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洁  黄国强  张秀梅  韦柳枝  唐夏 《水产学报》2010,34(8):1236-1243
环境温度短周期波动对鱼类的生长和能量代谢有重要影响,实验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褐牙鲆幼鱼在经历高温—最佳温度循环的生长与能量分配进行了研究。在为期40 d的实验中,驯养于20 ℃的褐牙鲆幼鱼在每个为期10 d的循环中分别经历0 d(H0)、2 d(H2)、4 d(H4)、6 d(H6)和8 d(H8)的26.5 ℃高温胁迫后,剩余的天数恢复到最佳温度(20 ℃)下养殖。实验结束时,经历不同天数高温胁迫的各处理组的褐牙鲆幼鱼以干重、湿重、蛋白质和能量表示的鱼体重均显著小于对照组(H0)。实验期间摄食量少和分配于生长的能量减少是导致经历高温胁迫的处理生长减慢的主要原因。经历高温胁迫的处理组的摄食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摄食率、消化率以及饲料转化效率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经受高温处理的H2、H4和H6组分配于生长的能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但H4组的能量损失于粪便最多,H6组的能量损失于排泄的比例最高。H8组褐牙鲆幼鱼个体分配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代谢消耗的能量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经历不同温度循环处理的褐牙鲆幼鱼单位体重日摄食能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分配于生长的能量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褐牙鲆幼鱼对高温—最佳温度循环的适应能力较差,生长受到温度周期波动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花鲈对常用饲料原料中氨基酸和磷的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Cr2 O3为指示物 ,以 70 %基础饲料和 30 %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试验饲料 ,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 ,采用虹吸法收集粪便 ,测定了花鲈对红鱼粉、豆粕、花生粕、菜籽粕、肉骨粉和棉籽粕中蛋白质、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和磷的利用率。在水温 2 5± 1℃的试验条件下 ,花鲈对鱼粉、豆粕、花生粕和菜籽粕的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都在 80 %以上。花鲈对原料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变化与对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变化相一致 ,除了赖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之外 ,对肉骨粉中表观氨基酸的消化率最低。对饼粕类原料中的含硫氨基酸 (如蛋氨酸 )的表观消化率低于其他氨基酸 ,对鱼粉中的组氨酸、对肉骨粉中的苏氨酸利用率最低。花鲈对鱼粉中磷的利用率最高为 85 5 2 % ,而对菜籽粕、肉骨粉和棉籽粕中磷的利用率很低 ,仅为 8 6 9%~ 2 4 82 %。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中华鳖日本品系(Pelodiscus sinensis,Japanese strain)幼鳖对蝇蛆蛋白粉、虾壳粉、发酵豆粕、豌豆浓缩蛋白、大豆浓缩蛋白以及玉米蛋白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粗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饲料由70%基础饲料和30%待测饲料原料组成,并以0.5%的三氧化二铬(Cr2O3)为外源指示剂。选取平均体重为(14.69±0.55)g的中华鳖日本品系幼鳖18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投喂试验饲料养殖4周,采用虹吸法收集粪便进行表观消化率测定。结果表明,6组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以及总能表观消化率范围为77.8%~85.6%、73.2%~83.7%、81.2%~91.1%和78.8%~85.6%,其中蝇蛆蛋白粉和发酵豆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较高,大豆浓缩蛋白的粗蛋白、粗脂肪及总能表观消化率较高;各原料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在75.8%~86.1%,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大豆浓缩蛋白和虾壳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体重(Y)及形态变量(X1~X9) 10 个性状, 运用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开展各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性及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 量化计算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 确定影响其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 进一步确定了 3 个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模型。研究发现, 叶尔羌高原鳅各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与体重(Y)相关性最大的是体长(X2), 相关系数为 0.960; 尾柄长(X5)、眼径(X7)与眼间距(X8)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 其他形态性状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 通径分析量化形态性状对体重(Y)的作用, 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头长(X4)(0.470), 体长(X2)通过头长(X4)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0.447); 通过回归分析并计算决定系数发现, 头长(X4)对体重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221), 体长(X2)和头长(X4)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341)。3 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 Y=–2.8+2.94X2+0.764X4+0.906X5 (R2 =0.958)。 3 个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模型: 体长(X2)与体重(Y)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函数方程 Y=2.739e0.158X2 (R2 =0.936); 头长(X4)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模型为幂函数方程 Y=4.946X4 1.100 (R2 =0.931); 尾柄长(X5)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模型为对数函数方程 Y=9.582+8.876lnX5 (R2 =0.807)。研究结果表明, 叶尔羌高原鳅在选育时, 应以体长(X2)和头长(X4)为主要选择性状, 同时辅以尾柄长(X5)。  相似文献   

5.
