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豆功能因子的功能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是良好的植物性蛋白质食源。近代研究发现大豆中还含有特殊生物学作用的功能因子,如大豆低聚糖、大豆多肽、大豆磷脂等。本文介绍了大豆功能因子的生物活性功能。  相似文献   

2.
亚精胺是在大豆中发现的又一功能性营养因子,作为一种无毒的天然物质,可通过诱导自噬作用发挥抗衰老和延长寿命的功能,同时对神经变性还具有抗氧化和消炎作用。大豆种子中亚精胺含量水平较一般谷类、蔬菜、块根农作物等植物高,研究表明大豆食品中亚精胺含量更高,说明大豆品种亚精胺含量对大豆食品保健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亚精胺的营养保健作用、亚精胺含量检测方法、亚精胺在植物抗逆中的生理作用和大豆及其制品中亚精胺的研究进展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高亚精胺含量大豆材料的筛选、开展大豆亚精胺基因挖掘、选育高亚精胺含量大豆品种及开发大豆保健食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豆异黄酮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从大豆中分离提取出的具有多酚结构的混合物,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可以对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它具有一般意义上抗肿瘤、预防骨质疏松、缓解更年期综合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随着人们对大豆异黄酮生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大豆异黄酮的需求量日益加大,本文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外在大豆异黄酮提取方向的研究进展,希望为我国大豆异黄酮提取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对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吴莉芳  秦贵信  朱丹  孙玲 《大豆科学》2006,25(4):450-453
大豆来源广、营养价值高、是鱼类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但大豆中含有抗营养因子,不仅会降低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而且会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类大批死亡。本文对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植酸、大豆抗原的作用机理及对鱼类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意义。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蛋白饲料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具有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比例平衡等特点,营养价值非常高,作为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源,被广泛应用于猪饲料中。但是大豆中含有相当高水平的大豆抗原、大豆凝集素、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能使猪特别是仔猪出现过敏,小肠正常结构和功能被破坏,内源氮损失增加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危害了猪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给养猪生产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限制了大豆加工产品在猪日粮中的应用。文章概述了大豆抗原、大豆凝集素、蛋白酶抑制因子这三种主要的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含义、分类、生物学功能及对猪健康的影响,为大豆加工制品在猪日粮中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膨化全脂大豆对营养成分的影响黑龙江省大豆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周玉伦哈尔滨市化工研究所陈恩惠,戴康路大豆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大豆在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受到较大的破坏,生豆虽然保留了大豆原有的营养成分,但由于生豆中的多种抗营养因子和有毒因素的作用。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固态发酵大豆制备的抗氧化肽的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明  罗远栩  倪辉  吴永沛 《大豆科学》2007,26(3):381-385
综合评价用固态发酵法制备的大豆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活性.通过T-AOC方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通过水杨酸法测定·OH、通过邻苯三酚法测定O2ˉ、通过卵磷脂法测定脂质体过氧化、通过POV值法测定抗油脂自氧化.大豆抗氧化肽的总抗氧化能力为50.07 U、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5.68%、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能力达到23.61 U/mL、抑制脂质体过氧化率为34.58%、对油脂过氧化抑制抑制率为30%.用固态发酵法制备出的大豆抗氧化肽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清除羟基自由基、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并能够对脂质体过氧化和油脂过氧化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赵元  秦贵信  王涛  张兵  朱丹 《大豆科学》2007,26(6):930-934
大豆经适当加工可减少或去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因而大豆制品所含的抗营养因子成分不同.通过竞争ELISA法和胰蛋白酶抑制法检测豆粕、膨化大豆、脱壳豆粕、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全脂豆粉、脱脂豆粉和热处理大豆粉大豆加工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的活性,并进行SDS-PAGE分析,进而比较其主要抗营养因子灭活的程度.结果表明,在现取样的10种大豆加工制品中,膨化处理除去了绝大多数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一种较理想的加工工艺;去皮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大豆凝集素几乎被灭活,但仍存在一定量的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此项工作为评价大豆加工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豆品种生态适应性鉴定方法和量化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适应性是大豆育种的目标性状之一,准确鉴定和评价大豆品种的生态适应性是开展广适应育种的前提。大豆在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中,不仅受光周期、温度、水分、土壤养分状况等多种生态因子的直接影响,而且受生态因子间复合及交互作用的制约,如光温互作与水肥耦合效应等。本文分别介绍了评价大豆对单一生态因子及其复合作用的鉴定方法和量化指标,并比较了几种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大豆功能肽是以大豆分离蛋白或者豆粕为原料酶解生成的具有生理功能的小分子量肽类。大豆功能肽的分子量小、溶解性好,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并且,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消除疲劳作用和抗氧化等许多活性作用。本文对大豆功能肽的特性、制备方法以及生物学活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从大豆提取大豆异黄酮糖甙,再将其部分水解成其甙元,研究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用T-AOC方法测定化学模拟体系中的总抗氧化能力,用八木变法测定过氧化脂质(LOOH)含量,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细胞溶血和肝线粒体膨胀程度.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甙元的体外总抗氧化能力较强,可抑制血浆及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减少红细胞溶血和减轻肝线粒体膨胀程度.说明大豆异黄酮甙元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作物之一,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建立大豆产业发展的理论框架,界定了大豆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并以此确定了大豆产业研究的基础框架。运用SWOT分析范式明确黑龙江大豆生产的比较优势。通过对黑龙江大豆出口竞争力比较,确定黑龙江大豆的竞争潜质,挖掘存在的主要威胁因素,阐述了大豆产业发展及推进的潜力因素。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大豆产业现状,提出了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及推进的五个可行性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莉芳  秦贵信  孙玲  朱丹 《大豆科学》2007,26(2):259-263
大豆来源广、营养价值高、氨基酸组成基本平衡.是畜禽及水产动物主要的植物蛋白源之一.但是,大豆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大豆凝集素是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之一.对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产生影响,不仅会影响动物的生长,而且大豆凝集素能够与肠道上皮细胞结合,影响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影响消化酶的活性,甚至对动物机体的全身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概述了凝集素和大豆凝集素的含义和分类,大豆凝集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对动物健康的影响,旨在为开发利用大豆蛋白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豆连作障碍机制研究初报   总被引:56,自引:6,他引:56  
于广武  鲁振明 《大豆科学》1993,12(3):237-243
大豆连作减产早已为生产实践所证实。本文在对连作大豆减产规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大豆—土壤两个生态系统出发,对减产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导致大豆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是由土壤营养元素亏缺,物理、化学及生物活性改变,病虫害加剧等原因综合作用于大豆,使大豆生育受阻,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2,他引:35  
刘忠堂 《大豆科学》2002,21(2):116-122
大豆窄行密栽培是一项引自美国的大豆增产新技术,经消化、吸收、改造,已形成大垅窄行密植、小垅窄行密植、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栽培模式,在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推广,一般可增产20%以上。已累计推广67万hm^2,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大豆窄行密植由于缩小了行距,扩大了株距使植株分布更均匀合理,增加了绿色面积,改善了受光条件,特别是改善了中、下层受光条件,是该项技术增产的生理基础。此项技术的主要内容是抗倒伏半矮秆的品种,深松深施肥,有效地使用除草剂技术和适于窄行密植的播种机械。  相似文献   

