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赤霉素浓度、浸种时间、水分条件、培育温度和光照等生态条件对叶下珠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浸法"播种试验。结果不同生态条件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均有一定影响,赤霉素浓度适宜与否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影响较明显,220 mg·kg~(-1)GA下达最高; 10~25℃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叶下珠的发芽率逐渐增大,20℃为叶下珠发芽的最适温度;光照可提高叶下珠的发芽率,但先黑暗后光照处理发芽率达最高;土壤水分对叶下珠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发芽率先高后低,当浸水量为1/3时,种子发芽率达39. 27%;在6~32 h浸种时间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增加叶下珠发芽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8h最高。结论先黑暗后光照、GA浓度220 mg·kg~(-1)处理种子,浸种18h,20℃培育温度,半浸水条件最适宜叶下珠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
温度及光照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苦参种子发芽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试验选择5,10,15,20,25,30,35℃共7个温度梯度,分别在全光照或全黑暗下进行处理,研究温度及光照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苦参种子萌发的温度为15~30℃,且15℃时发芽率达到最高;全光照或全黑暗对苦参种子的发芽情况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机械损伤、壳聚糖、赤霉素和硝酸钾对苦瓜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机械损伤及适宜浓度的壳聚糖、赤霉素、硝酸钾处理苦瓜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结果]机械损伤处理苦瓜种子发芽率为93.3%,与对照差异显著,发芽势高达92.3%,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壳聚糖处理种子最适宜的浓度是100 mg/L,发芽势与发芽率高达84.7%、93.0%,与对照差异显著;赤霉素浸种最适宜浓度为10 mg/L,发芽率为94.3%,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硝酸钾浸泡苦瓜种子最佳浓度为20 mg/L,发芽率达到最高99.0%,处理效果最显著。[结论]该研究为苦瓜种子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温度、低温层积以及赤霉素处理对青岛百合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岛百合种子黄褐色,扁平,鲜种子千粒质量为5.513 g。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发芽率在70%以上,初始萌发时长为10~13 d。低温储藏和赤霉素浸泡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萌发时长均有影响:在-10℃冷藏环境中储藏30 d的种子发芽率为97.5%,在500 mg/L赤霉素溶液中浸泡24 h的种子发芽率为95%,二者初始萌发时长为8~9 d。  相似文献   

5.
以北碚榕种子为材料,研究酸蚀与浸种时间、萌发基质与温度、光照条件和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育苗将幼苗移栽到田间.结果表明,北碚榕种子经酸蚀处理后可以萌发.适宜的酸蚀时间为3~5min,浸种时间为4~8h(30℃),萌发基质为河沙,萌发温度为(25±1)℃(3 000lx每天光照12h).在此条件下,15d发芽率可达90%以上.每天光照24h和300~400mg/L赤霉素(GA3)浸种能显著提高发芽率.幼苗在培养皿蛭石中成苗率达85%以上,在穴盆营养土中和营养钵沙壤土中成活率均达95%以上,田间移栽成活率达100%,生长正常.解决了北碚榕的种子萌发问题,初步获得了育苗技术,为北碚榕的种子繁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温度、光照及盐胁迫对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 Pall.)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光照12h/黑暗12h 交替时喜盐鸢尾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0℃/20℃,最终发芽率为86.66%±0.58%,亚适宜温度为15℃/25℃;其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属于光中性种子;盐分浓度50 mmol/L 时促进种子萌发,200~800 mmol/L时发芽率随盐浓度的增高而降低,800 mmol/L NaCl 胁迫下的种子复水后恢复发芽率为60%.温度是影响喜盐鸢尾种子萌发的重要限制因子;光照对喜盐鸢尾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P >0.05);与其他盐生植物相比,喜盐鸢尾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其种子萌发特性体现出对盐生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野罂粟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了不同的温度条件以及不同浓度的KH2PO4、GA3、6-BA、PEG溶液浸种处理对野罂粟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罂粟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变温(25℃12 h,15℃12 h),发芽率为78%;0.10%~1.00%KH2PO4处理对野罂粟种子萌发都有促进作用,浓度为0.10%时最高,发芽率为94%;赤霉素对野罂粟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野罂粟种子在赤霉素浓度为200 mg·L-1时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3%;不同浓度6-BA浸种对野罂粟种子萌发效果不太显著。在变温(25/15℃)、200 mg·L-1赤霉素条件下,野罂粟种子发芽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光照对青冈栎和浙江樟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光照对青冈栎和浙江樟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计算青冈栎和浙江樟种子的千粒重并观察其形态特征。研究4种温度处理和3种光照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在15~30℃范围内,青冈栎和浙江樟种子的发芽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青冈栎种子在黑暗条件下其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低于光照条件,浙江樟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萌发率都超过了75%。[结论]青冈栎的最适宜萌发温度为25℃,而浙江樟则为20℃;青冈栎种子萌发需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在黑暗中萌发受抑制,浙江樟种子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均能萌发,但是12 h的光照可以明显提高其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构树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和预处理方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和湿度对构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都是影响构树种子萌发的主要生态因子,25~30℃是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范围,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发芽率达88.5%;12 h光照+12 h黑暗是种子葫发的适宜光照条件;空气湿度不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生态因子.结论:构树最适萌发条件为温度30 ℃、光照12 h、黑暗12 h和正常湿度.  相似文献   