团头鲂对8种非常规饲料原料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0.5%的三氧化二铬(Cr2O3)为指示剂,由70%基础日粮和30%试验原料组成试验日粮研究了团头鲂对膨化羽毛粉、酶解羽毛粉、血粉、蚕蛹粉、玉米蛋白粉、玉米、碎米和大麦8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总磷及总能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鱼[平均体质量(250.83±2.12) g ]养殖于室内水族箱中(3.0 m×0.8 m×0.8 m),分别投喂相应的试验饲料1周后采用自排法收粪。结果表明:8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氨基酸、总磷及总能的表观消化率的范围分别是68.07%~92.69%、81.54%~92.75%、84.82%~103.44%、63.07%~95.56%、41.48%~97.55%、68.91%~97.81%。其中各项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以玉米蛋白粉最高;4种动物蛋白原料中以蚕蛹粉中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最高,血粉次之;除粗脂肪外,酶解羽毛粉的消化率均高于膨化羽毛粉;3种能量饲料中,以大麦的蛋白及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最高,但干物质、粗脂肪及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玉米和碎米。由此可见,玉米蛋白粉和蚕蛹粉分别可作为团头鲂优质的植物蛋白源和动物蛋白源,血粉、羽毛粉可搭配其他饲料少量使用。玉米和碎米能值较高,可作为团头鲂的主要能量饲料,大麦由于氨基酸组成较好,也可适量使用。  相似文献   

6.
在(21.5±1.0)℃水温下,以Cr2O3为指示物采用自排法和挤压法分别收集平均体重为65 g草鱼的粪便,测定草鱼对棉籽粕、花生粕、双低菜籽粕、秘鲁鱼粉、菜籽粕、小麦次粉、米糠、大豆粕和肉骨粉9种饲料原料主要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饲料以70%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结果表明:(1)草鱼对肉骨粉、秘鲁鱼粉、棉籽粕、大豆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较高,分别为60.69%、59.07%、61.08%、57.99%;(2)用自排法和挤压法测定草鱼对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时,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有差异,而饲料原料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基本保持一致;(3)草鱼对各种饲料原料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与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李慧娟  亓海刚  李莉  闫喜武  张国范 《水产学报》2011,35(10):1463-1468
研究所用序列由长牡蛎fosmid文库末端测序获得。首先用TRF程序扫描序列获得一批重复单元为2碱基的候选SSR位点,然后在部分SSR序列两侧的保守区设计50对引物,对取自山东青岛的一个长牡蛎野生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7个SSR位点显示多态性,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4,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2.82,平均杂合度观测值(Ho)和期望值(He)分别为0.395 9 和0.628 8。其中,11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均大于0.5,共有49个等位基因,适合对长牡蛎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6个位点 0.25<PIC<0.5,为中度多态位点。χ2检验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经Sequential Bonferroni校正后,除DEC_1以外,其他位点仍偏离平衡。将SSR附近10 000 bp内基因组预测的编码蛋白通过与NCBI的nr库blastp分析,共有13条微卫星序列获得连锁的相关基因功能注释。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牙鲆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能有效鉴定群体遗传特征的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实验收集了渤海流域74尾野生个体组成实验群体。选择牙鲆24个连锁群上不同区域的72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分析,其中,近着丝粒区域包含17个标记,连锁群中部包含19个标记,远着丝粒区域包含36个标记。