菌丝块对室内盆栽的桑树的枝叶片进行接种处理;用病原菌的菌丝块对人工气候室内水培保鲜的桑树枝梢不同部位的叶片和枝茎段进行接种处理。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25℃,湿度为95%~100%的条件下,接种新梢嫩叶、嫩枝,48 h就出现病斑,以后病斑不断扩大,接种后第3~5 d,病斑扩展最快;病原菌的易感染部位是桑树新梢;半年生成熟枝条和1年生老枝干难以被侵染;新梢顶端第4节位以上的嫩枝、嫩叶最容易感染发病。因此,清除病枝、病叶是减少初侵染源、防止病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丘陵蚕区桑园夏伐式养成的春秋两季桑树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施用量及配比施入氮(N)、磷(P)、钾(K)肥,调查桑树叶片、枝条、新梢等不同部位的N、P、K 3种养分的含量、吸收量及分配比例,为桑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从肥料种类来看,桑树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及养分吸收量均为N>K>P;从养分分配来看,桑树各部位在春、秋季和全年的养分分配均为叶片>枝条,其中春季为叶片>新梢>枝条。桑园按照不同施用量及配比施入N、P、K肥对桑树各部位的N、P、K含量和吸收量及其分配比率有明显影响:N(X1)、P(X2)、K(X3)施肥处理2水平(X12=600 kg/hm2,X22=210 kg/hm2,X32=300kg/hm2)、处理3水平(X13=900 kg/hm2,X23=315 kg/hm2,X33=450 kg/hm2)的桑树各部位养分含量和吸收量大多显著高于处理1水平(X11=300 kg/hm2,X21=105 kg/hm2,X31=150 kg/hm2)、0水平(不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桑园合理增施N、P、K肥有利于提高桑树各部位N、P、K的含量和吸收量,推荐按照处理2水平施入N、P、K肥。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桑树对春肥氮素开始吸收时期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导,日本黑濑等(1978年)施用~(15)N标记的硝酸铵研究,结果认为桑树春期在新梢开放6叶时已吸收氮素。后有日本今西三好等(1981年)也施用~(15)N标记的硝酸铵研究了桑树春期的氮素吸收问题,结果认为在日本山阴的4月下旬,桑芽开放1叶  相似文献   

4.
揣燕  向春阳  赵秋  田秀平  杜锦 《草业科学》2023,(6):1600-1607
以10个毛苕子(Vicia villosa)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叶片有机渗透物含量、叶片酶活性和生物量的差异,为选育高生物量品种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0个毛苕子品种(品系)叶片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由高到低均表现为M9> M8> M3> M4> M5> M6> M7> M1> M2> M10,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现为M8> M9> M3> M4> M5> M6> M7> M2> M1> M10,M8和M9的4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品系)(P <0.05),M8和M9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M9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M1、M2、M6、M7、M10品种(品系),M3、M8和M9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品系),M3、M4、M8和M9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品系);M3、M4、M5、M6、M8和M9的生物量均在1 963.6 g·m-2以上;毛苕子的生物量与所测叶...  相似文献   

5.
正据《北方园艺》2018年第9期《不同顶端副梢处理方式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乐小凤等)报道,为了研究主梢摘心及副梢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6年生的鲜食葡萄红地球(Red Globe)为试材,主梢超过第3道铁丝2~3片叶进行摘心,紧靠果穗上部的1个副梢留5片叶摘心,顶端留1个副梢,其余副梢全部抹除,结果枝顶端副梢留不同数量的叶片进行摘心。  相似文献   

6.
高丹草杂交种灰色关联分析与评判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法对一年生新型饲用作物高丹草(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单株鲜重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而且还对高丹草的6个杂交种进行了灰色评判。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同一性状与单株鲜重的关联度不同,同一组合内的不同性状与单株鲜重的关联度也不同,其关联度顺序为:茎粗(r=0.809)>分蘖数(r=0.789)>叶/茎(r=0.752)>叶宽(r=0.725),叶长(r=0.725)>穗长(r=0.694)>叶片数(r=0.639)>小穗数(r=0.638)>株高(r=0.632)>生育期(r=0.607);在6个杂交组合中,皖草2号和2003-GB为较好的饲用作物组合,其余4个为一般组合,在高丹草生产中可推广皖草2号和2003-GB。  相似文献   

