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胎衣不下是养牛业中常见的一种繁殖疾病,易影响奶牛的繁殖率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也会制约奶牛业的发展;母牛产后瘫痪综合征是对母牛危害非常大的一种繁殖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母牛就必须被淘汰。对这两种奶牛繁殖疾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奶牛繁殖障碍是指母牛达到正常的交配年龄时而未能正常妊娠和产犊的功能性障碍疾病,统称为奶牛繁殖障碍。在养殖业发达国家,每年约有四分之一的母牛因繁殖障碍而最终被淘汰,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更高,大约三分之一左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奶牛业发展的重要阻碍,各畜牧科研机构和养殖企业已将奶牛繁殖障碍的研究列为了重要的课题。1原因分析1.1环境原因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动物,严寒气候对奶牛的繁殖性能影响很小,热应激是造成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夏季的高温造成奶牛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食欲下降,出现繁殖障碍,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3.
奶牛繁殖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胎衣不下是养牛业中常见的一种繁殖疾病,易影响奶牛的繁殖率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也会制约奶牛业的发展:母牛产后瘫痪综合征是对母牛危害非常大的一种繁殖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母牛就必须被淘汰.对这两种奶牛繁殖疾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繁殖性障碍疾病是奶牛养殖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奶牛的防治障碍疾病不仅体现在对奶牛生产能力的影响,还影响到其生殖健康,甚至导致母牛丧失生殖能力。目前,繁殖障碍性疾病已经被定为是阻碍我国奶牛业健康发展的第二大疾病。这类疾病病因病症复杂,涉及的养殖管理及治病内容较多。常见病因为传染病因素、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生殖因素、管理因素、衰老因素等。疾病临床表现可能为单一症状,也可能为复杂的合并症状。养殖户将一头小奶牛从犊牛培养至可以产奶生殖,大约需要22~24个月,  相似文献   

5.
奶牛初乳与家畜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奶牛初乳的主要成份和采集方法,重点讨论了初乳在提高和改善家畜繁殖机能上的作用和应用。现有资料表明,使用奶牛初乳可激发产后母牛繁殖机能、预防产后产科疾病、治疗母牛繁殖疾病、改善母牛繁殖性能,并可用于家畜的同期发情和诱导发情。  相似文献   

6.
奶牛初乳与家畜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奶牛初乳的主要成分和采集方法,重点讨论了初乳在提高和改善家畜繁殖机能中的作用和应用。现有资料表明,使用奶牛初乳可激发产后母牛繁殖机能,预防产后产科疾病,治疗母牛繁殖疾病,改善母牛繁殖性能,并可用于家畜的同期发情和诱导发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奶牛业发展十分迅速,然而不孕症较大程度地制约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大量资料表明,不孕症占奶牛疾病的20%~30%,子宫内膜炎占不孕症的40%~60%。据资料报道,美国每年有12.19%的奶牛因不孕症或繁殖疾病而被淘汰,占淘汰母牛的52.37%;俄罗斯患不孕症奶牛占适龄母牛的10%,而子宫内膜炎在不孕症中所占比例最大;英国奶牛子宫内膜炎占不孕症中的95%。  相似文献   

8.
对于奶牛生产来说,繁殖或配种是实现奶牛饲养效益的一个重点工作。奶牛生产经营目标主要是通过增加奶牛数量、提高奶牛质量、获取牛奶这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如果离开了繁殖工作,奶牛就不可能产犊、产乳和提高本身质量。1发情管理育成母牛的初情期一般为6~10月龄,平均8月龄,表明母牛具有繁殖的可能性,但不一定有繁殖能力。育成母牛的性成熟期是指生殖生理机能成熟的时期,一般为8~12月龄,平均10月龄,表明母牛具有繁殖能力,但不一定可以配种。育成母牛的体成熟期是指机体各部分的发育已经成熟,一般为16—20月龄,平均18月龄,表明母牛能够配种。  相似文献   

9.
疾病的概念从很古老的时代起至今已经历了许多变化,即使在今天的医学界内,人们对于疾病的定义仍有不同的观点〔1〕。目前,业内对奶母牛繁殖障碍有不同的称谓,如奶牛繁殖障碍综合征、奶牛繁殖疾病、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和奶  相似文献   

