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究单一中草药、多种中草药组方对猪肠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筛选效果较好的单一中草药以及中草药组方。试验选用黄芪、何首乌、黄连、金银花、大黄、白头翁、五倍子、葛根等八种中草药的提取液,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3种育肥猪常见的有害肠道菌株抑菌圈的大小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1)猪大肠杆菌对黄连、金银花和五倍子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54、20.13、20.13 mm,其MIC值分别为31.25、125、125 mg/ml。(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芪、黄连和大黄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07、12.57、14.4 mm,其MIC值分别为250、125、125 mg/ml。(3)沙门氏菌对黄芪呈低度敏感,MIC值为250 mg/ml,黄连和大黄对沙门氏菌呈中度敏感,MIC值均为62.5 mg/ml。(4)黄芪和何首乌提取液混合试验,以黄芪0.75 mg/ml,何首乌0.25 mg/ml组合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呈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6.1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1 mm;对沙门氏菌呈不敏感,抑菌圈直径为9.8 mm。(5)黄芪、黄连和大黄三种提取液混合试验,以黄芪0.25 mg/ml,黄连0.5 mg/ml,大黄0.25 mg/ml组合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2.4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2.2 mm;对沙门氏菌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2.9 mm。综上所述,单一添加黄芪、黄连和大黄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以黄芪,黄连和大黄三种中草药复配的组方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谷精草有效成分分析及体外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试管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分析鉴定了谷精草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谷精草含有生物碱、酚性成分、有机酸、黄酮及其甙类、挥发油、植物甾醇、鞣质等化学成分。用纸片法和试管法对谷精草水提取液进行了体外抗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谷精草水提取液对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兽医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16±0.33mm,15.36±0.29mm,13.57±0.61mm,8.63±0.26mm,9.88±0.72mm;谷精草水提取液对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125g/ml、0.063g/ml、0.125g/ml、0.5g/ml、0.25g/m;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25g/ml、0.125g/ml、0.25g/ml、1g/ml、1g/ml。  相似文献   

3.
金银花等5种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抗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金银花、五味子、黄连、赤芍、鱼腥草对猪源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效果,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本实验采用平皿打孔法测定各中草药的抑菌圈直径,梯度稀释法测定各中草药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金银花、五味子、黄连、赤芍、鱼腥草对猪源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6、20.2、22.1、15.3、17.1 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0.3、0.2、0.6、0.5 g/mL,金银花、五味子、黄连、赤芍、鱼腥草对猪源大肠杆菌体均有体外抑菌效果,其中金银花,黄连,五倍子的抑菌效果最好,赤芍和鱼腥草抑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15种中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黄连等15种中草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应用15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猪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连、大黄均对大肠杆菌O101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8,20.3 mm,其MIC值为7.813 mg/m L,抑菌效果最好;黄芩、黄柏、金银花呈中度敏感,其MIC值为31.25 mg/m L;而苦参、马齿苋、败酱草等不敏感,其MIC值为500 mg/m L,抑菌效果差。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7,(5)
为研究中药饲料添加剂的抑菌和毒理学效果,设计两种肉猪专用的中药饲料添加剂提取液进行抑菌效果试验和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试验A组分别比试验B组高2.1 mm、2.1 mm、0.7 mm和1.8 mm;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试验A组分别比试验B组低0.18 mg/mL、0.25 mg/mL、0.13 mg/mL和0.10 mg/mL;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试验A组分别比试验B组低0.32 mg/mL、0.25 mg/mL、0.12 mg/mL和0.24 mg/mL。急性攻毒试验和蓄积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组肉猪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无毒类物质,说明本试验设计的两种中药组方在肉猪饲养过程中可以作为中药添加剂使用,且试验A组的抑菌效果强于试验B组。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肪酶处理对不同浓度三丁酸甘油酯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力的影响。选用的脂肪酶浓度为3、6、9 mg/mL,三丁酸甘油酯浓度为20、40、60 mg/mL,抑菌效果以抑菌圈直径表示,抑菌圈直径越大表明抑菌效果越强。结果表明:三丁酸甘油酯本身不具备明显的抑菌能力,在被脂肪酶酶解后,其抑菌能力增强;当三丁酸甘油酯浓度为20 mg/mL时,酶解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由7.9 mm增大至11.6 mm(P0.05);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由10.0 mm增大至12.7 mm(P0.05);当三丁酸甘油酯浓度为40 mg/mL或60 mg/mL时,酶解后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由低度或中度敏感提高至高度敏感,且脂肪酶浓度对抑菌效果无显著影响。