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业科学》2019,36(12):26-26
<正>猪咬尾在养猪生产中是非常常见的,当猪群咬尾暴发时,会导致每个猪栏中有多个猪受伤,甚至蔓延到整个猪舍。猪咬尾一旦暴发是很难停止的——以下是成功控制猪咬尾现象的方法。尾巴被咬伤的猪,通常只在尾巴变短的晚期才会被人们发现。在这个阶段,很可能猪圈里的大多数其他猪都注意到了血液,并被它颜色和气味吸引住了。这可能会促使猪只互相咬,并产生出新的受害猪。理想情况下,猪被咬尾巴应在其早期尾巴上有血及尾巴长度减少之前就被人们注意到。可以通过注意观察咬尾的猪,或者注意到受害者来实现。当猪反复咬  相似文献   

2.
1猪咬尾行为的原因猪咬尾行为乃是猪的"反不适应综合征",即所有会引起猪感觉不舒适的应激因素都会导致猪群发生咬尾行为。如秋冬、冬春季节交替,猪群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环境单调,槽位不足,空气污浊,昼夜温差过大,光照过强,噪音刺激,寄生虫类侵害等,使猪烦躁不安;饲料中的甜味剂和香味剂过量,  相似文献   

3.
《猪业科学》2017,(11):28-28
<正>损坏的尾巴通常被认为是由于其他猪咬尾攻击造成的,但实际上猪尾巴、耳朵和蹄的炎症坏死结痂可能是导致咬尾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猪炎症和坏死综合征是另一个与咬尾相关影响因素。以前研究的焦点主要放在猪舍的饲养管理方面包括猪舍的布局、饲养密度、通风、饲料和水、稻草、嚼链条等,仍然是全球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姚秉懿 《养猪》2004,(2):25-25
猪咬尾行为乃是猪的“反不适应综合征”,即所有会引起猪感觉不舒适的应激因素都会导致猪群发生咬尾行为。如秋冬、冬春季节交替,猪群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环境单调,槽位不足,空气污浊,昼夜温差过大,光照过强,噪音刺激,寄生虫类侵害等,使猪烦躁不安;饲料中的甜味剂和香味剂过量,劣质酒精糟蛋白粉的糖醛味过浓,油类变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养猪规模化的发展,常因管理不到位,营养物质的缺乏,疫病防治不科学,极易导致猪相互咬尾咬耳的发生,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降低猪肉的质量,甚至引起猪伤口感染死亡。因此,加强管理,精心饲喂,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一)发病原因1.品种因素。长白猪、哈白猪咬尾咬耳症较多,地方猪种较少见,母猪比公猪要多。体重18~80千克的猪最易发病。主要多发于每年的1-3月和8-12月份。2.环境因素。猪舍内温度过  相似文献   

6.
任何引起猪群不适的因素都可能引发猪咬尾咬耳症。肉猪咬尾或咬架常见的原因有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疫病因素和营养因素等。
  1管理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行为异常
  1)猪有探究行为。在自然状态下觅食时,首先是表现拱掘动作,即先是用鼻闻、鼻盘拱、牙齿啃,然后开始采食。当猪舍地面为水泥地面,舍内又无玩耍或探究之物,这种探究行为长期受到限制时,猪的攻击行为会增加,有的猪就会出现相互咬尾或咬耳。  相似文献   

7.
<正>猪咬尾症的影响作用非常大,咬尾症病例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其育成率,对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威胁。1 猪咬尾症介绍猪咬尾症的另一种叫法是"反不适综合症",这是在有一定规模的猪场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猪群里猪可能经受各种外部不适因素的刺激,导致出现不良的应激反应,从而会形成咬尾症,如果一旦发现猪有咬尾症一定要及时治疗,不然发展严重了,受伤的尾巴可能发生感染,影响猪的身体健康,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可以将猪咬  相似文献   

8.
李艳丰 《兽医导刊》2022,(5):210-211
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疾病:其中包括猪咬尾症.猪咬尾症也被称为反不适综合症,该病症在任何不适应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如果发病比较轻,可能会咬断半截尾巴.如果发病比较严重,将整条尾巴咬断,同时还伴有咬耳朵的症状.随着猪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该病出现的概率明显升高,发病之后直接影响猪群的健康生长,导致猪肉...  相似文献   