7.
桑树冬季剪梢与产质量关系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湖桑32号为试验材料作不同剪梢程度处理,研究桑树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强度、桑叶养分、枝叶干物重及其分配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剪梢3/10区,春期(5月下旬)叶面指数超过不剪梢的对照区,生长芽叶片的光合强度比对照区提高9%;但剪去6/10的重剪梢区上述两项数值比对照区低。同时枝叶干物总重和分配于叶片中的比例,剪梢3/10区比不剪梢的对照区都高3个百分点;而重剪梢区的枝叶总干重最小,而且干物向叶片中的分配比例小。除此之外,桑叶中的水分含量,重剪区最高,但春蚕3龄期桑树摘芯后,与各区不摘芯比,叶片水分含量降低0.5—1.0个百分点;总糖、粗蛋白质和粗脂肪三者含量增加1.3—6.9个百分点;糖蛋比增加0.07—0.37,同时剪梢区摘芯后的糖蛋比高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8.
<正> 我站从广西白沙河厂购进“叶面宝”,1989年春在安康市石梯乡进行了喷酒桑树叶面对比试验,在浅山区杨寇村和中山区地带的九条沟村共设置了四个试验点。品种为八年生荷叶白。试验方法:在春种收蚁前后,桑树新梢开放6—8片叶时,即5月2日进行第一次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来桑树断梢病在我市部分地方危害日趋严重,导致春叶减产,蚕儿缺叶吊食,直接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较严重的土垭乡五村三社,扶农乡三村五社于1994、1995两年进行防治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该病病状是:一般在5月中旬,在新梢基部出现黑褐色点斑后发展成块斑、周斑,长度为1~2cm,其病斑着生处有数个白桑果(为  相似文献   

10.
试验在兴安县园艺场进行 ,供试品种为 2 5年生南丰蜜桔 ,180株约 0 2hm2 ,株行距 3m× 4m ,冠幅 2 8m× 3 5m ,树高 2 5m。果园内树冠郁闭 ,通风透光能力极差 ,内膛空 ,树势弱 ,土壤较板结 ,有机质含量低。 1997年以前 ,平均 6 6 7m2 产量在 6 0 0kg以下。 1998年 1月开始对果园进行更新复壮 ,以达到恢复树势目的。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 施水肥促发健壮春梢  2月上旬每株施钙镁磷肥 2kg ,尿素 1kg ,钾肥 0 5kg ,4月中旬谢花后施谢花肥 ,株施复合肥 1 5kg。2 春梢处理 对内膛抽发的春梢去弱留强 ,使留下的春梢能…  相似文献   

11.
罗坚 《广西蚕业》2007,44(1):4-4
春季是全年蚕茧生产的重要时期,要提高春季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增加蚕农的经济收入,就要加强春季桑园管理,确保桑叶的营养,保证蚕儿吃优质的适熟桑叶。1、施肥:合理施用春肥能够促进桑树新梢生长,叶片增厚,可增加春叶产量,提高叶质。在桑树长出3~4片叶的时候,每亩桑树及时施入复  相似文献   

12.
<正> 为提高中秋稚蚕用叶的质量,我们对成林春伐桑园进行了二次伐条的对比试验。方法是:7月17日枝条留高2尺剪定,剪定后待新梢长5寸时,每条保留2~3个新梢芽生长,並同时齐拳剪定的作对照。剪后至中秋蚕共育用叶时(9月9日收蚁)生长期为53天。剪定后抽样5株桑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中秋蚕共育用叶量留高2尺剪定区的平均每株采叶1.46斤(亩栽800株),而齐拳剪定的只有0.87斤,留高2尺剪定区  相似文献   

13.
<正>该品种由寿光市新世纪种苗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特征特性:保护地品种,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势强,叶平展,开张度大,叶片面积大;初花节位9~10节,花序间隔节位3节,每花序5~8朵,座果力强;果实扁圆形,果面光滑,粉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野生红三叶苗期抗旱性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玮  范彦  王琳  徐远东  秦晓鹏  彭燕 《草业学报》2009,18(3):255-259
以三峡库区采集的9份野生红三叶和3份国内外品种为材料,在干旱胁迫下,测定其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脯氨酸含量等10项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地下生物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3项可对红三叶抗旱性进行评价的指标;根据红三叶抗旱性评估模型综合评估值(φK)得出材料的抗旱性排序为:瑞德(Red)>CQ5>CQ9>多丽(Dory)>CQ2>CQ4>CQ7>CQ3>CQ1>巫溪>CQ8>CQ6。  相似文献   

