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吃赤霉病小麦引起中毒,赤霉病小麦存在几种毒素,至少有五种是主要的,这些毒素是由镰刀菌合成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中有两种毒素对猪产生不良影响,一种是玉米酮(RAL,F-2),作为一种类雌激素物质,导致猪的生殖器官机能上和形态上的变化;另一种是单端孢烯(Trichothocene,T-2)和一些单端孢烯衍生物,导致猪拒食、呕吐、流产和内脏器官出血性损伤。目前认为,产生F-2的镰刀菌主要是粉红色镰刀菌,而枝梗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同样可以产生。现已发现用提取F-2的试验性病例,其综合征比自然病例轻,因此怀疑在自然病例中,可能还有其他另一些类雌激素物质的参与,或其他镰刀菌产生的另一些代谢产物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系禾谷镰刀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属雌激素物质。研究证明玉米赤霉烯酮经饲料进入动物体内,主要侵害的是生殖器官,表现为雌激素效应。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是由于猪采食了大量被产生F-2毒素的镰刀菌所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直径有腔卵泡中猪卵巢颗粒细胞的生理机能差异,以期为后续生殖毒理学研究奠定基础。采用剖剪法获取猪卵巢内三种直径范围的有腔卵泡(小型〈2mm,中型2-5mm,大型≥5mm)并获得颗粒细胞,台盼蓝染色方法计算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计算细胞纯度,实时定量方法检测促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FSHR)及促黄体生成素受体基因(LHR)的表达进一步鉴定颗粒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从大中小三种不同直径有腔卵泡中获得的猪卵巢颗粒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8%、75%、72%,纯度分别为97%、95%、90%;细胞生长曲线表明,从24h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并于120h达到最大值,且中型卵泡中获得的颗粒细胞生长增殖状态最佳;实时定量结果显示FSHR在猪三种直径的有腔卵泡颗粒细胞中均表达阳性,且呈现差异。  相似文献   

4.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霉素属镰刀菌毒素类,是一种类似于雌激素的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中毒主要以生殖器官病变为特征,不仅可引起小母猪霉菌性阴道炎,甚至去势过的雄性动物也可发生包皮增长和乳腺突起。本病多发生于猪,尤其以3-5月龄仔猪易感。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遇到一例疑似病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霉素属镰刀菌毒素类,是一种类似于雌激素的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中毒主要以生殖器官病变为特征,不仅可引起小母猪霉菌性阴道炎,甚至去势过的雄性动物也可发生包皮增长和乳腺突起。本病多发生于猪,尤其以3-5月龄仔猪易感。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遇到一例疑似病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病因猪赤霉菌素中毒病是由于给猪饲喂了被镰刀菌及其产生的主要毒素(F-2或T-2毒素)污染的小麦、玉米等作原料生产的饲料所致。F-2毒素又称玉米酮,是一种类雌激素物质,能导致猪的生殖器官病变;另一种是单端孢烯(T-2)及其部分衍生物,可导致猪拒食、呕吐、流产和内脏器官的出血性损害。2发病情况武隆县某洋二元(长白×大约克)母猪场,养有怀孕母猪7头,后备母猪30头。该猪场为一新办场,环境较好,但经济条件比较薄弱,所有饲料均自配(主要原材料有:玉米、麦麸、细米糠、蛋白浓缩料等)。2003年7月初,笔者曾到该场检查指导工作,发现其所购的一批玉…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又称F-2毒素中毒,是指动物采食了被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引起的一种中毒病,临诊上以阴户肿胀,乳房隆起和慕雄狂等雌激素综合征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尤其是3~5月龄的仔猪。一、病因玉米的赤霉病是镰刀菌无性阶段的分生孢子期感染玉米所致的一种病害,尤其是遭冰雹后的玉米。当玉米中赤霉烯酮的含量超过1 mg/  相似文献   

8.
玉米赤霉烯酮(ZEA)又称F-2毒素.主要是由镰刀菌产生的2.4-二羟基苯甲酸内酯类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因目前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空气湿度较大.玉米储存过程中很容易霉变.造成畜禽ZEA中毒.现笔者针对ZEA的毒性和脱毒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2年资料,世界上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而危害饲料最严重的有:黄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三种。其中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主要侵害肝脏,而对家畜繁殖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又称F-2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雌激素类真菌毒素。  相似文献   

10.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中毒又称F-2中毒,是赤霉病谷物中镰刀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霉菌毒素中毒病。1病因病机猪采食患赤霉病的麦类或玉米等谷物饲料所致,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可存在于霉菌孢子或叶状体内,也可以被分泌到霉菌所赖于生长的基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