结果显示:在连锁群不同区域上等位基因数(A)介于6.400~7.389,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介于4.469~5.129,Shannon多样性指数(I)介于1.565~1.683;观测杂合度(Ho)、无偏倚杂合度期望值(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的范围分别为0.568~0.593、0.738~0.753和0.707~0.746;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在-0.200以下;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620以上。各项遗传参数表明该实验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个体之间具有相对较远的遗传距离,适宜作为基础群体进行选育。位于连锁群不同区域的微卫星标记获得的遗传参数并无明显差异,验证了标记所在位置与标记多样性高低不存在必然联系,但这些多态性标记可以作为分析牙鲆群体遗传结构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 以 1+ ~3+ 龄北极茴鱼为研究对象, 测定了体重(Y) 和体厚(X1)、眼间距(X2)、体长(X3)、体高(X4)、头长(X5)、眼径(X6)、吻长(X7)、尾柄长(X8)、尾柄高(X9)等 9 个形态性状, 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 筛选出影响北极茴鱼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 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 (1) 不同年龄阶段, 与北极茴鱼体重显著相关(P<0.05)的形态性状种类不同, 且数量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2) 通径分析在 1+ ~3+ 龄北极茴鱼中分别保留了 4、4 和 2 个形态性状, 1+ 龄北极茴鱼中体长(X3)的直接作用最大(0.345), 尾柄高(X9)的间接作用最大(0.745); 2+ 龄北极茴鱼中体高(X4)的直接作用最大(0.473), 体厚(X1)的间接作用最大(0.378); 3+ 龄北极茴鱼中体厚(X1)的直接作用最大(0.635), 尾柄高(X9)的间接作用最大(0.344)。(3) 通径分析保留的形态性状对 1+ ~3+ 龄北极茴鱼体重的总决定系数较高, 分别为 0.943、0.778 和 0.997。(4) 多元回归分析拟合出 1+ 龄北极茴鱼形态性状(Xi)与体重(Y)回归方程为 Y=?90.510+15.345X1+3.638X3+10.473X4+16.884X9, 2+ 龄北极茴鱼形态性状(Xi)与体重(Y)回归方程为 Y=?142.449+29.023X1+81.082X2+27.126X4?47.376X7, 3+ 龄北极茴鱼形态性状(Xi)与体重(Y)回归方程为 Y=?228.922+75.063X1+107.864X9。本研究丰富了北极茴鱼基础生物学数据, 同时为将来人工养殖利用过程中北极茴鱼的选择育种提供待选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10.
臭氧杀菌结合气调包装对缢蛏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缢蛏为研究对象,通过臭氧杀菌及不同气调包装处理,测定其在(0±0.5) ℃冷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理化和感官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臭氧杀菌结合气调包装的保鲜效果。臭氧处理浓度为1 mg/L,包装条件分别为低氧气调包装(60% CO2+30% N2+10% O2)、无氧气调包装(60% CO2+40% N2)、空气包装(对照)、低氧气调包装(60% CO2+30% N2+10% O2)与臭氧处理复合、无氧气调包装(60% CO2+40% N2)与臭氧处理复合、臭氧处理包装。结果显示:0 ℃下缢蛏在空气包装下贮藏4 d和臭氧处理包装下贮藏8 d后菌落总数分别达到1.76×107 cfu/g和1.14×107 cfu/g,在有氧气调包装条件下和无氧气调包装调节下贮藏10 d后菌落总数分别达到1.87×107 cfu/g和1.03×107 cfu/g,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而有氧气调包装结合臭氧处理可使缢蛏的货架期达到12 d(9.33×106 cfu/g),无氧气调包装结合臭氧处理可使缢蛏货架期延长至14 d(8.74×106 cfu/g)以上。各处理组的TVB-N、K值、感官评分、pH变化也均与贮藏时间相关(P<0.05),并且气调包装结合臭氧处理组样品在冷藏期间的TVB-N、pH、K值和感官等指标均优于单独的气调包装或臭氧处理。相对于其它实验组,臭氧处理结合无氧气调包装组保鲜效果最好,样品在货架期末(14 d)TVB-N达到14.952 mgN/100 g,K值达到55%,感官评分达到5分,仍处于中等新鲜水平或可接受程度。总体结果表明,臭氧处理结合气调包装能有效延长冷藏缢蛏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1.
