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β-catenin在藏山羊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与分布变化,并探讨其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制备藏山羊切牙各期标本,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结果表明,帽状期在星网层、内釉上皮、牙囊均为细胞核阳性表达;钟状早期在内釉上皮、牙乳头细胞核阳性表达;钟状晚期在颈环、牙尖细胞膜阳性表达;成釉期早期在成釉质细胞、成牙本质细胞阳性表达;成釉期晚期均阴性表达。β-catenin在早期牙胚发育中有特定的时空表达模式,通过参与Wnt信号通路和作为黏附分子两种方式,对确定牙胚的形态发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青光安Ⅱ号方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网膜GSK-3β及β-catenin mRNA表达影响。方法 将40只(80眼)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空白组(A),模型组(B)、青光安Ⅱ号方低剂量组(C)、青光安Ⅱ号方中剂量组(D)、青光安Ⅱ号方高剂量组(E)、益脉康分散片组(F)。将B、C、D、E、F组大鼠采用烧灼巩膜表浅静脉法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模型大鼠维持高眼压状态2月后开始干预,干预后2周、4周分别用qPCR检测大鼠视网膜GSK-3β及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2周后,与B组比较,各组GSK-3βmRNA表达降低而β-catenin 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与F组比较,C、D、E组GSK-3βmRNA降低,β-catenin 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C、D组GSK-3βmRNA降低而β-catenin 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光安Ⅱ号方及益脉康分散片均能抑制GSK-3βmRNA的表达,并增加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初步观察表明复方中药青光安Ⅱ号方在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神经的保护中,效果优于益脉康分散片,且以青光安Ⅱ号方高剂量最优。  相似文献   

3.
以牦牛为实验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性检测角缘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β-catenin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β-catenin在牦牛角缘毛囊的形态发生早期E65左右,在表皮中呈弱阳性表达,在基板和基底层中呈强阳性表达;在牦牛角缘毛囊的形态发生中期E65~E140,β-catenin在表皮层、基底层、毛囊漏斗部呈中强阳性表达;在角缘毛囊发生后期E140~E240,β-catenin在表皮层、基底层、毛乳头呈中强阳性表达,在毛囊内根鞘和外根鞘呈强阳性表达。其表达规律提示β-catenin在牦牛角缘毛囊的形态发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主要组成成员,包括Wnt蛋白配体、Fzd(Frizzled)受体、LRP5/6(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5/6)辅助受体、β-catenin、Axin、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GSK-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CK1(Casein kinase 1)、Dvl(Dishevelled)和TCF/LEF(T Cell Factor/Lymphoid Enhancer Factor)。同时概述了这些主要成员在昆虫上的研究概况以及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并对该信号通路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81~147d胎龄的‘甘肃高山细毛羊’胚胎体侧部皮肤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冰冻切片、HE染色、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技术研究Wnt10b、β-catenin、FGF18基因在次级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从次级毛囊形态发生诱导期到器官形成阶段(胎龄87~108d)Wnt10b、FGF18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在胎龄第108天Wnt10b、FGF18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达到(43.652±0.425)(13.67±0.207),在细胞分化期表达量逐渐下降;而β-catenin基因的表达量始终维持较低水平,相对表达量仅为(0.58±015);Wnt10b基因分别与β-catenin、FGF18基因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5,P0.01;r=0.58,P0.05);β-catenin基因与FGF18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3,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次级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Wnt10b、β-catenin基因主要在表皮、基板、毛芽、毛钉和成熟毛囊的内根鞘、毛干部表达;而FGF18不仅在表皮、基板、毛芽、毛钉和成熟毛囊的内根鞘、毛干部表达,而且在真皮中表达.本研究初步表明,Wnt10b、β-catenin、FGF18基因通过Wnt/β-catenin基因经典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甘肃高山细毛羊’次级毛囊形态发生和再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黄芪解毒汤体外干预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及对β-catenin、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该方抑制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MCF-7细胞并将其分为黄芪解毒汤组、阿霉素组及空白对照组。