10.
马齿苋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从生物学角度研究马齿苋种子的萌发特性。[方法]在室温条件下,测定3种光照(全光照、自然光照、全黑暗)、6种pH值(4.0、5.0、6.0、7.08、.0和9.0)、3种土壤类型(农田土、菜园土和河沙土)和3种浸种方式(蒸馏水0、.3%KNO3和0.3%KMnO4溶液)对马齿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马齿苋种子在自然光照和全光照条件下均有较高的萌发率,分别达95.33%和94.00%,而全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则显著降低,仅有18.67%;该种子对pH值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pH值为4.0~8.0范围内均可萌发;该种子具有广泛的土壤适应性,河沙土最为适宜;经过0.3%KMnO4和0.3%KNO3处理12 h的种子发芽率(70%以上)要高于蒸馏水处理的(约60%)。[结论]0.3%KNO3和KMnO4浸种12 h能显著提高马齿苋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1.
波叶红果树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波叶红果树Stranvaesia davidiana var.undulat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果实储藏方式、不同的萌发温度和光照条件,对其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室温干藏,低温(4℃)干藏,自然低温湿砂层积处理波叶红果树果实后,种子发芽率达极显著差异(P〈0.01),以自然低温湿砂层积处理种子发芽率最高,达41.3%;在10,15,20,25,30,15/10,25/15,30/20℃等8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率达显著(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在25℃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达45.3%;在全黑暗、光照12h(10301x)和光照24h(10301x)等3个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波叶红果树种子为光不敏感种子或光中性种子。因此,波叶红果树果实经自然低温湿砂层积处理后,在25℃条件下,有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光照不是其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以波叶红果树Stranvaesia davidiana var. undulat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果实储藏方式、不同的萌发温度和光照条件,对其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室温干藏,低温(4 ℃)干藏,自然低温湿砂层积处理波叶红果树果实后,种子发芽率达极显著差异(P<0.01),以自然低温湿砂层积处理种子发芽率最高,达41.3%;在10,15, 20,25,30,15/10,25/15,30/20 ℃ 等8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率达显著(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在25 ℃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达45.3%;在全黑暗、光照12 h(1 030 1x)和光照24 h(1 030 1x)等3个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波叶红果树种子为光不敏感种子或光中性种子。因此,波叶红果树果实经自然低温湿砂层积处理后,在25 ℃条件下,有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光照不是其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图1表3参16  相似文献   

13.
以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种子为材料,用超声波、赤霉素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超声波频率为60 k Hz、处理时间为40 min、温度为40℃条件下,南天竹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4%,说明超声波处理对南天竹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若超声波频率过大、温度过高,南天竹种子发芽率明显下降,60℃已明显抑制了种子萌发,所以在具体生产操作中,处理种子的温度不能高于60℃。另外,当赤霉素浓度为350 mg/L时,南天竹种子发芽率达到最高,为75%,高于对照275%;当用300 mg/L赤霉素溶液浸泡12 h时,南天竹种子发芽率最高,达74%。  相似文献   