小展弦比立式曲面网板的水动力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健  黄洪亮  陈帅  李灵智  吴越  徐国栋  饶欣 《水产学报》2013,37(11):1742-1749
为研究不同倾角和迎流冲角下小展弦比立式曲面网板的水动力性能,通过水槽模型实验计算网板的升力系数(CL)、阻力系数(CD)、浮力系数(CZ)和升阻比(K)。结果显示:(1)CLK随冲角(α)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CD随冲角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无倾角情况下,冲角为30°时,升力系数最大值CLmax=1.699,此时CD=1.140,K=1.490。冲角为15°时,升阻比最大值Kmax=2.421,此时CL=1.120,CD=0.463;(3)横倾角(β)在-10°~10°变化时,CLmax=1.816(α=25°,β=-10°),Kmax=3.405(α=10°,β=-10°)。横倾角为-5°和-10°时,网板具有一定浮力。冲角为10°~30°时,CZ平均值分别为0.16和0.25;(4)纵倾角(γ)在-10°~10°变化时,CLmax=1.823(α=25°或α=30°,γ=-10°),Kmax=2.729(α=5°,γ=-5°)。纵倾角为-5°、-10°和5°时,网板具有一定浮力。冲角为10°~30°时,CZ平均值分别为0.16、0.18和0.16。结果表明,该网板的最佳工作冲角范围为15°~30°,该冲角范围内网板CL>1.1且K>1.45。  相似文献   

12.
程年成  雷文  冯美惠  王春芳 《水产学报》2015,39(7):1015-1023
本实验探究黄颡鱼幼鱼植物性蛋白基础饲料中添加柠檬酸替代磷酸二氢钠的合适水平。共设置7个处理组:阳性对照组DP(只添加NaH2PO4 20 g/kg)和阴性对照组DN(不添加柠檬酸和NaH2PO4);实验组D0(柠檬酸2 g/kg+NaH2PO4 20 g/kg)、D25(柠檬酸2 g/kg+NaH2PO4 15 g/kg)、D50(柠檬酸2 g/kg+NaH2PO4 10 g/kg)、D75(柠檬酸2 g/kg+NaH2PO4 5 g/kg)、D100(柠檬酸2 g/kg)。实验组中柠檬酸替代NaH2PO4的比例分别为0%、25%、50%、75%和100%,分别饲养初始规格为(3.5±0.1)g的黄颡鱼,每个处理组3口缸,每缸50尾,投喂8周。实验结束后,对鱼体生长性能、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全鱼营养成分、脊椎骨元素含量、抗氧化性能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柠檬酸替代磷酸二氢钠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黄颡鱼的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降低了饵料系数,但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替代比例为0%~50%时,生长表现最好;(2)实验组中柠檬酸替代磷酸二氢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干物质、蛋白质以及磷的表观消化率,降低了粪便N和P的含量,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且替代比例越高,粪便中N和P含量越低;(3)实验组中添加柠檬酸替代磷酸二氢钠对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无影响(P>0.05);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鱼体Ca、Mg、P、Cu的储积量(P<0.05),且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在0%~75% 替代水平储积量最高;脊椎骨各元素含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但在替代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4)柠檬酸替代无机磷在25%~75% 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强了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但对丙二醛、免疫球蛋白M、血磷和血钙的含量无影响。综上所述,为保证鱼体正常生长,减少养殖环境污染,降低饲料成本,在当前基础配方下,黄颡鱼饲料中添加柠檬酸替代磷酸二氢钠的水平可为25%~50%。  相似文献   

13.
张纯  刘少军  李涛  刘筠 《水产学报》2011,35(9):1369-1373
红鲫属于鲤科、鲤亚科、鲫属,染色体数目为2n=100,核型为22m+34sm+22st+22t;鲤属于鲤科、鲤亚科、鲤属,染色体数目为2n=100,核型为22m+34sm+22st+22t。已有研究表明,红鲫(♀)×鲤()杂交第一代(F1)和第二代(F2)为二倍体,F2能产生染色体数不减数的配子,在第三代(F3)中形成四倍体鱼。通对F1和F3进行胚胎染色体制片,在染色体水平上探讨红鲫和鲤远缘杂交的多倍体发生途径及F2产生不减数配子的潜能。结果表明,F1混合胚胎都为二倍性胚胎,没有发现单倍性和多倍性胚胎,但F3混合胚胎中则有染色体数为100,150,200甚至300的染色体分裂相,推测F2生殖细胞发生了一次或多次染色体数加倍,产生了二倍性和更高倍性的配子,它们结合形成了不同倍性的F3胚胎。实验证明双亲基因组大小及核型相似的鲫鲤远缘杂交第一代不发生多倍化,但获得的二倍体杂交后代能产生不减数配子,在F3中产生多倍体鱼。  相似文献   

14.