9.
猪咬尾症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引发猪咬尾症的原因复杂,如高密度饲养,猪舍空气质量差及温湿度控制不当等均可诱发咬尾。仔猪咬尾一般从二月龄左右开始发生,当饲养环境温度高于25℃时咬尾现象明显增加。二月龄猪单位饲养面积增加一倍后其咬尾现象明显减少,随后两个月的养殖密度降低也有助于减少咬尾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仔猪断尾技术已在日本普及,但在我国尚未被广大养猪户所认识。猪尾经常摆动卷曲要消耗能量,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常有咬尾致伤现象,摆尾还会影响猪群安稳睡眠,排稀粪的猪更会污染猪身和猪舍,对猪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1.
<正>猪咬尾症是猪应激综合征的一种症状,在现代养猪生产环境下,很多不良刺激都会导致非特异性的应激反应,比如环境、营养、心理等因素均可能导致猪群发生咬尾。目前我国规模化养猪场和农村养猪户经常有猪咬尾的情况出现,尤其是早期断奶的猪群里面,发生率更高,育肥猪群中比较少。该病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会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要给予重视,而猪咬尾症在季节交替和气温剧变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应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2.
1发病原因1.1营养因素舍饲条件下,猪只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部依靠饲料供给,如饲料营养不全,就会引起咬尾、咬耳等恶癖症状。1.2环境因素猪舍内环境卫生条件差,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浓度过高,室温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光照太强,均易引起猪群不适而导致恶癖症状  相似文献   

13.
猪的咬尾又称为“反不适综合症”,是许多猪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猪的行为恶癖。近年来,随着养猪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饲养密度的增大,这种恶癖的发生有上升趋势。我们对南平市猪场的调查表明猪咬尾现象十分严重,在2008年3月间,某猪场生长猪舍中被咬断尾的猪占猪群的21%,其中6%后肢瘫痪。  相似文献   

14.
猪的咬尾症,是指猪群中出现猪相互撕咬的现象,轻者将猪尾巴咬烂、咬出血,重者将尾巴半截或全部咬掉,有的还互相咬耳。应该说凡是会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的、营养的、心理的因素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在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尤其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猪咬尾、咬耳现象近年来逐渐增加,一旦发生则较难制止,因此猪的咬尾症也  相似文献   

15.
孟俊英 《养猪》2008,(1):71-72
猪咬尾如果不加制止的话,会导致其尾巴溃烂、化脓、应激甚至死亡,因此必须解决.资料表明,欧洲猪场14%的责难归咎于咬尾,我去的猪场中每5个猪场就有1个猪场存在咬尾(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养猪生产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猪只猪咬尾的情况。咬尾症的发生不仅影响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猪肉的品质,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猪只的死亡。1病因分析1.1遗传因素猪咬尾症与遗传因素有关。公猪咬尾症发生率为11.80%,而母猪仅为2.60%;猪的年龄与体重与咬尾症的发生有关系,人们发现咬尾症的发生平均年龄为40.70 d,最大日龄为90~120 d,体重大约为40~50 kg。咬尾症的发生与猪的品种有关系。人们观  相似文献   

17.
一例典型猪咬尾症的综合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咬尾症是规模化猪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应激密切相关,会引起猪群生产性能下降,给养猪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报道了一例典型猪咬尾症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措施,结合该病例在病因,危害,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猪咬尾症的应激,行为习性,动物福利,治疗,异食癖等方面展开讨论,为猪咬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猪咬尾症是规模化猪场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生原因较复杂,生产中较难预防。该病会引起猪群生产性能下降,给养猪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就两例猪咬尾症的发病情况,结合病例在病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猪咬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猪咬尾、咬耳综合征是一种应激综合征,该病主要发生于保育猪和生长猪,被咬猪的尾巴或耳朵多被咬伤、咬流血。生产中,咬尾比咬耳更容易发生,轻者尾巴被咬破,重者尾巴被咬掉,咬尾可引起猪尾部发炎、溃烂,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猪只死亡。1发病原因1.1仔猪的吸吮习惯仔猪断奶后仍有吸吮母猪乳房的习惯,但此时已没有母猪乳房可供吸吮,仔猪会寻找其他吸吮对象,如其他仔猪的耳尖、奶头、包皮、外阴、尾巴等,而尾巴特别容易成  相似文献   

20.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过程中 ,猪互相咬尾的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大大降低 ,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仔猪咬尾症的原因很多 ,一般来讲 ,主要包括营养、环境、管理和疾病等几个方面 :当饲粮营养失衡时 ,会刺激猪只发生咬尾症 ;当舍内有害气体、温度和光照超标 ,或通风换气不良、饲养密度过大 ,会引起咬尾现象 ;当猪只患有贫血和体内体外寄生虫时 ,也会发生咬尾现象。笔者从引起咬尾的原因出发 ,制定了一套综合预防措施 ,供养猪生产者参考利用。1 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物质根据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