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炼山对杉木幼林地水分物理性质影响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炼山杉木幼林地水分物理性质的三年定位研究表明:炼山后雨季前林地的水分物理性能得到改善;当年雨季后,林地水分物理性能恶化,至第三年雨季后林地孔隙状况的恶化得到一定缓和;炼山使地表失去覆盖导致林地表层水分物理性能变差是炼山引起林地严重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把增加炼山后林地的地表覆盖作为防止炼山林地严重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4个坡度级的山场上建立12个径流小区,连续4年对炼山的杉木幼林地定位观测,分析了杉木幼林从炼山起至郁闭止,林地的水、土、肥流失的季节和年度的变化规律,划分了水土流失时期,分析坡度与流失的关系。结果指出,炼山后第一年水、土、肥流失最严重,泥沙冲刷量达24.81t·ha~(-1),以后逐年递减,至第4年趋于稳定,与不炼山的接近。常规幼林抚育措施加剧了林地水土流失,建议调整幼林抚育方式和季节,并采取必要的生物措施。  相似文献   

3.
造林地清理是营造人工林的关键。化学除草清理造林地 ,能彻底解除各种为害杂草、灌木 ,改良造林地卫生状况 ,为挖穴造林创造条件 ,是不“炼山”造林的新工艺。“炼山”对造林成活率具有明显的提高效应 ,原因是减少了为害杂草、灌木对幼树争夺空间、水分和养分。但“炼山”对水、土、肥流失十分严重 ,根据俞新舀教授在当年造林地定位观察结果表明 ,“炼山”的年径流量为 2 74 3.39m3/hm2 ,年土壤流失量为 2 4 .811t/hm2 ,分别是不“炼山”的 11倍和 88倍 ,有机质、速效氮、磷、钾的流失量分别为不“炼山”的 15倍、2 4倍、16倍和 5倍。…  相似文献   

4.
炼山对不同立地5年生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福建尤溪和南平的3种地位指数林地上.对炼山和不炼山的1~5年生杉木幼林生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对不同立地杉木生长的效应是不同的,炼山对14地位指数级林地1~5年生杉木幼林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18以上地位指数级林地杉木幼林的生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福建尤溪和南平的3种地位指数林地上,对炼山和不炼山的1~5年生杉木幼林生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对不同立地杉木生长的效应是不同的,炼山对14地位指数级林地1~5年生杉木幼林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18以上地位指数级林地杉木幼林的生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杉木连栽障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连栽引起了杉木林地生态环境恶化,如炼山和全垦使得养分和水土流失,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另一方面是由于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及土壤酶活性的改变使得次生代谢物质如酚类大量积累,使杉木产生自毒现象.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林地不同清理方式对尾巨桉萌芽更新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清理方式进行了尾巨桉萌芽更新造林,对更新林分的萌芽率、生长情况、林地肥力、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免炼山方式林分的萌芽率、平均树高、平均胸径、3年生每公顷蓄积比炼山方式的分别高出16%、6.2%、6.4%、36.1%;采用免炼山方式进行萌芽更新造林,能有效提高林地肥力,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杉木产区群众都知道:杉木伐后迹地再连续栽杉的“二耕土”其生长不及“头耕土”,“三耕土”又不及“二耕土”,即杉木连栽往往引起杉木生产力下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传统的看法是杉木林地土壤养分收支不平衡或人为措施如皆伐、炼山等不合理引起水土流失,上层变薄,造成土壤养分物质匮乏,引起杉木生产力下降。由于地力有限,杉木不断地摄取同类养分,可能使土壤主要养分元素出现亏缺。“炼山”引起土壤氮、磷、钾、灰分的严重流失,尤其是有效磷的流失是南方山地种杉失败的主要原因……。叶仲节等(1986)的研究则认为:连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杉木林采伐迹地及采伐后的炼山迹地的土壤肥力。结果表明:炼山迹地土壤容重最大,比杉木林地高13.5%,非炼山迹地比杉木林地高5.9%;不同处理非毛管孔隙差异显著,炼山迹地非毛管孔隙最小,比杉木林小105.45%,非炼山迹地非毛管孔隙比杉木林小37.1%;杉木采伐后,酸性降低;有机质也明显下降,非炼山迹地比杉木林低29.1%,炼山迹地比杉木林地低119.22%;非炼山迹地和炼山迹地全N含量分别比杉木林下降了23.07%、33.33%,全P含量分别下降了64.16%、76.19%,全K含量分别下降了10.86%、32.74%;非炼山迹地比杉木林地下降了22.69%,炼山迹地比杉木林地下降了34.05%;杉木采伐后,非炼山迹地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了15.43%、36.79%;炼山迹地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53.27%、71.32%。  相似文献   