以浮游硅藻小新月菱形藻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胞外碳酸酐酶活性、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海水培养相比,最高盐度(70)培养的细胞比生长速率下降了59.2%;同时,胞外碳酸酐酶活性、叶绿素a、c含量分别降低了66.3%、50.0%和45.7%。高盐度培养下,最大光合速率(Pm)、光合效率(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下降,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升高,对无机碳的亲和力明显下降。以上结果表明,盐度升高对小新月菱形藻生长和光合作用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小新月菱形藻可以通过胞外碳酸酐酶活性变化、对无机碳的亲和力和调整光系统Ⅱ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利用效率以应对高盐度的胁迫。  相似文献   

15.
豆粕替代鱼粉对点篮子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以豆粕替代鱼粉配置5组等氮(35%)等能(19.00 MJ/kg)饲料,豆粕∶鱼粉替代比分别为0∶1(D1)、1∶2(D2)、1∶1(D3)、2∶1(D4)、1∶0(D5),研究豆粕蛋白对体重(104.64±2.76) g点篮子鱼生长性状、体成分、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从而确定点篮子鱼饵料中最佳的动植物蛋白比。试验在室内圆锥形孵化桶中进行,分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49 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豆粕含量对点篮子鱼生长有显著影响,特定生长速率(SGR)、增重率(WG)、摄食率(FI)与替代比成负相关,对照组(D1)[11.87(100 g)/d]FI显著高于全豆粕组(D5)[5.81(100 g)/d]。饲料系数(FCR)与替代比成正相关,D5组FCR高达2.97。饲料中豆粕含量水平对肌肉粗蛋白与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全鱼粗蛋白和脂肪影响显著,粗蛋白在D5组取得最小值19.11%。肝脏蛋白含量随饲料中豆粕含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高豆粕含量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低豆粕组。蛋白替代对点篮子生物学指标影响较小。综合考虑SGR、FCR、FI等指标,点篮子鱼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比不宜大于1∶2。但从肌肉营养品质方面考虑,替代比可以达到2∶1。  相似文献   

16.
2010/2011年夏季南设得兰群岛北部水域南极磷虾的种群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国南极磷虾渔业主要渔场——南设得兰群岛水域南极磷虾种群动态,利用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生物学数据,在将研究区域划分成10′×10′小尺度单元的基础上,实验分析了南设得兰群岛夏季南极磷虾种群组成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3个单元中,雌性未成体(F2)的比例最高(42.1%),其次为雌性成体(F3,35.6%),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不足20%,且均为未成体(M2),而幼体(I1)的比例仅占2.7%。12月中旬,I1阶段的磷虾个体占有一定的比例(9.6%),M2阶段磷虾个体比例较F3阶段高。12月下旬的情况与1月上旬较为相似,I1个体未出现在调查样本中,M2阶段磷虾个体比例下降,F3阶段磷虾个体比例明显上升。M2、F2和F3阶段的磷虾个体在各水层中的分布模式较为相似(PSI=90.9~97.7)。I1阶段磷虾个体主要分布在60~80 m水层(66.9%),而其它3个性成熟度的磷虾个体主要分布在40~60 m水层。  相似文献   

17.
日本蟳4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春妮  李健  刘萍  陈萍  高保全 《水产学报》2011,35(7):985-991
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我国大连黑石礁(DL)、莱州湾(LZ)、青岛鳌山湾(QD)、海州湾(HZ)4个日本蟳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引物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从11~17不等,10个位点其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3.600 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8.592 0;各位点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18 2~0.858 4,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46 6~0.923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28 0~0.914 0,说明各位点在4个日本蟳野生群体内均表现出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各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大,基因分化指数(FST)为0.032 74~0.088 03。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及UPGMA 聚类分析表明,鳌山湾与海州湾群体亲缘关系最近,而海州湾和莱州湾群体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8.