14.
以龙胆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光照、赤霉素和贮藏方式对龙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5年~6年的龙胆种子在20℃±1℃的温度下萌发率最高;100mg/L~200mg/L的赤霉素浓度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龙胆种子需光萌发;真空塑封的种子在-18℃±1℃温度条件下寿命可以保存至6年。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齿叶风毛菊的人工栽培,以齿叶风毛菊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光照、赤霉素、酸碱度等因子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脱离母体时的胚体发育程度高,种子的长度、宽度分别为4.60和1.28 mm,千粒重为1.61 g。齿叶风毛菊种子萌发需要光照,25℃是其最适的萌发温度,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均会影响种子正常萌发;其种子存在休眠特性,经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后种子发芽率有所提高,并以150 mg·L-1赤霉素溶液处理的种子各项萌发指标最高,发芽率可达50%以上;其酸碱适应范围较广,且对碱性环境的耐受能力更强。因此,齿叶风毛菊种子为光敏感型种子,具有良好的抗酸碱胁迫能力,可利用100~200 mg·L-1的赤霉素处理来提高其种子发芽活力。  相似文献   

16.
刘娜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5):101-105
采用不同光照、温度、水分、盐分、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热激等多因素试验设计,探讨不同环境条件对美国薄荷(Monarda didyma)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和赤霉素对美国薄荷种子的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可缩短种子的萌发时间,提高种子萌发率,以200 mg/L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87.78%。热激处理缩短了美国薄荷种子发芽时间,28℃处理24 h种子萌发率最高。种子萌发最适合温度为23~25℃,25℃有利于幼苗的生长。种子发芽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水分胁迫和盐胁迫增强显著降低,聚乙二醇(PEG)浓度为0.15 g/mL时萌发率较对照显著下降,0.20 g/mL时种子不能萌发;NaCl浓度为50 mmol/L萌发率较对照显著下降,400 mmol/L时种子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17.
钟花报春种子萌发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光照、温度、赤霉素、储藏时间和储藏方式对钟花报春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钟花报春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3℃,在28℃时仍保持62.67%的发芽率。种子经过赤霉素处理后,萌发持续时间缩短,但对种子的发芽率影响不显著。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下降,为保证钟花报春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率,生产上建议采用随采随播的方式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18.
温度和光照对商洛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商洛黄芩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光照条件,研究不同光照(全黑暗、10h光照+14h黑暗)和不同温度(15、20、25、30、35℃)条件下商洛黄芩种子萌发特性。通过对发芽率、发芽势、芽长、根长、鲜质量和干质量等相关指标测定得出,随着温度的升高,除芽长表现出逐渐上升趋势外,其他指标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发芽率、发芽势、干质量和根长都在20℃时达到峰值,芽长和鲜质量分别在30℃和25℃时出现峰值;除芽长在各温度下全黑暗处理均大于光暗结合处理外,在大于20℃条件下,各指标都表现为光暗结合处理优于全黑暗处理。结果表明,10h光照结合14h黑暗、20℃为商洛黄芩种子萌发的最适光照和温度条件,对于光暗结合处理抑制商洛黄芩芽长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青钱柳种子发芽率,以永春牛姆林保护区中的青钱柳种子为试材,经过种子去翅、软化种壳,探讨预处理对青钱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青钱柳种子发芽率随赤霉素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经50 mg/L GA3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37.8%;青钱柳种子发芽率总体上随ABA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经ABA处理的青钱柳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第7.0~9.5天内达到最大值;短时间低浓度(3%~8%)PEG处理对青钱柳种子萌发有改善促进作用。高浓度PEG胁迫作用明显,具有抑制作用,峰值为8%。  相似文献   

20.
针对除虫菊种子萌发对环境温度要求严格,25℃以上种子萌发抑制严重的问题,本研究开展了赤霉素处理促进除虫菊种子萌发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适温20℃条件下,200 mg/L、400mg/L赤霉素分别处理种子48 h,发芽率、发芽势均显著高于对照;与20℃种子萌发情况比较,25℃高温条件下,除虫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降低了62.33%、99.10%和85.88%;赤霉素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25℃高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赤霉素浓度以及处理持续时间均影响高温逆境下除虫菊种子萌发,高浓度赤霉素、较长处理时间效果明显,400 mg/L赤霉素处理72 h,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