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福建省建瓯市土地总面积630.12万亩,林业用地面积527.2万亩,其中有林地497.5万亩,森林覆盖率79.6%,绿化率94.0%,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全国杉木中心产区。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100.3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0.2%,分布在18个乡镇(街道)217个行政村。2007年建瓯市开展了生态林管护机制改革,落实村民为管护主体,补  相似文献   

2.
采用树干解析法与样地调查,2015年对15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混交林及其纯林的乔木层净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深山含笑纯林(43.26 t·hm(-2))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32.63 t·hm(-2))杉木纯林(28.75 t·hm(-2)),且混交林单株树干生物量的积累均高于纯林;乔木层净生产力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5.63 t·hm(-2)·a(-1))深山含笑纯林(4.12 t·hm(-2)·a(-1))杉木纯林(3.75 t·hm(-2)·a(-1));年凋落物量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3.30 t·hm(-2)·a(-1))深山含笑纯林(2.94 t·hm(-2)·a(-1)杉木纯林(2.61 t·hm(-2)·a(-1))。表明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比杉木纯林更有利于林分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养分归还量,有利于林分养分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建瓯市2010~2015年森林资源建档的林地资源面积为基础数据,采用指标分析法分析"十二·五"期间建瓯市各类林地面积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建瓯市林地总面积净减2 167.8 hm2,林地减少和主要原因是建设项目征收占用林地;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均有所增加;有林地、林分、经济林、竹林、灌木林地所占比例保持稳定;未成林造林地所占比例减幅较大;仍有部分无立木林地未被利用。建瓯市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林地保护利用压力仍然巨大。  相似文献   

4.
对2011年福建省尤溪县的竹类造林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尤溪县总造林面积378.4hm2,涉及小班294个;宜林荒山荒地是造林前主要地类,占52.0%,采伐迹地、非林地次之;面积小于0.5hm2的造林地计数最多,占51.4%,1~5hm2的造林地面积最大,占48.8%;林地的清理方式主要是人工劈杂和炼山,分别占造林总面积的60.8%和35.3%;造林方式以荒山造林占主要,其次为疏林地补植,坡耕地在2011年造林中得到了较好的实施;造林树种以毛竹、绿竹为主,两者合计占总面积的91.7%;毛竹造林以混交林为主,绿竹以纯林为主,毛竹的混交林大部分是毛竹+杉木混交林。  相似文献   

5.
桂北杉木幼林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幼林施肥肥效是十分显著的。杉木幼林对N、P、K的肥效效应顺序是P> K> N,单施N肥对幼林生长无效,甚至出现负效应。在所有处理中,以200kg P2 O5hm2 处理肥效最好,6年生蓄积生长量比对照提高58-1% ,投入产出比为1∶3-91 ;其次是(100kg P2O5 + 100kg K2O)hm2和(100kg N+ 50kg P2O5)hm2 两个处理,6 年生蓄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1-8 % 和50-6 % ,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3-96 和1∶4-02 。这3 种较优的施肥方案可因地制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一、日本长崎县林业概况长崎县位于日本最西端、九州西北部,东西长213km、南北长307km,面积410588hm2。县内山峦起伏,平地稀少,岛屿众多,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16℃-17.3℃,年降水量2000mm,气候温暖湿润多雨,适合树木的生长。长崎县的森林面积241656hm2,占土地面积的58.9%,其中:国有林24208hm2,占10%;民有  相似文献   

7.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国土面积322.6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95.5万hm2,占60.6%。有林地126.9万hm2,占林业用地的64.9%;活立木蓄积量8318.4万m3,森林覆盖率为43.9%,林木绿化率53.3%。编限资源中,人工林比例约占50%。商品林以集体林为主,主要是杉木、云南松、桉树、西南桦、柚木等用材林。经济林以橡胶、茶叶、水果为主。  相似文献   