15.
吴华  杨明芳 《江苏蚕业》2004,26(4):53-54
<正>2004年4月上旬,盐城市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晚霜袭击,这是自1962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霜害。东台、大丰、射阳、盐都等地从4月4日凌晨4时到早晨7时,形成明霜,最低气温下降到-2.3℃,农作物均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桑树受害特别严重:早生桑处在"雀口"阶段,桑树受害程度较重的枝条从上到下所有的芽均被冻死,受害程度一般的枝条上部8~9个芽被冻枯;晚生桑处于"脱苞"阶段,桑树受害较重的枝条上部7~8个芽被冻死,受害程度一般的枝条上部4~5个芽被冻枯。由于此次霜害四十年一遇,冻害发生后,我们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针对学术上霜害后,桑树剪梢与不剪梢两种方法,我们设置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现将性状调查分析及结论作一概括,谨与同仁们商讨。  相似文献   

16.
人工四倍体桑树品种鄂桑2号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倍体桑树品种具有生长势旺、叶片肥大、叶质优良等特点。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系统测试人工诱变培育的四倍体桑树品种鄂桑2号和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植株的各项光合生理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多倍体桑树品种高产、优质的光合生理机制。测试结果:四倍体和二倍体桑树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但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光补偿点(LCP)为鄂桑2号[55.89μmol/(m2·s)]>湖桑32号[39.90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鄂桑2号[1 332.44μmol/(m2·s)]<湖桑32号[1 572.06μmol/(m2·s)];鄂桑2号和湖桑32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气孔限制值(Ls)差异不显著,而光合能力(Pm)和二磷酸核酮糖(RuBP)最大再生速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且鄂桑2号<湖桑32号;鄂桑2号叶片Pn的季节变化动态为10月8日>8月12日>9月22日>9月13日>8月30日,而湖桑32号叶片Pn的季节变化动态为10月8日>9月13日>9月22日>8月12日>8月30日,各测定时期湖桑32号叶片的Pn均大于鄂桑2号;鄂桑2号与湖桑32号不同叶位叶片的Pn差异不显著(P>0.05);鄂桑2号的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均大于湖桑32号,且第5、7、9、11位叶均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鄂桑2号叶片的光合性能低于湖桑32号,但其叶绿素含量与叶面积显著高于湖桑32号,这可能是鄂桑2号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2006年春蚕期,宜兴市西渚镇西渚村梅岭组6户农户20亩桑园的桑树在4月下旬新梢条上部嫩叶从边缘开始失绿,枝条基部产生许多微小的突起。到5月上旬主要表现为顶端生长受抑,新梢条上已有2~3片叶失绿,严重的整个叶片失绿发黄,只有叶脉是绿色,叶脉周围多皱,叶片小而僵硬,有的叶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2010年3月10日安徽省歙县地区发生的冻灾对桑树造成冻害的情况,以及灾后管理措施对产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受冻害程度与桑品种、树龄、剪伐形式、立地条件等有一定的关系。桑树发芽越早,遭受冻害越严重。歙县地区栽植桑品种的抗寒性顺序为璜桑14号>育71-1>盛东一号>农桑14号。在同一品种中背风朝阳的桑园轻于迎风背阳的桑园,坡地桑园轻于平地桑园,春伐桑园与重剪梢的桑园(剪1/2枝条)轻于一般剪枝的桑园(剪1/3枝条),隔年夏伐或春伐的桑园轻于当年伐条的桑园。灾后加强桑园管理对产叶量有很大的影响,在桑树冻害较为严重,即枝条部分芽部组织冻坏、枝条轻微冻伤的情况下,重剪枝条会使新梢数量显著减少,产叶量减幅很大,减产幅度依次为育71-1(22.2%)<盛东一号(29.2%)<农桑14(35.1%);冻害后可以不修剪桑枝条,但有必要待桑树恢复生长后剪掉冻死、枯梢枝条。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与桑树产叶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通径分析 ,可为桑树育种在一定目标的基因型选择以及改进栽培方法提供依据。以 2 1个桑品种为材料 ,对秋季株条长 (x1)、株条数 (x2 )、米条长产叶量 (x3 )、公斤叶片数(x4)、节距 (x5)与株产叶量 (y)进行了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以及x1、x2 、x3 、x4、x5对株产叶量 (y)的通径分析 ,并进行了二次回归分析。从各性状同株产叶量的相关系数看 ,|r4y|>|r3y|>|r1y|>|r5y|>|r2y|,其中r4y、r3y与r1y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中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曲线(数列)间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关联程度。本文运用关联分析这一原理,通过对夏伐式桑树夏秋季的主要性状对单株产叶量的关联系数εi(k)及关联度ri来研究影响单株产量的各性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桑树的主要性状与单株产叶是之间的关联程度依次为:株平有效条长>米条长产叶量>节间密度>发条数>片叶量。本文为提高选择效果,加快桑树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