以黄芪解毒汤浓缩液、阿霉素液及细胞培养液分别干预各组MCF-7细胞24h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对β-catenin, 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芪解毒汤组、阿霉素组可明显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P<0.01);黄芪解毒汤组及阿霉素组β-catenin、C-myc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黄芪解毒可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显著降低β-catenin、 C-myc基因表达,该结果为黄芪解毒汤在乳腺癌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藏山羊不同部位毛囊形态发生的差异及其β-catenin和SHH的表达规律.选择胚龄(Ed)51~89藏山羊胚胎样品,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EnVis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不同部位毛囊的形态发生及β-catenin, SHH, PCNA, K14的表达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 结果表明,藏山羊胚胎各部位毛囊形态发生的时间、密度、大小等均有差异,这种差异与皮肤下对应的骨骼类型相关.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发现,β-catenin和SHH在藏山羊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有两种模式:分别是一种以间充质为主导的模式(主要见于肢端),另一种是表皮为主导的模式(主要见于躯体大部分部位). β-catenin与SHH在藏山羊胚胎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至少有两种表达模式,其中以间充质为主导的模式在肢端毛囊形态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牦牛角的形态发生及Shh和β-catenin的时空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对象为Ed(Embryonic days)60~240,0.5~5岁公牦牛角(原)基.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牦牛角的形态发生过程,检测Shh(Sonic hedgehog)和β-catenin的时空表达与互作规律.结果表明,牦牛角的形态发生按照角(原)基毛囊和角质外鞘发生与否分为5个阶段:角原基前期(Ed≤60)表皮增厚,无毛囊发生;角原基中期(Ed60~140)表皮持续增厚,有少量毛囊发生;角原基后期(Ed140~250)表皮变薄,大量毛囊发生;肉角期(≤0.5 a)真皮乳头发生;成角期(≥0.5 a)形成角质外鞘.角原基期的顶部和角边缘处基底层Shh与β-catenin表达趋势相同,均为强-弱-强过程;肉角期的角边缘处基底层Shh与β-catenin同时表达,顶部仪β-catenin表达;成角期的角边缘处基底层Shh与β-catenin同时表达,顶部均无表达.结果提示:Shh在牦牛角的形态发生中负责表皮基底层形态分化,β-catenin则起着维持细胞分化状态并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讨丹参素增强丙泊酚对小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本研究将96只健康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前进行丙泊酚处理组(IRP组)、缺血再灌注前进行丹参素处理组(IRS组)、缺血再灌注前进行丙泊酚联合丹参素处理组(IRPS组),每组16只。C组正常处理,S组仅游离双侧肾脏,IR组建立小鼠缺血再灌注模型,IRP组于小鼠缺血损伤前30min给予丙泊酚处理,IRS组于小鼠缺血损伤前30min给予丹参素处理,IRPS组于小鼠缺血损伤前30 min给予丙泊酚和丹参素处理,其余处理均与IR组相同。手术2 d后,收集小鼠血清和肾组织,检测血清中肌酐(Cr)和尿氮素(BUN)含量,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检测肾脏组织Wnt4、β-catenin、Lrp-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IR组、IRS组、IRP组、IRPS组的Cr、BUN、MDA水平显著高于C组和S组,且IRPS组的Cr、BUN、MDA水平显著低于I...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褪黑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上皮细胞生长的作用模式,将褪黑素浓度设置为0、100、300、600和900 pg/mL 5个试验组,利用CCK-8法检测各组皮肤上皮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nt10b和β-catenin基因的表达,ELISA检测Wnt10b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300 ...  相似文献   

11.
旨在构建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MHCⅡβ基因原核表达载体高效表达,并进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根据GenBank西伯利亚鲟MHCⅡβ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加上6-His标签和酶切位点,从西伯利亚鲟脾脏细胞中克隆可读编码框(不含信号肽)部分,克隆并测序鉴定后构建Pet30α-MHCⅡβ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鉴定,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约为32 ku,能够与His抗体结合,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在温度37℃时1 mmol/L的IPTG诱导4 h可以达到最佳表达量。将表达蛋白通过镍柱层析纯化后,制备兔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达到243 W,为深入研究西伯利亚鲟MHCⅡβ基因免疫学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壳寡糖对PM2.5染毒后小鼠肺和骨髓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壳寡糖组、阴性对照组.通过气管滴注法建立PM2.5染毒模型,壳寡糖(600 mg/kg)或双蒸水每天灌胃2周.HE染色观察肺、股骨及胫骨病理变化,Wester...  相似文献   

13.