真空、空气和气调包装对冷藏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真空、空气和气调3种不同包装方式对冷藏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以鱼糜制品中的鱼丸为对象,通过测定鱼丸在(3±0.5) ℃冷藏期间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真空包装(vacuum packaging,VP)、空气包装(Air)、气调包装(M1,50%CO2+50%N2;M2,75%CO2+25%N2)对鱼丸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包装和真空包装鱼丸中的优势腐败菌是微球菌属、明亮发光杆菌和乳酸菌属,其次是假单胞菌和酵母菌。75%CO2+25%N2和50%CO2+50%N2的气调包装鱼丸中主要的优势腐败菌是明亮发光杆菌和乳酸菌属,其次是微球菌属。与空气包装和真空包装相比,75%CO2+25%N2和50%CO2+50%N2的气调包装完全抑制了酵母菌、假单胞菌的生长。75%CO2+25%N2和50%CO2+50%N2的气调包装比真空包装和空气包装更有利于抑制鱼丸中微生物的生长和TVB-N值的增加,保持pH、白度和感官品质的稳定,延长鱼丸的货架期。在(3±0.5) ℃冷藏条件下不同包装对鱼丸品质的保持效果好坏依次为M2,75%CO2+25%N2>M1,50%CO2+50%N2>VP>Air,其对应的货架期分别为49、42、21和14 d。  相似文献   

19.
凡纳滨对虾养殖塘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4-9月期间,对上海市奉贤区某凡纳滨对虾养殖场22个养殖池塘水体叶绿素a、水温、pH、溶解氧、透明度、悬浮物(SS)、总有机碳(TOC)、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等15项水质因子进行测定。取164组测定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叶绿素a与各项因子的相关性系数。分析结果显示,与叶绿素a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的水质因子为SS、TOC、BOD5、CODMn、TN、TP;呈显著正相关的为DO;而叶绿素a与透明度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与PO3-4-P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水温、pH、NO-2-N、 NO-3-N、NH3-N则未呈现显著相关性。根据多元线性回归选择自变量的原则,选择了TOC、TN、PO3-4-P和TP4项水质因子,建立了叶绿素a与4项水质因子的逐步回归模型:Chl.a =-0.054 5+0.0034 9 TOC+0.015 3 TN-0.418 PO3-4-P+0.276 TP(r=0.715 5)。利用偏回归系数检验各水质因子对叶绿素a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叶绿素a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TP、TOC、PO3-4-P和TN。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及水环境质量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刀鲚繁殖群体组成及繁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查明当前长江口刀鲚(Coilia nasus)繁殖群体组成及其繁殖性能, 2021 年于长江口刀鲚汛期的 4—6 月在长江口南支水域采集生殖洄游的刀鲚繁殖群体样本 144 尾, 分析了其个体大小、性比、性腺发育分期、条件因子(Kn)、 性体指数(GSI)和繁殖力(F)。结果显示, 采集样本的平均全长(TL)和体重(BW)分别为(318±34) mm 和(97.16±32.05) g, 其中, 于 4 月采集的个体最大。繁殖群体中, 雌性占优, 雌雄性比为 8∶1。在雌性个体中, 不同月份性腺发育期组成不同, 其中 4 月以卵巢发育至 II 期个体为主。Kn 在不同长度组和不同月份间基本一致, 其值接近或大于 1。GSI 从 4 月至 6 月随着性腺不断发育成熟而逐渐增加, 6 月最高。所选成熟个体的繁殖力从 29908 到 74041 粒不等, 平均值为(51073±11302)粒。繁殖力与全长、体重、性腺重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其中繁殖力与性腺重的相关性最高 (R2 =0.619), 其次为全长和体重。本研究结果可用于判定当前长江口刀鲚繁殖群体的整体状况, 为后期针对该物种的保护以及管理政策制定和规划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