10.
奶牛不孕是指母牛达到繁殖年龄后或分娩后的一定时间,经过多次配种而未受胎。奶牛不孕是奶牛业中的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不妊娠,母牛不能正常繁殖,延长了产犊间隔;有的奶牛因长期不孕导致生产能力丧失而失去饲养价值被迫淘汰,给奶牛生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帮助养牛户有效地防治奶牛不孕,根据我们多年来在基层工作的实践,应采取下列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浅谈奶牛难产的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难产是一种常见的奶牛疾病,极易造成犊牛死亡,并且危及到母牛的生命,还会影响到母牛以后的健康和受孕,同时也使母牛的产奶量下降。因此,积极预防奶牛难产的发生,对于奶牛的繁殖和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的繁殖功能对营养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即使营养缺乏的其他临床症状不太明显,但奶牛的繁殖能力已经受到严重影响。对维持正常的繁殖功能来说,公牛的营养需要要比母牛少得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奶牛饲养量的不断增加,奶牛的日常饲养工作愈加的重要,而母牛是奶牛群中比较重要的组成,所以实际生产中应该重视母牛常见疾病的防治。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分娩结束后经过8~12h无法自行完全脱落,是舍饲母牛产后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发病率一般为10%~25%。初产母牛发病后,会导致产后第一次配种的受胎率明显降低;经产母牛患病后,既会严重影响产后泌乳量和繁殖性能,且非常容易继发引起其他疾病,导致不育而被淘汰处理。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繁殖力对于奶牛的生产周期会产生影响,对奶牛繁殖力进行研究能够为奶牛养殖场提供经济效益,因此应加以关注。当前,我国的奶牛繁殖力相对比较差,和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提升我国奶牛繁殖能力是目前养牛业非常关心的问题。为了让奶牛的繁殖力获得提升,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同时还要做好技术要点管理,加强疾病检疫工作,进而提升奶牛的生产能力。1掌握好母牛发情的特征牛发情的持续时间短,约18 h,25%的母牛发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牛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养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牛繁殖障碍性疾病以妊娠母牛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仍伊胎,畸形胎,产出弱仔以及公牛不育、母牛不孕等为主要特征,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实际,就北方地区规模奶牛场怎样做好奶牛繁殖障碍疾病的治疗工作谈些具体意见,供广大规模养殖场及同行参考。1奶牛繁殖障碍的概念所谓繁殖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奶牛不能按时正常发情、受胎或妊娠分娩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奶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以妊娠母牛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仍伊胎、畸形胎,产出弱仔以及公牛不育、母牛不孕等为主要特征,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实际,就西北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和防治技术谈些具体意见,供广大规模养殖场及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氯霉素栓预防产犊后子宫炎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场从1976~1987年,平均年饲养繁殖母牛120—154头,根据年全群繁殖母牛疾病的统计,产后难妊和不育的母牛,占40%以上的为子宫内膜炎疾病。该病是奶牛场繁殖母牛的常见多发病之一。本病与乳房炎、肢蹄炎为构成奶牛场的所谓“三炎”,造成奶牛事业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预防控制繁殖母牛产后子宫炎症的发病,是提高奶牛情期配种,提高情期1次受胎率的有效措施。我场于1987年,选用长春兽医大学研制的氯霉素栓,对我场产后奶牛进行了预防子宫炎症的发生,作了试验和对比。  相似文献   

18.
浅谈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衣不下又叫胎衣停滞,是指母牛在产出胎犊后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自行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奶牛胎膜在产后12h应排出体外,未排出者称之为胎衣不下,众所周知,奶牛胎衣不下已成为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疾病之一。特别是由于奶牛胎衣不下引起子宫内膜炎致使母牛不孕、发情延迟、配种次数增加。影响母牛繁殖效率,在患病期间产奶量下降,严重者引起母牛全身感染,甚至危及母牛生命。  相似文献   

19.
<正> 我省奶牛平均情期受胎率(母牛情期受胎头数与配种头数之比)和年度繁殖率(年末产犊数与年初18月龄以上母牛数之比)均不高(见表1),但不同牧场间差异较大。今通过繁殖疾病的基本情况调整和分析,供从事奶牛繁殖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奶牛的繁殖疾病方面,子宫内膜炎占很大的比例。据Asdell统计,美国每年有12-19%的奶牛患有繁殖疾病,其损失达2.5亿美元,又据对北京北郊畜牧一队900头母牛的调查得知,其中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占20%。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母牛的繁殖效率,给奶牛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同时加重了兽医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