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 1962年早秋蚕,在江苏省江阴县发生了大量的不结茧蚕,严重的有60—70%,一般的也有20—30%。其不结茧蚕的症状与通常所指的不结茧蚕不同,它大部具有吐丝机能,并且还能化蛹。对发生原因的看法很不一致,归纳起来有两种意见:—种认为是环境生理的影响,早秋期高温、多湿、嫩叶而造成;一种认为是农药可湿性丙体“666”微量中毒,影响了熟蚕结茧机能。  相似文献   

2.
1987年早秋蚕期,我县重点蚕区发生了较大面积不结茧蚕,受影响蚕种占该期饲养量的82.6%,全县盒种产茧仅16.4kg。在明确症状发生规律、致害原因的前提下,我们采取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技术,取得较好效果。1988年早秋期与上年同期对比不结茧蚕下降率92.5%,发生面缩小达95.5%,盒产和总产均比上年同期增3成以上。一、致害原因剖析 1.微量农药中毒不结茧蚕的症状与农药试验杀虫双中毒基本类同。随着柑桔、小水果等园艺作物的  相似文献   

3.
在隔离了的柞栎树上放养柞蚕(品种为“依常”)在每龄蚕眠后和未熟蚕之前用铁、铜、锌等盐类及抗生素溶液喷射。短杆菌肽添食区的五龄蚕体重显著较对照区重(6.61~7.17克,对照区为4.09—5.34克)。短杆菌肽添区(0.002%),青霉素添食区(1立方公分100单位)和链霉素添食区(1立方公分100单位)的大全部蚕儿提早1~2天热蚕,而0.01%硫酸鉄、硫酸锰和异茁长素溶液以及0.5%米克罗席(抗生物质之一)溶液等添食区则提早4~6天熟蚕。链霉素区的健蛹率为100%,青霉素区94%,异茁长素90—92;硫酸铁与硫酸锌区89%,对照区为78—80%。短杆菌肽区的最大全茧量为12克  相似文献   

4.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在圩区中秋蚕饲养中防治杀虫双中毒,通过体喷和添食具有较明显的防治作用。但在中秋蚕上蔟前的处理上,方法和剂量的不同对杀虫双中毒蚕的结茧情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东34品种经7-8代连续添毒质型多角体(CPB)选择,健蛹率提高17.3—54.5%,大造品种经7—8代连续添毒CPV选择,健蛹率仅提高3.9%-5.3%。隔代添毒CPV区的建蛹率和茧质均高于累代添毒选择区。春季CPV添毒选择浓度可用10~5,(1/2)×10~5,(1/4)×10~5:秋季宜用10~5,10~4,10~3,10~2。CPV添毒选择区的平均茧质成绩接近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三对家蚕品种在广西秋季饲养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比对两广二号、桂蚕N2和华康2号等三对家蚕品种在广西高温多湿气候条件下的表现,特进行本次试验。在温度28℃~32℃及湿度90%的气候条件下,调查结茧率、公斤茧个数、死笼率和茧层率等4个指标,并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三对品种的公斤茧个数差异不显著;桂蚕N2的结茧率和死笼率表现最好,但茧层率较低;两广二号各方面表现均衡;华康2号的结茧率和死笼率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7.
谈不结茧蚕的发生与防治刘凌(吉安地区蚕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养蚕生产中,常常会遇到蚕在上簇后到处爬行,而不能结茧的现象,不结茧蚕的发生会造成蚕茧生产的严重会济损失。据统计,‘我区因养蚕不结茧而造成的产量损失约占全年总茧量的6%。为了探明我区不结茧蚕...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10%环丙氨嗪粉剂对家蚕的毒性:10%环丙氨嗪粉剂稀释2000倍时,对4龄起蚕表现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不能正常结茧;对5龄3d蚕无明显中毒症状,但使结茧率下降。20000倍和200000倍对4龄和5龄蚕的影响较轻。严格按照鸡饲料添加环丙氨嗪标准防治蝇害时,对养蚕生产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泰州市因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生态环境导致蚕中毒死亡或不结茧的现象时有发生。进入本世纪,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蚕不结茧现象更为普遍,已严重影响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要稳定发展蚕桑生产,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中毒蚕体症状据观察,因生态环  相似文献   

10.
于丽萍 《蚕桑通报》2003,34(3):63-64
有些蚕儿上蔟后或静伏不动或到处乱爬,待体力不支时,掉到蔟下,或死亡,或卧伏。还有少数蚕儿上蔟后不吐丝也不死,就是不做茧。这类蚕统称“不结茧蚕”。产生不结茧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熟蚕神经麻痹,吐丝器官发生故障所致。究其原因:一是病原微生物侵害,破坏了蚕体机能和绢丝腺使其不能吐丝;二是轻微农药或其他化学物质中毒引起神经麻痹,较长时间不死也不吐丝,或吐一点平板丝;三是在大蚕期喂了过嫩或偏施氮肥的桑叶,造成蚕体血液中的水份、蛋白质含量过多,血液PH值下降,引起神经麻痹而不能吐丝结茧,或丝腺过分肥大,在头胸临界处压迫气管,使头…  相似文献   

11.
为在本地原蚕区选育和推广优良桑品种,采用生物试验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几个新选育的桑品种进行了叶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Su-T4在5龄蚕生长发育(龄期经过、蚕体重)、虫蛹生命力(结茧率、健蛹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制种成绩(产良卵数、卵粒重)等方面都接近或超过了对照品种,是属于叶质特别优良的桑品种。  相似文献   