10.
杉木不同密度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每公顷4995株的林地,每公顷平均村积生长量为9.315m3,每公顷年均产值6408.90元。分另]是林龄27年、造林密度3600株/hm2林地的2.49倍和2.38倍;是林龄13年,造林密度3000株/hm2的1.66倍和1.67倍。试验证明在杉木分布区北缘的低山丘陵区,采用合理密植造林,集约经营的管理方式、缩短轮伐期,来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炼山营造杉木与木荷混交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初期的2年内,由于炼山林地增加速效灰分,所以比不炼山林分树高超出13.1%。第4年不炼山林分生长量开始微弱超出炼山的林分;8年后不炼山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都超出炼山的林分,其中不炼山杉木平均胸径比炼山增长25.3%;调查还发现炼山比不炼山林分植物种类少了12种,仅为不炼山的76.6%。实践还表明,采用不炼山比炼山造林的前两年每公顷可节约造林与管理投资1000多元。不炼山造林不仅可行,而且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炼山造林,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炼山营造杉木与木荷混交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初期的两年内,由于炼山林地增加速效灰分,所以比不炼山林分树高超出13.1%。第4年不炼山林分生长量开始微弱超出炼山的林分;8年后不炼山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都超出炼山的林分,其中不炼山杉木平均胸径比炼山增长25.3%;调查还发现炼山比不炼山林分植物种类少了12种,仅为不炼山的76.6%。实践还表明,采用不炼山比炼山造林的前两年,每公顷可节约造林与管理投资1000多元。不炼山造林不仅可行,而且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炼山造林,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3.
以炼山造林为对照,研究了桉树免炼山轻度耕作法造林效果,结果表明:免炼山轻度耕作法造林可节约生产成本300元/hm2、增加立木材积20.4 m3/hm2.免炼山轻度耕作法造林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林地生态环境,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黑虎 《绿色科技》2011,(4):75-76,78
指出了炼山是人们为植树造林在采伐迹地或宜林山地用火烧形式来清理林地的一种营林措施,选取经过炼山处理的营林地区和未经过炼山处理的营林地区栽植时间相差不多的杉木苗木进行跟踪观测,结果说明:炼山确实有助于促进杉木幼林的生长,但这一优势是短暂的,一般只在炼山后的前3年有效,第4年后其生长速度往往不及未经过炼山处理的苗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建立12个径流场对不同林地清理方式林地肥力变化进行了6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迹地的不同清理方式导致了林地肥力的较大差异。炼山清理迹地具有短期的激肥效应,经雨水冲刷,林地肥力急剧下降,至杉木幼林郁闭,肥力趋于稳定。其林地肥力变化可分为激肥效应期、肥力下降期和肥力稳定期,在同一林地上周期性炼山是导致连栽地力衰退的重要原因。不炼山林地6年的肥力变化可分为采伐剩余物分解初期、分解高峰期和分解末期,经采伐剩余物分解,其林地养分得到富集,肥力得到维持。  相似文献   

16.
沈宝贵 《绿色科技》2021,(6):157-158,161
为了解采伐剩余物不同清理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设置了炼山、清除和劈条带3种采伐剩余物清理方式对杉木生长及生物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处理对杉木幼林树高、胸径和材积均显著高于清除和劈条带处理;炼山处理杉木干、根、地上和总生物量均高于清除和劈条带处理,但叶和枝生物量各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炼山处理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比例小于清除和劈条带处理。为此,提出了炼山处理在杉木幼林期有利于林木的生长,但其长期的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炼山是中国南方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处理采伐剩余物的常用手段。但近年研究表明炼山会引起土壤养分流失等负面问题。为研究炼山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文章以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炼山及不炼山2种造林方式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炼山能降低表层土壤容重,改善土壤蓄水保水功能并提高土壤的渗透性能;炼山后土壤表层pH值提高,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降低,水解氮、速效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炼山对二代5年生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南平对炼山和不炼山的第2代5年生杉木幼林生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种处理杉木平均胸径年均生长量均在1.70 cm以上,平均树高年均生长量均在1.00 m以上;炼山处理杉木的生长量略高于不炼山,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杉木林地免耕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传统火烧炼山方法处理采伐迹地进行更新造林 ,若山地的坡度大 ,不仅难以作业 ,且较为危害 ,同时炼山除杂整地是全山铲草抚育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受破坏 ,造林成本相对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 ,我场进行了免耕营林的试验研究 ,本文是对 6年生杉木林免耕造林抚育法和效果的初步总结。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广东省西部象牙山林场符竹工区 ,地理座标为 2 2°5 2′~2 2°5 3′N ,111°5 0′~ 111°5 2′E ,林地坡度 30~ 32° ,年降雨量 16 0 0~ 2 0 0 0mm ,年均气温 2 1~ 2 2℃ ,土壤多为页岩及砂岩发育而成的赤红壤 ,杉木林…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杉木生态型造林和传统造林邻体对杉木基株干扰效应的差异,阐明生态型造林的优越性,避免造林地滋生大量五节芒,在不影响杉木生长的前提下解决传统造林中出现的炼山和抚育造成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为今后造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用生态型造林与传统造林两种类型造林8年生生长数据,采用邻体干扰指数模型的方法,研究两种造林类型邻体对杉木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生态型造林地中有灌木植物22种、草本植物4种;传统造林地中五节芒占草本植物总数量的91.8%,仅有灌木植物7种、其它草本植物1种,前者林地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均大于后者。测得两者初始个体高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86.8 cm/a、31.9 cm/a和94.2 cm/a、51.9 cm/a,灌木植物第1、2年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48.7 cm/a和53.3 cm/a,草本植物的平均生长速度为55.7 cm/a;两者8年生杉木平均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6.4 m、5.8 m和7.9 cm、8.7 cm。生态型造林地中灌木层干扰效应强于传统造林,主要干扰物种有4种,平均干扰指数为2.40;后者林地中草本层干扰效应强于前者,主要干扰物种有1种,平均干扰指数为0.42。生态型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大,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大于灌、草植物,无缓苗期,造林后快速生长,对造林初期生长速度促进作用明显;传统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小,有缓苗期,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小于灌、草植物,林地必需进行抚育。分别拟合两者总干扰指数与杉木基株大小、基株生长速度唐守正树高曲线,知其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前者抵抗邻体干扰能力强于后者,个体大小受邻体的影响较小,邻体对基株生长的整体干扰作用要小于后者。生态型造林不抚育促使杉木个体高生长较快,传统造林由于频繁抚育杉木个体胸径生长较快。生态型造林炼山为五节芒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前者无炼山抚育,生物多样性丰富,抑制五节芒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