8.
杉木二代优良种源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杉木第二代种子园优良种源的种子育苗,在永春县营造二代杉木示范林,开展杉木良种推广应用,并在一都镇和坑仔口镇分别设置调查试验区,调查分析二代杉木幼林的遗传增益和集约造林的速生丰产效应。试验结果:1)杉木第二代种子园优良种源在永春推广造林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与普通种源的杉木相比,3年生树高生长量增长31.0%,胸径生长量增长52.1%;4年生树高生长量增长31.5%,胸径生长量增长45.2%。2)二代杉木幼林集约造林速生丰产效应明显,4年生幼林施肥比不施肥树高生长量增长33.3%,胸径生长量增长53.3%;高密度造林5年生二代杉木幼林蓄积量达到87.75 m3/hm2,年平均材积生长量达到17.55 m3/hm2,年平均产值达到15 795元/hm2。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杉木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生态水文功能,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建瓯市杉木人工纯林和杉木-厚朴人工混交林枯落物现存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杉木纯林枯落物现存量和最大持水量高于杉木-厚朴混交林,分别为5.94、3.81t·hm-2和11.55、7.87t·hm-2;混交林的持水率高于纯林,分别为218.72%、187.58%;吸水速率在浸水前0.5h时间段混交林也高于纯林,分别为3.44和2.65g·g-1·h-1。混交林枯落物层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吸收降水,减少水土流失,具有较强的生态防护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分析比较了16年生萌芽杉木、拟赤杨混交林(3:1)以及萌芽杉木纯林生长状况、水源涵养功能、林内小气候、生物量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茬杉木、拟赤杨混交林生长良好,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总蓄积量,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14.59m、14.35cm、0.12307m3/株、229.3657m3/hm2、114.79t/hm2,与杉木纯林比较分别提高8.5%、5.8%、19.3%、22.5%、38.97%.混交林中拟赤杨枝叶生物量分布高度高于萌生杉木,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根系分布深度相差不大,属浅根系,但2者根系之间不互相穿透和盘结,能充发利用地力,同时混交林改善了林内小气候,林分水源涵养功能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杉木萌芽林中套种刨花楠经营技术及生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萌芽林中套种刨花楠的10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杉木萌芽林中套种刨花楠能够合理利用杉木萌芽条,同时为刨花楠生长提供较为适宜的生长空间,具有较好的生长效应.杉木萌芽桩保留1500株/hm2、750株/hm2较适宜.在杉木萌芽林中套种刨花楠的较适宜的密度为900~1200株/hm2.适当施肥是培养杉木和刨花楠混交林的主要手段之一.刨花楠施肥试验表明,施肥与不施肥相比,对刨花楠生长有差异.施肥刨花楠胸径、树高比对照分别增加6.9%~32.8%、5.6%~33.3%.对不同处理立木材积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JP500(每穴施钙镁磷肥500 g)与FCK(不施肥)、JP500与ZN1-250(不施基肥,造林当年追施尿素250 g)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ZN2-250(不施基肥,造林后第2年追施尿素250 g)与FCK处理间有显著差异,其余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广西西北部地区退化土地再造林项目中的8种造林模式人工林的碳贮量进行了初步的预估及比较分析,在项目计入期内,各造林模式人工林的单位面积碳贮量顺序依次为马尾松林(65.41 t/hm2)>马尾松+红荷混交林(63.33 t/hm2)>杉木林(59.43 t/hm2)>马尾松+枫香混交林(59.18 t/hm2)>秃杉(57.59 t/hm2)>酸枣林(45.83 t/hm2)>光皮桦林(45.26 t/hm2)>桉树林(42.70 t/hm2).各造林模式人工林地上部分的单位面积碳贮量占其单位面积总碳贮量百分比的排序依次为马尾松林(83.33%)>马尾松+红荷混交林(82.55%)>马尾松+枫香混交林(82.48%)>桉树林(82.10%)>杉木林(82.03%)、秃杉林(82.03%)>光皮桦林(81.24%)>酸枣林(77.58%),地上部分碳贮量远远大于地下部分碳贮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杉木萌芽更新林分1~15年生长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4年幼树阶段平均树高、地径分别达4.1m、9.5 cm,是同林龄实生幼林的241.2%、351.9%;10年生杉木萌芽更新林分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量分别达11.4 cm、7.8 m、97.9 m3/hm2,是同林龄实生林的142.5%、116.4%、159.2%;15年生杉木萌芽更新林分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量分别达15.6 cm、10.3 m、192.8 m3/hm2,是同林龄实生林的126.8%、103.0%、118.4%;从杉木萌芽更新和实生苗造林前期成本投入来看,前者是后者成本的60.8%。可见,杉木萌芽更新是投入少、技术简单、生长快、轮伐期短的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12年生不同造林密度的松杉混交以及纯林为对象,比较不同营林措施下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变化。结果表明:同一造林密度2个树种的纯林和混交林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以混交林为优;造林密度在2 000株/hm2以下时,马尾松混交林的平均单株材积比纯林提高2.85%~13.96%,杉木平均单株材积比纯林提高8.77%~12.43%;马尾松纯林单株材积随造林密度的降低缓慢增大,其余造林模式均在1 665株/hm2时达到最大峰值;1 665株/hm2密度下,混交林中的马尾松比纯林提高13.69%,杉木则提高12.43%。马尾松纯林、杉木纯林和松杉混交达到林木蓄积量最大的造林密度分别为1 665、2 500、2 000株/hm2,蓄积生长量分别为127.08、146.70、192.03 m3/hm2。  相似文献   