结果显示,脂肪酶酶解能增强三丁酸甘油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能够有防治家禽腹泻的复方中药,选择对大肠杆菌有抑菌效果的单味中药,配置14种复方,结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沙门菌的抑菌能力,筛选出一个复方中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复方中药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筛选的复方中药乙醇提取物(1 g/mL,200μ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大肠杆菌、鸭大肠杆菌、鸡致病性沙门菌、鸭致病性沙门菌(指示菌浓度1×10^8cfu/mL)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21mm、31.36mm、25.19mm、24.12mm、25.00 mm、25.49 mm;硫酸新霉素对上述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61 mm、26.52 mm、14.69 mm、16.00 mm、24.11 mm、25.49 mm。经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溶剂、提取时间60 mim、乙醇浓度90%、提取2次。优化后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O78)的抑菌圈均值为26.65 mm。研究表明:筛选的复方中药对引起家禽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杀菌作用,正交试验确定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7种中药复方体外抑菌试验结果,筛选猪大肠杆菌的最佳抑菌组方,为临床用药及开发中兽药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煎法制备中药复方水提物,分别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和管碟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7个中药组方以复方1和复方3抑菌效果较好,MIC值和MBC值均为15.63mg/ml和62.5mg/ml;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20mm和17.99mm,抑菌强度中敏,其他几个组方相对抑菌效果较差.[结论]七个组方对猪大肠杆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以复方3为最佳组方.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裸花紫珠提取物对鸡源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和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裸花紫珠提取物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裸花紫珠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属于中度敏感,平均抑菌圈直径为16 mm,最小抑菌浓度(MIC)为32.0 mg/mL.试验结果表明,裸花紫珠提取物对鸡源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为下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管碟法、微量稀释法和琼脂平板计数法,测定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析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耐药性,并观察苗药白接骨醇提物对标准大肠杆菌菌株和临床分离的具有耐药性的猪源大肠杆菌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均无抑菌圈产生,表现多重耐药。而白接骨醇提物对两株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33.20±0.82 mm和33.78±0.38 mm;MIC均为0.78 mg/m L;MBC均为1.56 mg/m L。苗药白接骨醇提物对具有耐药性的猪源大肠杆菌在体外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O_8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猪源大肠杆菌O8对黄连等10种中药的体外敏感性,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对10种中药水提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连对大肠杆菌O8呈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21.3 mm,其MIC值为7.813mg/mL,抑菌效果最好;黄芩、五倍子呈中度敏感,其MIC值为31.25mg/mL;而苦参不敏感,其MIC值为500mg/mL,抑菌效果差。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进一步开发植物药进行畜禽大肠杆菌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摘了本地生长的马鞭草、马齿苋、忍冬藤、蒲公英等四种植物,应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提取液,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两倍稀释法对猪源、鸽源、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效果试验,同时以小鼠为试验动物,检测四种植物提取液体内的抗菌作用。结果显示,四种植物对猪源大肠杆菌的抑菌圈在10~14 mm之间,均为中敏;对鸽源大肠杆菌在10~22 mm之间,马鞭草极敏,蒲公英高敏;对牛源大肠杆菌在7~14 mm之间,马鞭草高敏,蒲公英、忍冬藤中敏,马齿苋低敏。马鞭草对猪源、鸽源大肠杆菌的MIC和MBC是31.25 mg/mL,对牛源是62.5 mg/mL;蒲公英对猪源、鸽源的大肠杆菌MIC和MBC是62.5 mg/mL,对牛源是125 mg/mL;马齿苋对猪源的MIC和MBC是62.5 mg/mL和125 mg/mL,对鸽源、牛源的MIC和MBC分别是125 mg/mL和250 mg/mL;忍冬藤对猪源、牛源的MIC和MBC分别是125 mg/mL和250 mg/mL,对鸽源MIC和MBC是62.5 mg/mL和125 mg/mL。小鼠体内抗菌作用提示,用蒲公英和马鞭草1.88 g/kg、马齿苋和忍冬藤3.75 g/kg进行预防,可使感染大肠杆菌的小鼠成活率为达100%。四种植物提取液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和体内抗菌均有较好的效果,马鞭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云南省10种中草药水煎剂对猪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用两次煎煮法将黄芩、黄连、黄柏、当归、板蓝根、灯盏花、马蹄香、茯苓、白头翁、岩坨等10种云南主产中药材制成生药浓度为1g/ml的水煎液,用牛津杯法测定抑菌圈,试管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当归、黄连、黄芩、白头翁水煎剂体外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圈分别为18、17、16、12cm;MIC分别为250mg/ml、62.5mg/ml、125mg/ml、500mg/ml。该实验所选10种中药材除茯苓和马蹄香外,其余中药材水煎液对猪源大肠杆菌皆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效果。该研究对临床应用中草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及筛选效果良好的抑菌中草药物进行抗菌兽药研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谷精草有效成分分析及体外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管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分析鉴定了谷精草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谷精草含有生物碱、酚性成分、有机酸、黄酮及其甙类、挥发油、植物甾醇、鞣质等化学成分.