16.
赵贵兴  陈霞 《大豆科学》2003,22(4):306-309
以新鲜豆渣为原料,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就影响膳食纤维含量的碱浓度、温度、时间和酶用量四项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确立了制备豆渣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本工艺,湿豆渣经浸泡、碱处理、酶解、干燥和超微粉碎等程序,即得到豆渣膳食纤维,工艺产率为85%,产品纤维素含量是80%,本文还以豆渣膳食纤维为原料研制出大豆纤维系列食品。  相似文献   

17.
大豆连作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连作土壤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是:播期,成熟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连作2年酶活性最低。而结荚期酶活性则以连作二年酶活性最高,出现了与播期,成熟期截然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荚期酶活性几乎都高于播期,成熟期。经相关分析表明,播期,成熟期纤维素酶活性变化与土壤有机碳和pH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一种株系复杂且不断变化、并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造成恶劣影响的病毒,其严重的致病性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大豆花叶病毒侵染性克隆技术是研究其致病机理的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技术通过病毒侵染获得侵染性cDNA克隆,进一步分析引起症状的相应基因在植株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由此为SMV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就大豆花叶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策略和影响因素,以及其应用状况作一综述,以期为大豆花叶病毒的防治提供新的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1990—1992年用大豆的3类共生体菌株,Rhizobiumfredii2048,Bradyrhizobiumjaponicum2178和ESG(extra—slow—growingsoybean,rhizobia)2060与两个大豆品种所做的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的3类共生体菌株都能在草甸土上存活,但存活程度不同,2178最强,2060次之,2048较差。3类共生体菌株混合后接种合丰25和923大豆,3个菌株的结瘤竞争模式不同,占瘤率的高低与菌株原来的栖息地、大豆寄主、环境条件有关,大豆根瘤菌土著群体的存在与大豆育种、栽培和根瘤菌接种方式的关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Soybean (Glycine max)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legume crops with largest planting area,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oil crop, as well as food and feed material. Soybean-rhizobia symbiosis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 cultivation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 of soybean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d three restriction factors (host specificity, low nitrogen fixation efficiency and abiotic stress) and discussed research progresses of these factors. Clarification of host specific mechanism will help to select and apply rhizobia inoculants. Both maintaining high nitrogenase activity and delaying nodule senescence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Abiotic stress-tolerant rhizobia can improve the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of soybean. Breeding stress tolerant genotypes of soybean and rhizobia, obtaining correlated genes are the comm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soybean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under extreme conditions.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these restriction factors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and needs further clar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