12.
赵明东  杨斌 《江苏蚕业》2006,28(3):27-27
<正>2005年春蚕期,通盐沿海蚕区的丝茧和种茧生产中发生了多年来未曾出现的大面积不结茧蚕,对蚕种产量和蚕茧产量、效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大面积不结茧蚕,引起了许多技术人员的思考,笔者就蚕种生产过程中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海安县蚕种场最近几年的蚕种生产中不结茧蚕发生较严重,其原因主要来自环境因素和家蚕的病理生理因素2个方面.针对诱发不结茧蚕发生的不良因素,实施了合理布局春、秋蚕期,减少大气污染桑叶;加强桑园管理,采用适熟优良桑叶养蚕;精心饲养管理,增强家蚕的抵抗能力;合理使用桑园害虫化学防治药剂,避免微量农药污染桑叶造成家蚕的慢性中毒;严格消毒防病,避免蚕病蔓延危害;更新蚕室加温设备,创造良好的上蔟环境;适当使用蜕皮激素,促进熟蚕上蔟整齐等技术与管理措施,使不结茧蚕的发生率从15%下降至5%.  相似文献   

14.
不结茧蚕的发生因品种而有显著的差异。在现行品种当中,以体质最弱的东肥,苏12最易发生,其次是苏16、华合、苏17,其他品种很少发生。除品种因素之外,环境条件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各种环境条件中又以上簇环境特别是低温闷湿最易诱发不结茧蚕。兹将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及防止简要措施归纳如下: 1、高温(华氏七十九度以上)催青,三至四令高温(华氏八十一度以上)饲育、不结茧蚕增加。因此,易发生不结茧蚕而化性稳定的东肥,苏12两品种,戊3后的催青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控制蚕病是蚕茧稳产的前提养蚕张产茧标志着养蚕水平,它是由张种结茧头数与单粒茧重构成的。养蚕发病则饲养蚕的结茧数减少,直接影响张产茧下降;养蚕无病则结茧头数增多,张产茧就会相应上升。蚕病消长和产茧起落都是伴随防治科技的贯彻执行而变化的。30年来日本的蚕病危害率由1955年的1.88%下降到1985年的3.87%,张产茧(按浙江卵量折算)由1955年的33.46公斤上升到1985年的36.91公斤,生物统计表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稻虱净对家蚕毒性和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稻桑混栽区,施用浓度约1000ppm稻虱净时,将被污染的桑叶饲蚕,或在实验室用约1000ppm稻虱净从一龄蚕连续添毒,均能对家蚕造成慢性中毒,发生迟眠蚕,多营下茧和烂茧,全茧量、茧层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正> 柞蚕幼虫放养在野外,易受各种自然灾害与敌害的袭击而遭到损失。辽宁春蚕稚蚕期的遗失率达50—70%,结茧率一般仅15—20%,这是柞茧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保苗率、结茧率,缩短春蚕龄期和抗御春、秋蚕期的低温冷害,1980年以来,我们在室内茧床育和茧床防干纸盒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室内塑料袋养春稚蚕试验。此法具有保苗好、结茧率高、省工、经济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15年秋蚕期(8—10月),宜宾市蚕桑综合试验站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引进家蚕新品种华康2号,以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复龙镇当地秋蚕期主推蚕品种871×872为对照,进行农村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康2号孵化、眠起、上蔟较齐一,食桑旺盛,弱小蚕和不结茧蚕少;蚕茧呈长椭圆形,茧型匀正偏小,茧色洁白,全龄经过比871×872缩短36 h;4龄起蚕结茧率为93.61%,比871×872高7.37个百分点;盒种产茧量为42.1 kg,比871×872高28.35%,全茧量(2.11 g)和茧层量(0.45 g)分别比871×872高2.43%和5.95%,茧层率(21.17%)和上茧率(91.2%)分别比871×872高0.80和14.1个百分点;华康2号对血液型脓病的抵抗能力明显强于871×872,对其它蚕病的抵抗力也明显强于871×872。  相似文献   

19.
吡虫啉对家蚕的毒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吡虫啉对蚕的毒性试验表明 :4龄起蚕致死中浓度 (LC50 )为 2 71mg/L ,致死中量 (LD50 )为0 0 3 4 μg/头。 4龄起蚕连续添食吡虫啉水溶液试验表明 :0 0 0 71mg/mL( 1 4× 1 0 4 倍稀释液 )浓度吡虫啉连续添毒对蚕有明显的毒性 ,茧的经济性状也有显著地下降。 0 0 1 2 5mg/mL( 8× 1 0 4 倍稀释液 )吡虫啉连续添毒 1 2h的蚕 ,上蔟率为 86%,死笼茧率为 3 9%,鲜茧茧层率为 2 1 2 %,比对照区低 0 3 %,而持续添毒则表现为全部死亡。此外 ,吡虫啉对家蚕具有触杀和熏蒸毒性  相似文献   

20.
家蚕农药中毒是一种重要的非传染性蚕病。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引起家蚕农药中毒的原因越来越复杂。针对家蚕不结茧的典型案例,通过到农户走访,以及实地采样,对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分析,查找引起家蚕中毒的原因以及中毒的有关成分,最终确定引起家蚕不结茧的原因。检测结果显示,2份病蚕、2份桑叶、2份柑橘地土壤、1份桑园土壤,均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并在2份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S-抗诱素)也检测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认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来自于植物生长调节剂,该成分是导致家蚕不结茧的原因。与桑园相邻的柑橘地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里面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污染了周围的桑园,蚕儿食下含有该物质的桑叶时导致家蚕慢性中毒,引起家蚕不结茧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