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认为,在盆景制作和鉴赏标准中引进自然美、画境美、意境美的概念是符合美学原理的。由于盆景制作还特别依赖于表现技术,因此技术美也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至于意境美,笔者认为它是一切艺术美的灵魂,也理所当然地应是盆景艺术美的灵魂。盆景艺术美如果离开了意境,就必须摘下“艺术”两字的桂冠,而不如干脆叫盆栽实在。事实上,《中国花卉盆景》刊登的盆景彩照中就有一部分作品尚只能划为盆栽的范围,因为它们在读者感受其美的时候,很难激发联想,更不用说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了。除了技术上的原因未能使作品达到盆景应有的形式美以外,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这些作品没有能运用盆景的  相似文献   

2.
邵墨寅先生为江苏常熟人。自幼酷爱艺术,他在绘画、造型艺术、艺术品鉴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有生命的盆景艺术品,也是他艺术追求之一。先生曾任常熟市庞薰琴美术馆首任馆长、苏州市盆景研究会理事、第五届中国盆景展特邀评委,在常熟艺术界深受大家的尊敬,都尊称他为邵老师。他以艺术家的眼光参与到盆景的创作中去,是一位独具匠心的盆景美术设计师。他的作品崇尚自然,端庄清秀,飘逸大气。  相似文献   

3.
力的抒发     
盆景的鉴赏,是多层面、多角度的。因为盆景有着不同的流派、风格和审美趣味。如将枝托修成云片状的扬派盆景所体现的是工整和谐的装饰美。而疏淡俊逸的岭南画意派盆景则重在意境的营造。有些盆景给人的感觉是娟秀玲珑,有些则是遒劲豪放,如洪建民创作的榕树附石盆景便属于这一类(如上图)。该作品着重在于力度的抒发,那“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强劲根系是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4.
形式美是一切美的事物、也是树桩盆景的外形(实物的轮廓)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各种型式的盆景,给人的美感是不同的。把树桩盆景的外形轮廓,不同面的折角中抽象出线条来,用造型艺术的语言来表述:如曲干式盆景用“S”形曲线来表示,直干式盆景用“|”竖线表示,等等。这就是造型语言。造型不同,语言就不同,审美特征就不同,但是  相似文献   

5.
由审美实践创造了盆景艺术从盆景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祖先在长期劳动生产中,逐步认识了花早树木的自然之美,并把它作为审美对象,以满足自己精神生活的要求。这已有悠久的历史了。自魏晋以来,文坛上的山水诗、山水画以至山水园林,都有着高度的发展。在园林艺术发展中,派生出直接以自然树石为创作素材的些子景,纳山野景观于居室之内,即现在的盆景。又进一步以树木为主构成了树桩盆景,成为带普遍性的群众审美对象。而岭南盆景,在南方气候环境中,形成别开生面的地方风格,于晚近自成流派。仅这些事实,历史地说明树桩盆景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古典美学始终紧密联系,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习惯以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所以鉴赏盆景艺术,必须  相似文献   

6.
盆景是以“缩龙成寸”的手法,将自然山水搬入庭院,又从庭院转入室内,置之几案,产生一种景小如盆、胸怀如海的“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由此,现代人们创作、鉴赏盆景艺术作品的基本原则是:“自然”(高于自然)、“写意”。这是当今盆景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离开了这一基本原则而制作的,拿今天的眼光来看,只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把盆景称之为立体的画,这不仅是出于对盆景的审美感受,而且——除了盆景本身的审美特征外——在艺理上,盆景与国画有着许多内在联系。如画论六法之一“经营位置”中的取势、虚实、疏密、均衡、宾主关系与落款等章法要求,与盆景存在着一般共性。如果一部盆景作品,自身境界不错而无落款,不但缺乏完美感,还会降低作品的审美情趣;又如题  相似文献   

8.
鉴赏和评比树桩盆景,应以“形神兼备”为主要条件。树桩盆景有单株、双株、多株,有悬崖式、丛林式、合栽式、附石式等。不论哪种形式,人们在评比鉴赏时,总是首先注意观察它的姿态是否奇特,神韵造型是否优美,长势丰茂如何……。因此,姿态是树桩盆景的主要条件,没有美好的姿态,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树桩盆景。所谓“形神兼备”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有实际内容来体现它:  相似文献   

9.
盆景作品在审美过程中,能使欣赏者产生美感,就具备了美学意义。植物的生理特性决定了榕树盆景有奇特的根。因此,在欣赏榕树盆景时,其美感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根。榕树盆景奇特的根表现在:独有与变化。与其它植物盆景相比,气根、块根、盘根是榕树盆景所独有的。其变化表现在:有时一种、两种或三种根呈现于一盆之中,形成根与根形状的对比变化;每种根本身又都富有变化。气根,是榕树枝或干上生长出的气生根,上悬于枝干,下垂人土中;有的气根单垂,有的气根联垂,有的  相似文献   

