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对棉铃虫取食行为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云金杆菌(Bt)杀虫剂在棉铃虫综合治理中已广泛应用,但关于Bt杀虫剂对棉铃虫的作用机理尚无系统研究。Bt杀虫剂是胃毒剂,昆虫取食作用对其杀虫效果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表明,Bt杀虫剂对某些昆虫有抑制取食的作用,对另一些昆虫无此作用。作者初步研究了不同剂量的Bt杀虫剂对棉铃虫取食行为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苏云金杆菌制剂毒素蛋白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苏云金杆菌制剂中毒素蛋白的 SDS- PAGE-洗脱比色定量分析方法。B.t.样本用 Na OH溶液处理 ,然后加 L aemmli缓冲液处理 ,离心 ,取上清液进行电泳。用考马斯亮兰 (CBB) R- 2 50染色后 ,刮下130 KD-毒素蛋白区带 ,用吡啶洗脱蛋白吸附的 CBB R- 2 50 ,于 6 0 5nm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间接对毒素蛋白进行定量。本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RSD在 5%左右。添加回收率介于 94 .6 %~ 99.2 %。本方法与 SDS-PAGE- TL C-扫描法结果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130 KD-毒素蛋白的量与生物测定得到的效价之间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苏云金杆菌血清型14以色列变种(下称 B.T—H_(14)对多种蚊幼虫具有一定毒杀效果,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灭蚊幼生物制剂,在实践中,探讨化学杀虫剂与 B.t—H_(14)混合应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我们对该菌与几种化学杀虫剂混用的毒效,初步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低剂量苏云杆菌(Bacillusthuringensisvar.kurstaki)饲喂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三龄幼虫,定期测定幼虫的部分生理指标,结果发现:幼虫肠液,体液pH值,血细胞数量,血液蛋白含量,虫体脂肪含量均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低剂量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Var.hurstakj)饲喂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ubner)三龄幼虫和成虫,结果发现B.t.以幼虫及成虫存在明显后效作用,即幼虫和成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6.
昆虫病毒与苏云金杆菌混用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农林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昆虫病毒主要是杆状病毒科的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颗粒体病毒(GV)和痘病毒科的昆虫痘病毒(EPV).  相似文献   

7.
利用MTT法测定杀虫剂对细胞的毒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MTT方法是Mosmann(1983)首创的一种鉴别、统计细胞死或活的方法。本文通过改进MTT方法,以棉铃虫的细胞系(BCIRL—HA—AMI)为测试对象,建立起一种适应农药毒力测定的细胞生物测定方法。该方法比传统活体生物测定要快捷、简便、准确、灵敏。本文用改进的方法研究了5种有机溶剂和9种杀虫剂(或化合物)的离体毒力,5种有机溶剂除二甲苯外,丙酮、乙酸乙酯、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在低浓度(0.5%,v/v)时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结果还表明,除溴氰菊酯和氯丹外,其它7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或化合物)的细胞生物测定结果与传统活体生物测定结果相关性很好,这表明MTT细胞生物测定方法可能不适用于菊酯和有机氯类杀虫剂的筛选和毒力测定,但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而言,它仍是一种有效的离体生物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苏云金杆菌和病毒杀虫剂均属典型的微生物农药,两者的混剂在增强药效、扩大杀虫谱、提高杀虫效率、延长持效期等方面效果显著。整理有关该类型混剂研发与应用的文献,综述了苏云金杆菌与核型多角体病毒混剂、与颗粒体病毒混剂、与质型多角体病毒混剂的研究概况以及相关作用机理,旨在为其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化学杀虫剂对苏云金杆菌芽孢及伴胞晶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7种常用化学杀虫剂对苏云金杆菌芽孢及伴胞晶体的影响及作用,结果表明,常用浓度下,2.5%溴氰菊酯乳油、48%毒死蜱乳油对苏云金杆菌芽孢及伴胞晶体无影响,可与苏云金杆菌制剂事先做成混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灭多威和40%辛硫磷在短时期内对芽孢及伴胞晶体无明显影响,可与苏云金杆菌制剂现混现用;80%敌敌畏乳油(500倍稀释)对苏云金杆菌伴胞晶体有明显损伤作用,不宜与苏云金杆菌制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作供试虫的苏云金杆菌制剂毒力生物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研究采用棉铃虫初孵幼虫为试虫,结果表明:初孵幼虫个体间差异小,测定结果准确性高;36℃下培养48小时,其药剂浓度与供试虫死亡相关系数皆在0.9以上。测定周期仅需2天;供试虫数40头以上,结果重复性好;利用本测定技术,检测100多批试验样品和产品,结果准确可靠,变异系数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11.
在二代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卵高峰期,一般年份用200倍,大发生年份用100倍苏云金杆菌(B.t.)乳剂喷雾防治效果达75%以上,可将虫口密度压低到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防治后调查生防田主要捕食性昆虫天敌比化防田高3倍左右,对伏蚜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伏蚜高峰期主要捕食性天敌与伏蚜之比,维持在1:200以上水平,可将防治伏蚜时间推迟10—15天,减少防治1—2次。  相似文献   