鸡MHCⅡβ链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及其抗体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自行设计的1对引物,通过RT-PCR从鸡脾细胞中分别克隆了鸡MHCⅡβ链基因片段,大小为798 bp.核苷酸测序结果表明,与已登录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5%.将该基因片段插入含谷胱甘肽(GST)基因的质粒pGEX-4T-1,构建了pGEX-4T-1-chMHCⅡβ.经诱导表达,获得分子大小约为53 000的融合蛋白,其中chMHCⅡβ链大小约27 000.经亲和层析,获得纯化GST-β融合蛋白,进一步用此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鼠源抗鸡MHCⅡβ链抗体.经过琼扩和ELISA检测,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4.
β-葡聚糖(β-glucan)作为一种免疫刺激剂,表现出广泛的免疫学生物活性.有关研究表明,β-葡聚糖能够促进鱼虾的生长,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增强免疫相关酶活性、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激活补体系统及产生杀菌物质提高动物的免疫力,提高某些免疫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强动物的抗感染能力,是目前水产养殖中研究最为深入、应用广泛的一种免疫刺激剂,对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条件下提高动物的抗氧化应激和免疫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对β-葡聚糖提高水产动物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能力及抗感染水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鲟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西伯利亚鲟Acipernser baerii MHCⅡβ cDNA序列1443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FR)801 bp,编码184个氨基酸。Blast分析显示,由MHCⅡβcDNA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其他物种的一致性为46%~83%,通过Smart站点分析,该序列具有SMART MHC_Ⅱ_beta结构域、SMART IGc1结构域和跨膜螺旋结构域;实时定量分析表明,正常情况下MHCⅡβ mRNA在西伯利亚鲟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脾、头肾和血液中表达量较高,皮肤和肉中表达量极低(P<0.05);感染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40 h后,脾脏中MHCⅡβ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未感染的对照组(P<0.05),直至93 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且有显著性变化(P<0.05)。研究表明,MHCⅡβ基因参与了西伯利亚鲟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鲟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西伯利亚鲟Acipernser baerii MHCⅡβ cDNA序列1443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FR)801 bp,编码184个氨基酸。Blast分析显示,由MHCⅡβcDNA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其他物种的一致性为46%~83%,通过Smart站点分析,该序列具有SMART MHC_Ⅱ_beta结构域、SMART IGc1结构域和跨膜螺旋结构域;实时定量分析表明,正常情况下MHCⅡβ mRNA在西伯利亚鲟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脾、头肾和血液中表达量较高,皮肤和肉中表达量极低(P<0.05);感染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40 h后,脾脏中MHCⅡβ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未感染的对照组(P<0.05),直至93 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且有显著性变化(P<0.05)。研究表明,MHCⅡβ基因参与了西伯利亚鲟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鲟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西伯利亚鲟Acipernser baerii MHCⅡβ cDNA序列1443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FR)801 bp,编码184个氨基酸。Blast分析显示,由MHCⅡβcDNA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其他物种的一致性为46%~83%,通过Smart站点分析,该序列具有SMART MHC_Ⅱ_beta结构域、SMART IGc1结构域和跨膜螺旋结构域;实时定量分析表明,正常情况下MHCⅡβ mRNA在西伯利亚鲟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脾、头肾和血液中表达量较高,皮肤和肉中表达量极低(P0.05);感染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40 h后,脾脏中MHCⅡβ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未感染的对照组(P0.05),直至93 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且有显著性变化(P0.05)。研究表明,MHCⅡβ基因参与了西伯利亚鲟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人尾加压素Ⅱ(humanUrotensinⅡ,hUⅡ)是人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hUⅡ主要生物效应是介导血管收缩、心肌缺血、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使心肌细胞肥大等,从而改变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促进血管和心肌的重构而参与心衰的病理过程。心衰病人血浆hUⅡ升高,但hUⅡ的升高到底是心衰的病因还是结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CK)、核抗原(Ki67)、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3)及抑癌基因P53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1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别检测CK、Ki67、Gly-3及P53,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16例HCC癌组织中CK7、CK8/18、CK19的阳性率分别为50%(8/16)、93.8%(15/16)以及62.5%(10/16),Ki67的阳性率为75%(12/16),Gly-3阳性率为87.5%(14/16),P53的阳性率为50%(8/16)。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中CK、Ki67、Gly-3及P53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以CK8/18阳性率最高,Gly-3及Ki67次之,P53及CK7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颅脑损伤的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上调机制尚不十分明了。本文主要就其在颅脑损伤时表达的时间规律性、加重脑水肿、介导神经细胞的坏死、缺失和参与神经保护的作用等方面,简要阐述它在颅脑损伤后的双向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