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松是辽西地区植被系统演替顶极群落的重要树种。该文就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营养杯苗培育及造林技术做出总结,旨在为辽西地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杏(Prunus sibirica)属蔷薇科李属小乔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木本粮油树种,山杏仁是我国出口的土特产品之一,山杏苗是发展大扁杏的必要砧木。同时,山杏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营造混交林的伴生树种,对增加我省西部地区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起很重要的作用。为此,开展山杏栽植技术试验研究势在必行。为了探讨山杏直播与植苗造林技术,在不同季节、不同土壤类型上的效果试验,给山杏造林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山杏(Prunus sibirca)属蔷薇科李属小乔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木本粮油树种,山杏仁是我国出口的土特产品之一,山杏苗木是发展大扁杏的必要砧木。同时,也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营造混交林的伴生树种,对增加我省西部地区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起很重要作用,故此,栽植山杏势在必行。为了探讨山杏播种与植苗造林在不同季节、不同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4.
辽西地区营造的大面积油松纯林,其缺点现已暴露无遗,究其本质,是概念开发上的严重失误,亦即决策失误。为探讨半干旱地区造林适宜的混交松种,于1987年7月对国家喀左县中三家林场10年生油松、侧柏混交林和油松纯林进行了调查对比,结果表明,油松、侧柏混交林,无论从造林成活率、生长状况或害虫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辽西地区苗木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虽然国内学者对一些主要造林树种的苗木水分做了许多研究,但是,结合辽西半干旱地区恶劣的生境条件所做的工作则很少。为了揭示辽西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苗木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为半干旱地区育苗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84年春到1986年春,先后在建平、凌源、北票等县(市)10余个场圃,连续3年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等9  相似文献   

6.
辽西山地乡土树种开发利用的种类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乡土树种的分布及影响因子,从辽西山地5个自然保护区的树种天然分布中,筛选出分布较广且可以开发利用的59个乡土树种;筛选了辽西山地主要的天然植被类型12个,为人工营造混交林提供了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辽西生态建设应大力发展灌木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西地区造林树种选择一直是林业工作者非常关注和探讨研究最多的问题。本文对灌木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发展优势进行了分析,从气候特点入手,找出了灌木林发展与辽西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的关联度。对加快灌木林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辽西凌源地区封补型森林植被恢复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森林生态学原理,针对辽西凌源地区的自然地理、森林资源特点、森林群落演替现状,详细介绍了封补型造林模式及主要技术要点。以原有植被为主体进行封山育林,补植目标树种,向恢复原有的松柞混交林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山杏具有的耐旱、耐寒等特性使其在半干旱地区存活率相对较高,适用于辽西地区的荒山造林工程,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着显著优势。朝阳地区是山杏的主要栽植地区,而且因其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当强大,是辽西半干旱荒山植树造林的首选树种。对山杏在辽西干旱山区的育苗及造林的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技术,旨在为今后的荒山山杏造林工作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3种落叶栎树抗旱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西地区树种单一,阔叶乔木树种尤为缺少。增加树种多样性,改善树种结构是辽西林业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在半干旱的辽西地区,树种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树种的抗旱性。对蒙古栎、辽东栎、麻栎3种落叶栎树的根系分布、叶片解剖结构和水分生理特性的研究表明,蒙古栎和辽东栎抗旱性差异不大,但都强于麻栎。造林时应优先选择蒙古栎和辽东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考虑选择麻栎。  相似文献   

11.