用纸片法和试管法对谷精草水提取液进行了体外抗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谷精草水提取液对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巴氏杆茵、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兽医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都有较强的抗茵作用,抑茵圈直径分别为12.16±0.33 mm,15.36±0.29 mm,13.57±0.61 mm,8.63±0.26 mm,9.88±0.72mm:谷精草水提取液对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125 g/ml、0.063g/ml、0.125 g/ml、0.5 g/ml、0.25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25g/ml、0.125g/ml、0.25g/ml、1g/ml、1g/ml.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具有显著效果的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中药复方,本试验拟定了5个中药复方,通过进行体外体内抑菌试验来评价其抗菌效果。体外抑菌试验主要通过牛津杯法测定单味药及不同中药复方的抑菌圈大小来评价大肠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体内试验主要利用对人工建立的病鸡模型的治疗效果对5个中药复方进行筛选。结果显示,浓度为1.0 g/m L的提取液抗菌效果较0.5 g/m L的提取液抗菌效果好,当提取液浓度为1.0 g/m L时,大肠杆菌对大黄、地锦草高度敏感;对黄芩、十大功劳中度敏感;对中药复方组方I、II、III、IV、V中度敏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中药复方III组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为71.4%,死亡率为14.3%,而模型组治愈率为11.1%,死亡率为66.7%,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提示,中药复方III组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连、白头翁和黄芩等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犊牛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试验菌株为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采用水提法提取黄连、白头翁和黄芩等24种中药,以抑菌圈直径大小、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为观测指标评判中药对引发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黄芩、地榆2种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最明显,抑菌圈直径分别是10.15 mm和10.07 mm, MIC均为31.3 mg/mL;其余22种中药对试验菌株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差,未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芩、地榆2种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白毛藤提取液成份定性分析及抑菌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旨在鉴定白毛藤的有效成份及白毛藤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抑菌效果 ,为白毛藤及其复方制剂应用于兽医临床提供依据。采用试管预试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鉴定白毛藤的有效成份为生物碱、皂甙、挥发油。对白毛藤不同溶剂提液进行抑菌试验 ,结果表明 :白毛藤的热水提取液和酸性乙醇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其中热水提取液对金葡萄和链球菌的抑菌能力较强 ,抑菌圈直径分别为 14.15± 1.15mm及 16.3 1± 0 .92mm。酸性乙醇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能力较强 ,抑菌圈直径分别为 17.13± 1.3 3mm及 17.70± 1.93m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术芩提取液的抗菌抗炎作用。方法: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小鼠耳廊二甲苯致炎试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及小鼠炎症细胞渗出试验,探讨复方术芩提取液对细菌和炎症的影响。结果:复方术芩提取液在体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源魏氏梭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62.50 mg/m L、31.25 mg/m L、250.00 mg/m L、125.00 mg/m L;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50 mm、16.42 mm、9.75 mm、10.75 mm;对小鼠耳廊二甲苯致炎的肿胀抑制率为82.79%,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率为36.12%,对小鼠炎症细胞渗出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复方术芩提取液有一定的体外抑菌和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石榴皮止泻散的体外抑菌效果,将石榴皮止泻散制成水煎液,采用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平板法体外抑菌试验中每1 mL含1 g生药的石榴皮止泻散水煎液孔周围有明显的抑菌圈,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0和15.7 mm;试管稀释法测定石榴皮止泻散对大肠杆菌的MIC为25 mg/mL,MBC为50 mg/mL。结论,石榴皮止泻散水煎液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20.
蚯蚓体腔液及粗组分体外抗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钢圈法测定蚯蚓体腔液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抑制作用,并利用微量平板稀释法测定蚯蚓体腔液对绿浓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如下蚯蚓体腔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没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浓度为0.1g/ml时绿脓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53cm;蚯蚓体腔液对绿脓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6.25mg/mL.体腔液用85%的硫酸铵沉淀、截留分子量为10kDa和1kDa的超滤膜进行超滤,得到分子量分别为大于10kDa、1kDa~10kDa、小于1kDa的三种组分ECP1、ECP2、ECP3.用钢圈法测定了ECP1、ECP2、ECP3对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其中ECP3的抑菌作用最强,ECP1、ECP2和ECP3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7.68mm、11.44mm和16.8mm.ECP3对绿脓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18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