10.
今人在盆景的制作和鉴赏标准中引入了“自然黄”(生境)、“艺术美”(画境)、“意境美”几个概念,这未尝不可。但有的同志说“意境”是盆景的生命,“意境美”是盆景鉴赏最重要的标准。对这种观点,本人不甚赞同。纵观近几年国内各名家的所谓具有“意境”的盆景,其中树木盆景的所谓“意境”,说穿了只不过以题名取胜而已。  相似文献   

11.
一.中华民族的盆景艺术,已逾千年。发展到20世纪末,迷之醉之者依然大有人在。然而,冷静地审视我中华盆景艺术中的树桩盆景,其审美心理大有与时代相逆之势。亦不知滥觞于何时,竟将树桩的病残现象视为盆景艺术的至美,还美其名曰“苍老”。有的树桩主干洞蚀得满目疮痍,还嫌不够,又人为地腐之残之,致使惨不忍睹。此风  相似文献   

12.
“鉴赏大师人何在?”这是我在两年前为宁波市第四届盆景艺术展览写的前言。文中说:“盆景制作要水平,盆景鉴赏也要水平!它的水平不见得比盆景制作低,不过是各有所长罢了……善长制作的人不一定通晓理论;通晓理论的人又不一定善长制作。有人说:光会说,不会做,有什么用?我说:有用。理论是行动的指导,理论是实践的升华么。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实践才能迅速地  相似文献   

13.
87年贵刊第11期刊登了陈茂林的《现代盆景应无流派》一文,本人拜读再三,实在不敢苟同。因各地区的气候条件、树石资源、风俗习惯、审美心理及文化熏陶的不同,再经各地历代盆景爱好者的精心培育、不断创新,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风格,因而产生了流派。这是盆景艺术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三、意境与审美联想盆栽与盆景的本质区别,集中表现在意境这个问题上! “意境”,是在中国哲学、美学和文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它是关于艺术形象本体方面的整体规定,是中国美学关于艺术形象的生命结构和审美理想的一个高标准要求。意境在艺术生命结构中体现着主体与客体、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诸方面最高程度的精髓,其中凝  相似文献   

15.
盆景艺术与传统绘画、书法、诗词、戏曲等,都是以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艺术活动。创造美是其劳动特征,也是构成艺术价值之所在。作为艺术的盆景,虽说与书画艺术同源,但其艺术品位、文化层次和社会价值,似还处于弱势地位,未入艺术主流。其实,盆景之美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当我们对盆景美学有较普遍的深层的认识和运用时,也就是盆景艺术昂首走入主流艺术殿堂之日!这里介绍一些较有个性美的山水盆景佳作,以供同道鉴赏。  相似文献   

16.
盆景是一种观赏艺术,作品的优劣应取决于它所达到的总体效果和所体现于其中的诗情画意。不能单独的就其中某一方面来鉴赏、评论。同时,目前在我们盆景的创作和评比中,存在着偏面追求“奇”“古”“大”的倾向。如在1985年全国盆景展览评比中,一盆地柏被评为一等奖。这盆地柏在制作栽培上确实花个很大的功夫,枝片有二十层左右,生长势也很好。但我总认为这盆作品在构图和意境方面都比较欠缺,  相似文献   

17.
盆景六忌     
长期以来,人们在创作盆景和欣赏盆景的过程中,总结出盆景培育造型中有六忌。 1.忌主宾不分盆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能有一个主体,其余客体都要服从这个主体。在布局时,首先要用各种方法,使主体突出,宾主分明。否则必然平淡。 2.忌疏密不当。疏密关系是盆景布局中的又一矛盾。如果景物  相似文献   

18.
在88年7月广州市荔湾公园举办的盆景展览会上,岭南盆景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唐信同志的新作《疾风识劲草》,受到观众的好评。细心鉴赏这一本两干式树桩盆景:一高一低,错落有致;一直一斜,富于变化;两干之间,相依相扶,互相呼应;配合得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花卉盆景》2012,(6):70-70
自然、简洁、清新是树林盆景的风格。多年来周树林的盆景构图,遵循师法自然的原则,以四川的六月雪、金弹子、虎刺、紫薇等乡土树种及砂积石等材料,充分表现出四川山水古树的意境和本土文化。他在吸收各地盆景流派优点的基础上,又将国画构图及美学理论借鉴到盆景的创作中来,并紧紧围绕着时代的审美需  相似文献   

20.
笔者或许是对盆景有一种偏爱之情,或许是因自身盆景技艺素质太低,总感觉到,在近十多年来,所见到的近代盆景艺术精品,尚为数不多。当见到《中国花卉盆景》1998年第三期彩页中的《松林清趣》后,不由自主地击案称绝!对这件富有时代气息的文人写意派盆景新作,利用业余时间细心鉴赏了四五天。赵庆泉先生作品中的地形、地貌、地物的布局和处理手法,极为独特,每一件组合,可说是点滴如画,不繁不简,不丰不杂,纯朴自然,恰到妙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