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荒漠化已成为世界性公害,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有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其恶劣的生态环境,其荒漠化尤为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现状提出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荒漠化已成为世界性公害,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有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其恶劣的生态环境,其荒漠化尤为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现状提出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草地生态建设与荒漠化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我国,荒漠化集中发生的区域也正是草地畜牧业的主体分布区域,草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草地生态建设应成为荒漠化防治的中心环节。为适应21世纪加快荒漠化防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草地生态建设应注重以下问题:1)草地生态系统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2)荒漠化正逆过程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监测;3)草地旅游等非农业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4)抗荒漠化植物种类选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破坏性开发活动的增加,青海草原荒漠化的问题日益严峻,目前,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农牧民的生活生产和经济发展,但是,草原荒漠化治理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难题。草原荒漠化治理的投融资能力以及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是解决青海省草原荒漠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本文初步分析了青海草原荒漠化的现状以及投融资环境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草原荒漠化治理投融资环境的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5.
共和盆地的土地荒漠化是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塔拉滩和木格滩,共有荒漠化土地126.67万公顷.土地荒漠化的迅速扩展,不仅影响本区生态环境,同时直接影响着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恢复植被与防治荒漠化相结合,建立新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和恢复共和盆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恢复生态学一直以来都受到生态环境专家的重视,该学科对荒漠化的防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荒漠化的消极影响非常多,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且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有责任对其展开研究,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本文主要从荒漠化防治中植被退化机制以及植被动态演变规律研究等三个方面对其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介绍,希望对我国荒漠化防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肃南县发生不同程度的草原鼠害,给当地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2012年肃南县荒漠化草原大沙鼠鼠害呈“爆发”趋势,鼠灾发生对禁牧区的草原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造成严重破坏,加剧了草场退化和荒漠化进程。本文提出了大沙鼠鼠害防治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滥用草原与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大面积的草原,长期以来由于超载过牧和盲目开垦等原因,草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草原退化普遍而严重,草原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发生沙尘暴的一个最生重要的原因,本文论述了滥用草地的后果及教训,治理土地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无声的危机--荒漠化与草原退化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张自和 《草业科学》2000,17(2):10-12
阐述了荒漠化与草原退化的概念,成因及相互关系,强调指出绿洲周围的“两化”,除过牧,过垦,过伐等因素外,主要是水资源减少所致;提出了以荒漠型,盐渍型,黑土滩型,毒杂草型等为代表的草原退化的主要类型,并认为荒漠化与草原退化是无声的危机,威胁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而荒漠化危害首当其冲的是草原,要防治荒漠化首先要防止草原退化。  相似文献   

10.
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针对草原区域荒漠化的生态环境问题,蒙草生态环境集团立足于退化沙化盐渍化的草原、沙漠边缘带、草原城镇周边、草原矿区,采取"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平衡的修复生态的综合措施进行草原荒漠化防治并探索与产业融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王海涛 《草业科学》2006,23(7):78-78
1994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荒漠化是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  相似文献   

12.
文伟 《草业科学》2004,21(6):61-61
2004年6月17日是第十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确定2004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宣传主题是“防沙治沙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地区3类生产方式下的荒漠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尔沁地区作为我国荒漠化问题的重要研究区域,其荒漠化现状、发展趋势和形成原因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方法,将调查区域分为偏农耕区、偏牧区及农牧混合区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结果发现,近年来不同的生产方式下该区荒漠化形势依然严峻,若不改变现行不合理生产方式,区域荒漠化形势严峻趋势将难以逆转.从根本上说,近期科尔沁地区...  相似文献   

14.
徐恒杰 《草业科学》2006,23(11):40-40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荒漠化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目前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加上国家为治理荒漠化花费的大量投资,近10年来约1/3的GDP增加值被荒漠化损耗或以绿色GDP负值形式沉淀于荒漠化区域。中国农业大学荒漠化研究中心主任胡跃高教授提出,荒漠化将使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难以得到保障,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可能受到不良影响。当前中国已经到了必须正视和尽快逆转荒漠化趋势的阶段。据介绍,在世界110个受荒漠化危害国家与地区中,我国是现存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危害人口最多、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西部的荒漠化治理途径——生态草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以往荒漠化治理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吉林省以生态草建设为主体的8种建设模式和治理吉林西部荒漠化的运作机制,以及治理的效果和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6.
阿拉善荒漠化生态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所以愈来愈被人们重视。阿拉善是一个生态极度脆弱的特殊生态区.承担着建设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因而开展有关荒漠化生态治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和荒漠化生态保护与治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自然规律。加大科学研究力度,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自觉意识.采取符合科学规律的有效措施,使区域生态状况得到改善,切实保护并扩大我们的生存空间,实现阿拉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多功能速生耐旱树种——大叶速生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化、草场退化、经济落后、生态恶劣,各种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生态不改变,西部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荒漠化是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四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我国荒漠化程度更是严重,迫切的需要一种适于荒漠化区域的优化生产生态模式来从根本上进行治理。本论文通过对柠条刈割方式、微贮和混合微贮效果的研究,确定了适宜的荒漠化地区生态治理模式:每年的落叶期前进行刈割,刈割后的枝条进行微贮或与玉米秸秆混贮,供家畜采食。这样既可以保证生态治理效果,又能保证禁牧政策下家畜的饲草料供应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妇女与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上指出,荒漠化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他说,中国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荒漠化防治工作,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充分发挥妇女作用,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荒漠化防治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  相似文献   

20.
荒漠化的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经济与社会问题之一。在我国西部地区 ,荒漠化危害尤为严重和突出。它不仅造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诱导和引发各种自然灾害 ,而且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成为导致东西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国有荒漠化土地 2 62 .2万 km2 ,占国土面积的 2 7.3% ,其中90 %以上分布在西部地区。受荒漠化的影响 ,全国60 %的贫困县分布在“三北”地区的风沙线上 ,近2亿多人遭受着荒漠化的危害或威胁 ,尤其自 80年代中期以来 ,荒漠化土地以每年 2 4 60 km2 的速度快速扩展 ,又使大批的农牧民沦为“生态难民”。因此 ,防治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中最紧迫和最艰巨的任务之一。1 荒漠与沙漠、荒漠化与沙漠化的概念提起荒漠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浩瀚无垠 ,黄沙滚滚 ,寸草不生 ,杳无人迹的沙漠。其实 ,沙漠只是荒漠的一种类型。在自然地理学上 ,凡是气候干旱、降雨稀少、植被稀疏低矮、土地贫瘠的区域 ,都叫做荒漠 ,意为“荒凉”之地。荒漠按地表形成特征和物质组成如岩石、砾石、沙粒、粘土淤泥和盐碱等的不同 ,有岩质荒漠 (石漠 )、砾质荒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