15.
用半叶法测定杉木林分光合强度可看出 ,杉木林的光合强度不但与叶量有关 ,还与叶子质量 ,空间结构有关 ;树冠长度增加 ,叶子受光均匀 ,净光合强度增大 ;光照强度6 0 %时 ,净光合强度最大。杉木林叶子能制造 3kg/hm2 ·h左右的干物质 ,叶子制造的有机物只有 5%转化为树干材积 ,转化率随每公顷断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幼林时期适当增加密度 ,有利于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中海拔地区杉木人工林间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北部 ,山地面积大 ,地貌类型多。全区最高海拔 2 90 0m ,最低海拔 4 5 7m。地势起伏大 ,切割深 ,造成气候复杂化和多样性。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 ,有林地面积只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2 7 6 2 %。从林种上看杉木林只占有林地面积的 5 8%。本次试验的杉木林是中国《335 6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主的防护林 ,经过治理的项目区已经充分显示了保护农作物、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该林分初植密度较大 ,平均386 0株 /hm2 ,最大密度达 6 0 0 0株 /hm2 ,致使林分形质受到严重影响。我们于 1997年对织金、纳雍两县进行间伐强度试验。1 材…  相似文献   

17.
经历30余年,杉木种子园由初级向2代、3代发展.目前全国杉木种子园面积3000 hm2,年生产良种10万kg,为林业生产作出了应有贡献.该技术标准是杉木种子园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技成果的结晶,是今后种子园建设最基本的科技应用和质量措施,对提高种子园遗传品质、种子产量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世界林业研究》2003,16(3):61-61
截至2001年12月,澳大利亚人工林总面积为156.89万hm2,其中62%是针叶林(97.96万hm2),37%为硬阔林(58.79万hm2).硬阔人工林继续保持增长趋势,1994年和1999年分别为15%和29%.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州是维多利亚州,为34.51万hm2,占22%;其次为西澳州,33.73万hm2,占21%;新南威尔士州,32.43万hm2,占21%.  相似文献   

19.
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湖南会同生态站14年的定位实测数据,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2代14年生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为127.55t/hm2,干和根的增幅大体持平。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分配比率大小顺序为:干>枝>根>叶>皮。第1、2代14年生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差异明显,第2代杉木林的树干生物量仅占林分总生物量的61.8%,比第1代杉木人工林下降了17.46%,杉木连栽会使林木的经济系数下降。  相似文献   

20.
光皮桦-杉木-农作物混种模式早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皮桦-杉木-农作物进行混种,可促进幼林生长,并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杉木采伐迹地保留部分萌芽条混种光皮桦可降低营林成本37.7%;混种西瓜和地瓜后,光皮桦当年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分别提高为81.3%~100.4%和69.3%~83.3%;当年农作物销售收入可达14 337~14 595元/hm2,成本利润率达16.2%~2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