辽西半干旱地区造林对此地区抵御风沙,优化水文、土壤等环境存在重要意义。以辽西半干旱地区造林苗木选择和运输要求、种植技术要求等为分析对象,思考提升辽西半干旱地区造林苗木成果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辽西地区多为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环境问题较为严峻。为更好地了解种群与环境分布关系,本文调查了辽西地区的环境与植被状况、国内外群落与环境关系研究的方法技术发展趋势与特点,并对辽西地区优势树种分布与环境关系研究的分析方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文冠果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冠果作为我国北方传统的木本油料树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林树种和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其栽培管理及其产业发展前景逐渐被人们看好。文章依据辽西半干旱地区文冠果育苗和造林的生产实践,对已有的文冠果栽培技术进行集成与创新,提出适宜辽西地区生产的文冠果培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大量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出影响辽西半干旱地区山杏生长发育和结实量的主导因子为坡向、坡位和土层厚度,并且结合辽西地区的具体情况,将山杏分布区立地条件分为13个立地类型,且根据各立地类型特点为其设计了造林树种,做到宜地造林,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林业资源管理》2017,(Z1):53-58
通过调查辽宁章古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不同功能人工混交林,总结出沙地人工混交林的营造技术模式与可持续经营技术,即:1)在半干旱地区沙地营造人工混交林时,要尽可能多地选择优良乡土树种。2)以辽西北沙地针阔叶树及灌木造林为例,介绍了松树造林技术(2a生松裸根苗覆盖栽植技术、SAP松容器苗培育与造林技术、8~12a生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杨树秋季截干窄带宽距造林技术,灌木培土、截干保活技术与有关试验示范技术。3)系统推介了3种模式:(1)早期的固沙、生态混交模式(针针混交林、针阔混交林)。(2)现代的固沙、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流动、半流动沙地工程或生物围封+草方格+灌木+自然恢复生草、工程或生物围封+沙障+灌木+自然恢复生草2种生态治理模式与固定沙地绿伞等22种用材经济利用混交模式。(3)以樟子松为主的3种混交林模式:在大一间房实验区,于樟子松衰退病块状间伐林地上,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疏林灌草混交林;在三家子实验区,于生长健康的樟子松人工林内增加阔叶、经济树种,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生态经济型混交林,提高林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在万亩林实验区,在樟子松大面积皆伐地上营造沙地第二代樟子松混交林。4)幼林抚育提倡集中在造林后3~5年进行,并采用林农间作等措施与以耕代抚的经营方式达到抚育幼林的目的。5)指出要实现沙地多功能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首先要兼顾到整个沙地生态体系,在宏观上采取统筹的经营措施,使营造的沙地人工混交林在时间空间上有合理的布局。其次,为确保整个人工混交体系持续稳定发挥防护功能,必须使每一片人工林发挥出较佳的效益。6)结合半干旱地区沙地的造林经营现状,分析了沙地人工混交林营造与经营存在的生态建设粗放、经济效益差、科技含量低、现有沙地植被保护不利、生态建设治理效果欠佳、生态建设多次反弹等问题,提出了提升生态建设与管理水平、强化科技示范支撑、实施生态移民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山杏耐干旱瘠薄土质特性显著,在半干旱的辽西地区分布广泛,不仅是重要的生态造林树种,而且还是经济林造林树种,开发种植山杏,可获生态、经济双重效益,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油松刺槐造林成活生长最低土壤水分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百叶窗式塑料大棚内控水盆栽法,测定了辽西半干旱地区两个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刺槐的成活、生长土壤水分最低指标,沙壤为4.7%、4.3%,壤土为6.6%、5.4%,粘壤为10.2%、11.3%,该指标应用于造林生产表明,辽西半干旱地区如能综合运用合理灌水、保水、抗旱为中心的造林技术,造林是能够一次性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广西混交林营造树种的选择及营造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较之于其他纯林营造,混交林的营造过程中对树种的选择以及技术方法有较高的要求,其所选混交树种、相互之间的搭配以及营造技术手段等,直接关系着混交林的造林效果。以广西地区为研究重点,结合工作实际经验,对其混交林树种选择与营造技术手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辽西地区飞播林的自然成林类型开展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21年生和31~32年生的油松飞播林。根据调查结果,划分出3个成林类型、12个树种组成类型,11个混交垂直结构类型。揭示了飞播成林的类型规律,对高山远山植被向顶级植被群落演替和人工营造混交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海 《热带林业》2009,37(4):23-25
从树种选择、造林方法和海防混交林营造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昌江县沿海防护林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成果与进展,并提出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