12.
从自然死亡的玉米螟幼虫体内分离获得一株对玉米螟高毒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编号为HB-3。该菌株产生菱形和方形两种晶体蛋白。纯化晶体及孢晶混合物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玉米螟具有较高毒力,LC50分别为5.82μg/mL和5.94μg/mL,对尖音库蚊也有一定毒力,LC50分别为16.59μg/mL和17.50μg/mL。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HB-3与已知的蜡螟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subsp.galleriae)基本一致,血清型为H5ab。晶体蛋白的SDS-PAGE分析表明,HB-3菌株晶体蛋白至少由分子量为133 kDa、65 kDa4、5 kDa和23 kDa的4种多肽组成。  相似文献   

13.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商品化制剂是目前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占据市场容量最大的微生物农药,在对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高效苏云金杆菌KN11产品开发背景、菌株信息、产品特性、登记情况、应用技术等,并对未来KN11产品改进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苏云金杆菌(Bt)杀虫剂是至今应用最成功也最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本文叙述了印度谷螟、小菜蛾和家蝇等害虫对Bt剂的抗性和抗性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克服抗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小菜蛾高毒的苏云金杆菌菌株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田间自然死亡的小菜蛾虫尸中分离到B.t.9419茵株,经复壮选育及摇瓶考核,在自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24h孢子开始脱落形成晶体,36h全部形成晶体。晶体大、宽棱形、角尖。48h发酵液含菌量为35亿/mL。经发酵液对小菜蛾毒力测定,48hLC50:对照HD-1含菌量为274mL/L,而9419仅124mL/L。  相似文献   

16.
室内生物测定表明,Bt液剂和不同比例的25%杀虫双混用对稻纵卷叶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3:1和1:1(Bt:杀虫双)混用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共毒系数分别为265和298。1:1混用的毒效为杀虫双单用的1.71倍。田间小区试验表明,1:1混用的防治效果接近于同剂量的杀虫双。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棉铃虫微孢子虫Nosema sp.与杀虫剂混用的效果及其机理,采用感染饲喂和微量点滴法,研究了感染微孢子虫的棉铃虫幼虫对辛硫磷、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变化.健康幼虫与感病幼虫对辛硫磷LC50之比为4.855,对溴氰菊酯LC50之比为7.953.随着微孢子虫感染时间和感染剂量的增加,棉铃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进一步增强;感染微孢子虫5天,健康幼虫与感病幼虫对辛硫磷的LC50之比为3.278,与感染3天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当剂量为107个孢子/mL时,健康幼虫与感病幼虫对辛硫磷的LC50之比为4.090.经微孢子虫处理后,棉铃虫幼虫体内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均增高.  相似文献   

18.
阿维菌素与3种化学杀虫剂复配对麦二叉蚜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延缓抗药性,实现化学农药的减量增效,我们探讨了阿维菌素分别与吡虫啉、啶虫脒和氟啶虫胺腈复配对麦蚜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有效成分比3∶1,13∶9,1∶2,1∶4,1∶7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48.2,152.6,132.2,156.2,157.3,最佳配比为1∶7,其LC_(50)为0.485μg/mL;阿维菌素与啶虫脒有效成分比15∶1,5∶2,1∶1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55.3,198.9,139.1,最佳配比为5∶2,其LC_(50)为0.255μg/mL;阿维菌素与氟啶虫胺腈有效成分比2∶1,1∶3,10∶19,其共毒系数分别为241.3,176.3,206.4,最佳配比2∶1,其LC_(50)为0.222μg/mL。不同药剂以增效显著的配比混配使用,为麦蚜的有效防治和农药的减量使用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D—1菌株系从自然死亡的灯蛾虫尸分离的一株苏云金杆菌新菌株。经菌种鉴定与Bt.var.kurstaki相同,属血清Ⅲ型。其培养特性表现为:对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温度适应范围较小,在温度28-30℃,培养基含固量为4.1-6.7%,C/N为5.7-6.2时发酵正常。32℃以上和浓培养基则影响其正常繁殖。这与HD-1菌株相吻合。对菜青虫、棉铃虫、玉米螟和松毛虫等4种昆虫毒力测定结果表明,D—1菌兼有H_5型青虫菌81—6和H_3型HD-1的杀虫特性。它对菜青虫和松毛虫的毒力与81—6相接近而高出HD—12.7—5.1倍。对棉铃虫和玉米螟的毒力则明显高于81—6也比HD—1强。  相似文献   

20.
室内生物测定表明,Bt液剂和不同比例的25%杀虫双混用对稻纵卷叶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3:1和1:1(Bt:杀虫双)混用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共毒系数分别为265和298。1:1混用的毒效为杀虫双单用的1.71倍。田间小区试验表明,1:1混用的防治效果接近于同剂量的杀虫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